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红军在汉中
2020-05-09王晓建
王晓建
来到与红军长征密切相关的汉中,感到很有感触。为什么说汉中与红军长征密切相关呢?因为汉中既是红四方面军1932年开创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组成地域,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的地区之一;又是红25军1935年开创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组成地域,是红25军继续长征的出发地区;并且还是1936年红二方面军发动的成徽两康战役的战场之一。
一、红25军
由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是1934年11月从大别山区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开始长征的。经桐柏山区、伏牛山区进入陕西南部,1935年在商洛、安康和汉中的部分地区——洛南、蓝田、商县、山阳、柞水、洵阳(今旬阳)、宁陕、佛坪、洋县,湖北西部的郧县、郧西,河南西部的卢氏、淅川等县,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汉中洋县石塔寺一战,红25军歼灭国民党陕军警备第二旅大部,击伤旅长张飞生。1933年,刘志丹等率领西北地区的第一支正规红军——红26军第二团(红二团),从耀县照金根据地南下,在终南山区被陕军警备第一旅唐嗣桐部、警备第二旅张飞生部联手击溃。红25军入陕之际,唐嗣桐、张飞生等扬言:共匪红26军南来被我们剿灭,红25军西来照样会被我们剿灭。但大话言犹在耳,警备第二旅和警备第一旅却先后败在红25军手下,张飞生身负重伤,警备第一旅旅长唐嗣桐更作了红25军的俘虏。唐嗣桐被俘后一再提出想见一见击败他的徐海东,徐海东闻言走到唐嗣桐的面前,掏出一张国民党军印发的传单幽了一默:“徐海东,你唐旅长怕是见不到了,你们的传单上说,徐海东早就被你们剿灭了。”
红25军曾在汉中攻克留坝、佛坪、洋县县城。至今,洋县著名的旅游区华阳古镇还保存着红25军军部旧址。几年前,笔者有幸陪同徐海东大将的女儿徐文惠大姐,参观华阳古镇的红25军军部旧址。在军部旧址的老屋里,摆放着一个示意石塔寺战斗战场的沙盘,上面两军作战的场面做得很逼真。更有意思的是,战场的边缘竟还出现了一只熊猫的模型,那只懒洋洋的熊猫正扒在山顶上向战场观望。记得我问了洋县当时的党史办主任卢兆强一句:“说说,那只熊猫是怎么回事?”卢主任正色回答道:“石塔寺打得那么热闹,枪炮声惊动了大熊猫,所以它也来瞧瞧热闹呗。”这真是陕南人汉中人的幽默感。
1935年7月,红25军离开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踏上继续长征的征途,途经汉中前往陇南。再北上,一路转战穿过宁夏、甘肃,于1935年9月上旬,在各路长征红军中率先到达陕北。值得注意的是,红25军从河南罗山出发长征时,全军指战员共有2984人;在河南方城县独树镇苦战一场,损失300余人;在陕南庾家河血战,又损失100余人;可是从汉中再出发长征时,除了留在鄂豫陕坚持斗争的红七十四师500余人外,还有3000余人参加继续长征。这就说明,红25军在陕南的商洛和汉中,至少扩充了1000多名新兵。
二、红四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1931年11月诞生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失利,随即离开鄂豫皖根据地西征。同年11月击破国民党军的堵截进入陕西南部,12月进入四川北部,经过一系列战斗,开辟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区域的川陕革命根据地。
1935年2月,为策应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入川,红四方面军发动了陕南战役,势如破竹地攻克宁羌(今宁强)县城、沔县(今勉县)县城,围攻褒城县城,兵锋直抵南郑县城城郊。红四方面军在陕南的十几天,歼灭国民党陕军十七路军4个团和一些地方民团,缴枪5000余支,还扩充红军3000余人。
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的代表和陕军十七路军的代表曾达成互不侵犯、共同对付国民党中央军的协议,即一些历史学家所称的“汉中密约”。双方一度相安無事,还有一些物资情报方面的往来。有一种意见认为:红四方面军1935年2月发动陕南战役,是首先撕毁“汉中密约”的一方,是张国焘、陈昌浩的错误之一。笔者认为这种意见是不对的。首先是因为1933年10月~1934年9月,四川军阀对红四方面军川陕根据地发动“六路围攻”期间,陕军屈服于蒋介石的压力,也出兵配合川军进攻红四方面军;其次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中央军第一军,在胡宗南指挥下开赴川陕边境进攻红四方面军时,陕军为胡宗南部让开了道路,使得红四方面军的侧背受到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红四方面军发动陕南战役打击陕军杨虎城部将孙蔚如,并不存在首先撕毁“汉中密约”的问题。
至于张国焘和陈昌浩,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做得不对,特别是陈昌浩,他有犯左倾错误的一面,也有英勇作战的一面。比如在鄂豫皖根据地,红四方面军曾俘获一架国民党军飞机,命名为“列宁号”。陈昌浩执意要亲自乘坐这架飞机飞赴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城撒传单、投炸弹。有部下担心刚刚争取过来的飞行员靠不住。陈昌浩却说:不怕,我用手榴弹督着他,假如他真敢驾机往敌人那里飞,我就和他同归于尽!最终,铁心当红军的飞行员龙文光与陈昌浩一起完成了飞行任务,黄安城里的国民党守军亲眼看见红军竟然有了作战飞机,军心大乱,红四方面军乘势将40余天久攻不下的黄安城攻克。
红四方面军发动陕南战役的目的,是要执行中革军委的命令,从嘉陵江东岸渡过嘉陵江,接应长征中的中央红军进入四川。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说:“由于我们出击陕南的企图,不是打击杨虎城部而是吸引沿江敌人北向,以便我军从嘉陵江中段突破,接应中央红军,所以,这次战役颇有节制,不过是虚晃一枪罢了。假如我们实打实地要歼灭孙蔚如部,夺取汉中盆地,那就不会仅用有限兵力从西面出击,而是集中三个军以上的兵力,一路西出宁羌、沔县,一路中出南郑,一路东出镇巴、西乡,合围汉中,瓮中捉鳖。那样,孙蔚如是吃不消的,汉中盆地难免落入红军之手。”
陕南战役,果然达到调动防守嘉陵江江防的四川军阀部队北上的目的。红四方面军没有在陕西继续进攻扩大战果,而是迅速从汉中回师四川。回撤行动前,红四方面军又有出乎陕军意料之举,他们只接纳百姓中的青壮年加入红军,对4000余名陕军战俘,则是在教育一番后,不论官兵全部释放。撤军,释俘,正体现了红四方面军对陕军的善意。
1935年12月5日,毛泽东、彭德怀联名从陕北致信杨虎城,提到了“汉中之役”,即陕南战役,强调双方捐弃前嫌,共组抗日联军。信中说:“从徐向前同志处,知阁下曾与通、南、巴红军有某种联系。因系阁下不顾信义,杀戮徐方代表,是以有汉中之役。”“敝人等卫国有心,剑履俱奋,行程二万,所为何来?既达三秦,愿求同志,倘得阁下一军,连镳并进,则河山有幸,气势更雄,减少后顾之忧,增加前军之力。”“如荷同意,即祈派遣代表前来苏区,商洽一切。重关百二,谁云秦塞无人;故国三千,惨矣燕云在望。亡国奴之境遇,人所不计,阶下囚之前途,避之为上。冰霜匝地,勉致片言,风雨同舟,愿闻明教。”这封出自毛泽东手笔的信,效果从一年后的西安事变中就可以看到。
三、红二方面军
贺龙、任弼时等率领红二方面军走出茫茫大草地后,为吸引和牵制国民党中央军,创造三大主力红军会师西北的条件,不顾指战员极度疲惫,立即在甘肃陇南和陕西汉中、宝鸡地区发动成(县)徽(县)两(当)、康(县)战役,攻占甘肃成县、两当、康县县城、陕西凤县县城,包围陕西略阳县城。
蒋介石匆忙中判断:红二方面军将大举进入陕南,与留在鄂豫陕根据地的红25军74师“合股”,作成一篇大文章。于是赶紧命令中央军胡宗南部、王钧部南下围堵,这就为红一、红四方面军1936年10月9日在甘肃会宁会师闪出了空间,创造了条件。成徽两康战役目的达到后,红二方面军才从陇南、陕南向北挺进,10月22日在宁夏西吉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汉中,是红军长征所途经的地区。在红25军、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軍中,都有汉中人民的子弟,这是值得汉中人民骄傲的。
徐海东在率领红25军进入陕南后,认为“陕南条件不错,可以竖起一支红旗,在陕南建立了根据地,可以牵制东北军、西北军的部队,对东、南、西、北各地区的斗争,都可以起配合作用。”徐海东大将道出了在陕南商洛、汉中建立根据地的战略价值。
徐向前元帅曾经饱含深情地回顾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有过它的光荣历史地位和作用。那里的人民群众,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赴后继,艰苦奋斗,英勇牺牲。贡献了他们所能贡献的一切力量。红四方面军的生存、发展、壮大,与川陕根据地人民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成千上万的川陕人民的英雄儿女,在创建和保卫根据地的斗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川陕人民的英雄儿女永垂不朽!”
徐向前元帅和徐海东大将说得非常到位,包括汉中在内的川陕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及其英雄的父老乡亲将永载中国革命光荣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