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桑葚甜
2020-05-09李广荣
李广荣
假日上街,发现有绛紫色的桑葚在水果摊上出售,这让我想起了故乡的桑葚。五月是家乡桑葚成熟的季节,处处绿荫匝地,空气中弥散着桑葚的甜蜜气息。
小时候,桑葚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桑树虽是木本,但果实由颗粒聚合而成,外形呈穗状,称作桑葚。刚挂果时的桑葚,颜色绿莹莹的,像翡翠;慢慢地变得黄澄澄的,像琥珀;过不了多久又变得红彤彤的,如同绛珠一般;待到红得发紫时,就要抓紧采食了,否则很快就会落败。成熟期的桑葚,胖嘟嘟,亮晶晶,令人垂涎欲滴。
我出生的那個村子里,那时栽桑树的人家并不是很多。记得村西头有一寡居的老太太,她家的后院有一棵树龄很老的大桑树。每逢桑葚成熟季节,常常会有成群的鸟儿盘旋在周围,叽叽喳喳地飞来飞去,试图啄食成熟的桑葚。这时,那老太太就会出现在树下,不停地用嘘声恫吓驱赶。老太太缠足且驼背,又上了年纪,腿脚不大灵便,能赶得走受惊的鸟儿,但却无法对付馋嘴的顽童。
那时,常有胆大的孩子结伴,趁着老太太午休打盹,一个踩着一个的肩膀,偷偷爬上她家的院墙,再攀援到桑树的丫杈上,稳稳地坐牢靠了,像小猴子似的采摘吞食起美味的桑葚来,并不时扔一些给树下望风的小伙伴们分享。直到吃得口涎四溅、嘴脸染紫方才甘休。当然也有被发觉的时候,但这老人家吃斋念佛,心地善良,即使听到动静,也不大声喝斥,生怕孩子受到惊吓,慌忙间落地摔伤。她先在屋内轻咳一声,给孩子留够逃脱的时间。待孩子翻下院墙,准备溜走的当儿,再假模假式地骂几声。
后来,家乡人开始养蚕,成片的桑林成为家乡亮丽的风景。
五月里,采桑吃桑是最快乐幸福的事!来到一棵大桑树下,抬头看到缀满桑葚的枝丫,只需踮起脚,便可伸手抓住一片桑叶,两只手交替着牵拉,满枝肥肥胖胖的桑葚离你越来越近,不料刚准备采摘,几颗大个的桑葚便跳离枝头,掉落在地上。你正在懊恼,却又有一颗桑葚轻砸在你的头上,真像是调皮的孩子在和你捉迷藏、玩游戏,所以采摘桑葚一定要轻手轻脚,悄无声息。
其实,在古代,人们早就对桑树和梓树情有独钟。桑树的叶可以用来养蚕,果可以食用和酿酒,树干及枝条可以用来制造器具,皮可以用来造纸,叶、果、枝、根、皮皆可以入药,有生津止渴、补肝益肾、明目安神等功效;而梓树的嫩叶可食,皮是一种中药(名为梓白皮),木材轻软耐朽,是制作家具、乐器的美材。正是因为桑树和梓树与人们衣、食、住、用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代的人们经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植桑栽梓,而且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后来“桑梓”就被用作“故乡”的代称。
关于桑葚,在我国古代还有一则“拾葚异器”的掌故。汉朝汝南人蔡顺,少年丧父,待母亲特别孝顺。时逢战乱灾荒,柴米昂贵。一天,蔡顺到野外采拾桑葚时遇到了赤眉军,问他为何把红桑葚和黑桑葚分装在两个篮子里。蔡顺回答,已熟的黑桑葚留给母亲吃,未熟的红桑葚自己吃。赤眉军敬重他孝心可嘉,送他一头牛和三斗米带回去供奉母亲。
麦子黄时桑葚熟。欧阳修诗云:“黄鹂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眼下桑葚已经成熟,没有条件下乡,在城市的果品摊买上一盒桑葚,照样可以一饱口福。也会想起小时候吃桑葚的往事,是多么美好和甜蜜。
发稿/沙群 朱云昊
插图/世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