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流行与永恒

2020-05-07龚樱子

课外语文·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青花瓷中华文字

龚樱子

时间如同沙漏,为人们仔细地挑选着沙中的金子。而最终被留下的,注定是通过了千百次挑选的最经典的东西。

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其美丽的歌词、悠扬的曲调使人无法忘怀。我并不知道它具体的创作时间,只是听妈妈说,在她小时候就常一个人唱着它,在田间劳作。而今,当我听到这首古老的民歌并深情地唱起它时,又不觉被它深深地打动。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我想,人们借此表达的不仅仅是对一位美丽女子的喜爱,更是对永恒的、美丽的爱情的向往吧。

歌唱爱情、友情的歌曲可并不止这一首。如今的年轻人,对情感的追求更加疯狂了。学生们口中的流行歌曲,没有哪一首是不带“爱”字的。不久前,亿万青年崇拜的周杰伦又出新歌了,歌中唱道:“心跳了的节奏,梦也不自由,爱时的绝对承诺,不说,等到一千年以后……”不错,它将青年人冲动的感受表现得相当充分。但细细品读一下歌词,居然找不出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这份“爱”也不过是虚无的。这样的歌曲学来很快,当然忘记也很快。它代表一时的流行,却无法代表永恒。

时间是残忍的,它只保留最精华、最完美的东西。当历史长河一遍又一遍冲刷人类的文明时,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却依然留存了下来,并且愈来愈闪亮——中华文化的确是我们民族最美丽、最闪亮的金子。

老歌为什么永恒?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其歌词的精致,语文的重要性、历史的厚度由此得以彰显。

可以说,所谓永恒是人们将精神之美与历史魅力相结合后,浓缩于文字的产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的是范仲淹的一片赤诚之心;“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露的是苏东坡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我们相爱一生,但一生还是太短”,体现的是沈从文对文学的炽爱之情;“像玫瑰,即使凋零了,依然有脂的感觉,緞的光泽与美丽”,传达的则是张爱玲对生命的感激之意……这些文字的创作者,都已经逝去了,但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所遗忘。至少,他们留下了文字,留下了精神,留下了一段段或喜或悲的历史。于是,在品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们受这些精神的感染,或喜悦地发出“啧啧”的赞叹,或簌簌地落下伤感的泪水;于是,他们的身影永久地定格在世界文坛;于是,文字传承着永恒……

当今世界,人们热爱着经典,同时也向往着创新。前几天,有位好友告诉我:“你知道吗?现在的快餐小说家一天就要发表十几万字的网络小说呢!”我听后非常惊讶,一天十几万字,真的有文化功底这样深厚的人吗?好友见我不语,就又告诉我:“你知道什么是快餐作家吗?他们写的不过是言情、武打之类爆笑的垃圾文字罢了。”唉,这样的“创新”岂不误入歧途?它们不过是人们闲着无聊时放松心情的工具而已。

那么,流行与永恒真的是无法结合的吗?其实,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方文山创作的《青花瓷》,就在娱乐圈长久地火热起来。一首《青花瓷》,不仅将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表现出来,更将古代人民热爱劳动、热爱艺术的情感用优美的现代歌声传达出来。这样的流行,怎能不是永恒的?某中学还将其作为期中考试的默写题加以测试,喜爱古玩的人也惊讶于词作者对古瓷的了解之深。

流行与永恒,实际上只有一步之遥。今天的人们,同样可以将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用一支巨笔描绘得壮丽无比。

【简评】

这篇文章认识深刻,材料丰厚,通过对比歌词诗文来阐发“流行与永恒”的本质特点与相互关系,思路上逐层递进,内容上分析辩证——作者既强调了有些作品只“代表一时的流行,却无法代表永恒”,有些所谓的“‘创新岂不误入歧途?它们不过是人们闲着无聊时放松心情的工具而已”,又一分为二地指出“流行与永恒”并不是对立的,二者“实际上只有一步之遥”。文中“今天的人们,同样可以将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用一支巨笔描绘得壮丽无比”等表述,读来令人信服。

通篇文笔质朴流畅,遣词用语准确,这对于中学生而言,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指导老师:唐惠忠)

猜你喜欢

青花瓷中华文字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纯净的青花瓷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