APP下载

逆行在万家团聚的除夕夜

2020-05-11伍晓丹鲁媛媛

中华儿女 2020年4期
关键词:王凯珠江医疗队

伍晓丹 鲁媛媛

1月24日下午,按照广东省卫健委的统一部署,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1小时内迅速组织15名医护人员加入第一批广东医疗队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除夕夜万家团聚,他们义无反顾选择与家人别离,勇敢逆行,踏上了驰援武汉抗击疫情的征程。26日,医疗队员们陆续进入武汉收治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汉口医院,开始展开医疗工作。于是,一幕幕感人的瞬间、一个个暖心的故事也徐徐呈现。

“春节我回到武汉,却没有告诉妈妈”

故事的主人公李君是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医院儿科中心PICU护士长。武汉是她的家乡,也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来广州工作后每年总会抽出时间回去一两趟,陪陪妈妈。然而,2020年的春节,她却没想到自己会回到武汉却没有告诉相距不远的妈妈。

2020年本没有回武汉过春节计划的李君,大年三十那天接到医院要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通知,她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她说:“因为武汉是我的家乡,我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因为怕妈妈担心,李君一直没敢告诉妈妈自己回到武汉了,也没让家里人说。其实,妈妈就住在武汉洪山区,距离她支援的汉口医院只有十几公里。但从大年初一凌晨下飞机到武汉后,开会、培训加上各种准备工作,忙得一点儿空也没有,完全顾不上抽空回家一趟去看妈妈。李君说:“再说了,在这种特殊时期,为了保护家人、保护自己、更保护等着我们照顾的病人,也不能回家。”

年初二晚上,李君正和另外几个医院医疗队的护理组长在讨论病区管理问题,突然接到了妈妈打来的电话。老太太开口就问:“君君,你是不是来了武汉?”李君心里一惊,赶忙解释说,“因为忙,所以还没来得及告诉您。”没想到妈妈很干脆地对她说:“君君好样的!你莫担心家里和我,好好工作,我不打扰你!”说完就挂了电话。

开完会,李君赶紧回电话问妈妈:“谁告诉您我来武汉啦?”结果妈妈说:“你以前每天或隔天就给我一个电话,你这几天都没来电话,我就猜到啦。”李君笑着说:“我妈真聪明!”妈妈语气自豪地说:“我可不是一般的老太太,你放心好好工作,照顾好病人,照顾好和你一起工作的那些医生护士,我身体很好,你不用担心,你们都要注意休息啊!”

李君带着妈妈的牵挂和祝福,与医疗队战友們一起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守护着家乡。

1月30日李君上的是0时到4时的早班。前一天晚上11时,她和另外两名医疗队员于丽丽和郑爽欢就从酒店出发。深夜的武汉街头寂静无声,路上只有她们在互相打气为各自加油。

这个病区有70多名病人,一上班李君和队员们就忙开啦。尽管看不到对方的脸,但熟悉的声音已经让大家倍感亲切,那一刻感觉仿佛回到了珠江医院,身边都是熟悉的“战友”。技术精湛服务至上,全心全意为病人,援鄂医疗队员们正是在践行这样的誓言。

李君接班后,仔细查看新收的急诊病人,高流量下氧气罐氧压慢慢下降,很快氧气罐氧气将用光。因为医生处理病人走不开,李君主动下楼将氧气罐搬到病人床边,为病人做充足准备。要知道,那可是几十公斤重的氧气罐,而且没有推车,她就这样靠自己从一楼旋转着将氧气罐运到了三楼。李君和其他队友从一楼搬了近十瓶大炮氧气,为病房几位重病人存够了氧气。病房里有三个病人情况不稳定,她不停奔忙,看着病人血氧从六七十升到八十多,李君的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1月31日,李君负责早上8点到12点的班。一早进入病区,因为防护服等物资紧缺、穿脱不方便又耗时间,大家决定先一次性领完必需物品后再进病房。李君和队友从四楼搬着几箱手消毒液、垃圾袋之类的物品下到二楼。来来回回,已是满身大汗。

穿好防护服,戴好护目镜,李君走进病房,世界又是一片朦胧。因为护目镜数量不够,都需要消毒后重复使用,这样使用时镜片容易起雾、视线会变得模糊。透过护目镜,职能看见工作人员忙碌而模糊的身影,大家分辨不出谁是谁。

病房里重病人占了40%以上,任务很重。按照前一天晚上的分工,大家各自忙开了。配液体、打针、抽血、查医嘱、发药、给病人送药、配合医生抢救……配药台上,密密麻麻摆着几百袋液体;穿梭在各病房之间,大家都是一路小跑。

这时,李君突然听到队员的求助。“君姐,60床我们打不进针。”“12床、43床我们也打不到。”戴着几层手套本来就影响操作,护目镜起雾又导致视线模糊,加上有些病人血管条件差,平时对护士姑娘们堪称小菜一碟的打针,现在都变得没那么容易。而李君是儿科中心PICU护士长,素有儿科“神枪手”之称,有她出手,几个病人都是“一针见血”。

忙碌的时间总是很快过去,整整4个小时,屁股几乎没有挨过凳子。下班要脱下厚重的防护装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已经轻车熟路,互相帮忙,但李君还是花了近半个小时。脱完防护服,里面的两层衣服早都湿透了,头发也是湿的。

其实,来武汉驰援的医疗队员们早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不管是工作强度,还是生活物资、居住条件。然而在病房,当李君看到病人气喘吁吁,想调高他们氧浓度时,她居然发现无法调节——医院不是中心供氧,氧流量最高只能到3升,而且氧气面罩也不含储氧袋。

空气中氧浓度是21%,每增加一升氧,氧浓度上升4%,所以在李君所在的病区里,病人如果使用供氧袋里的氧气,最高氧浓度只有33%,氧疗效果很不好。说真的,有些病人只需要稍微再上调点氧,就会舒服很多。但是条件不允许,医疗队员们也很无助和无奈。

在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李君主动募集到来了500套含储氧袋的面罩,一定程度缓解了最紧迫的供氧问题。含储氧袋的面罩又叫非再呼吸面罩,因为自带储氧袋,可以让氧浓度达90%以上。李君还募捐了10000个正压接头和10000个留置针头、100瓶美林等医用物资。正压接头是无针接头,可以减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汉口医院之前没有退烧药,只能用退热栓纳肛,这会增加医护感染的风险,因此美林到得也很及时。

“当年他们保护我们,如今我保护更多人”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ICU青年医生王凯是名1989年出生的年轻队员。王凯自关注到疫情,就向科室主任主动请缨——如有需要,申请参加医疗队,奔赴武汉。年三十,正在安徽阜阳老家陪伴父母的他看到组建援鄂医疗队的消息,就第一时间强烈要求报名参加。获批后,立即启程,从阜阳赶回广州,与医疗队汇合。

他说:“2003年SA RS时,我正上初中。看到新闻上说,一大批医务工作者奔赴一线,和疾病战斗,至今仍然记忆深刻。那时,是他们在保护着我们,如今我自己是一名医生,还是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我责无旁贷的要去奋战,才能保护更多的人。”王凯说,父母都很理解他的职责和工作,立刻帮他收拾行李,叮嘱他注意安全。在机场候机时,他用手机匆匆写下了一份“入党申请书”。

1月29日晚上10点,急诊收入一名呼吸衰竭的患者,鼻导管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还不到60。下病危、面罩吸氧、连接心电监护、高流量吸氧,护士有条不紊地执行医嘱。就在这时,传来护士的喊声“医生,中心供氧设备压力不够,血氧上不来”。根据医院现有条件,氧供应设备出现故障,氧压不够,病人血氧难以维持,怎么办?

王凯和队友们发现将高流量的接口连接氧气罐,就可以达到高流量所需氧压要求,进而进行高浓度氧疗,以改善病人缺氧状态。将高流量机器连接至氧气罐、调好参数、给病人戴好高流量鼻导管……很快,病人血氧就稳定到80%-90%之间,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好转。

患者女儿看到父亲症状缓解,激动地拉着王凯,不住地道谢:“非常感谢你们不远万里来援助我们,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太谢谢你们了。”王凯安慰她说:“我们是广东医疗队的,我们就是来帮助你们的,你们也一定要加油,我们陪你们一起共渡难关。”

下班后王凯在回酒店的路上,第一次看到凌晨3点30分的武汉。望着空无一人的城市,王凯突然想到了士兵突击里的一句经典台词——不抛弃,不放弃。医疗队员彼此之间是战友,医疗队员与患者和患者家属之间何尝不是占有。危难之中相互扶持,一定要一起战斗到最后。

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酒店,尽管累得完全不想动,但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必须先严格按照珠江医院自制的防护贴士,给自己消毒。脑子有点儿兴奋,睡不着。

鼻梁终于没那么痛了。值班需要长时间戴防护口罩,但由于前线物资紧缺,并没有防压疮需要的水胶体。前几日,医疗队里很多人下了班,鼻梁都被压出了或大或小的伤口,轻轻碰一下,钻心的疼。有一天傍晚去上班前,王凯担心值完班后压疮会加重,于是去找队友、重症医学科护士李萍求助。李萍立刻发挥聪明才智,就地取材,用姨妈巾DIY了一个“水胶体”。虽然说出来有点不好意思,但王凯感觉效果真心杠杠的。再戴N95防护口罩,舒服多了,值六七个小时班下来,伤口一点都没加重。

2月3日早上7点至下午1点的班,任务艰巨。王凯他们需要分组对近80个病人进行查房、处理医嘱、询问和记录病人每日发热、呼吸、饮食等情况,还要记录每个人的治疗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快,记录本上就已经密密麻麻记满了当日诊疗的注意事项。

查房到其中一名患者时,患者突然对王凯说:“王医生,是你吧,我记得你,你那天帮我看了我的CT片子,说我在好转,还鼓励要我加油,我现在感觉好多了。”患者说,“全副武装”之下,她看不到、也辨别不出医护人员的脸,但却听得出声音,这些声音,给了她很大的信心。王凯那一刻心里真的很感动,他在战疫日记中写到,“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当年学医时的铮铮誓言,时常在耳旁回响,我也始终在用行动践行。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战斗在武汉一线,却牵动着广州的亲人,不管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每天都被医疗队员和她们的家人所感动。“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们的心里只有这句话!

珠江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吴锡平到了武汉后,只要有时间,就会尽量抽空给家人发发信息报报平安。一天晚上他发起了视频聊天,聊了一会儿孩子,聊聊武汉的工作生活,爱人的声音有些颤抖,视频镜头也一直对着天花板。吴锡平问妻子,我怎么看不到你,妻子哽咽著说,武汉那边又确诊了这么多,我好担心你,我不想让你看到我担心的样子!吴锡平忙回答说:“傻丫头,最近检测试剂多了,所以诊断效率也提高了。有省里的顶级专家在指挥,最齐全的防护物资在支持,还有医院大后方的保障,相信我们,一定会尽快平安回去的!!!”

1月28日,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主管护师张琼玲早上6点多下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酒店房间,一觉睡到下午三点。醒来拿起手机,几十条来自亲朋好友的祝福突然涌过来,她这才想起,原来这一天是她的生日。看着满屏的生日祝福和对她来武汉援助的关心和问候,她默默许下了今年的生日愿望——早日打败病魔,所有患者恢复健康,所有医护工作者平平安安,我们广东医疗队全院顺利凯旋。彩虹总在风雨后,相信善良的人们,总会被世界温柔以待。

在战疫一线,“弱女子”变身“女汉子”,熟练搬起几十公斤氧气罐、抄起扳手换氧气罐接头……这些早已是家常便饭。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长谭荣欢笑称,自己一个班换了8个氧气罐,不停地拎着扳手在走廊上一路小跑。谭荣欢的丈夫李先生,看到太太朋友圈的视频,心疼之余,温暖喊话:“等你回来,以后家里粗活重活家务活,你放着,都我来……”

珠江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卢毅荣,是个好爸爸,没来武汉前,女儿一直是粘着爸爸哄睡觉的,现在好几天了,爸爸都不在身边,她每晚都要哭着闹着找爸爸。卢毅荣晚上抽空跟女儿视频了,女儿一直哭着说,爸爸你去哪了?什么时候回来啊?卢毅荣告诉女儿,爸爸和很多叔叔阿姨在打怪兽,打完怪兽很快就会回来了,她这才放心地去睡觉!是啊,这里有无数的爸爸妈妈在打怪兽,而且,很快就胜利了,真的,很快!

猜你喜欢

王凯珠江医疗队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武汉人的心声
“疫”往情深
“疫”往情深
王凯:既然老天眷顾,那就不要辜负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数读”2018年珠江水运发展
“漫”游珠江
FM818王凯生日会 王凯向粉丝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