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多样化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2020-05-09孔珍
孔珍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还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和积极性。若作业设计得科学,则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能促进其创新性思维以及收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发展。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将数学作业设计得更科学呢?基于“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我展开了多样化数学作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一、适应个性发展:层次多样化作业设计
由于受天赋、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同样的作业,必然会造成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不够吃”的现象。因此,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从而使我们的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我们的数学作业设计也应朝着层次多样化发展。
(一)区分难易程度
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我们可以根据认知训练水平的高低来区分作业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说,我们会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它分别对应简单运用、综合运用和创造性应用这三个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当然,这样来设计作业,势必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平常能多注意收集教科书外的题型,并能持之以恒。
(二)设定区域作业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鼓励让每个同学都能从数学中得到成功的体验,我们还可根据学生所学内容的多少来设定区域作业。这样的设定不仅能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时间来进行选择,还能让学生在选择作业的同时明白自己所选择作业的学习目标。以某单元的“摆一摆”作为设计为例,我们将作业先分为基础区、综合区和能力区,然后让学生来进行自由选择。
(三)作业弹性要求
不管是按照什么标准来设计的分层作业,最后都需要依靠弹性的作业要求来得以实现。基于此,我们可以在班级里规定,层次A或区域A的作业要求每位同学必做;而层次B或区域B的提高题,则可有10%左右的学生不作要求;层次C或区域C的题目为选做題,供有兴趣的,学有余力的同学讨论。
二、激发学习兴趣:形式多样化作业设计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学习特点,我们建议可以设计绘画式作业,尤其是在进行图形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融合艺术教育的思想。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挖掘数学教育中美的元素,适当地进行审美教育。与此同时,根据小学生喜欢游乐的心理特点,我们建议设计游戏式作业,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完成数学作业,这既能实现数学作业的教学功能,又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展开了多样化作业的设计。如:高年级的《生活中的小调查》;中年级的《生活采集》、低年级的《数学小日记》,等等。这些作业学生非常感兴趣,能做到“学以致用”。
三、增强学习体验:内容多样化作业设计
为了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我们需要设计内容多样化的作业,将书面练习与动手操作练习相结合,课本作业与实践活动作业相结合,独立练习与合作探究作业相结合等,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倡设计实践型作业以丰富学生在生活应用数学的体验,设计自主型作业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我体验,设计合作型作业以拓展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体验,设计实验型作业和调研型作业以深化学生对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体验。
(一)实践型作业丰富生活式数学体验
数学实践型作业是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将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相联系,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作业。
1.准备型实践作业。准备型实践作业指的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融入生活实际情境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既能为学生补充学习新知的知识背景,同时也让学生提前体验生活中蕴含数学知识的道理。2.理解型实践作业。理解型实践作业即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实际情境的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设计生活性情境,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3.应用型实践作业。数学知识最大的魅力还在于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应用型实践作业,一方面能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能丰富学生的生活数学体验。
(二)自主型作业增强自我学习体验
自主型作业的设计旨在为了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体验。事实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数学思维的训练大多需要学生自我的体悟,而这一体悟又是难以通过教师的教或语言的直接传递来通达的。它更多的需要学生珍视自我的学习体验,反思并发展这一学习体验。比如,春节期间,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统计作业设计。要求学生进行逐日统计,再绘制成能反映其特点的统计图。
(三)合作型作业拓展学习互动体验
合作型作业设计是驱动学生展开合作,拓展学习互动体验的良好媒介。例如,在上四年级的数学综合实践课《可怕的白色污染》一课前,教师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自由组合,共同完成对“身边的白色污染”这一小型调查。
(四)实验型作业深化数学思维活动体验
真正的数学精神往往孕育在不断探究和实验的过程中。基于此,我们倡导要进行实验型作业设计和探究型作业设计。二者能将科学精神的培育与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培养数学思维:结构多样化作业设计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为此,我们的作业设计也应该创造性地设计作业,追求结构多样化。
(一)开放性作业设计与思维深度的训练
编制开放性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在获得必要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深度思维。因此,我们的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为此,作业设计时,要与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开放性作业,真正实现对学生思维深度的训练目的。
(二)创新性作业设计与创造性思维训练
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的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也应该具有创新性。在小学的学习阶段,除了数学,还有各种各样的课目适合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实现再造性的创造性设计。下面以结合语文教学而展开的创新性作业设计为例: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
(1)请朗诵这首诗,看看哪个字出现得最多?
(2)“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百分之几?
(3)课后找一首诗,使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10%,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综上所述,我们的作业设计应该努力走向多样化: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展开层次多样化作业设计;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进行形式多样化的作业设计;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能够探索内容多样化的作业设计;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尝试进行结构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作业才能真正为数学教育服务,最终指向数学素养高、数学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培养。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