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宣恩县旅游创新发展路径探究
2020-05-09朱融画
朱融画
(湖北民族大学,湖北 恩施 445000)
1 全域旅游概念及涵义
1.1 全域旅游的概念
根据我国旅游法的规定,旅游即是以游览、度假、休闲等形式出现的人们的活动和为旅游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经营活动。而全域旅游的概念,是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转变。2015年9月,国家旅游局启动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模式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以推动旅游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以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从而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2016年,国家旅游局先后公布了首批262家、第二批238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全域旅游由概念迅速成为实践。由此,按照国家旅游局的释义,全域旅游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1]。
1.2 全域旅游的涵义
全域旅游的涵义在于,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对旅游及相关资源的统筹优化整合,在一定空间和时间上重构吃、住、行、游、购、娱诸要素,实现旅游的行业联动、全域共建、全民共享。
全域旅游在规划中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注重全域理念,科学规划全域旅游的产业布局;②把我自身优势,构架旅游要素;③确定旅游拟达目标,提升产业综合发展;④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政策措施推动;⑤注重全域旅游标准文化建设,提高综合服务水平;⑥拓宽旅游融资渠道,注重项目创新建设。
全域旅游作为创新的思维与业态,特别注重旅游内涵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强调彰显不同地域的资源优势,突出自身的旅游特色,挖掘市场欢迎的旅游产品,通过旅游与文化的相互融合来促进旅游事业与产业的优合发展。
2 宣恩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性
2.1 宣恩县经济转型发展
2016年,宣恩县实现生产总值602 347万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 338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72 267万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276 741万元,增长9.5%。第三产业占比进一步提高,三次产业调整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增长9.5%,高于GDP增速1.4个百分点;三产业对GDP贡献率达52.4%,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由于受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和政策环境变化的影响,全面发展旅游业是当前环境下的主流产业,宣恩县作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组成部分,已进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2.2 宣恩县游览度假休闲
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原因,宣恩县的旅游景点少为人知,而近年来以珠山、椒园、万寨、沙道沟片区为纽带,向周边延伸辐射,畅通、便捷的旅游交通圈逐渐完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便利的交通,使宣恩县域的游览、度假、休闲等活动成为可能和现实。
2.3 宣恩县及周边居民旅游休闲
2016年,宣恩县共接待游客141.02万人次,同比增长23%;旅游综合收入62 486万元,同比增长30.2%。2017年,宣恩县接待游客185.39万人次,同比增长29.2%;旅游综合收入85 427.76万元,同比增长34.2%。由此可见,城乡环境的差异激发了人们的旅游欲望,同时伴随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城乡间双向旅游流将会不断加大。人口的城乡结构动态变化所带来的旅游流及人们旅游需求的增加正是宣恩县全域旅游发展的催化剂。
表1 宣恩县旅游发展状况
注:根据《恩施州统计年鉴》 (2005-2017年)整理
3 宣恩县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宣恩县旅游发展现状
据宣恩县统计年报,全县十一五时期共接待国内游客42.579万人次,境外游客10人次,旅游总收入12 174万元;十二五时期共接待国内游客394.7万人次,境外游客29人次,旅游总收入153 120万元(见表1);“十三五”2016年至2017年间共接待旅游者326.3万人次,前两年总和比上五年总和仅少了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仅少了5 205万元,但涨幅却分别比上年增长不少。
3.2 宣恩县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2.1 旅游资源分散
全县旅游资源有优势,但景点散落在各乡镇村寨。2008年以来,宣恩县确定以伍家台贡茶为品牌、以伍家台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7个村,着力打造万亩生态茶园产业带。
3.2.2 旅游产品单一
与周边县市相比,全县全域旅游产品同类较多,不显特色。由于开发模式单一和产品开发层次较低,目前大多以农家乐食宿、农事体验为主,产品缺乏体验,只是以简单的茶叶采摘活动为主,尚未形成旅游品牌,难以提高重游率。产品创新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旅游市场需求。缺乏统筹管理和资金投入,于是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3.2.3 文化彰显不够
宣恩县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多。如沙道沟镇的彭家寨村,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椒园镇庆阳坝村,土家、苗、侗、汉各族群众聚居。2012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庆阳坝是昔日出入湘、鄂、渝“盐花古道”的第一隘口,以村中古集市最为著名。如何延续优秀民族传统、传承优秀民间文化值得深入思考,如何通过展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彰显文化自信、丰富民族文化时代内涵,还有无限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3.2.4 营销方式单调
宣恩县旅游起步良好,但在营销方式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如何建立对外宣传平台,如何提升自身美誉度,如何展示自身文化特色等。
3.2.5 基础建设不够
目前宣恩县基本建成公路、铁路相结合的立体化、现代化的旅游交通网,但是航空和水运的交通网并不是很发达。近年来,宣恩县着力改造城区道路,疏通城区与乡镇的连接线,加大旅游公路建设力度,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公益性特征,所以决定了需要政府部门加以建设。目前市级财政能力有限,所以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宣恩县各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加以完善。主要是道路及停车场建设、环境绿化、环境保护、环卫设施、给排水设施、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旅游公共厕所、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市域内旅游公路路标路牌、旅游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等基础设施都存在不足。
4 宣恩县全域旅游建设路径
宣恩县可通过发展、完善传统景点旅游,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建点、连线、成面,处处人人皆风景、季季时时均可游,实现拓展、打造特色明显的县域旅游目的地。推进全域旅游,是新时代旅游发展战略的建成全域旅游目的地,是旅游发展的全新定位,是对传统旅游的全新提升。对宣恩县来说,是要在县域内整合旅游资源,由景区分散开发转变为综合旅游目的地整体开发;旅游的时间由有旅游淡旺季之分转变为四季皆可旅游;旅游的方式由纯观光转变为观光、休闲、度假与养生并重;旅游的收入由以门票为主转变为旅游产业开发;旅游的管理由少数部门单位转变为行政、社会共同完成。
4.1 合理策划、科学布局县内全域旅游区域
政府主导宣恩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科学布局旅游的点、线、面,形成全县皆景区、人人是风景的良性态势,积极实现十三五期末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收入30亿元的预期目标。
4.2 突出A级景区建设重点
由于宣恩县旅游资源分散,所以宣恩全域旅游的发展要从全域角度,以4A级景区伍家台乡村休闲度假区为龙头,延伸产业链,融合相关产业,解决宣恩旅游业态较为单一、产业融合不够的困境,重点建设A级景区旅游产品体系。这样才能形成全县全域旅游的鲜明特色。在营造白天游览氛围的同时,还要重视旅游期间的“月光游玩”,可以设计结合景点实际的夜间旅游产品,比如庆阳坝凉亭夜市、县城的元宵灯会等,带动游客的夜间游玩,打造全天候旅游,这样多形式推动宣恩全域旅游的多方面发展。
4.3 打造民族优秀文化精品
宣恩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丰富,深入挖掘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结合红色文化、抗战文化,打造具有宣恩民族文化特色的精品,展示民族优秀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4.4 培育旅游客源地
宣恩县旅游近年开始发展,暂时没有比较稳定的客源市场。游客主要来自恩施州内外邻近县市,来自发达地区的游客较少。游客以游览为主,能够在县内停留1天一夜以上的游客不是太多,游客的消费欲望有待激发。在培育游客市场这方面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表2所示。
表2 宣恩县主要旅游景区
注:依据宣恩县旅游局网站资料整理
4.5 提升产品结构层次
宣恩县现有2家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1家(表2)。类型主要涉及土家文化旅游资源、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及自然旅游资源等。旅游产品在休闲、度假、康体、体验等方面还需培育,以吸引更多的以休闲、度假、体验为主的游客。
4.6 打造宣恩旅游文化品牌
(1)全面提升“仙山贡水·浪漫宣恩”4A级景区品牌美誉度,以大产业带动全域旅游。在这之前,宣恩县伍家台贡茶文化旅游区成为湖北省首个以茶文化为特色的4A级景区。
(2)通过“伍家台贡茶”文化节、武陵山区水上运动会、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等活动,提人气聚财气,吸引游客青睐。
(3)加强旅游策划营销,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仙山贡水·浪漫宣恩”品牌知名度。
5 结语
宣恩县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大力发展旅游景点的基础上,注重发展交通、餐饮、住宿、商业、休闲、养生、体验、娱乐等相关产业,强长板、补短板,以此拉动全县旅游设施全域化布局,完善旅游内部体系。以“全域旅游”为路径,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资源,推动旅游及关联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形成宣恩县旅游业与相关服务行业互动发展的共有、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