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家的两个兵:梁思忠和梁思宁

2020-05-08李飞龙

书摘 2020年3期
关键词:梁启超日本

☉李飞龙

梁思忠:救中国还得需要军力

梁思忠于1907年出生于日本,卒于1932年,年仅25岁。如果梁思忠能活得再久一点,那么他或许能在军事领域有更大的成就,毕竟他是梁启超的子女中唯一一个受过西方系统军事训练的人,只可惜天妒英才。

1912年,清政府被推翻后,梁启超也就结束了他的逃亡生活,回到了祖国,而孩子们也在1913年随李蕙仙回到了祖国。后来梁思忠也同梁思成、梁思永一样,在清华大学就读。

梁思忠极其喜欢游泳,所以游泳的技术很好,这也让他养成了健壮的体魄。

1925年,梁启超的原配夫人李蕙仙病逝。当时留在家中的梁启超的儿女中,数梁思忠最大。尽管梁思忠的生母并非李蕙仙,而是王桂荃,但还是由梁思忠担负起扶柩的任务。

9月28日,梁启超花了一整天将祭文写完。本来祭文是该焚烧的,但梁启超觉得,读过一遍,李蕙仙应该已经听到,就无须再烧了,于是将祭文交由梁思顺保管。9月29日,因为梁思达还在天津,于是由梁思忠一人扶柩上山。10月3日,葬礼正式开始。葬礼前,先在广惠寺做佛事三日。十一点十分,由梁思忠、梁思达两人扶柩到达墓地。李夫人的墓位于北京香山卧佛寺的东面。下午三点半,梁启超同王桂荃、梁思宁、梁思懿和梁思礼到达墓地,“直至日落时忠等方奉柩抵山。”最后是由梁思忠守灵。

这一回,虽说是葬礼,但对于梁思忠来说,也富有传统教育意义:梁启超用一场仪式,说明了孝是什么。

1926年,梁启超病倒了,入协和医院接受割肾手术。梁思忠十分着急,这年他就要毕业,赴美国留学,可突然遭遇如此变故,让他实在是措手不及。2月27日,梁启超在给孩子们的信中写道:“忠忠真没出息,他在旁边看着出了一身大汗,随后着点凉,回学校后竟病了几天,这样胆子小,还说当大将呢。”梁启超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他的幽默风趣,可梁思忠却急坏了。于是直到父亲出院为止,梁思忠都随侍左右。

是年8月,梁思忠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习政治,小时候埋下的爱国的种子似乎开花结果了。虽然梁启超并不想让儿女涉及政治,而梁思成也希望自己的弟弟能学习工程类科目,将来与他合作,但是他们都没有不支持梁思忠的决定。

梁思忠到美国后仍然十分牵挂父亲的病情,多次写信提醒。梁启超在给孩子们的信中写道:“忠忠劝我卫生的那封六张纸的长信,半月前收到了。好啰嗦的孩子,管爷管娘的,比先生管学生还严,讨厌讨厌。但我已领受他的孝心,一星期来已实行八九了。”

为了使梁思忠放心,8月16号梁启超还写信给梁思忠:“返天津后继续服药,又大见效。北戴河水土不宜,致减药功也。汝到美时,想赤焰早已肃清,告姊姊们完全放心便是。”但梁启超在协和做手术时,发生了医疗事故,割去的其实是好肾。梁启超写信时也只是在宽慰梁思忠,以减轻梁思忠因不能陪在重病缠身的父亲身边而产生的负罪感。

梁启超在中国政坛的几十年经验,以及他依附于诸如袁世凯这样的所谓强人的经验告诉他,当时的中国,仍然是军阀割据。后来的北伐战争,其实无非是一派叫国民党的“新军阀”去抢夺旧军阀的地盘罢了。他不愿意自己那个易受环境影响、“性情流动”的儿子,受了那些军阀的坏影响而堕落。梁思忠也就此打消了参加北伐战争的念头。

梁思忠结束了他在威斯康星的学业后,又进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选择了从军。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是美国第一所州办军事院校,孙立人将军就毕业于该学院。该学院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对于梁思忠军事上的学习十分有益。之后他更是转入了赫赫有名的西点军校学习。在梁启超的教导下,梁思忠从小就有着对祖国的一片赤诚。这位青年前程似锦,他想用自己青年人的热血,去改造中国,去拯救中国!

在战场上诠释爱国

从西点军校毕业的梁思忠,一表人才。由于他的留学资历和杰出才干,梁思忠很快就被提拔为炮兵上校。梁思忠想要大展一番拳脚,建功立业。没过多久,机会就来了。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大片的领土,并试图扶植前清皇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此举遭到诸多国家以及国际联盟的强烈反对。于是日本决定在上海这一国际性大都市制造事端,转移其他国家的视线,以便日本顺利推进对东北地区的进一步侵略与控制。日本决定,要在上海发动一起“假战争”。

日本驻上海公使馆陆军辅佐武官田中隆吉与女间谍川岛芳子,于1932年1月18日唆使日本日莲宗僧人天崎启升等五人向马玉山路中国三友实业社总厂的工人义勇军扔石头挑衅,工人遂与其发生冲突,在互殴过程中,田中趁乱派出了数名打手将两名日本僧人打成重伤,而后日方传出一人死亡。此即所谓“日僧事件”。

随后田中以此为借口,指使日侨青年同志会的一伙暴徒,于20日凌晨两点焚烧三友实业社,砍死一名、砍伤两名巡捕。这日,田中又煽动1200 名日侨集会游行,强烈要求日本总领事和海军陆战队出面干涉。21日,日本总领事村井苍松向上海市长吴铁城提出道歉、惩凶、赔偿、解散抗日团体这四项无理要求。

22日,日本驻上海第1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发表恫吓性声明,声称上海市长如果对村井所提出的四点要求不作出令日方满意答复,日本海军将采取“适当行动”。而之前日方已进行了“假战争”的准备。“日僧事件”发生后,日本海军立即以保护侨民为由向上海增派军舰。日本海军除“九一八”事变后陆续驶抵上海的军舰外,又于1月21日从本土吴港派出巡洋舰“大井号”和第15 驱逐队(驱逐舰4 艘)运载第1 特别海军陆战队四百五十余人和大批军火,于23日抵达上海。

梁思忠

27日,日本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限28日18时以前对之前所提出的要求作出满意答复,否则将采取必要行动。

懦弱的国民政府此时仍采取消极避让的态度。蒋介石认为,中国现在军阀割据,财政拮据,无力与日本开战。当时驻防上海的是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由蒋光鼐及蔡廷锴指挥。在得知国民政府的态度后,蒋光鼐及蔡廷锴十分沮丧,但也只得服从军令,撤出上海,之后准备于29日拂晓,由宪兵第6团接替第十九路军在上海闸北地区的防务。

1月28日 13 时 45 分,上海市长吴铁城表示同意日方的所有要求。23 时05 分,日方表示满意,却又以保护侨民为由,要求中国军队必须撤出闸北,而吴铁城接到此消息时已经是23 时 25 分。23 时 30 分,日方未等中方回复,即向闸北的中国驻军发起攻击,战争正式爆发。

梁思忠在第十九路军任炮兵上校。之前他对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大为恼火,但服从是军人的天职,不得不随军撤退。“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梁思忠与部下们几日积攒下来的怨气,终于可以发泄到日本人身上了。

2月23日,经日本内阁决定,火速派陆军增援。于是由白川义则接替植田,增派第十一师团、第十四师团和飞机一百多架。此时日军军力达七万余人,军舰80艘,飞机300架;而我军总兵力不足五万,装备落后,经一月苦战,战力消耗过大。3月1日,日军在闸北、江湾、庙行各地都进行进攻,双方均伤亡惨重;与此同时,白川密令第十一师团偷袭浏河。浏河失守,我军腹背受敌,于是不得不退至第二防线。3月2日,日军攻占上海。3日,日军占领真和、南翔后宣布停战。是日,国际联盟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24日,双方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

5月5日,中日停战协定在国际联盟调停下正式签订。

梁思忠在战场上表现突出,十分英勇。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身处前线的梁思忠在战斗中因为口渴,喝了路边的脏水,结果患上了腹膜炎。前线医疗条件有限,梁思忠贻误了治疗时机,结果不幸去世,年仅25岁。

梁思宁:受姐姐影响走上革命路

梁思宁是梁启超最小的女儿,1916年10月30日出生在上海。因为梁思宁排行老六,所以小名叫作“六六”。

梁思宁十分像她的母亲王桂荃,无论是在长相,还是在性格方面,她也同王桂荃一样十分勤劳。梁思宁小的时候,家中的哥哥姐姐大都出国了,家中只有五哥梁思达、五姐梁思懿以及最小的弟弟梁思礼。

1933年,梁思懿考入燕京大学医学预备班。梁思懿性格豪爽,像个男孩子似的。她在燕京大学十分活跃,思想进步。她从1935年下半年开始参加学生运动。她当过燕大“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大队长,还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与王若兰等人并称“燕京三杰”,是燕大学生的游行示威领袖,经常面临被捕的风险,梁家曾试图将她藏到梁思成家中,想将她送到南方。

1936年春,医学预备班还没念完,梁思懿就放弃了学医的想法,她的兴趣转向了社会与历史,于是她转到历史系学习。同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此时梁思宁已经考上了南开大学。她听闻梁思懿的举动,内心有了触动。

1937年,日军占领平津,社会陷入了大动荡。梁思宁就这样失学了,之后再未完成她的大学学业。当时的梁思宁只能躲在意租界中度日。一下子,梁思宁也成了亡国奴,每天过着极为屈辱与迷茫的日子。她不知道这种日子何时会到头。

梁思宁回忆说:“日军下令住在中国地(指非租界区)的居民,夜晚不许关门,最初大家不知是为什么,后来看到日军和浪人(还有高丽棒子)(注:朝鲜人)闯进人家,把男人赶出去,他们随心所欲地奸污妇女,连老年妇女也不放过。男人们在外边听到自己的妻子、女儿的求救声,老太太的咒骂声,两眼含泪,恨得咬牙切齿。”

“日租界居民的境遇更惨。日本人最怕所谓‘瘟疫’(即传染病),在租界里要经常定期喷药、打针、防疫。见到谁家有卧床不起的病人,不管是什么病,就拖出去烧了,病人亲属跪下苦求也不行,有的病人还没咽气就被拖去火化。火化后还命令受难家属去交火化费,领回骨灰,如果有哭泣的,还要挨打。”

日军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天津的老百姓全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天津仿佛变成了一个人间地狱。日军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伤痛,还有恐惧与愤恨。

当时梁思宁住在意租界,离意租界两里地的非租界区有一座孤零零的建筑物(铁皮仓库),顺风时总是听到一阵阵的惨叫声,或是像野兽般的吼叫声。

有一次,梁思宁与母亲在外散步,遇到一件触目惊心的事。梁思宁回忆道:“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和母亲出去散步,突然觉得有人拉住我的大褂,嗓音沙哑地说,‘太太、小姐行个好吧!’我低头一看,是个又黄又瘦的男人,是个残疾人。我吓得躲在母亲身后,母亲问他,‘你是什么人,为什么落到这般地步?’他说,‘我本是大学生,学校被炸,出来想找个职业,无意中走近那个洋铁皮仓库,突然出来几个五大三粗的歹徒(日本人或高丽人),把我拉了进去,我一看,那间屋里摆着各种刑具,各种刑具上都有人在受刑,发出高高低低的惨叫和呻吟。不久轮到我了,两个歹徒命令我跪在一个烧红的油桶上,马上冒出火燎皮毛的呛人浓烟,疼痛揪心!眼看我的膝盖要被烤焦了,痛得我晕过去,狠心的刽子手把我扔出门来。我醒过来想伸伸腿,天呀!我的腿已成了直角三角形,永远也不能直起来了,永远也站不起来了。我只好爬着回家。我的父母一见,心疼得抚住我的残腿大哭!那个仓库是个试验新刑具的杀人场呀!’我和母亲听了义愤填膺,泪流满面,十分同情他,给了他一些钱,母亲说,‘真是畜生!该死的小日本,他们家里没有妻子老小么?’我们赶快就回家去了。”

左起:梁思宁、梁思懿、梁思礼、梁思达

梁思宁已经忍无可忍了,她的痛苦与愤怒在心底不断地烧着,让她辗转反侧。她无法理清自己的心绪,但她总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她不断地给当时在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劳工部工作的姐姐写信,诉说自己的苦衷。

1940年3月底,梁思宁收到了梁思懿的来信。信中说:“好机会来了。王若兰在天津,你一定要亲自去面谈,可能达到你渴望已久的愿望。”王若兰是当时“燕京三杰”之一,也是梁思懿的好朋友。梁思宁迫不及待想与她见面。

梁思宁与王若兰约定的见面地点在海河北的美租界。梁思宁来到美租界,同王若兰见了面。当时王若兰参加革命多年,已改名康英。她给梁思宁宣传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告诉她新四军这支由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才是真正抗日的部队。她问康英:“我能参加新四军吗?”康英瞪大了双眼,有些惊讶地说:“革命可不是做游戏,最起码的条件是不怕死、不怕苦、不怕累,要长途行军,在战争中有牺牲的可能,你受得了吗?”梁思宁说:“能!再苦能比当亡国奴苦吗?”

陈毅手下的兵

20世纪50年代,在一次会议上,陈毅对梁思成说:“当时在我部队里有两个特殊的兵,一个是梁启超的女儿,就是你妹妹;另一个是章太炎的儿子。”

梁思宁后来从安徽泾县云岭蜓新四军军部,来到江苏溧阳水西村新四军一二三支队司令部。梁思宁回忆道:

5月2日,一二三支队政治部主任钟期光找我谈话。他问我:“你为什么要参加新四军?”我说:“在天津当了几年亡国奴,恨死日本人,想找个真正抗日的队伍打日本鬼子,听说新四军好,抗日坚决,所以不远千里来这里。”他说:“听说你很想上大学,是么?”我说:“新四军也是个大学校,我叫它抗日大学,这座大学培养出许多有胆有识、大智大勇的英雄,像康英那样的同志。我很想进这个学校,您是否收我?”他点了点头,把我分配到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工作。我高兴极了,从今天起,我就是一名新四军的战士了。

来到服务团,梁思宁主要从事宣传工作。梁思宁很是兴奋,她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部队。在这里,大家吃饭很平等,虽然都是些粗茶淡饭。生活上也没有官兵之分,丝毫没有所谓的官僚作风。大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唱歌。每到作战间隙、休整开会的时候,大家先齐唱《新四军军歌》,后唱《八路军军歌》,唱完后,大家才开始开会。

虽然在不是一线作战部队,但梁思宁也是一名战士。舞台即战场,歌声就是子弹,她的任务一点也不比别人轻。梁思宁告诚自己:“一切要从头做起,自己是革命军人,不是老百姓了。”她与战友们每到一个地方,就会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对敌斗争的情况,以此作为材料,编成宣传抗日,宣传反剥削、反压迫的文艺节目。这些节目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新四军因此在百姓中站稳了脚跟,获得了民心,不断壮大力量。

1940年5月,一天夜里,梁思宁所在的战地服务团在过一条敌占区公路封锁线时,突然与一支日军的巡逻队相遇了,当即两军发生了交战。梁思宁与战友们强行突破敌军的封锁线,可刚跑到一半,梁思宁身旁的李敏就倒下了。眼看着李敏胸前被血染成一片赤红,梁思宁打了个冷战。但她没有时间停留,不然下一个倒下的就是她。梁思宁一咬牙,又向前冲去。这时她才体会到梁思懿说的那句“进则生,退则死”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次战斗,战地服务团中有许多战友牺牲了。

1946年,梁思宁随部队转战山东解放区,在这里她认识了章柯。章柯原姓赵,早年在西北武功农学院上学,后担任山东省农业指导所主任。1946年5月1日,梁思宁与章柯结婚了。

梁思宁与章柯在年过八旬后,到济南干休所安度晚年。梁思宁不希望自己被打扰,她说要“静悄悄地来,静悄悄地走”。

2006年2月26日,梁思宁静静地走完了她的一生。

猜你喜欢

梁启超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梁启超故乡乡名异说考辨
梁启超的开场白
梁启超:“我已经是流亡的经验家了”
梁启超接受劝告
日本:入住书舍,与书共眠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有感梁启超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