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2020-05-11张宁
张宁
新材料产业是被公认为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与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并列为现代文明的3大支柱产业,新材料已经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新变革的基石和先导[1]。新材料产业对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是其他新興产业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各国先后颁布相关政策,加快战略布局,抢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竞争中体现主导权、支配权、话语权的重要砝码[2,3]。我国政府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将新材料产业列为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新材料产业视为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基础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引擎。
1 常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1.1 新材料产业基础雄厚,潜力巨大
江苏常州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其产业基础雄厚,多项技术国内领先,特别在医疗器械、光电材料、汽车等领域优势明显。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截至2019年7月,常州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1万亿元,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16家,行业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企业超20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超60家。量大面广的传统企业、中小企业亟需通过“互联网+”改造升级,根据2017年度常州全市获评星级的278家企业名单分析可见,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常州市支柱产业之一,包括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华润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阿克苏诺贝尔功能涂料(常州)有限公司等明星企业。
常州市新材料企业数量多、产业基础好、规模大、集聚程度高,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2019年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2019年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中,常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共计11个,6个项目与新材料产业密切相关,包括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三元锂电池、北电爱思特(江苏)科技有限公司的三元锂电池、江苏国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运维装备、常州当升科技的锂电新材料、常州星源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涂覆隔膜、常州SK Innovation动力电池工厂的新能源汽车电池隔膜。
1.2 先进碳材料技术先进、特色鲜明
从特色领域来看,常州的先进碳材料(例如石墨烯和碳纤维)产业国内领先,常州市在石墨烯发展应用,特别是产业化和产业集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并且积极为未来发展布局,与上海、宁波筹建长三角石墨烯产业创新联盟,并且签署了《长三角石墨烯产业协调发展合作备忘录》,上海、浙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实力为石墨烯原创技术研究提供保障,常州市发达的工业和国内领先的产业集聚区为石墨烯的产业化提供依托,建立石墨烯行业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机制,助力常州市新材料产业赢在未来。
常州市打造高端石墨烯产业园,建设国家级石墨烯产业特色基地。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大力发展以石墨烯为代表的先进碳材料产业,常州市石墨烯小镇为江苏省首批特色小镇,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是常州市的石墨烯产业化的主要阵地,具有良好的石墨烯产业基础与创新创业平台,已建成研究院、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等于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系,是国家级石墨烯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主要围绕“石墨烯+”为核心,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发生革命性变化,园区已成功引进石墨烯高新企业150余家,形成了完整的制造装备、原材料制备、下游应用产业链,10余项成果为全球首创,例如:全球第1条年产量高达100t石墨烯粉体生产线、全球第1条年产量达3万m2导电薄膜的生产线等。2020年石墨烯小镇预期累计投资将超过50亿元,石墨烯相关产业总产值将超300亿元。
常州市石墨烯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纳米碳基新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富勒烯、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先进碳材料产业,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石墨烯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18年实现石墨烯相关产业产值30亿元。根据规划,目前已有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多所科研机构或高校院签订石墨烯运营技术推广合作协议。园区内集聚了一大批石墨烯优质企业,研发了一大批石墨烯前沿应用新品,富烯科技生产的石墨烯散热膜已成功应用于华为手机,碳索科技石墨烯粉末涂料已进入中海油、中铁、华为、中兴等大型企业供应链。此外,石墨烯中半高压电缆用屏蔽料、石墨烯原位聚合改性纤维、石墨烯基金属过滤网膜、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石墨烯超级电容、石墨烯发热地板等新产品。
2018年底,江苏省石墨烯创新中心落户石墨烯小镇,重点围绕石墨烯行业的关键技术深入研发,推动石墨烯技术进步与成果转化,进一步增强了园区石墨烯产业创新实力。同时,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石墨烯材料研究所、新奥碳纳米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平台落户,为园区构筑了功能各异、不同模式和不同机制的平台体系,为园区石墨烯产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
2019年3月,石墨烯小镇内的企业—常州市碳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导的“石墨烯防腐粉末涂料在铁路扣件中的应用研究”项目顺利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评审,成为全国首家自主研发石墨烯粉末涂料配套中国铁路的公司。二维碳素研发的变频石墨烯采暖膜能够提供卫生、健康的供暖服务;常州市碳星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石墨烯基金属网膜能够有效的过滤蓝藻,可以用于水处理系统;江苏洛基木业有限公司研发的石墨烯发热地板迎合了全国煤改电项目的需求;常州烯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石墨烯远红外护腰、发热服等产品已经成功推向市场。
1.3 搭建多元合作平台,加速新材料技术转化
常州建设了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国家级安格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常州市聚合物改性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江苏省润源经编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公共服务和技术平台,建设了科技部科技服务业行业试点单位、江苏省石墨烯制备及应用研究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先进碳材料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一批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涉及新材料研发创新平台、技术转移转化平台、企业孵化产业化平台、创业融资平台、国际技术交流平台等,吸引国内外本领域科技学者和团队开展研发,提供优良的平台服务。获得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江苏省功能新材料产业集群”“江苏省重点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江苏省生态工业园”等一批重要荣誉。
2 常州市新材料产业2020年发展目标
常州市未来规划中强调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为加快新材料产业技术研发与转化,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新材料产业产品的竞争力,常州市启动了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大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发展石墨烯产业,大力培育新兴市场,通过区域式发展模式带动产业集群共同发展,通过上下游产业整合,促进新材料产业协调发展,通过技术引进、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到2020年,常州将争取实现“5大目标”,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①创新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初步形成区域特色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处于国内领先、世界中高端水平,印刷电子、人工智能等产业保持国内领先优势并且新建国内领先的高科技园区2~3个。
②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大幅提升。建立企业主导、多元合作的技术创新研发体制,集聚一批高素养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将石墨烯创新中心、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成为国家级的创新中心。
③创新创业活力明显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激励创业、宽容失败的价值导向和社会氛围。基本实现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载体全覆盖。国际化开放创新格局全面深化。
④科技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科技创新与市场融合更加紧密、创新主体积极活跃,创新链条顺畅无阻,创新机制科学合理,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⑤知识产权能力显著提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加快建设,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30件;形成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机构,建设一支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队伍。
3 常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建议
3.1 优化发展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常州市新材料产业资源及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需要加强。此外,企业新产品生产与开发仅仅以满足当前市场为目的,对技术创新性、可持续发展性重视程度不足。当前新材料产业中,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产品并不多,能够替代进口产品的关键材料和技术的突破更少。当前新材料的高端产品和技术主要掌握在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手中,常州市总体来说还处于中高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的发展阶段,新材料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少,核心技术缺乏,导致高新技术领域缺乏国际竞争力。
建议常州市新材料产业以石墨烯产业为重点,提前战略布局,多元合作攻克石墨烯关键技术,特别是制备新工艺、新设备、新应用等,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校多元主体作用,对重点领域的关键问题,集中科研力量突破,并通过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转化,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为科研机构规划创新方向。地方政府应为石墨烯搭建平台,吸引不同领域的国内外科学家团队到本地发展,集聚关键技术和培育创新成果,协同“政产学研”各界力量,充分激发人才活力、企业活力和资本活力,为石墨烯产业发展集聚动能。
3.2 坚持市场导向,推动体制改革
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平台建设,加大技术研发、加速成果应用转化,着力推动常州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是常州新材料产业成功全国的产业标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形成创新成果,加快推动新材料原创技术成果的创造、转移和转化。园区应该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的总体改革思路,推动实施体制机制改革,明确产业定位,注重发展规模、消除产业链壁垒,进行集群创新,探索实行“研究院+公司”的运营模式,构建全方位的市场化研发体系和市场化服务体系,以市场需求成为研发方向,让市场主体成为服务主力,让人才团队成为最大赢家。在研发体系上,构建“实验室+公司”的运行模式,要求研发团队自我造血、自我发展。在服务体系上,集聚打造第三方服务集群,为研发团队提供市场化的精准服务。通过“公司+联盟”的运行模式,逐步打造技术创新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人才培育体系、市场运营体系、创新创业体系,进一步开展石墨烯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石墨烯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商业化。
3.3 提高市场认可度,完善产业体系
当前很多新材料产品虽然有着优越的性能,但始终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接受,出现推广应用难、产业化速度慢的问题。主要原因有新材料产品的科研和生产成本较高,价格昂贵;新材料企业投入到产出的周期长,风险较大;新材料生产企业与应用企业对接不畅,市场不明确。目前,由于缺乏较为成熟的公共服务平台、健全的新材料产品标准和评价体系,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仍是很多企业快速发展的“绊脚石”。
从战略高度逐步完善墨烯产业体系,常州市石墨烯产业正逐步走向自主创新、协同发展的道路,工信部联合发改委在《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中强调强化新材料产业体系建设,包括协同创新体系、供需对接体系、技术装备体系、测试评价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与监测体系、人才培育体系、知识产权体系、产业结构布局和产业环境生态体系,推动建立产业联盟和协会等新材料产业发展支撑服务体系。
从顶层设计、政策、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系统部署,培育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加快推动石墨烯、纳米材料等新材料发展。建议常州市从构建战略产业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建立健全新材料产业投融资政策体系,加大对石墨烯企业的政策扶持、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突破制约新材料产业链的机制障碍,促进常州市石墨烯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4 结语
总而言之,新材料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其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其他产业升级。常州市积极为未来布局,打造高端石墨烯产业园,建设国家级石墨烯产业特色基地,搭建高端创新平台,加速石墨烯技术转化。但是石墨烯產业存在很多关键技术并没有真正突破,仍然处在处于创新突破期,石墨烯产业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建议应该从长远布局、多元合作,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实现常州市新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
注:本文研究内容受到江苏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资助项目和常州市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资助项目(CDGZ2018031)支持。
参考文献
[1] 江洪,陈亚杨.国外新材料产业园初探[J].新材料产业,2019(6):24—27.
[2] 王艳秀.新材料产业的竞争力与发展策略研究[J].江南论坛,2019(5):16—18.
[3] 肖劲松.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思考[J].科技与金融,2019(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