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兴国盆地浅层地下水中氟的分布特征研究
2020-05-11李林波易绍林黄国芳
李林波 易绍林 黄国芳
(云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氟化物标准以1.00mg/L为限值。一般认为,氟对人体健康具有双侧阈浓度的性质,长期饮用氟浓度低于0.50mg/L的水易造成身体缺氟,形成龋齿;长期饮用高于1.00mg/L的水易使体内氟含量超标,产生氟斑牙或氟骨症等病变[1-2]。
兴国县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研究地下水中的氟含量对赣南扶贫找水、促进当地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饮用水安全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水文地质概况
1.1 地理位置
兴国盆地地处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北部,总面积约200km2。盆地东缘为石村—王竹坑断裂(F19),其长度约为22km,宽度一般在30~50m之间,最宽达到200m,分布在王竹坑地区。盆地西缘为竹高山—金坑子断裂(F18),区内延长为13km,宽3~6m,最宽约15m。其南部跨入兴国县,北部边界跨入崇贤乡。行政区域主要涉及高兴镇和长冈乡。
1.2 地质特征
兴国盆地主要发育白垩系砾岩、粉砂岩,主要出露宏冈组、云楼组、小山下组及周田组。宏冈组分布于盆地东北部,出露面积71.7km2,岩层主要为暗红色块状含(漂砾)卵砾粗砾岩、中细砾岩,顶部由中—厚层状细粒岩屑砂岩组成;云楼组分布于河江坝、仙湖等地,出露面积43.5km2,岩层主要由砖红色中厚—块状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与含钙粉砂岩或钙质含砂泥岩组成;小山下组分布于北部小山下附近,出露面积9.4km2;周田组分布于石溪—铜锣窝一带,呈南北向展布,出露面积33.4km2。第四系不发育,出露面积约43.0km2,其成因类型多为河流冲积相,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部高多—高兴—蒙山—长冈一带,呈狭长条带状或枝杈状遍布于岁水河沿岸,构成河谷Ⅰ~Ⅱ级阶地。
1.3 水动力特征
从地下水动力条件来看,兴国盆地西部地下水流向总体为自西向东,西部山区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部分排泄于山间溪流或以井、泉形式排泄于地表,进入盆地后最终排入岁水河;东部的狮子岩以北地区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由东南至西北方向流经震旦系变质岩区,进入白垩系后,在长连洞流向转为由东北向西南方向流动,最后流入岁水河中;狮子岩以南地区地下水流向大致为东北至西南方向,补给区为该系统东部丘陵区,地下水流经盆地后在蒙山、长冈一带排入岁水河。
2 水样采集与测试
2.1 水样采集
兴国盆地地下水露头条件有限,天然露头主要为泉,人工露头主要为民井,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饮用水大多来自浅层地下水。
2017年6月23日至8月23日,高兴幅、均村幅1∶50000水文地质调查项目组赴江西兴国北部地区,开展了全面的水文地质、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取样点布置综合考虑区内地下水露头条件、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居民集中饮用水源点分布情况、交通便利情况,并结合均匀分布原则,力求使所取样品具有代表性,能准确地反映区内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在区内选取了303个取样点,分别采集300mL水样并装瓶封存,其中井水261组,泉水42组。取样点位置见图1。
2.2 水样测试
氟浓度测试在室内进行,测试仪器为便携式可见光谱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为340~900nm,带宽为5nm,氟浓度测试精度为0.01mg/L,测试下限为0.02mg/L,以直接浓度单位提供数字式读数。
采集的303个水样中,有114个位于兴国盆地,通过对该114个水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后得知:兴国盆地地下水中氟浓度平均为0.14mg/L,其中112个水样氟浓度介于0~0.42mg/L,为低氟水,占样品总数的98.2%;其余2个样品氟浓度大于1.00mg/L,为高氟水,占样品总数的1.8%。表明该地区以低氟地下水为主,局部出现氟含量超标情况。
图1 取样点位置
3 氟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相关研究表明,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充足,且地形起伏较大,地下水动力条件较好,因此水中氟含量普遍较低[3-4]。如环鄱阳湖地区地下水中氟浓度变化范围为0.001~0.418mg/L,平均值为0.089mg/L[5];徐州丰、沛、铜地区地下水中氟浓度一般介于0.200~0.600mg/L之间[6]。
3.1 氟分布特征
根据野外调查数据和氟浓度测试结果,利用origin软件绘制得到兴国盆地地下水氟浓度等值线图,见图2。
图2 兴国盆地地下水氟浓度等值线图
从图2可以看出,该区地下水中氟含量主要在0.02~0.30mg/L之间,为低氟水。这是因为兴国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60mm,水系发育,河网密布。虽然研究区发育一定量的含氟矿物岩石,但湿润的气候背景及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条件,导致地下水动力条件活跃,水交替强烈,不利于氟在地下水中富集。这与陈格君等[5]、范少强等[6]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氟浓度从岁水流域上游至下游呈逐渐升高趋势,且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呈逐渐升高趋势。表明氟含量增高方向与地下水径流方向大致相同[7],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的氟同样随着地下水径流发生迁移富集。兴国盆地西南部的隆坪、南部的潋江、东部的杨村地区氟含量相对较高,局部地区氟含量超过1.00mg/L,分布面积分别在0.08km2、0.32km2左右,影响范围较小,氟含量高的异常点与当地萤石矿开发及深部高氟水有关[8]。
3.2 氟成因分析
为深入研究水动力因素对地下水中氟富集的影响情况,从303个水样中选取78个水样,按地面高程、地形等条件将其分为3组:ⓐ海拔低于250m的为地形平缓区,多位于兴国盆地及山间谷地;ⓑ海拔介于250~400m的为地形较陡区,属丘陵地貌;ⓒ海拔高于400m的为地形陡峭区,主要位于西部中低山区。
从图3可以看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地形平缓区;花岗岩类裂隙水和变质岩类裂隙水则在3类地形区均有分布。其中地形平缓区水中氟含量为0.19~0.51mg/L;地形较陡区水中氟含量普遍低于平缓区,为0.05~0.29mg/L;地形陡峭区则更低,为0.01~0.15mg/L。可见,地形在由平缓过渡到陡峭的过程中,地下水动力条件变好,水岩相互作用时间变短,溶解到水中的氟也逐渐变少。因此,水动力条件越好,地下水中的氟含量越低。
图3 氟含量与地面海拔关系
综合兴国盆地地形地貌、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和氟浓度的分布特征,得到该地区隆坪—杨村一带地下水中氟富集模式,见图4。
图4 隆坪—杨村一带地下水中氟富集模式
从图4可以看出:永丰岩体位于兴国盆地西南部隆坪地区,其地形地貌为低山,其地下水中的氟主要来源于花岗岩中氟矿物溶解,大气降水在入渗过程中将氟带入地下水。隆坪萤石矿丰富的氟源是氟富集的优势条件,其地下水中氟含量较高,平均为0.26mg/L。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东流入兴国盆地,少量氟在盆缘地区和泉水一起排泄到地表水中,一部分随地下水继续流入盆地。
杨村岩体位于兴国盆地东北部杨村地区,其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花岗岩中氟矿物,如黑云母、磷灰石等是其主要氟源,水中氟含量平均为0.17mg/L。岩石中氟通过溶滤作用进入地下水,部分在山前以泉的形式排出,少量流入兴国盆地。
兴国盆地表层土壤岩性颗粒较细,多为亚黏土、亚砂土,易吸附氟离子,其地下水中的氟除氟矿物溶解外,部分来源于侧向径流输送,水中氟含量平均为0.19mg/L。下部白垩系含水层中的氟源自矿物溶解及径流的补给,但总体较低,平均为0.16mg/L。
综上所述,该地区地下水中的氟主要来源于含氟矿物的溶解,受地层岩性、地形、水动力条件等因素影响,不同地貌区地下水中氟含量有所差异[9]。
4 结 语
兴国盆地地下水中的氟主要来源于岩石中含氟矿物的溶解,盆地东北部及西南部发育的花岗岩体是其富集的优势条件,但较好的水动力条件使氟在地下水中的含量依然很低,地下水中的氟浓度受水动力条件影响较大,局部氟浓度异常与当地萤石矿开发及深部高氟水有关。该研究确定了兴国盆地浅层地下水中氟的分布特征及成因,为当地制定安全合理的地下水开发措施提供了借鉴,对饮水安全及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