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深度对话课堂培育地理思维能力

2020-05-09熊志聪

师道·教研 2020年4期
关键词:气候建构人类

熊志聪

地理综合思维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因此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教师如何培育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呢?

一、建构师本对话,挖掘精微“剧本”

深度对话的落实,首先来源于师本对话,即教师对教材的精心解读。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预设学生可能理解不到或者理解不深的地方,结合学情、依托课标对教材进行深加工。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重点围绕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空洞等的成因、危害、措施三个方面展开描述。课标要求“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由此可见,资料选取的好坏是能否实现“深度对话”的基础。大多数高中生能说出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的关系,但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分析不够全面,其次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是环境问题都是百害无一利的。基于课标、教材、学情的分析,为实现课堂的深度对话,笔者对教学做了如下的准备:

1.确定主题:全球气候变暖。

2.确定剧本:整合必修一和必修二,选取中图版和人教版的图表。

3.确定内容: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排放CO2导致的,对此观点你是否赞成,请说出你的理由。有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给当今世界带来了诸多灾难性的后果,百害而无一利,请你辩证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假如你是政府官员、能源专家、林业部长、普通公民,该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4.确定方式:课前自学、组内讨论、课堂抢答、组间交流。

二、建构生本对话,涌动个性思维

生本对话,即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全面细致的解读。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潜心思考教材,才能准确理解学科性质,真正洞察教材所要传递的学科价值,进而培养其学科素养,为后面的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指勾画和批注,用心感悟,用头脑想象……,建构對文本的独特理解,最终实现对教材的全方位、个性化的解读。笔者在授课《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对文本的解读充分展现了个体的灵性。

生1:全球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不完成呈正相关,故全球气候变暖不完全是二氧化碳造成的。

生2:在历史时期地球的气温变化是寒冷期和温暖期交替进行的,现在刚好处在温暖期,故全球气候变暖是自然原因,与二氧化碳无关。

生3:近百年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如果没有二氧化碳的功劳是不可能上升这么快的。

生4:正是由于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才产生了温室效应,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三、建构师生对话,彰显智慧点拨

鉴于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高中生的认知水平还不足以对教材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角色,对学生呈现出来的思维程度和表达方式进行必要的引导和修正,以期达到教学预设的目标。另外,对学生理解的不到位进行纠偏纠错本身就是一种及时的课堂评价,只有将学生错误的前概念进行纠正,才能唤醒其更大的潜能并发挥到课堂上来。笔者在授课《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去解释地理现象。课堂实录如下:

师:同学们读“人与环境关系示意图”思考“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生1:我认为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太多的污染物和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就会产生环境问题。

师:那大家来做两个判断题,①人类排放污染物,一定会造成环境污染。②人类捕猎、砍伐,一定会造成生态破坏。

生2:两个判断题都是错的,因为自然界中本身就有自我调节能力,排放的污染物很少,或者捕猎砍伐的量也很少的话,环境会自己调整好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但如果人类过度砍伐、过度捕猎、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越环境自我调节自我净化的限度,就会产生环境问题。(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

教师要随时捕捉课堂上的闪光点,组织引导教学进程。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知情者,提升学科素养的引领者和参与者,引领学生走入地理思维的深处,用智慧和机智将课堂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气候建构人类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瞧,气候大不同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气候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