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之美的实践探索

2020-05-09邱伟臣

教育界·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体育教学

邱伟臣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越发强烈,所以对美的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教育部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指出,目前教育要为每个孩子均衡而充分的发展服务,要求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并举,各学科要形成合力,共同打造符合时代要求、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体育学科中培养体育之美是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课题。本文从体育学科的教学出发,理清了体育之美的内涵与范围,明晰了培养体育之美的意义与产生因素,重点阐述了培养体育之美的路径与方法。希望通过对体育之美的进一步探索,唤醒学生美的意识,提高学生美的感受与鉴赏,同时也能运用体育之美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之美;实践探索

自古以来,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被人们广泛接受,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美的沃土, 美的源泉,它与其他教育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所以,认识到体育之美的存在, 寓美的教育于体育教学中,来提高我们的体育教学质量,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体育之美的内涵与研究范围

体育之美是指在体育运动中,身体的各感官在受到充分刺激的前提下,获得的一系列基本本体感受。它是一种现实美,是在人类社会现实生活的特殊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其具有自然美和社會美的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创造性等诸多属性。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感受体育之美的对象可以是别人,也可以是运动者自身。别人感受体育之美即成为观众,体育运动中更快、更高、更强的行为,深深震撼着观众,激励着观众,这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价值所在。自身感受体育之美即成为体育爱好者,它体现着个人素质的修炼过程,即在运动锻炼中获得愉快、满足、舒畅等心理反应。自身感受和修炼体育之美是本文探讨的主要范畴。

自身对于体育之美的感受,是可以通过后天锻炼来提高的,特别是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提高将更为明显,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对象。学生通过跑、跳、投、旋转、滚翻、冲撞等动作,有效刺激着自身感官和神经系统,从而产生对速度、力量、柔韧、耐力的震撼、惊奇和赞赏,体育之美也随之产生。学生对于体育之美的追求体现着一种教育手段,也体现着一种教育思想。

二、培养体育之美的意义与价值

体育之美是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特有的美,它极大丰富了美育的内涵。在今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要为每个孩子均衡而充分的发展服务,要关注人的发展,而不是分数的发展,均衡而充分的发展要求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并举,各学科要形成合力,才能为学生全面、整体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学科中培养对美的追求,符合时代的要求,也体现了体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特有价值。

培养体育之美是学生学好体育技能的助燃剂。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体育表现出健和美的向往和追求非常强烈。排球中的鱼跃救球、体操中的空翻、百米的风驰电掣等动作都会吸引学生去模仿,去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对体育之美的深度挖掘,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进而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目标,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发现体育之美的诱因

我们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表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就要充分挖掘体育教材中蕴含的美的诱因,以便更好地在教学中实施体育之美。

1.从人体形态中获得美的诱因

体育之美,首先表现在学生的形体美。强硕的体格、健美的姿态、高雅的气质,这些都是学生向往的体育之美。学生通过体育实践慢慢地使身体具有美的形态,在身体的活动规律和基本形态方面表现出强健、匀称、挺拔、朝气、阳光等美的特征,才会意识到体育活动具有挺拔美、刚健美、高雅美等,进而产生自信和自强的人生态度。

2.从体育项目的学习中获得美的诱因

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各自不同的美:百米飞人项目产生速度之美,足球、篮球项目产生自由奔放之美,乒乓球、羽毛球项目产生小巧灵动之美,击剑项目产生高雅深沉之美,等等,学生通过这些项目的学习,从中感受到刚柔并济、潇洒劲健、惊险刺激等感受的综合体现,并逐渐使这些体育项目技能向技艺形象发展,使这些项目的美得到深化,进而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3.从身体素质的发展中获得美的诱因

身体素质发展是体育之美产生的基础,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学生阶段一定要重视这些身体素质的提高,如果无法把这些素质提高到一定高度,是无法产生体育之美的。学生通过身体素质的练习,既可以感知速度、力量、灵敏、协调性等素质单一纯粹的美,又可以体验这些素质复杂综合的美,从而为自己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从丰富情感中获得美的诱因

体育最大的魅力就是竞争与比赛,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有同伴间的相互合作,也有对手间的相互竞争;有胜利的喜悦,也有成功的满足;有对对手的尊重,也有对公平竞争的理解。这些过程都渗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这种心理的满足、喜悦、舒畅都是体育之美,而且这些情感体验是深刻的,难以忘怀的。

四、培养体育之美的路径与方法

理解了产生体育之美的诱因,体育教师应当通过体育课这一主阵地进行有效渗透,具体讲就是要从教学内容、教学常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来进行渗透,利用体育之美来开拓学生感受美、观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1.从教学内容中渗透体育之美

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新颖、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如在教授耐久跑的内容时,教师选择“迷你马拉松”来进行练习,老师可以先讲述马拉松的故事,通过马拉松故事的美来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从教学常规中渗透体育之美

体育课的教学常规是实施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求的整队快静齐、队伍的整齐划一、相互问好的雷鸣之声、上课遵守纪律,体现着阳刚之美、朝气之美、精神之美、纪律之美,这些都是为了营造上课氛围的和谐、有序之美,老师应该从美的角度去讓学生体会这些课堂常规,从而使学生能自觉维护这些体育之美。

3.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中渗透体育之美

(1)教师要注意讲解示范之美。在体育教学中,讲解示范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环节,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最直观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时语言表达的技巧与艺术;示范时的坚定从容、轻松自如、娴熟优美,能使学生受到最直观表象的美的熏陶和吸引,学生会变得专心致志,思维也会跟随着教师走向美的境界,在“欣赏—羡慕—向往—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教师要注意创设课堂情境美。如慢跑热身时,可以设计多样的图案,使学生慢跑时能有赏心悦目的感觉,达到感受美、欣赏美的目的,又有助于教学的展开。又如,快速跑时,设计一个警察抓小偷的教学情境,通过抓小偷游戏的刺激,来使课堂充满生机的美,让学生练而不厌,学而不倦。

(3)教师要注意运用多媒体之美。现代教育已进入到多媒体时代,体育教师应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精彩的体育比赛集锦让学生观看,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刚柔并济、潇洒劲健、惊险刺激等艺术形象在运动员身上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地体现,从而提升学生对体育美的欣赏与向往;还可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拍摄不同学生的技术动作过程,让学生观看与学习,通过对动作美、技术美的追求,来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4.从教学评价中渗透体育之美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更好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学评价中渗透体育之美,教师要注意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如比赛中,学生完成一次漂亮的过人,教师适时语言评价:漂亮、帅呆了、牛,可以让学生在美的心理体验中,自信满满;练习中,同伴间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把自己美的体验分享给同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体育之美的鉴别和评价能力;思考中,学生自我审视,自我反思,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我会了吗?我掌握了吗?我怎样变得更好?只有通过这样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自身角度去意识到形体美、运动美和情感美。

五、结语

体育运动中美的感受、美的鉴赏相对来说是高层次的审美能力,理性因素相对突出,因此教学中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运用体育之美的策略应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年龄越大,心智越成熟,体育之美越容易感知;运动能力越强,运用体育之美的效果越明显。此外,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美学修养,勇于探索,不断挖掘体育教学中美的素材,才能有效激发学生体育之美的意识、情趣和价值观,才能把学生带入美的殿堂、美的海洋,才能造就具有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情感丰满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体育科学词典编委会.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学校体育科学新论》编委会.学校体育科学新论.  [M].北京: 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

[4]刘志华.浅谈体育运动的美的欣赏和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2010(06).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体育教学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