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性阅读数据和隐性文献需求挖掘及服务对策研究
——以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0-05-11张军雄

图书馆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馆内隐性馆藏

张军雄

(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广东 湛江 524088 )

高校读者受多种外部因素如娱乐化、碎片化、快餐式阅读等影响,阅读意愿不强、阅读品位不高。如此一来,既不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利于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易导致馆藏图书利用率下降。因此,深入了解高校读者的阅读情况和阅读心理、阅读习惯和阅读倾向,并制订行之有效的馆藏文献建设及文献信息服务措施已成当务之急。

馆藏图书流通数据是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可以反映馆藏资源的建设质量和对读者学习、科研活动的适用程度,从而为馆藏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提供决策依据。但长期以来,大部分图书馆对流通数据的统计仅限于图书管理系统的借还书记录,这对于开放式管理的图书馆来说,并不能全面反映读者的文献资源利用情况和真实的文献需求,因为读者利用图书的行为不仅仅通过借阅行为来实现,读者需求也不单单反映在流通数据上。因此,需要挖掘隐性阅读数据来弥补统计数据来源单一的问题。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挖掘隐性阅读数据和隐性读者文献需求,获得更接近实际情况的文献利用数据和读者需求情况,为进一步优化馆藏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提供数据支持,以便更好地满足读者学习和科研需求,从而提高读者对文献资源和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1]。

1 挖掘隐性阅读数据的必要性

(1)挖掘实际存在而通常被忽略的隐性文献资源利用数据,使图书利用数据更完整准确,可以为文献资源利用率的统计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更加客观地反映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情况。

(2)改变长期以来单单依靠图书流通数据来统计文献资源利用率的现状,把隐性阅读数据纳入统计范畴,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读者利用文献资源的各种情况,为图书馆制订和调整服务策略提供帮助。

(3)随着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改变,读者的阅读行为也在发生改变,借书不再是读者利用文献资源的唯一途径。因此,图书流通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读者利用文献资源的状况,非借阅利用图书资源的数据同样不容忽视。这部分数据的挖掘,有利于更精准地了解文献资源利用情况。

(4)为全面了解文献利用和读者文献需求提供一种新思路,除图书流通数据以外,为其他形式的文献利用情况,即隐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提供研究方法和思路,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隐性数据的挖掘过程和方法

由于隐性阅读数据无法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统计出来,所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完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环节:

(1)问卷调查的设计。设计问卷的目的是挖掘隐性数据,因此注重于读者阅读数量、阅读行为、阅读习惯和阅读倾向的调查,尤其是在非借阅情况下对馆藏图书的利用情况,尽量把隐性数据挖掘出来。

(2)收集隐性阅读数据,为研究分析准备素材,即发放和回收调查表。为了使调查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一共发放了1000份调查表,收回930份。同时认真考虑了调查对象分布的合理性,包括调查对象的专业分布、年级分布、性别分布等,使数据来源覆盖各类读者。调查对象主要以本校在读学生为主,覆盖了18个学院、82个专业的的读者。

(3)数据分析,把收集回来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使隐性数据显性化,从而分析出读者的阅读数量、阅读行为、阅读习惯和阅读倾向,以及在非借阅情况下对馆藏图书的利用情况。

(4)把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与图书馆管理系统统计出来的馆藏图书借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显性数据和隐性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了解读者对馆藏图书的利用情况。

(5)根据分析结果为馆藏文献建设和读者服务提供建议和改进措施,使馆藏文献建设和读者服务更加符合读者需求,从而提高馆藏文献的使用效能,提高读者满意度。

3 隐性阅读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3.1 在馆阅读频率和时间

表1 读者去图书馆的频率(次/周)

表1 显示了读者每周去图书馆的频率,其中,有103 人去图书馆的频率为每周一次,122 人每周两次,122人每周三次,575人每周三次以上。可见大部分读者一周去图书馆的频率在每周三次左右,总体上保持比较高的水平,这说明图书馆对读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表2 读者在图书馆的阅读时间分布情况

读者在图书馆的的阅读时间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其中有25 人在馆阅读时间为1 小时以内,342 人在馆阅读时间为1-3 小时,260 人在馆阅读时间为3-5 小时,304 人在图书馆学习时间在5 小时以上。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读者在图书馆的学习时间为3小时左右,只有极少部分的读者是在1小时以内。整体来说,读者每次来图书馆阅读的时间较长。

3.2 馆内阅读和外借阅读的分布情况

表3 馆内阅读和外借阅读的分布情况

从表3 可以看出,读者在馆内阅读的人数为332人,占35.70%;借回去看的有95人,占10.22%;两者都有的456 人,占49.03%。而表示不看书的有46人,占4.95%。可见,选择在图书馆阅读的读者比借回去看书的读者人数更多,说明读者比较喜欢在学习环境良好的图书馆内阅读,也说明通过非借阅形式利用文献的读者比借阅的读者人数更多。

3.3 在馆阅读文献分布

表4 读者一年内在馆阅读图书的数量(册)

表4显示了读者一年内在馆阅读图书数量,可以看出,在馆阅读1-5 本书的人数最多,占52.15%。另外,有23.01%的读者每年阅读6-10本书,12.58%的读者每年阅读10-20本书。而一年阅读0 本、20-50 本和50 本以上的读者所占比例较低,其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02%、5.16%和2.26%,说明读者一年内在馆阅读图书数目主要集中在1-20这个区间,尤其是阅读1-5本的人数较多,占读者人数的一半以上。而这部分文献利用数据,是无法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统计出来的,这也说明了在馆阅读图书数据挖掘的必要性。

表5 选择在馆内阅读而不外借的理由

从表5可见,73.12%的读者选择在馆内阅读是因为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好。37.74%的读者表示只是在图书馆随便看看,不需要把书借回去。另外24.41%的读者表示一次要看好几本书,背回去太重,所以选择在馆内阅读。剩余13.01%的读者则表示由于借阅数量有限,只能选择在馆内阅读。

表6 在馆阅读的图书类型

专业书和文学名著是读者在图书馆阅读最多的图书类型(见表6),在图书馆阅读专业书和文学名著的读者分别达到62.90%和61.29%;阅读休闲性小说的占比为45.16%。而阅读考试辅导书、工具书、杂志的读者比例较低,分别为35.27%、31.83%、31.61%。可见,专业书、文学名著和休闲性小说是读者比较热衷的图书类型。

3.4 读者的图书借阅情况分析

表7 读者平均一年的借书数量(册)

读者平均一年借书数量的分布情况如表7 所示,借0 册的占16.34%,1-5 册的占50.75%,6-10册的占17.42%,10-20 册的占9.68%,20 册以上的占5.48%。由此可见,借书量在5册左右的读者较多,占了总人数的一半左右,整体借书量明显偏低,读者的借阅量还有待提高。

3.5 读者查找图书的途径

表8 读者对图书分布情况和排列规则的了解情况

调查显示,67.96%的读者对图书馆的图书分布情况和排列规则有一些了解,8.49%的读者表示自己很了解,21.72%的读者表示不了解,还有1.83%的读者表示说不清。总体来说,大部分读者对图书馆的图书分布情况和排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但图书馆仍然需加强宣传,以便让读者更好地了解馆藏分布情况。

表9 不同读者查找图书的方法

80.32 %的读者是通过检索系统查找图书的(见表9),说明图书馆检索系统的利用率比较高,只有16.99%的读者直接去书库找书,2.69%的读者通过询问别人查找所需图书。说明仍有部分读者查找图书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图书馆应加强对读者的培训,提高读者检索和查找图书的能力。

表10 找不到所需图书时的处理方式

表10统计了找不到所需图书时读者的处理方式,30.54%的读者在找不到所需图书的情况下会选择下次再找,28.06%的读者会选择找电子图书,28.71%的读者会选择放弃。还有15.48%的读者则请求老师帮助。由此看来,若一时找不到图书,大部分读者并不能积极地寻求其他手段解决问题,如求助老师和查找电子图书,甚至近1/3的读者直接放弃查找,影响了读者对图书资源的利用。因此,加快技术更新,利用RFID 系统来引导读者查找图书显得较为迫切。同时,要提高馆员的服务意识,为读者提供更多帮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电子图书的建设。

表11 读者对新书、热门图书的需求程度

37.96%的读者表示只是有时需要了解图书馆的新书和热门图书,18.06%和29.14%的读者分别选了“非常需要”和“需要”,对新书和热门图书的需求比较强烈;还有11.72%的读者表示不需要(见表11)。这说明图书馆的新书推介和热门图书的推广活动能更好地提高读者的阅读欲望,有利于引导读者阅读更多更好的图书。

3.6 读者对提高图书利用率的建议

表12 提高图书利用率的建议

在如何提高图书利用率的问题上(见表12)。59.03%的读者表示需要加快图书更新速度,采购更多新书。67.63%的读者希望采购图书时多听取读者意见,买读者需要的图书。49.78%的读者认为多举办读书活动,能有效提高其阅读兴趣。63.76%希望及时向其推介新书和热门图书。可见,图书更新、读者荐购、读者活动和新书推介是读者比较关注的问题,这些环节将有助于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4 隐性阅读数据挖掘的启示和思考

(1)从调查数据来看,读者到图书馆阅读的热情比较高涨,而且在图书馆阅读的时间比较长,并收获了良好的图书馆阅读体验,这为非外借图书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基础,也彰显了隐性阅读数据挖掘的必要性。

(2)对比读者馆内阅读的图书数量和借书数量。在馆内阅读1-5本书和外借1-5本书的读者各占50%左右,相差不远。在馆内阅读6-10本书和外借6-10本书的读者比例分别为23.01%和17.74%;在馆内阅读10-20 本书和外借10-20 本书的读者分别比例为12.58%和9.68%;在馆内阅读和外借20本书以上的读者比例分别为7.42%和5.48%。由此可见,在馆内阅读的图书数量大于外借的图书数量。因此,图书利用率不能单纯看借阅数据,在图书馆内的阅读行为同样是一种重要的文献利用形式,应该纳入图书利用数据统计范畴之内。

(3)对图书利用隐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应该与图书流通数据统计分析一样持续开展,以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图书利用数据和读者需求,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读者服务工作。

(4)对纸质图书在文献信息中的地位质疑应更加谨慎,不能用图书利用率的高低来弱化纸质图书的地位,更不能单凭图书流通数据来否定纸质图书的价值。利用率不能说明某种文献类型在读者需求中的地位,更不能取代读者在专业修养、思想品质修养和综合素质修养等方面的地位[2]。

(5)在多数高校图书馆现有技术条件下,问卷调查是挖掘隐性阅读数据和读者需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馆员与读者面对面的接触,可以挖掘出一些容易被忽视而又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可以增进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信任,有利于今后服务工作的开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5 几点建议和服务对策

(1)重新修订馆藏图书利用率的统计机制,把隐性阅读数据纳入图书利用数据统计范畴之内,使统计数据更客观真实地反映读者的阅读情况,为馆藏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数据保障。

(2)加强阅读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吸引读者来馆学习,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尤其是要加强主题阅读空间和个性化阅读环境的建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读者需求。

(3)加强阅读推广和新书推介,让读者了解最新馆藏,及时把新书和好书推送到读者面前[3]。充分利用青年读者喜欢移动设备的特点,通过移动通讯设备和传统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阅读推广,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强阅读宣传和读者培训,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文献查询技巧。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创新线下宣传模式,大力开展读者培训活动,与读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使之更加积极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5)加强图书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如热门文学书、高借阅率图书的补充更新要及时,对复本数量的设定不搞一刀切,应根据实际利用情况作适当调整。对各类专业文献的建设要注意专业结构的完整性和图书内容的权威性、新颖性。资源建设小组应持续对读者的文献需求和文献利用情况作跟踪调查,以获得准确的统计数据,作为馆藏资源建设的依据。

(6)加强馆藏图书的管理工作,提高新书加工效率,缩短新书上架速度。归还的图书应及时准确地回架,使检索结果与RFID 的指示位置、图书实际位置保持一致,让读者准确找到所需图书,减少其因找不到图书而放弃阅读的现象发生。

(7)进一步加强电子图书的建设工作,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电子图书的数量,提高电子图书的质量和专业覆盖率,弥补纸质图书的不足[4],以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猜你喜欢

馆内隐性馆藏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岳阳楼记
寻宝博物馆记
一起跳
逛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