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与非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心理状况调查

2020-05-09陈琳吴金玉帅俊坤陈子红

浙江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隔离病房医护人员问卷

陈琳 吴金玉 帅俊坤 陈子红

2019年12月,中国武汉暴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极大威胁着公众的健康[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其纳入国家乙类传染病范畴,并采取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2]。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医护人员一直是抗击疫情的核心力量,在减少公众生命损失和维护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但与患者的近距离接触以及特殊的工作环境,也让他们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感染的风险。2020年2月正值我国疫情严峻阶段,笔者对这段时间嘉兴市第一医院(COVID-19定点医院)隔离病房与非隔离病房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查,为应急医疗工作者的心理调适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本院隔离病房与非隔离病房医护人员134人进行调查。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应参加疫情防治工作≥1周;非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在抗击疫情期间参与临床工作≥1周;所有对象自愿参加。

1.2 方法 通过医院工作群介绍调查目的、意义和问卷填写要求,征得被调查者同意后再给予统一指导。通过微信发放调查链接的方式对医护人员进行一般资料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被调查者独立完成问卷填写。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34份,回收有效问卷12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52%。(1)一般资料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区域及角色等。(2)SCL-90:适用于临床上心理健康的评定,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症状因子,共9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法,总分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4]。该量表各症状效度系数为0.77~0.99,同质性信度为0.97,重测信度>0.7。(3)SSRS:用于临床上个体社会支持情况的评价,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等3个维度,共10个条目。得分范围为12~66分,≤22分为低水平,23~44分为中等水平,45~66分为高水平[5]。该量表重测信度系数为 0.92,各条目 Cronbach’s α 系数 0.89~0.94[6]。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防疫期间医护人员SCL-90评分与SSR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128名医护人员中,男48人(37.5%),女 80人(62.5%);年龄 20岁~62人(48.43%),31岁~52人(40.63%),41岁~13人(10.16%),>51岁1人(0.78%);工作区域及角色:非隔离病房医生43人(33.59%),非隔离病房护士33人(25.78%),隔离病房医生22人(17.19%),隔离病房护士30人(23.44%)。

2.2 隔离病房与非隔离病房医护人员SCL-90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隔离病房医生组、护士组SCL-90总均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等5个因子得分略高于全国常模,隔离病房护士组SCL-90上述评分均高于隔离病房医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隔离病房医生组、护士组SCL-90总均分略低于全国常模,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2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隔离病房医护人员SCL-90总均分及各个因子得分均高于非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

2.3 隔离病房与非隔离病房医护人员SSRS评分比较 非隔离病房医护人员SSRS总分及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均高于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客观支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4 防疫期间医护人员SCL-90评分与SSRS评分的相关性 COVID-19防疫期间医护人员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与SSR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SCL-90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恐怖等4个因子得分与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的相关性较强,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等3个因子得分与客观支持得分的相关性较强,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自疫情暴发以来,隔离病房与非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均存在心理应激反应,与邓蓉等[7]、刘小蕾等[8]调查结果一致。可能与本次疫情暴发突然、传染性强,而本院作为收治确诊患者与疑似患者的定点医院,医护人员工作压力较大有关;同时,封闭式的隔离工作环境、集中收治感染患者、严格的防护穿戴要求,加上陆续有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案例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对医护人员的心理造成了压力。此外,医护人员在面临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牵挂着家中亲人,也会增加其心理负担[9]。

研究显示,抗疫期间本院医护人员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社会支持,但隔离病房与非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存在差异,其中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欠佳。分析原因可能是:(1)家庭是最主要的支持来源,非隔离病房医护人员较隔离病房医护人员而言,能更切身体会被支持的感觉;(2)隔离病房医护人员短期内要与家人、朋友分离,主观支持减少,对支持的利用度也相应降低。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给应激状态下的医护人员提供个体保护,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改善心理社会状况[10-11]。本院医护人员在具备满意的社会支持下仍存在一定的应激反应,这也符合当前全国医护工作者所面临的压力和战胜疫情的决心。但同时,医护人员也需要学会接受亲朋好友及同事的帮助,充分利用社会支持资源。

笔者对COVID-19防疫期间医护人员心理调适的策略建议如下:既往研究指出,面对突发事件,人们出现的应激反应有时间窗的差异[12]。因此,应分阶段、有侧重地开展心理咨询及干预。(1)首先应了解参与一线救护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在参与救护的前、中、后期进行心理动态评估,以尽早发现心理压力较大的医护工作者。(2)心理弹性是自我心理调适的基础[13]。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随笔分享工作日志和职业感悟,以培养积极的心理情绪[3];还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将参与救护工作当作提升自己个人能力的宝贵机会,积累成功的经验,提升自我效能[14];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寻求同伴的帮助并获得其支持;充分利用家庭资源,提高自身的心理弹性[15]。(3)邀请心理治疗师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项目,组建团体心理辅导小组,制定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方案,在救护的前、中、后期均可以开展,针对不同阶段的人群进行针对性指导。万霞等[16]对低年资护士实施团体心理干预,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主观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对于心理反应明显的个体,还可以通过深入访谈帮助他们发现自身问题,挖掘潜在能力,改变认识结构和行为模式,提高医护人员自身认知水平。

表1 隔离病房与非隔离病房医护人员SCL-90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分)

表2 隔离病房与非隔离病房医护人员SSRS评分比较(分)

表3 防疫期间医护人员SCL-90评分与SSRS评分的相关性(r值)

由于本次COVID-19疫情暴发突然,且全国确诊及疑似病例较多,给临床医护人员的救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或多或少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抗击COVID-19隔离病房与非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均存在一定的心理应激反应,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心理应激反应较非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大;同时,医护人员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存在相关性,提示面对突发事件时,医护人员是救护的核心,心理更为敏感、脆弱,而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改善心理健康。因此,建议医院在重视疫情救护及防控工作的同时,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动态评估,利用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及专业心理治疗等方式对医护人员的心理进行调适;同时医护人员也应注重提高自身的心理弹性水平,学会利用身边的社会支持资源,共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猜你喜欢

隔离病房医护人员问卷
广州两名隔离病房高考生双双上线
医院负压隔离病房新型冠状病毒防控通风空调设计要点*
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内医务人员应激(压力)反应与心理韧性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仁心仁术 大爱无疆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