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患儿术中预保温护理措施探讨
2020-05-11谢冰
谢 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麻醉科, 辽宁 沈阳, 110000)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患儿年龄较小,受自身生理结构的影响,如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表面积与体质量比值大、散热快、皮下脂肪少等,容易发生围术期低体温(<36 ℃)[1]。低体温可导致代谢功能紊乱,对循环系统、凝血功能、免疫机制等产生影响,还有可能增加术后切口感染、麻醉清醒时间延迟的发生风险[2]。本研究探讨术中预保温护理的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室2018年1—3月收治的200例腹腔镜手术患儿。纳入标准: ① 择期手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插管的麻醉方式; ②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 ③ 术前体温正常,无上呼吸道感染; ④ 发育基本正常,无重度营养不良; ⑤ 手术时间1~3 h; ⑥ 无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 ① 近期有感染或发热病史患儿; ② 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异常者; ③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患儿; ④ 凝血功能障碍者; ⑤ 中转开腹手术者; ⑥ 术中出现休克、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⑦ 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采用双盲抽签法分为观察组(抽到 “1”)与对照组(抽到“2”),每组100例。观察组中男53例,女47例; 年龄3~8岁,平均(5.42±2.15)岁; 体质量14~31 kg, 平均(24.54±10.28) kg; 身高80~115 cm, 平均(90.53±10.25) cm; 手术类型:消化道手术45例,肝胆手术25例,腹股沟疝手术30例。对照组中男55例,女45例; 年龄3~9岁,平均(5.54±2.36)岁; 体质量14~38 kg, 平均(24.98±10.43) kg; 身高80~121 cm, 平均(90.34±11.02) cm; 手术类型:消化道手术43例,肝胆手术24例,腹股沟疝手术33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完成腹腔镜手术,除了术中保温措施不同,麻醉方式、手术方式以及围术期其他护理方案、术中配合等护理措施均相同。
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护理措施。患者进入手术室30 min前将温度提前调至23 ℃, 相对湿度为40%~50%。手术室台下工作人员避免进出,术中消毒铺巾后,室内温度变化控制在±1 ℃[3]。在不影响手术操作和保证无菌的前提下,采用已加温的薄被覆盖非手术部位。冲洗液、术中输注液体的温度为室温。在对患儿手术部位进行消毒时,消毒动作迅速,缩短消毒时间。加强术中体温的监测,一旦出现低体温,应给予棉垫包裹、加热毯等保温措施。
观察组手术室温度、湿度以及保温情况与对照组相同,其他措施如下: ① 术前提前4 h将术中所需要的冲洗液、术中输注液体放入设定温度为38 ℃的电子恒温柜中预热,使液体温度维持在37~38 ℃。② 术前 1 h采用电热毯(放置于铺双层无菌巾之上)对手术台进行预热,将温度控制在 39~43 ℃, 患儿预保温时间为 0.5 h(电热毯放在患儿头部以下的身体下)。③ 行手术部位消毒铺巾,防止过度消毒,消毒时动作迅速,缩短消毒时间。在不影响手术操作和保证无菌的前提下,采用已加温的薄被覆盖非手术部位,术中使用小毛巾包裹患儿头部。④ 术中对患儿的体温进行监控,观察计算机读取的中心温度,当体温低于36 ℃时为低体温。⑤ 手术切口周围皮肤采用一次性薄膜肛门裤覆盖,漏斗集液袋粘贴于术野。
1.3 观察指标
① 记录患儿进入手术室、麻醉后、切皮时、切皮后30 min、术毕的体温,采用电子耳温计测量鼓膜温度作为入室的核心温度。麻醉诱导后将温度探头经鼻孔插入鼻腔后固定,测定不同时点的体温。② 由1名对本研究不知情的护士统计患儿术中寒战的发生率,当患儿出现不自主的肌肉收缩抽动时视为寒战[4]。③ 于术前、术毕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4 mL, 以2 000转/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检测患儿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④ 记录患儿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为手术结束到患儿恢复咳嗽反射、咽反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儿不同时点体温比较
2组患儿进入手术室、麻醉后、切皮时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皮后30 min、术毕时体温高于对照组,术中寒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不同时点体温及术中寒战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患儿手术应激情况比较
2组患儿术前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毕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n肾上腺素术前术毕去甲肾上腺素术前术毕观察组10046.25±6.7284.56±7.84*139.26±20.89145.67±22.51*对照组10047.05±7.6191.32±8.17138.42±19.56157.26±21.43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组患儿的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的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 mi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小儿在进行手术治疗时更容易发生术中低体温,对于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在进入手术室的1 h内,腹部术区的消毒部位完全暴露于室温下,机体热量大量散失,加之受麻醉药和肌松药对体温调节中枢的抑制作用,患儿基础代谢降低,产热降低,输注室温液体对血液循环温度也产生影响,患儿体温会出现明显下降。轻微的低体温表现为寒战,严重的低体温可导致体循环容量不足、免疫功能抑制,若缺乏保温措施,患儿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可高达50%~90%[5]。术中保温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手术室术中保温的措施较多,常用的措施有加热毯、冲洗液加温以及身体包裹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切皮后30 min、术毕时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寒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提示术中预保温护理措施能够维持患儿术中体温的恒定,预防寒战的发生。术中输注液体会对手术患者体温产生影响,本研究将液体预先加温至37~38 ℃, 能够减少因液体温度较低带来的热能损耗,防止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电热毯预保温的使用可维持患儿皮温,从而使热量传导至机体,阻止中心体温向体表的再分布。金歌等[6]采用加温毯调至高档(43 ℃)对腹部手术患儿进行 1 h 的预保温,结果发现该方法能保持腹部手术婴幼儿的体温平稳,有效减少低体温的发生。一次性薄膜肛门裤覆盖等措施也可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7]。
手术会造成患儿生理应激反应的变化,而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会增高这种应激反应的发生率。贺丽萍等[8]研究显示,加强对患儿术中的保温,能够保证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抑制炎性反应。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是常见的生理应激指标,当机体受到外界刺激时会显著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毕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提示术前预保温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患儿的生理应激反应。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体温的下降可影响肝脏、肾脏的代谢,导致肝脏和肾脏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下降,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进而诱发麻醉苏醒延迟[9]。术中预保温护理措施可维持患儿术中体温的恒定,减少低体温的发生,进而有利于患儿麻醉药物的代谢,缩短拔管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朱瑞芬等[10]研究认为,术中注意保暖能够缩短腹部手术患儿的拔管时间,与本研究结论一致。研究[11]还认为,术前访视时对患儿强化心理护理也可作为一项预保温护理措施,因情绪波动会影响微循环和回心血量,而心理护理能够缓解患儿的恐惧、紧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