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性瘫痪患儿智力发育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0-05-09张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脑瘫生长因子神经元

张丽

作者单位:450100 河南 郑州,荥阳市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种致残性疾病,也是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运动控制与姿势障碍证候群[1-2]。引起小儿脑瘫的原因较多,包括父母吸烟、酗酒、妊娠期合并症、服用避孕药、保胎药、宫内感染、胎盘早剥、缺氧缺血性脑病及生后窒息吸入性肺炎等[3-4]。脑瘫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常伴有认知、直觉、感觉、行为等障碍,对患儿生长发育、生存质量等造成严重影响,若不及时进行疾病治疗与控制,疾病发展可加重患儿脑部损伤,致使其出现癫痫、继发性骨骼问题等并发症[5]。因此,实施有效的治疗对小儿脑瘫患儿至关重要,且尽早诊断与治疗可最大限度帮助患儿恢复运动功能等,减少残疾的发生。目前,脑瘫治疗主要方式为康复训练,配合高压氧、中医综合治疗、脑神经细胞营养物等,以控制疾病发展,促进患儿功能恢复。近年来,鼠神经生长因子以其高效神经元修复功能逐渐应用于脑瘫治疗中。基于此,本研究分析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瘫患儿智力发育、运动功能、语言发育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20例;月龄6~35个月,平均(20.35±9.22)个月;共济失调型1例,肌张力低下型2例,不随意运动型9例,痉挛型36例,混合型2例;单瘫5例,偏瘫12例,双瘫9例,四肢瘫24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19例;月龄6~36个月,平均(20.52±8.97)个月;共济失调型2例,肌张力低下型2例,不随意运动型10例,痉挛型35例,混合型1例;单瘫4例,偏瘫11例,双瘫10例,四肢瘫2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瘫痪类型、瘫痪部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中脑瘫的诊断标准[6]。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脑瘫的诊断标准;(2)月龄≤36个月;(3)非进行性脑损伤;(4)脑部病变引起运动障碍;(5)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4 排除标准 (1)遗传代谢疾病、结核性脑炎、病毒性脑炎等疾病所致运动障碍;(2)合并心肌酶异常;(3)合并肝肾功能异常;(4)合并呼吸道疾病;(5)合并水电解质紊乱;(6)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等先天性疾病;(7)皮肤存在创面;(8)合并癫痫症;(9)合并唐氏综合征。

1.5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根据患儿疾病分型、病情程度等选择中药蒸汽熏蒸、水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立体干扰仪、痉挛治疗仪、语言治疗、作业疗法、运动疗法等方案进行治疗,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 d,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将鼠神经生长因子(武汉海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溶解于2 mL注射用水中,配制成混合液进行注射,下肢瘫取三阴交、解溪、阳陵泉、足三里、环跳、秩边等穴,上肢瘫取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肩髃等穴;每个穴位注射0.3~0.5 mL,隔日1次。10 d为1个疗程,间隔10 d继续下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1)采用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7]评估两组患儿运动功能,等级评价的Ⅰ、Ⅱ、Ⅲ、Ⅳ、Ⅴ级分别定为1、2、3、4、5分,评分越低表示运动功能越佳。(2)采用盖泽尔智能测试[8]测评两组患儿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公式为DQ=(平均发育月龄/生活月龄)×100,评分范围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智力发育越佳。(3)采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评价法(sign-significate relations,S-S法)[9]对语言理解、表达功能进行评分,按照患儿发育年龄计算相应发育商进行评估,公式为(理解/表达)发育商=(所测发育年龄/患儿实际年龄)×100,评分<70分表示该项发育迟缓,≥70分表示正常,评分越高表示语言能力越佳。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GMFCS评分与DQ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GMFCS评分、DQ评分对比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t=12.842,8.786,18.240,14.402,P<0.05;与对照组比较,bt=3.739,4.056,P<0.05。

表1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GMFCS评分、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MFCS评分均降低,DQ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GMFCS评分比对照组低,DQ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S-S法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S-S法评分对比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t=3.000,3.823,7.301,8.241,P<0.05;与对照组比较,bt=4.463,4.012,P<0.05。

表2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S-S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S法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S-S理解、S-S表达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新生儿医学、产科医学等发展,死胎发生率逐渐降低,但小儿脑瘫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10]。脑瘫是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多发于婴儿时期,病变部位在脑,可累及四肢,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运动障碍,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可造成患儿发育异常,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控制,将增加疾病严重程度,并对患儿康复效果造成严重影响[11]。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方式对脑瘫患儿较为重要。

目前,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物理疗法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脑瘫的常见手段,以减轻患儿伤残程度,促进患儿正常发育[12]。其中,鼠神经生长因子由于其对神经元的营养、修复等功能,在脑瘫的治疗中得到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是人体中的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生长因子,在神经细胞存活与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神经生长因子对人体神经系统的稳定与修复必不可少,对维持神经系统发育和正常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在正常状态下,神经生长因子促进神经系统的成熟,而病理状态下则保护机体神经元,促进损伤的修复。神经生长因子的机制包括以下方面:其一,在脑发育中,神经生长因子可影响脑干细胞向不同神经元的分化,对神经分化具有促进作用,在胚胎时期给予神经生长因子可减少神经元的自然死亡;其二,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刺激神经纤维的定向生长;其三,神经生长因子具有促进神经修复的作用,通过抑制受损脑细胞的凋亡与保护正常脑细胞[13]。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可增加神经元存活,推进神经细胞再生,对于控制神经元损伤具有较高的效果。鼠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提取于小鼠颌下腺的神经生长因子,可改善神经元生存环境,调节其代谢情况,从而保证神经元的生长、分化、成熟、再生过程,促进机体正常状态下神经生长因子或病理状态下的神经再生,对神经系统的稳定、发育和修复具有重要作用,在脑损伤时可抑制神经元萎缩或死亡,对损伤神经修复功能有调节功能[14]。而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借助穴位注射,可直接对经络上的穴位产生刺激,直达病理组织器官,充分发挥其治疗效果;穴位注射可延长药物在穴位处停留时间,同时发挥药物和穴位的治疗效果,增加治疗效果;且药物可利用穴位作用,通过机体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从而激发患儿抗病能力,提高疗效[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GMFCS评分均降低,DQ评分、S-S法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GMFCS评分比对照组低,DQ评分、S-S理解评分、S-S表达评分比均对照组高。结果提示,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脑瘫患儿智力发育,提高患儿运动功能与语言发育程度。黄种钦等[17]研究中发现,对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的脑瘫患儿治疗后S-S法评分、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评分显著高于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的脑瘫患儿,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在脑瘫患儿治疗中应用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智力发育、语言发育,加快运动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脑瘫生长因子神经元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AI讲座:神经网络的空间对应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采用GCaMP6 在体大规模记录感觉神经元的活动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研究人员精确定位控制饮酒的神经元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