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效公益林改造技术探析

2020-05-09周剑英

种子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改造技术形成原因

周剑英

摘   要:低效公益林是指受到间接或直接因素影响导致林分稳定结构失调,进而出现林木生长效率低下、系统功能不断退化所产生的公益林。由此可见,对低效公益林的改造技术进行研究和升级具有必要性。主要研究了我国低效公益林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改造技术。

关键词:低效公益林;形成原因;改造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7-0059-01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志码: B

由于自然灾害造林种树的品种和模式单一以及不合理采伐、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我国出现了大面积的低效公益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林业生态环境发展,且对优化绿化面积也具有不利的影响。基于此,对低效公益林进行防护,积极探寻改造措施,选择优质种植品种并进行定期的防护保障,可以提升其种植效率,促进绿色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1   造成我国低效公益林产生的原因

1.1   造林种树结构相对单一

传统的植树造林思想和技术不够发达,所选择的种苗质量未经过严格筛选和比对,一些低质苗和低质种被大量采用,再加上苗木运输和种植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势必会出现树木良种率低的情况。而且部分种植单位为了追求片面的绿化面积和经济效益,在植树造林时所选择的苗木并不符合当地的种植和生态条件,大多以杉树和松树为主,多年后难以得到优质的生态效益,演化为低质林区。

1.2   经营管理方式不合理

以往我国林业资源管理大多以种植管理为主,反而忽视了一些后续的保养和防护的工作,例如幼林抚育工作不到位,或是附近的灌木和杂草没有及时清理掉等,这些不到位或者不监管的行为都会导致幼苗的大面积死亡,进而产生大量低效公益林。例如产生一些湿地公益林,其因为当地的自然整理枝较为严重,树干较为纤细,一旦出现雨雪或者大风天气,则容易产生倒伏的情况。而其他一些公益林的产生是因为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做到通风测算的工作,导致林区的透气性相对较差,容易形成林木分化严重以及密度高的公益林[1]。

1.3   采伐不合理

很多低效公益林的产生都是由于采伐不合理造成的。例如杉木林在经过不合理的砍伐之后,如果没有合理养护,使得萌芽或者幼苗漫无目的地更新或生长,出现大量的“小老树”,也就是增加很多濒死、多叉、病腐的林木。我国林场在进行改革之前,为了能够保障树木的生存并获得短期经济效益,在采伐的过程中经常会进行砍强留弱或砍大留小,剩下的树木不是因病腐无法继续生长,就是饱受病虫害的影响。甚至一些林区在遭到破坏之后出现了天窗的情况,不仅导致单位面积的树木越来越少,而且林分的结构也出现了进一步破坏,林木质量也越来越差。

2   低效公益林改造技术

2.1   改造技术

首先是砍灌清杂。要求林业技术人员全面清除林地内部的灌木和杂草,以及其余的杂竹,使得留桩的高低要始终低于15 cm。针对一些稀有、珍贵的檫木、枫香以及其他阔叶树种,则需要以保留为主。在实际作业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人工砍灌的方式,必要情况下结合机械作业,保障作业进度和时间。

其次确定母竹的选择、采挖和运输模式。所选母竹的长度一般在2~4 m,保障单株母竹鞭芽饱满、色泽鲜黄、枝繁叶茂、分枝较低而且不易被病虫害侵袭。采挖过程中采取就近原则,首先应该确定竹鞭的方向,保证其走向与盘枝的方向保持一致,开挖时确定位置在40 cm左右轻挖土层,找到竹鞭之后,再沿母竹生长的方向挖一个椭圆形,切忌用力以防止竹鞭损伤。母竹在挖好之后,需要截去一部分竹梢,留3~4盘枝,尽量保证切口平滑。母竹运输的原则以保护为主,防止由于宿土震荡造成侧芽损伤。尤其在后期抬运的时候要以草绳捆绑为主,以保障母竹的存活率。

最后是母竹栽植和后期管理。每年1—3月是母竹造林的最佳时机,要采取深挖穴、浅栽竹的原则,保障母竹的及时栽种,防止夏季阳光日晒影响存活。在栽植的过程中尽量去除表土,保持15~20 cm的深挖厚度,然后再将母竹根植穴中。需要注意的是,尽量要以母竹原来的姿势来进行栽植,而后去鞭留穴进行填土。一般情况下,毛竹造林所需要耗费的时间为6~8年,甚至更长。因此栽后管理要定期松土拔草,做好施肥、病虫害防治的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原有的林木进行清理和间伐,逐渐形成松竹混交林,提升林业种植效率。

2.2   改造措施

首先要尽量做好封山育林的工作。在大部分低效公益林中已经形成了大量天然萌发所留下的苗木或幼苗,只要后续管理得当,并不需要耗费大量资源重建。基于此,更需要做好封山育林的工作,采取半封閉或全封闭的模式,针对一些阔叶树种或灌木树种进行松土和除草等管理,保障其生长;其次要做好补植补造的工作。定期对公益林中的弱势苗木进行清除,防止其过分吸收营养,然后再适宜种树以做好补植补造。选择品种的时候需要以朴树、木荷、马褂木、枫香为主要类型,以保障整个林区的生态平衡性[2]。

3   低效公益林改造成效

在生态效益方面,低效公益林改造技术的有效施行,延长了树木的寿命,促进其茁壮生长,对于强化绿化面积具有重要影响。在社会效益方面,低效公益林从衍生到改造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通过合理宣传和工艺改造,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合理种植、谨防乱砍滥伐的重要性,强化了社会效益。在经济效益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低效公益林技术的更新使得更多新品种问世,改良了以往易倒伏、易受病虫害侵蚀的品种类型,节约了后期维护成本。大片公益林的改造催生出全新的林区,对于加快林业发展来讲提供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1 ] 程千木.低效公益林改造技术与措施——以宛陵林场为例[J].安徽林业科技,2018,44(4):38-41.

[ 2 ] 丁增发,马永春,吴中能,等.安徽亚热带北缘地区杉木、马尾松低效生态公益林改造技术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660-662.

猜你喜欢

改造技术形成原因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职校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职学生学习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三网融合中广电网络双向网改造关键技术探讨
陇东山地低产核桃林改造技术试验初报
果树高光效树形改造技术及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