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栽培技术与病害的防治措施研究

2020-05-09刘钊赵宏戚化学赵鹏陈振东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2期
关键词:施肥病虫害

刘钊 赵宏 戚化学 赵鹏 陈振东

[摘要]大豆在我国较为常见,属于经济型农作物,常见于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促使大豆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提升了大豆在农业产业中的地位。但部分农民群众在进行种植过程中未能掌握先进的技术,造成大豆病虫害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本文从现阶段大豆栽培技术入手,深入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探索大豆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与水肥管理,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病虫害;施肥

中图分类号:S435.651;S565.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2

大豆是一种豆科类植物,植物叶片为双叶常绿,种子富含蛋白质与矿物元素,被人们广泛食用。大豆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被人们加工成各种各样的豆制品与食用油,积极对大豆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促使我国培育出优质的大豆品种,解决现阶段存在的病虫害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大豆栽培技术

1.1 科学选择优良的大豆品种

大豆品种直接影响后续的植物生长状况,因此种植人员在进行种植过程中,应选择优良的大豆品种进行培育,以保证植株健康的成长。现阶段的大豆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鲜食大豆,另一种是商品大豆,但无论哪一种类均应选择去抗倒伏能力强、抗逆性强、产品质量高、高产的品种,以保证大豆健康成长。在选择大豆种子过程中,应首先选择颗粒饱满的大豆,种子表面无明显外伤,可以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搅拌后将浮在水面上的种子去除,浮在表面的种子大多数内部被虫子蛀空或者饱满度不足,难以支撑后续的种子发芽时所需的营养物质,降低发芽率。对选拔出的种子进行消毒,避免种子上携带细菌以及虫卵,尽可能保证种子的优质性,提升大豆的发芽率与成活率[1]。

1.2 合理进行土地的整理

大豆对外部的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因此种植人员应明确土地选择对其产生的影响,合理选择优质的土壤,以保证土壤可以促使大豆健康生长。在土壤选择过程中,主要从土壤的肥力、灌溉条件、含氧量、微量元素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保证大豆植株健康生长。对选择的土壤地进行整理,主要目的是保证大豆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种植人员应对土壤中的碎石、大土块、树根、杂物等进行处理,降低外界因素对大豆的影响[2]。部分土地在种植前很可能种植过其他农作物,如果未能进行合理的处理,含有的杂物将影响大豆的扎根与生长,不利于植株成长。部分农田常年种植农作物并且施加大量的化肥,常见土壤板结与肥力失衡,同时由于不良的灌溉方式降低其灌溉效果,而通过合理整地有助于提升灌溉条件,降低外界条件影响。将板结的土壤进行松化,能够保证灌溉均匀,避免出现旱涝不均情况,同时提升大豆土壤的透气性,保证植株根部获得充足的养分,避免出现大豆烂根,促使种植发芽生长[3]。

1.3 有效开展大豆播种工作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最合理的播种日期,播种日期的选择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种植人员应注重日期的选择。通常情况下大豆在早春时节播种,部分地区需要考虑当地天气因素,最佳的播种温度在11℃以上,一般为3月下旬至4月中旬。地形也是影响播种的重要因素,阳光充足的向阳地带可以优先播种,对于阴面可以推迟播种。大豆播种深度3~5cm最佳,并确定合理的播种密度,以保证植株的成活率。播种密度太大将导致豆苗的营养竞争激烈,部分豆苗的营养得不到充足的供给,播种密度太小将导致土地资源浪费,造成严重的损失。应保证播种密度在标准的范围内,确保植株具有充足的营养与阳光,土地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实现高产高质[4]。例如,现阶段我国常见的播种方式为垄上双行精量播种机结合人工的精良栽培与垄上等穴距播,确定垄与垄之间的间距,进行整体的布局规范,保证播种的高效性,提升播种质量。

2 大豆常見的问题

2.1 大豆青眼豆

主要是指大豆出现青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为“贪青晚熟”导致,常见于越区种植,例如,某地区的气候因素适合种植115~120d的大豆品种,为提升产量或者种植者盲目种植超过130d的大豆品种,将导致明显的青眼情况。部分特殊情况也会引起该问题,如施肥过度导致大豆的生育期延长、大豆植株倒伏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等,甚至植株密度过大、透风性不佳也可能导致青眼情况[5]。

2.2 大豆的烂种与烂芽

大豆在发芽过程中,如果其肥量超出需求量将造成大豆的根系减少,影响种子的发芽成长,肥料超量会对大豆种子的根部产生影响,出现明显的红褐色病斑,造成幼苗出现明显的倒伏情况,甚至根部出现水浸状,茎部位置同样会出现明显的褐色病斑,造成植株的根部变细,影响植株的生长[6]。

2.3 大豆黄苗

大豆黄苗产生的原因较多,如肥害问题,要求种苗分离或者深施肥;孢囊线虫也是常见的影响因素,应利用种衣剂进行包衣;也有可能由苗期褐斑病导致,首先由植株底部叶片开始变为褐色,最终变为黄色[7]。

3 大豆的病害防治措施

3.1 大豆根腐病防治

大豆的根腐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危害性极大,可以通过土地进行传播,并且越大的种植规模引起的病害越严重。大豆在生长过程中患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根茎的基部出现黑褐色斑块,并逐渐扩散,导致大豆植株矮小,叶片呈现出低垂,直至枯萎。该病害的防治主要应在播种日期与播种深度上进行防治,同时通过药物进行处理,种植人员可以选择40%的卫福、35.6%的阿维菌素·多菌灵·双美以及18%的福克进行处理[8]。

3.2 大豆灰斑病防治

大豆的灰斑病也是常见的一种病害,又被人们称为斑点病,常见于成熟植株,发病时患株中产生大量的病原菌,对叶片产生侵蚀,部分严重的植株出现明显的病斑,发生叶片的非正常脱落,最终影响植株的生长,降低产量与质量。可以合理选择药剂对病害进行防治,播种前可以选择福美双湿性粉剂或者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拌种,以0.3%量为最佳,以降低病害的发生。还可以选择40%的多菌灵胶悬剂300倍液在大豆的花荚期进行处理,以防治病害,用量为每公顷1.5kg[9]。

3.3 大豆菌核病防治

大豆核菌核病主要由于病原菌侵蚀大豆的杆茎引起,常发病于7月,发病初期植株症状较为明显,其茎秆中出现明显的褐色病斑,并伴有一定的白色颗粒与白色棉絮状菌妊体,在发病过程中逐渐出现大量的黑色颗粒,该物质即为菌核。在病症防治过程中,可以选择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者去40%核菌净1 000倍液进行均匀的喷施,以保证病害得到合理的防治[10]。

3.4 大豆霜霉病防治

大豆的霜霉病较为常见,主要危害大豆的幼苗,甚至影响其叶片与籽粒,发病时大豆植株展开第一真叶后在叶脉的两侧出现明显的褪绿斑块,植株表面出现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的黄绿色星点,并逐渐变为褐色,叶片的背面呈现出灰白色霉层,导致大豆出现减产,降低大豆的质量。该病害多发生于多雨水季节,从田间的植株状况可以做出明确的判断,大量的灰色霉状物出现在叶片的背面,种植人员应加强重视力度,做好病害的预防,达到防治的目的。对现阶段的大豆进行合理密植,保证水肥合理,做好病害预防,同时选择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进行处理,或者选择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处理,将其与种子进行搅拌,防治病害。在田间发病时可选择乙磷铝300溶液进行喷洒,控制病情。

4 大豆的虫害防治措施

4.1 大豆蚜虫防治

大豆蚜虫是大豆植株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虫害,多发生于夏季的6、7月份,对植株的生长危害较大。种植者可以选择40%的乐果乳油进行处理,每公顷约1 100mL,或者选择2.5%的敌杀死乳油进行综合处理,以保证蚜虫得到控制,促使植株健康生长。

4.2 大豆孢囊线虫防治

大豆孢囊线虫主要是利用土壤进行传播,患病的大豆植株整体较为矮小,常表现为火龙秧,患病植株逐渐变黄并枯死。该病症常见于重茬种植,发病时患病植株症状明显,可以在种植前利用包衣方式进行防治,以保证植株健康成长。选择3%的克百威进行治理,直接施加在土壤中,或者选择15%的涕灭威颗粒进行处理,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4.3 大豆菟丝子虫害防治

菟丝子是近年来常见的大豆病虫害,并呈现出明显的加重趋势,造成大豆的产量严重降低,甚至导致质量也有所降低。积极对大豆菟丝子虫害进行处理,可以降低虫害产生的影响,制定完善的防御机制,合理进行规划,做好药物防控,如选择地乐胺进行处理,完成整体的土壤处理,减少病虫的影响[11]。

5 农药使用产生的危害

5.1 种衣剂危害

种植人员在选择种衣剂过程中,应严格选择带有标准农药登记证号、商标、生产厂家与日期的种衣剂,避免购买假冒伪劣商品。优质的种衣剂可以在环境中分解,不会对环境与种子产生危害,而假冒伪劣的种衣剂则存在较大的问题,不仅会产生严重的污染,还可能影响种子的发芽生长。

5.2 除草剂危害

除草剂主要是指当前常见的农药类物质,以酊脂类为主,其残留时间较长,为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产生的药效较大,虽然可以有效除虫除草,但存在明显的副作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与土壤、水分、温度、时间等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如果其效果不佳可能是外界因素产生的影响,因此种植者必须合理地使用农药,从喷雾方式、用量入手,保证其分布均匀,提升封闭效果。农药随着渗透或者雨水可能进入到地下水或者河流湖泊中,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因此应合理进行用量控制,将其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6 大豆的施肥管理与灌溉

6.1 基肥的施加

基肥主要是指大豆种植的底肥,在植株播种前或者移植前施加的一种肥料,主要的作用是促使种子发芽,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促使植株健康生长。常见的基肥多数为农家肥,其用量根据实际的土地情况来确定,选择营养价值较高的肥料。配合农家肥料可以选择复合肥、磷肥,主要在大豆植株的生长结荚阶段进行施加,保证肥料被其根茎深入吸收,促使豆荚生长[12]。

6.2 追肥环节

追肥主要是根据大豆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肥料施加,常常选择磷酸钙,但其用量较少,种植人员应合理进行控制,其主要的原因在于磷酸钙肥料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此时容易造成幼苗的根部灼伤,因而应保证肥料与幼苗根部之间的距离合理。部分特殊情况时,例如当土壤中营养成分较低时,则可以适当加入部分氮肥与尿素同时使用,提升其肥力,促使植株健康成长。

6.3 大豆的灌溉

水分是大豆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只有保证水分充足才能促使植株健康成长,提高产量与质量。植株在生长中种植者应做好灌溉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不同的植株其需水量存在明显的不同。如在幼苗时期,应合理进行灌溉,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以促使种子发芽生长。进入雨季后,雨水量逐渐增加,种植者应做好相应的排水措施,清除田间多余的水分,避免出现大量的积水情况,容易导致植株出现烂根情况,甚至造成植株死亡。在旱季时,种植者应合理进行灌溉,为大豆植株提供充足的水分,避免因干旱致死情况,促使植株健康生长。在整个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期,应做好田间的除草工作,杂草的存在会与大豆植株相互争夺养分,掠夺大部分营养,最终影响植株的生长,因而在种子发芽、幼苗、成长以及花期时做好除草工作,尽量在整个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周期中进行除草,为其营造优质的生长环境。

7 水改旱大豆栽培中的注意事项

旱大豆在栽培过程中,注意事项较多,种植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处理,明确其栽培重点,科学进行处理,降低外界环境产生的影响,掌握现代先进的种植技巧,做好田间的管理,分析土壤肥力与地质情况,进行高质量的栽培。

首先,工作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土壤的合理处理,做好准备工作。由于土壤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但由于冬季的冰冻导致部分土壤的活力不足,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进行成分复苏,以避免其影响植物生长。积极进行土壤翻新,将冰冻的土质转化为疏松的土壤,保证土壤中的氧气含量满足植株生长,可以选择篱笆机械进行土地翻新,将土地垅起翻空,促使土地变得疏松多孔,增加空氣的流动力并促使温度升高,为大豆营造优质的生长环境。

其次,合理选择大豆的品种。尽量选择颗粒均匀、形状较大的种子,在种植前期进行合理的处理,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与成活率。例如,部分地区多雨,导致田地含水量较大,可以选择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品种,并避免植株在后期的生长过程中出现蹲苗情况。

最后,在气温稳定时进行播种,通常需要在8℃以上,避免出现过早播种情况,如果出现该情况将可能造成烂种。播种深度要适中,避免由于播种过深导致种子发芽时间过长,出现根部病害情况。做好施肥工作,为种子生长提供良好的肥料,以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等为基础,实现微量元素的平衡,优化土壤自身的性状,促使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以保证植株健康成长。

8 结 论

综上所述,大豆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粮食农作物,还可以制作成食用油与豆制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大豆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受外界多种因素影响,如土壤、种植时间、肥料、营养物质、病虫害、气候等,种植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种植,选择最佳的种植栽培方法,做好水肥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消除外部因素的影响,提高大豆的产量与质量,满足现阶段市场对大豆的需求,带动农业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刘丽丽,傅连舜.不同栽培密度对大豆灰斑病发生和流行影响的初步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8,12(5):88-91.

[2]焦振飞,邢宝龙,岳新丽.晋豆46号黑大豆在大同县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10(17):35+37.

[3]索荣臻,王连生,陈丽丽.大豆新品种内农S002饲用大豆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大豆科学,2019,12(6):1000-1002.

[4]徐康明.延平区大豆地方品种“蚂蚁上树”的特征特性及夏播栽培技术初探[J].农业科技通讯,2019,13(11):307-309.

[5]汪寿根,邵晓伟,余文慧,等.春秋鲜食大豆双季免耕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9,14(11):323-324.

[6]金素娟,付雅丽,李占军.抗病 高产 广适大豆新品种石豆17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河北农业科学,2019(18):78.

[7]金素娟,付雅丽,李占军.高产夏大豆新品种石豆1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河北农业科学,2019,44(3):150+152

[8]苟升学,肖金平,翟周平.高蛋白大豆‘秦豆201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6):19-23.

[9]赵春会,王建林.2008~2018年大豆受微量元素调控效应研究文献分析[J].农技服务,2019,36(10):25-27.

[10]邵晓伟,汪惠芳,詹有松.高产抗病秋季大豆新品种衢秋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19,10(10):262-264.

[11]刘永涛,苗雨佳,李妍妍.大豆新品种丹豆18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9,14(10):259-261.

[12]刘跃南,闫启云,周作义.高产多抗大豆新品种天益科豆19的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2(18):19+23.

收稿日期:2019-12-25

作者简介:刘钊,男,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為农作物种子培育。

猜你喜欢

施肥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浅谈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闽南沿海森林公园不同栽培措施对南方红豆杉生长影响
玉米高产施肥技术要点
滴灌棉田氮钾后移和磷肥减半化肥减量增效试验
渭北旱塬玉米施肥现状及对策
核桃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