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探讨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2020-05-11赵鑫赵明君
赵鑫 赵明君
摘要:对于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素养是其参加工作后行医的根本,医德的核心内容,所以应提高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的地位。本文以我校为例,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
关键词:医学教育;三全育人;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4-0-01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大批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对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各大高职高专院校扩大招生规模,为各行各业输送人才,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的同时又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他们培养的是“生命所系,性命所托”的医生,是患者最信任的人,所以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教学目标中,除了培养学生专业和规范的职业技能外,还应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
职业素养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等的综合,涵盖了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所展现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行为、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意识等多个方面[1]。
所以,医生的职业素养,除了体现在高超的医治水平之外,还应有良好的医患沟通技术、正确的医疗习惯以及以仁心为本的医德等。现如今,我们的医学模式逐渐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国民对医疗知识关注度也有极大的提高,诊疗模式改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极大地提升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地位,这也为医患矛盾的发生埋下了伏笔。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医疗行业,医生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发生过多例违反执业医师规范的现象存在,这也是社会各界对于医生评价出现极端分化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医生的职业素养对于医疗行业至关重要,对其培养应从在校的医学生抓起。
医生是一种特殊的技能职业,它为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服务,需要的不仅是看病救人的本领,还需要在从业过程中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高尚的医德。患者就诊之后,由医生接诊、检查、诊断、治疗,这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医生需要全程与患者耐心沟通交流,了解病情,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为患者检查、治疗。所以医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行业,它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最具有人文意蕴的一门学科”,其本质是“人性化的医疗”。[2]而医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关系着医生整体队伍素质的高低,也关系着我国的医疗行业的质量。
医学生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就读三年,其中两年在校学习专业知识,一年在外实践,因此,在这两年有限的在校时间内,学生进入医学专业开始,每天接触到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医疗行为以及医疗习惯,潜移默化地就能将其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走出校门之后为己所用,所以在校学习时间是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时间。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普遍提高,意味着即将进入工作岗位的医生们,医德和医学技能等素质的大幅提高,促进我国医疗行业更好的发展。
职业素养是人文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融合[3]。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以培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良好的专业素质的应用型的基层医生为主。但是目前高职高专医学生整体职业精神匮乏,人文素质较低,这是我们目前需要改革的主要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三全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明确了现阶段高校育人的目标,为我校改革指明了方向。我校特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将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与职业习惯、职业精神融合培养,适应时代的需求。口腔系在此基础上遵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实现“三全育人”,培养职业素养,实践如下:
一、实现全员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4],不仅上好思政课,还应在大学生的专业课上做到课堂思政,因此,我系教师在课前五分钟为学生分享社会正能量的英雄事迹,熏陶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切实地感受到社会正能量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人文素质的培养从一点一滴做起。
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医学院校教师在上课期间,除了讲授医学专业知识外,还应担负起培养医生的职责。因此,我校口腔系对本系教师上课模式进行了改革。在每周教研会上集体备课,共同讨论上课内容。这样以来,我们的课堂不再以单一讲解理论知识为主,而是在讲解时适当的加入临床病例,在课堂上模拟临床,让学生在更好的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感受到临床思维,开拓眼界,不再局限于课本的知识。经过反复的实践,我系学生反映上课积极性显著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与老师互动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课后思考的能力,建立了学生毕业后从事口腔行业的职业态度。
二、口腔系教学课程改革实现全方位
职业素养中,职业技能占据大部分,但是职业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口腔医生从事临床工作,需要与患者良好的沟通才能详细的了解患者病情,做好接诊、检查与治疗的工作,在过程中,因此,我系对口腔课程制定进行了深入改革。在继续保持以口腔专业课为主的基础上,我系增加了医患沟通、口腔设备学等课程,并相应的增加了学生课外见习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与患者沟通问诊的技巧性,深入了解口腔相关设备的同时,利用见习机会,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临床与课堂相比,具有不定性、多样性与挑战性,双管齐下,培养学生的临床医患沟通能力以及临床操作能力和职业思维。
三、口腔医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
职业能力占职业素养中的大部分,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应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经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自律性较差,为了改变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状况,我们特举行了“别把青春交给手机活动”,上课手机自觉放入手机袋,把握好每个45分钟,用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每届学生都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借此提高自律性,增加有效学习时间。在期末、毕业考试中,学生合格率显著增加,而且我系在全国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过关率位居省内第一。这些数据明显反映出我系学风建设有所改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增加,已经基本具备进入临床工作的条件。
四、口腔课外实践的实施
我系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不忘培养本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为学生毕业后更好的融入社会、进入口腔临床工作做准备。因此,我系关注学生课余生活,支持我系社团8020相关活动丰富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在校领导和系领导支持下,我系8020社团在每年全国爱牙日举办口腔义诊活动进社区以及幼儿园的活动,普及口腔知识,同时锻炼学生与不同患者的沟通能力。暑假期间,我系学生牺牲休息时间,进行了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下乡实践活动,为偏远地区的居民免费检查口腔,提出具體治疗建议,指导居民的口腔卫生习惯,获得了相应地区的一致好评。
五、我系关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总结
对于本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我们还在摸索中前进,在刚开始执行过程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克服了困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此,我们是很欣慰的,在后续的教育教学道路上,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继续以培养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娴熟的诊疗技术、高尚的医德、严肃的职业态度的医学生而努力,为我国的医疗行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高质量基层口腔医生。
参考文献
[1]钟清玲.护理专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素质培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3-58.
[2]赵峻,尤含笑,罗林枝,等.临床医学视角下的医学人文素养现状调查[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6(5):715-718.
[3]左芊.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J].文教资料。2019:151-152.
[4]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