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精神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启示
2020-05-08苏回水
苏回水,潘 琰
(1.福建江夏学院 会计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2.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350116)
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迈赖斯·迈斯教授首次开设《创新创业管理》课程,拉开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序幕[1]。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新的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个性化人才。目前,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合入到专业教育中,发展成为完备、规范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并广泛运用和发展。相对而言,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清华大学主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拉开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序幕。2002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校成为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高校。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高等学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计划全过程”。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0年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体系。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系统部署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2018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要求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设置成必修课,大力实施和推广创业导师制。自此,创新创业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此背景下,各个高校积极响应国务院和教育部的号召,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积极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教育模式。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时代背景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高等教育体制深化改革,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录取率从1998年的33.75%提升到2018年的81.13%。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1年的144万上升到2019年的834万[2]。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出现了“史上最难就业季”。在此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2018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7%、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6%,而2015届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三年后的存活率只有44.8%[3]。基于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成为必然。
“三创”教育理论认为,创新教育是起点,创业是创新的现实化、具体化过程,并通过创业实践使创新进一步深化拓展和提升,创意教育弥补了创新和创业教育在价值取向的缺失,引领创新和创业在品质方面的提升。虽然“三创教育”既有内在的一致性,又有逻辑的递进性,但显然创新和创业教育最为核心。2018年,国务院下发《意见》明确提出要打造“双创”升级版,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二、闽商精神及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影响
(一)闽商精神
关于闽商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商帮研究者和学术界大多采用的定义为:从事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对外贸易、金融业务等活动的福建籍海内外商人的泛称[4]153。传统闽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据《史记》记载,武帝时闽越王余善举兵反汉,已具备在海上大规模和远距离航行能力,若力战不过汉军,将举国迁移逃到“海上”[5]。这些闽越人的身份就是海商,形成闽商的雏形。唐代中期福建海外贸易开始兴起,宋代发展如日中天,元代形成黄金时期,泉州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之一,明清由于历史原因走向衰落。20世纪初至今的一百多年以来,闽商再造辉煌,涌现出一大批引领时代的风云人物。在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里,闽商作为中国传统十大商帮之一,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逐渐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闽商文化。
与其他文化一样,闽商文化内容体系也是由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构成的统一体。物质层面是闽商在各种活动中形成的,是区域特色鲜明的表层文化,含有思想理念、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人物事件等;精神层面是核心层,是实质所在,体现开放、诚信、兼容、反馈桑梓、敢闯冒险、爱拼精神的闽商精神。闽商精神是闽商文化的高度概括,也是闽商文化的核心与基础,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的精髓,融合地方区域文化特色。关于闽商精神具体内容的研究有张幼松和林龙提出的传统闽商精神,即包含“敢闯冒险精神、爱拼精神、以商为本精神、团结仗义精神、反哺桑梓精神”,吴声怡概括为“四海为家,爱拼会赢,千帆竞秀,大象无形”等[4]156。2004 年,首届世界闽商大会将闽商精神归纳为:“善观时变,顺势有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侠仗义,恋祖爱乡,回馈桑梓”,自此闽商精神得到完整诠释,树立起闽商形象,闽商品牌被世界认可。2007年,第二届世界闽商大会在32字闽商精神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与提炼,公开发表《闽商宣言》,从“闽商发祥、闽商基因、闽商襟怀、闽商形象、闽商观念、闽商精神、闽商命题、闽商箴言、闽商盛会”9个方面进行阐述。2016年,第五届世界闽商大会发布《闽商发展史》。2019年,第六届世界闽商大会举行闽商大数据上线仪式,发布《闽商蓝皮书》和《闽商之歌》。自此,闽商精神得到高度概括[6],如图1所示。
图1 闽商精神结构图Fig.1 The structure of Fujian merchants’ spirit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有独特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明晰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是最基本也是首要的问题。
1.素质模型研究。目前关于素质模型的相关研究比较经典的有三种:冰山模型、洋葱模型和一般胜任力模型。冰山模型将素质分为两部分:一是冰山以下的深层次特征部分,主要包括动机、个性、认知等,该部分不会受外界影响而改变;二是冰山以上的表层特征部分,主要包括个体的技能、知识和行为等[7];洋葱模型将素质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分别是中心层、中间层和最外层,中心层包含个性、动机等,中间层包含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等,最外层包含知识和技能等[8];一般胜任力模型基于胜任力字典,针对岗位的胜任力,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分析员工的行为特点,获得优秀员工胜任力的特征,从而构建胜任力模型。目前较有影响力的胜任力模型是由麦克利兰教授提炼出来的21项通用胜任素质辞典,主要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动机和特质等,形成企业任职者的胜任素质模型[9]。
2.创新创业素质研究。目前创新创业素质(即创新创业胜任素质)研究多采用Thomas等[10]提出的包括机会、关系、概念、组织、战略和承诺等胜任力在内的六维结构创业胜任特征模型。张炜和王重鸣[11]在Thomas的基础上增加了情绪和学习两个要素,构建了八维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模型。有学者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素质模型。李明建[12]认为创新创业人才是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愿意发挥自身创新技能开创事业的人;周伟等[13]根据洋葱模型提出以创新创业人格特质为中心,包含创新创业认知态度、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的三维胜任力模型;刘进等[14]从科技创新创业角度出发,提出创新维度、团队维度和创业维度三个维度的科技创新创业团队胜任力模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洋葱模型,认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主要包含动机/认知、品质/能力、创新/学习、知识/技能在内的四维模型。其中动机/认知包含价值观、态度、社会动机、自我认知等方面;品质/能力包括意志力、品格、情绪、乐观、管理能力、谋略能力、决策能力等方面;创新/学习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学习新兴科学技术能力等;知识/技能指创新创业所应具备的综合知识和专业技能,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行业知识与技能、人文社科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与技能、企业管理知识与技能、资金运作知识与技能、公关礼仪知识与技能等,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四维模型Fig.2 The four dimensional quality mode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college students
(三)闽商精神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研究和关注的问题。鲍莫尔和波文的《表演艺术的经济困境:一个关于戏剧电影和音乐舞蹈问题的研究》首次提出“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因素对经济学行为人的影响是“外生的”[15,16]。新制度经济学家阿夫纳·格雷夫研究10-14世纪地中海地区马格里布商人和热那亚商人的交易方式,阐述不同文化背景孕育不同经济制度[17]。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文化伦理和精神文化等因素会影响经济发展”[18]。他认为基督教的新伦理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衰有重要关系,资本主义是一种根植于宗教信仰的文化现象,宗教改革催生了“资本主义精神”,并推动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初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理论,认为文化通过影响经济体——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推动经济发展[19]。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舒尔兹研究认为土地和资本等物质生产要素对生产过程的作用正在逐渐下降,而人力资本即人的知识技能水平与文化素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20]。经济学家林毅夫在研究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认为价值取向、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经营理念等由历史文化熏陶而成的人的基本素质潜能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地域文化通过对个体经济行为的规范、激励等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每个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精神风貌、个人理念等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区域文化环境的影响。个体成员之间也会呈现一定的示范效应、约束效应、模仿效应,使同一区域的个体行为趋向于一定相似度,形成共同价值观下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商业文化在不同区域下,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而闽商作为中国传统十大商帮之一,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逐渐形成闽商精神。具有独特区域文化特性的闽商精神在经济活动中,对经济主体的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经营理念产生影响。而作为未来主要经济主体之一的当代大学生在与社会职场无缝对接的过程中,也会受到闽商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示范效应、模仿效应的影响下,闽商精神通过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形成闽商精神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影响模式,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闽商精神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影响模式Fig.3 The influence model of Fujian merchants’ spirit on the qua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college students
三、闽商精神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启示
为更好地将闽商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本文尝试从政府、高校、社会三个层面的协同视角探讨闽商精神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启示。
(一)政府:政策促发展,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顶层设计
闽商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商精神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政府作为决策机构,在社会协同治理体系中处于最为重要的环节,应承担起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制定政策的责任。第一,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协调领导小组。这种以项目形式作为驱动的领导小组能够避免因体制机制与官本位主义思想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好解决部门之间的冲突,也有利于加大对闽商精神的宣传,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者真正认识到闽商精神的价值所在,并融入创新创业活动中;第二,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工作,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据调查显示,有30%左右的创业者认为创新创业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政府相关部门要发挥人才引导和管理机制作用,改善人才供给瓶颈,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帮扶政策,推进各项社保措施对创新创业的全覆盖;第三,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融资渠道,解决创业资金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应联合银行机构主管部门,加强对金融市场的指导和管理,完善银行阶梯贷款,促进资金供需平衡,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信用评价机制,扩宽创新创业融资渠道,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可通过金融市场获取所需资金;第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市场认可度。由于市场经济在“经济人”假设下存在一定弊端,以及市场经济在人情社会下自身的排外性,造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普遍存在难以扩展市场的现象,政府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产品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二)高校:联动促发展,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
高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熏陶、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主要阵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起重要作用。首先,加强高校间协同,成立高校创新创业联盟,增加闽商精神的影响力。高校之间构建协同治理,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整合各个高校的优势资源,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打破单个高校的“资源孤岛”,将单一的创新创业扶持转化为协同扶持治理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高校整体的创新实力和创业扶持力度;其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将闽商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任何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融入教育实践中,都需要一定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支撑,闽商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也是如此。本文基于闽商精神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影响,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如图4所示。高校还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诚邀闽商名人不定期开展闽商精神讲堂,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应对各种创业风险能力。
图4 闽商精神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型Fig.4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Fujian merchants’ spirit for college students
(三)社会:多元促发展,营造良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
当前社会组织还未纳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治理体系中,难以充分发挥协同治理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闽商精神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作用,将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社会组织纳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协同治理体系中,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搭建共享平台,整合社会资源,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首先,充分发挥闽商精神的号召力,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组织,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效益。闽商精神通过对经济主体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创新创业素质,进而影响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组织由人民群众和大学生自发参与组成,也是经济主体的组成部分,组织成员通过对创新创业大学生的服务,与协同治理体系的其他主体进行有效沟通,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提供有效帮助。具体的途径包括:一是定期开展信息交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信息需求。社会组织通过组建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创业互动小组,定期开展经验分享、信息交流、政策解读、资源共享等活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指明方向;二是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走出困境。社会组织可以通过闽商的名人效应,为出现创新创业困境的大学生牵线搭桥,分析困境成因,分享成功经验,指点解决方案,鼓励交换资源、共享市场,以顺利渡过难关;三是通过社会组织加强社会舆论引导,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可度。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缺乏一定的社会认可度,因此要通过社会组织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创新创业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