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区不止于阅读

2020-05-09王雅平

教育界·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调整

王雅平

【摘要】在幼儿园的每个班 ,都开设了阅读区或图书角 ,其目的是想通过这一特定的环境 ,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同伴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但在区域活动中,只有个别小朋友选择了阅读区。孩子们为什么对阅读不感兴趣呢?作为教师,我也在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阅读区不再冷清。文章针对班级阅读区的现状做出了调整,以期幼儿能爱上阅读。

【关键词】阅读区;幼儿现状;调整

一、班级阅读区现状——阅读区只有阅读

1.发现问题

区域游戏开始了,孩子们纷纷选择自己心仪的区域。老师每天统计好孩子们选择区域的情况,一个学期下来,区域选择情况一目了然,也让老师捏了一把汗。

从统计的情况看出,美工区和建构区是孩子们选择最多,科学区、益智区、表演区比较均衡,而生活区和阅读区选择的最少。特别是阅读区,整个学期下来,才选了几十次,说明有些时候都没有人选阅读区。这引起了老师的思考:为什么阅读区里提供了那么多图书幼儿不感兴趣呢?老师在幼儿选择区域的时候有没有关注到这种现象,并及时干预了呢?如何才能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发挥阅读区的功能呢?

2.究其原因

(1)环境一成不变

阅读区里只有自主阅读区域,只提供了书架和地垫,让幼儿自主阅读。孩子们天天看到这样一成不变的空间,兴趣也渐渐降低了。有的孩子拿着书,躺在地垫上,胡乱翻书;有的拿起了图书,玩起了其他游戏。

(2)阅读材料单一

阅读区只提供了图书。图书来源单一,有的是孩子们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故事书,还有学校提供的一些绘本和杂志。学校的图书都是统一发放的,没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投放。

(3)教师疏于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往往乐意指导美工区、科探区等。对于阅读区,认为只要孩子们安静看书就可以了,疏于对孩子的关注与指导,孩子难以获得发展。

二、我们的调整——阅读区不止阅读

1.对阅读环境进行改造,重新定义阅读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于是,我们对阅读区的环境进行了改造。在单一的阅读基础上,我们对阅读区重新进行了划分,有看、听、说、画、演等多个小区域,重新定义了阅读区,孩子能依兴趣选择多种阅读方式,让阅读区不止阅读。

(1)自主阅读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减少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要保证光线充足、环境优美的阅读空间,易于取放各类图书、地垫、抱枕等材料,创设良好的自主阅读环境,激发幼儿主动阅读的兴趣。

(2)视听区

朗读大师特雷斯说:“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比自己看得懂的语言程度要高一些。”我们会发现,小朋友喜欢阅读他们熟悉的书,特别是他听过这个故事,如果你再提供这本书,会激发他的阅读兴趣,从而顺利地走上阅读之路。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很多绘本都可以在线试听。我们在阅读区提供了平板,收录了很多经典的绘本;提供了点读设备,让幼儿自主点读绘本。我们还邀请爸爸妈妈一起来为孩子讲故事,让幼儿能自由选择听哪个故事。爸爸妈妈讲的故事听起来更加亲切,小朋友也更加投入,大大激发了幼儿自己讲故事的兴趣,也有助于幼儿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3)自制图书区

在阅读区,往往有很多废旧的图书,不是丢弃了就是扔在角落里。《指南》中说道:“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编故事,并为自编的故事配上图画,制成图画书。”我们把废旧图书收集起来,放到自制图书区。在区域活动时,幼儿自己创编故事,在图画书中找找自己需要的素材,粘粘贴贴制作成绘本。当幼儿阅读自己制作的图书,充满了成功与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愿望。

(4)故事表演区

《指南》中提到:“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在阅读绘本的基础上,我们制作了一些故事盒,提供了一些小道具、小图片,让幼儿和同伴一起讲讲故事。投放动物头饰、手偶、指偶等材料,让幼儿在故事小剧场中,和同伴一起来表演故事,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演绎和合作能力,提升了阅读的教育价值,也展现了不同的阅读方式。

2.投放阅读材料,丰富阅读区内容

投放丰富的阅读材料是决定幼儿能否主动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阅读兴趣。

(1)图书的选择——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指南》中指出:“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给孩子选择阅读材料,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自身发展的自然规律。小班阶段的孩子,可以选择一些色彩鲜艳、有可爱的动物形象、语言重复或情节重复的图书。中班阶段的幼儿,可以选择图画书、童话、寓言、散文等等,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一定的好奇心,他们喜欢探索,多种类型的图书可以帮助孩子获取全方位的知识、多样的情感。大班阶段的幼儿,能够在阅读故事之后,重复故事,还能创编故事、表演故事,所以,可以选择一些情节相对复杂的,可以思考的图书。尊重孩子的需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才是适合孩子的书。

(2)图书的来源——让幼儿参与选择

小班时第一次请孩子带书来幼儿园,只有个别小朋友带来的是绘本,有些是纯文字的故事书,有的是杂志,还有的是贴纸书。这些书适合孩子阅读吗?还有一些书是幼儿园发放的一些绘本,也是随机的,有的孩子们非常喜欢看,有的却从来也不碰。只有孩子们喜欢的图书,才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所以我们开放了幼兒园的图书室,请孩子们自己到图书室里选择喜欢的图书,来打造班级图书架。孩子们选的种类就比较丰富了,不仅有绘本,还有工具书、立体书、杂志等。作品形式也比较丰富,不仅有故事,还有儿歌、童谣等。《指南》中也提到:“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

(3)图书的更换——结合主题

定期更换一些图书,给予幼儿一些新的刺激,会增进其阅读的兴趣。在主题活动“我上幼儿园了”中,我们提供了《我爱幼儿园》《汤姆上幼儿园了》《大卫上学去》等绘本,让幼儿克服入园焦虑,喜欢上幼儿园;在开展“你好!恐龙”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宫西达也恐龙系列绘本、百科全书、恐龙立体图书、揭秘恐龙等,带领孩子们一起走入恐龙的神秘世界。将图书的更换与主题活动的开展密切结合,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果。

3.教师参与,呈现多彩阅读

在阅读区里,往往看见一些孩子拿起书来,随意翻一下,很快再换一本,没有一本书可以专注地阅读。《指南》指出:“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幼兒的学习经验。”教师的参与,能呈现出多彩的阅读。

(1)师幼共读——提高阅读的专注性

小研在自主阅读时,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换了好几本书,有的只翻了几页,唯一一本看完的书,也是快速翻完的。小班幼儿集中注意的时间非常短,最多只有10分钟左右,长时间地保持静态的阅读对他们来说很困难。所以小研没有那么多的注意力专注地阅读一本书,师幼共读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在成人伴读中,有了和孩子的互动,孩子边阅读边思考,让阅读充满乐趣。同时,这样的共读,有利于孩子表达感受,参与讨论,提高阅读的专注性,享受阅读的快乐。

(2)分享阅读——互享阅读的快乐

在自主阅读中,小妍一边翻页,一边用自己的话讲述,并且把书签夹在自己喜欢的一页和看不懂的地方。在分享阅读时,我请孩子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在阅读区绘本阅读中,我们提供书签,适时引导幼儿进行分享阅读。在分享阅读中,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相互学习。同时,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互享阅读的快乐。

(3)别样阅读——感受真实的阅读

我们的阅读,不仅仅停留在班级里的阅读区,我们还根据实际,联系生活,开展别样的阅读方式。

根据“大自然的语言”的主题,我们在阅读区投放了《花园里有什么》,这本书从不同的视角让我们感受了不一样的花园,引导孩子们感悟大自然的丰富,体会人与自然融合的美好。我们将阅读的场地换到了学校的小花园里,让幼儿能够在大自然中阅读。后来,孩子还用自己的画笔制作了一本《花园里有什么》,把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想记录了下来。

一学期下来,阅读区多了孩子们的身影和孩子们的欢笑声,从第二学期的区域统计来看,选择阅读区的次数大大提升了。问问孩子们为什么喜欢阅读区,他们回答了两个字“好玩”。当阅读区中不止于阅读,阅读才会更好玩。

猜你喜欢

调整
工位大调整
本报调整刊期
起动燃油调节装置调整钉调整量对流量的影响试验报告及外场调整规范
股指强势上行 逢调整继续增持
股指震荡调整 创投概念兴起
两市主要成份指数中期成份股调整
突遇倒春寒 市场全面调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农网配电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度优化算法
关于调整体育本科专业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设置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