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前农作物种子生产中三圃制的思考

2020-05-09姚霄

种子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农作物思考

姚霄

摘   要:三圃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成以来一直沿用的农作物良种繁育体制,对我国种子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形势下,三圃制的合法性与现实意义应当引起重视,同时呼吁创建对种子生产进行过程控制的政策环境,确保产种质量。

关键词:农作物;种子生产;三圃制;思考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7-0086-02       中图分类号: F324.6       文献标志码: A

可以说,三圃制是我国传统的良种繁育体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我国农作物种子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三圃制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并受到专业人士的质疑。随着时代的发展,三圃制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1   当前国家标准中关于原种生产的两种声音

在现行种子系列标准中,就原种生产方法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以《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为代表,包含种子质量系列标准、高粱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其原种定义为“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经确认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种子”[1-12]和“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二代,达到GB 4404.1—2008规定标准的种子”[13],明确种子生产采用“系谱、限代繁殖的方法”[14];另一种是小麦、玉米、大豆、水稻及籼型杂交水稻系列原种(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其原种定义字面表述不一,除了质量标准的强制性内容外,原种产生途径大多分为“用育种家种子繁殖”和“按照原种生产规程生产”两部分,并且除玉米外的其他4项标准原种生产部分明确列入三圃制(或改良方法)内容[15-19]。

2   原种生产概况

众所周知,大田用种(良种)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播种材料是由原种繁殖而来的,而原种的产生方法由不同的良种繁育体制决定。

2.1   三圃制与系谱制

三圃制与系谱制可以说是农作物种子生产领域的两大阵营,分别建立在不同的遗传理论基础上,代表了种子生产的两条技术路线。三圃制是基于苏联遗传学家米丘林遗传理论采用循环选择的方法生产原种,针对品种的混杂退化现象进行提纯复壮,特点是不受世代的限制、费工费时、易发生遗传漂移、难以保持品种种性且复壮效果也受到质疑;系谱制是基于摩尔根遗传学强调遗传稳定性的遗传理论,以纯真的母种为基础重复繁殖的技术路线,利用品种的原始种子限制繁殖世代的方法生产种子,解决了混杂退化问题[20],较好地保持了品种原有的特征特性及生产能力。

2.2   我国种子生产体制的3个阶段

我国种子生产制度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三圃制阶段。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采用三圃制良种繁育体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三圃制开始受到质疑,并引发了关于良种繁育体制的讨论,出现了三圃制的改良方法和基于系谱制体系的4级种子生产程序的提议,个别地方颁布了4级种子生产的地方标准,拉开了系谱制利用的序幕。第二阶段为三圃制与系谱制共存阶段。1995—1996年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了新版《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 3543.1~3543.7—1995)和《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GB 4404.1~4404.2—1996、GB 4407.1~4407.2—1996、GB 16715.1—1996),明确把原种定义为“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21-22],标志着我国种子生产进入两种体制并存的阶段。第三阶段是系谱制阶段。进入2006年后,随着12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和系列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的相继颁布实施,把原种定义为“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经确认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种子”,标志着我国种子生产进入系谱制阶段。

3   问题与思考

3.1   三圃制原种生产的合法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及农作物种子质量系列标准为强制性标准且全文强制,当属国家标准中最高的强制级别,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类属推荐性标准,为鼓励采用的国家标准。由此可见,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类标准中关于原种定义与原种生产中三圃制内容的合法性应当引起怀疑。

3.2   三圃制原种生产的现实意义

按照小麦、大豆、水稻及籼型杂交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规定用三圃制生产的原种不符合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和《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强制性标准的原种定义,从理论上讲,用三圃制生产的种子无法进入质量认定及包装标识环节,也不可能进入商品种子流通销售渠道,所以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三圃制原种生产内容的现实意义也大打折扣。

3.3   种子生产的监督管理

种子使用者所购买的商品种子是由哪种途径生产的,三圃制生产的种子是否能通过质量检验和包装标识进入商品流通环节,系谱制种子生产是否严格按照规定世代繁殖的,有没有越代繁殖情况,由于我国尚未实行种子认证制度,缺乏生产过程的控制机制,仅凭生产商的诚信与自律,上述问题似乎无法划上圆满的句号。

4   建议

4.1   建议实行种子认证制度

种子认证是由第三方机构通过对种子生产、质量检测、扦样、标识和封缄等进行一系列过程控制确定其是否符合种子认证方案规定要求的活动。世界上几乎所有种子生产和进出口大国都开展了种子认证工作,种子认证也是国际种子贸易自由流通唯一认可的方式,对提高种子质量、新品种保护及促进种子贸易健康发展等方面有着较大积极作用。单就种子生产来讲,实行种子认证制度可对种子的生产途径及繁殖世代进行有效界定,对确保繁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2   国家标准的修订应当引起重视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行业必须执行的统一技术规范,如果同行业技术标准之间就同一规定内容出现了不同声音,会降低标准的权威性与可操作性,因此应当对部分标准进行修订,使同一标准系列中各专业标准之间步调一致,使标准内容更加严谨,增加国家标准作为行业技术规范的可操作性,提高国家标准的严谨性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20464—2006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4404.2—2010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4404.3—2010粮食作物种子  第3部分:荞麦[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4404.4—2010粮食作物种子  第4部分:燕麦[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4407.1—2008经济作物种子  第1部分:纤维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4407.2—2008经济作物种子  第2部分:油料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16715.1—2010瓜菜作物种子  第1部分:瓜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16715.2—2010瓜菜作物种子  第2部分:白菜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16715.3—2010瓜菜作物种子  第3部分:茄果类.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 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16715.4—2010瓜菜作物种子第4部分:甘蓝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 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16715.5—2010瓜菜作物种子第5部分:绿叶菜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 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  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7319—2011高粱种子生产  技术操作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 14 ] 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农作物种子  标签真实制度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 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  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7314—2011籼型杂交水稻  三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  社,2012.

[ 1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  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7315—2011玉米种子生产  技术操作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 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  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7316—2011水稻原种生产  技术操作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 1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  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7317—2011小麦原种生產  技术操作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 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  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7318—2011大豆原种生产  技术操作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 20 ] 赵德芳.关于农作物良种繁育体制和技术的改革问题[J].  河南农业科学,2001(7):7-8.

[ 21 ] 国家技术监督局.GB 4404.1~4404.2—1996,GB 4407.1~ 4407.2—1996,GB 16715.1—1996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 22 ] 国家技术监督局.GB/T 3543.1~3543.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农作物思考
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方法探析
农作物抗旱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方法探析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趣味象声词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