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0—2018年中国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热点概述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

2020-05-09沈索超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2020年1期
关键词:华文非洲孔子

沈索超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

2005年非洲就建立了第一所孔子学院——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该孔子学院由天津师范大学和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合作共建。但是对非洲的汉语国际传播研究早于非洲孔子学院的建立,早在2000年便有学者对南非的汉语教学进行了研究。中非合作的加强以及非洲孔子学院数量的增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1的研究。

为了更好地梳理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的发展脉络,同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笔者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知识发现网络平台(以下简称“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万方”)收录的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相关论文的高产作者、高频关键词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利用可视化的手段呈现上述内容,以期更好地梳理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的热点,同时预测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工具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利用知网和万方高级检索功能,以“时间(不限时间—2018年12月31日)+主题(非洲+汉语)”为检索式,共检索到367篇文献,进行合并去重,剔除会议通知、征稿通知、机构介绍、访谈等数据,得到有效文献347篇。

(二)研究工具

陈超美教授开发的 CiteSpace(5.3.R4版本)可视化分析软件着眼于分析科学知识中蕴含的潜在信息,通过实证数据揭示了科技论文的关键词词频、共现关系、语义类型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它们对共词分析方法的影响(胡昌平、陈果,2014)。该软件可以绘制知识图谱,以图谱的形式直观反映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目前CiteSpace软件被广泛运用在语言学、教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但是较少地运用于汉语国际传播研究领域。笔者以“汉语可视化研究”为主题进行相关搜索,搜索结果为30多篇相关文献。例如王琦在《语言战略研究》上发表《2005—2017年孔子学院研究的关键话题及学科跨度——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图谱的分析》一文,通过CiteSpace 软件对2005—2017年期间有关孔子学院研究的文章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鹿士义在《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上发表《汉语作为二语习得研究发展趋势的可视化分析》一文,分析了2015年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的汉语作为二语学习和习得领域的研究文献,通过共引分析、聚类分析和共词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沿热点、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以及知识结构。因此,CiteSpace软件在汉语国际传播研究领域存在广泛的运用空间和运用前景。

二、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基础结果

(一)年代分布统计

对每年发文数量进行统计,可以很好地反映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情况。笔者对2000—2018年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年发文量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2。

表1 2000—2018年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年发文量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数据库中可以检索到有关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最早的研究文献为许长安2000年在《语文建设》上发表的《南非的中文教学和应用》一文。作者在文中介绍了南非开设中文课程的两所大学——南非大学和斯泰伦博斯大学的开课情况,还介绍了南非华侨学校开设中文课程的情况,这篇文章揭开了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的序幕。但是此后很少有关于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的文章出现,直到2005年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揭牌运营。2009年非洲孔子学院迎来第一个建院高峰期,这一年共有10所孔子学院建立,这一年的研究成果也达到了第一个高峰。此后每年的研究成果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维持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对非洲地区汉语国际传播研究成为全球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当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高产作者统计

通过 CiteSpace 软件作者统计功能,共得到352个节点,即352位,其中包括了某篇文章的多位作者。经统计,发文较多的作者有徐丽华(5篇)、扈启亮(5篇)、牛长松(4篇)等。

根据普莱斯定律,在某一研究领域中发文数量在 N 篇以上的作者为该领域的高产作者,.在汉语国际传播研究领域中,发文最多作者发文量为5篇,根据公式计算N值为四舍五入后取数值为2。因此,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领域发文量在2篇以上的为高产作者,统计后共有26人(见图1)。

图1 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高产作者统计

由此,笔者认为我国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领域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作者群的文章质量和发文刊物质量较高,包括《西亚非洲》《比较教育研究》《教育与职业》《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等在内的高水平学术刊物。第二,高产作者如徐丽华、扈启亮、牛长松、夏日光、撒德全、李红秀等,均为该领域的知名专家,在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特别是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当中具有一定建树,具有较大影响力。第三,这些作者发文量和被引量位居前列,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

(三)高被引文献分析

文章的被引量是指科学论文对文献的引用次数,是衡量一篇科研文献被其他学者认可的重要标志,因此文献的高被引量一直是学者所追求的目标。笔者对知网中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高被引文献进行统计,摘取被引量位居前十的文献,绘制了表格,如表2所示。

表2 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高被引文献统计

表2被引量位居前十的文献中,从研究对象来看,有5篇文献以来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有2篇以非洲孔子学院为研究对象,还有1篇以汉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从研究领域来看,有3篇文献为跨文化适应,2篇为孔子学院建设研究,1篇为偏误分析,1篇为学习动机与策略研究,1篇为汉语国际传播策略研究。从研究层次来看,5篇文献为硕博士学位论文,5篇为期刊论文。这些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目前发展势头良好,研究对象多样化,研究层次丰富,但研究依托的学科体系较为单一,大多从教育学、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等角度进行研究。3

三、研究热点分析

文献中的关键词反映了文献的研究主题,关键词词频的高低表明某一研究领域的热门程度,词频的高低与研究热度呈正比(赵俊芳、安泽会,2014)。关键词中心度数值越高则说明该研究方向越处于整个研究网络的中心位置,越具有影响力和支配地位(尹丽春, 2008),研究人员对该研究方向的关注程度越高。笔者以关键词为筛选条件,以1年为时间间隔绘制了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谱,隐藏了词频在5以下的关键词,结果如图2所示,关键词的字号越大表明该词出现的频次越高。

图2 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高频关键词统计

此外,笔者还分别统计了关键词词频和中心 度的数据,分别取前十的关键词制作了表3:

表3 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高频关键词和高中心度关键词统计

我们可以发现,2000—2018年,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领域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孔子学院”,频次为62次,其他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还有“南非”“非洲”“对策”“喀麦隆”“偏误分析”等。

需要说明的是,高频关键词一栏中6偏误分析和9偏误,7对外汉语教学和10对外汉语存在内容上的重叠,但是具体所指的内容存在差异。例如偏误的出现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而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的系统分析,是具体的分析行为;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指教学方面的研究,而对外汉语则是从顶层设计角度对学科建设进行研究。这些词汇反映在具体文章中有所侧重,存在差异之处,因此在数据处理时并未进行合并。

关键词中心度的高低反映了研究人员对某一热点的关注程度,通过数据可以发现,2000—2018 年,中心度最高的词为“孔子学院”,中心度为0.32,其余中心度较高的词还有“喀麦隆”“对策”“汉语教学”“南非”等。

通过对高频词和高中心度关键词的对比可以发现,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领域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中心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例如“孔子学院”的频次为62次,中心度为0.32,表明在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领域,一些具有明确指向性的高频关键词能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研究人员也正是围绕着这些关键词开展研究,因此这些关键词的中心度也较高。

为了准确反映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的热点,笔者利用 CiteSpace 关键词聚合功能,以LLR算法(log-likelihood ratio,p-level)对关键词图谱进行聚类,生成高频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3)4,结合高频词分析,得出2000—2018年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领域的4个主要研究方向。

图3 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高频关键词聚合

(1)针对对非洲国家汉语传播现状的研究,在图中反映的是#0、#2、#3和#11类,这类研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非洲孔子学院现状调查。非洲汉语传播形势喜人,部分国家已经建成了包括汉语专业学历课程、汉语学分课、非学分汉语课、中国文化课在内的完整的汉语教学体系,但是在汉语传播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境。例如徐丽华(2012)认为,部分非洲孔子学院工作效率低下,本土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缺少适用性教材,因此在非洲地区树立示范孔子学院,同时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制度,扩大本土教师队伍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再如黄雅琳(2019)对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文化课教学进行了探讨,她认为该孔院文化课存在内容陈旧、师资不足、课时偏少的问题,为此作者认为可以从精选教材、彰显当代视角、增加专业教师等角度改善目前文化课教学现状。第二,非洲孔子学院汉语学习者需求分析、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的研究。对汉语学习者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学习者需求,制定更有效的课程。例如沈索超(2016)对雅二大孔院汉语学习者进行了需求分析,认为目前孔院汉语学习者的需求主要分为留学中国的需求、寻找工作的需求、日常使用的需求,不同目的的学习者对听说读写技能的需求程度也不相同,此外作者还围绕学习者对教师、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方面的看法进行了需求分析,并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对雅二大孔院建设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第三,对非洲汉语教师的研究,其中包括了中国教师与本土教师。夏日光、赵辉(2012)认为非洲汉语教师志愿者存在语言问题、责任感不强、缺乏教学实践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强培训与考核、加强指导与帮助、加强反思与调整三条改进建议。

(2)针对非洲来华留学生开展的研究,在图3中反映的是#8类。随着汉语在非洲的传播,越来越多的非洲学生开始学习汉语,通过汉语了解中国。据法国《世界报》报道,2017年在华非洲留学生的数量约为5万人,占全中国来华留学生人数的10%左右(观察者网,2017),中国已经成为非洲地区留学生除美国、欧洲国家之外的又一留学目的国。学者们从留学生跨文化问题、管理问题、汉语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例如陈秀琼、龚晓芳(2018)从非洲留学生对环境适应性、学习动机、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汉语水平满意度等5个方面进行调查,认为来华非洲留学生存在文化不适应期现象,影响因素包括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并指出学校环境与跨文化适应性存在相关性。

(3)针对非洲华文教育开展的研究,在图3中反映的是#10类。南非、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等非洲国家居住着大量华人,这些华人的后代学习汉语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非洲的华文教育研究也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要领域,主要集中在华文学校调查、华文教学、华文媒体等方面。例如沈索超、黄雅琳(2019)从南非华文媒体入手,探寻了印刷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的历史根源,认为华文媒体在华人社会当中起到了增加民族认同感、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提升软实力与话语权的作用。再如黄小用(2004)探寻了非洲华人教育的发展变化,他将华人教育分为三个时期:二十世纪初的起步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发展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的转变期,黄小用认为目前非洲华人教育已经融入当地民族教育中,今后的华人教育将以提倡中华文化、推行华文教育为目标。

(4)针对非洲汉语学习者开展的汉语教学研究,在图3中反映的是#1、#4、#5、#6、#9 类。非洲语言包括了四大语系(亚非语系、尼日尔—刚果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科依桑语系)。据统计,非洲共有2000多种语言,这些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层面各不相同,这也给孔院汉语教师在非洲传播汉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试图为非洲汉语学习者解决汉语学习上的困难。

上述研究是从关键词角度来分析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内容。为了更好地体现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的发展进程,笔者利用 CiteSpace 关键词时间轴演变图谱来分析关键词的发展方向,见图4。

图4 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时间脉络

从研究时间脉络可以看出,国内有关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最开始从南非这类华人聚集的国家开始,最开始的研究着眼点放在对外汉语教学上,主要体现在汉语考试、教学方式、学习策略等方面。随着来华非洲留学生数量的增多,2005 年以后非洲留学生开始成为研究热点,直到2018年有关非洲留学生的研究才开始减少。此外,从图4可以看出,尽管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05年揭牌,但是对有关孔子学院的研究是从2008年开始的,从2008年到2018年期间都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这期间和孔院相关的内容如汉语学习者、孔院建设、文化传播、语音分析等都成为研究的问题。

四、研究结论与前景展望

(一)研究结论

结合CiteSpace软件分析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始于二十一世纪初,最初只是针对非洲华人较多的国家开展研究。随着孔子学院在非洲建立,有关对非洲的汉语传播研究也开始逐渐增多,在2009年孔子学院建院高峰期以后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领域产生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者,这些学者的发文质量和数量均处于前列,有效地推动了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的发展。从研究方向划分,可分为针对非洲国家汉语传播现状的研究、针对非洲来华留学生开展的研究、针对非洲华文教育开展的研究和针对非洲汉语学习者开展的汉语教学研究。

(二)前景展望

从研究结果来看,我国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呈现多元化势头,人们从汉语习得、本体研究、文化传播等领域对汉语国际传播进行了研究,今后汉语国际传播研究方向是多学科相结合。从研究方法来看,目前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主要选定对象和问题,借助相关研究方法和工具, 对研究对象进行问题分析,探寻问题背后的根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现有的研究中反映出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改进。

第一,加强学科理论建设。从前文可以看出,目前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实践层面,如在一些研究中只是介绍了孔院建设经验,或者介绍了某一教学法,但是并未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王建勤(2008)曾指出,我国尚未形成面向全球的汉语教学评估体系,造成了汉语国际传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因此现阶段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亟须解决的是理论建设,应将现有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建立起适应不同国家的汉语教学评估体系,提高汉语国际传播学科地位。

第二,丰富多领域研究。吴应辉(2010)曾指出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的十大领域,包括了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国别问题研究、传播机制与科学发展研究、汉语教学本土化研究等。笔者对数据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对非洲汉语传播研究仍集中在汉语教学、师资培养、孔院建设等方面,汉语传播国别问题研究、汉语国际传播项目评估体系等领域的研究偏少。为丰富对非洲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建议今后可以从上述目前研究成果比较少的领域着手进行研究。

第三,加强非洲国家教育政策、语言政策研究。喀麦隆、南非、毛里求斯、乌干达等非洲国家已经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同时喀麦隆、坦桑尼亚等开展了汉语本科、研究生教育。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从所在国的语言政策和教育法规入手,也可研究学习者需求,与学生的需求和未来职业谋划相结合,制定多样化办学方针。此外,在此背景下,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孔子学院、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已尝试将汉语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语言服务,开发汉语人才市场,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知识和语言技能储备,还可尝试“汉语+”办学模式的研究。

第四,加大华文教育研究力度。非洲华文教育经历了从起步到辉煌到没落再到崛起的过程,毛里求斯、留尼旺、南非、马达加斯加的华文学校教育水平曾处于世界前列。此后非洲华文教育在1970—1990年处于萧条时期,教育水平低于其他地区,自1990年以后呈现复兴迹象。但是非洲华文教育研究成果与其他大洲国家相比,数量明显偏少。随着华文教育不断发展,目前,非洲不少国家有自己相对成熟的华文教育体系。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非洲将会成为华文教育研究的新大陆。

附注

1 “汉语国际传播”一词涵盖了该研究领域的学科内涵,汉语国际教育是汉语国际传播的上位学科。根据相关文献,汉语国际传播的研究领域主要为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汉语国际传播国别问题研究、汉语教学的本土化问题研究等方面,因此本文采用“汉语国际传播”的说法。

2 在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搜索到有关非洲汉语研究的相关文献,收录最早的一篇文献时间为2000年,因此数据统计时只统计了2000—2018年的文献。

3 需要说明的是,表2中《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和《新中国来华留学教育结构研究(1950—2007 年)》三篇文章,均以来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探寻了汉语国际传播对来华留学生所起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其中囊括了来自非洲地区的留学生,因此在做统计时故将这三者也纳入统计范围中。

4 因为在用CiteSpace进行关键词聚合的时候,将一些聚合关系不是很明显的关键词隐去了,所以图3中没有显示#7。

猜你喜欢

华文非洲孔子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An Uncommon Trip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