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基于PBL教学方式可行性分析

2020-05-07许文平

文教资料 2020年6期
关键词:PBL教学大学语文问题意识

许文平

摘    要: 当前多元新媒体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应适应媒体时代及高校信息化教学新需求,以问题意识为导向,采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批判式思维,促进学生对现实进行观照,对生命意识进行探寻,形成以问题意识为核心,依托现代多元媒体为载体的多向维度的知识和生命体验,最终达到美育目的。

关键词: “大学语文”    PBL教学    问题意识

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

现代社会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面临挑战,“大学语文”课堂注重知识的获取,一些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育。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碎片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教师如何与时俱进,依据学情改变教学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如何在课程中恰当运用新媒体带来的便利,合理运用媒体资源,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大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大学语文”的课程构建看,当下依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陈旧,教师队伍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手法单一等。同时,教学模式的改革也面临一些现实性问题,如学校资源、知识讲授所占比重,新媒体运用频率及方式,课程思政的融入比例等。如何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增强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全方位全员化的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学校要坚定改革的决心,鼓励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例如,随着新媒体和新的教学模式的提出,学校不仅要有改革的意识,而且要提供新媒体教学所需要的教学设备,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完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利用率,同时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能力,改变将考试作为最终成绩的单一考核方式,尊重学生创新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构建具有过程性考核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二、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新媒体为现代知识的传播和接受提供了多种路径和方式,也是教学方式创新的一种新途径。新媒体作为一种知识和价值观传递的载体,能为“大学语文”等人文学科提供一种体验,能在新时代提供更多的知识素材,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命经验,实现知识迁移,构建学生在生活、知识和艺术的新格局。

“新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模式包括当下的新科技技术层面的知识获取路径,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新媒体+教学模式利用手机程序或者自媒体及互联网+等媒体手段,进行信息传输,进行在线互动交流,扩展教育资源的整合路径,运用微课、MOOC、SPOC、app、自媒体、翻转课堂、混合式课堂、课外实践等多位一体的知识整合途径,促进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增加生命体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新媒体能够扩展信息类型,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这种知识的非线性传播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学习规律。新媒体的使用将强化学生的联想能力,激发创造力。在“大学语文”教学方式中,借助新媒体平台,可以将文学经典和对现实的关照及对生命意义的探求结合起来,以课程体系为中心,以问题意识为主题,向内挖掘更加多元化多维度的知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大学语文”的美育目标。

三、基于PBL的新媒体+教学模式初探

PBL是基于人本主义,推行个性化学习。即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和基于问题(Problem-based learning)的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大学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对事物和思维内在的驱动力。同时,以问题或者项目为导向,可以有效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跨学科知识系统的建构,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1.在线课程模式:MOOC与SPOC

MOOC,即“慕课”,属于一种在线课程模式,它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依据新媒体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做课前习题、阅读课前扩展材料等方式,进行自主性线上学习。“慕课”的课程和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独立探索学习的條件,在对初级问题的讨论、理解、接受及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锻炼个性化思维能力。

在线上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关键词发散思维,并通过彩色树状结构,设置线条、颜色等辅助性工具,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促使学生在知识层面形成比较系统的结构框架。使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加强跨学科知识的交融互补及形成批判式思维,从而多维度多元化地解读当下存在的现实性问题。

SPOC,意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与MOOC比较,SPOC在涉及学生的范围和规模上小一些。一般意义上认为,SPOC是校内订制的MOOC。相比MOOC的大规模及宏观性,SPOC更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定制,能够使学生有更完整和深入的学习体验。经过实验论证,SPOC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适应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普遍需求。在SPOC课上,教师可以将传统“大学语文”中关于作家作品、文学作品、作品赏析等基础性知识放置于课前,交由学生自主学习。现代化手段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积极性,通过SPOC平台的针对性及大数据的运用,有效监督和把控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行为轨迹和过程性习得过程,学生需要严密按照平台要求完成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学习,及时完成插入视频中的随机作业,确保学生学习的完整性和自主性。对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2.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与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通常也被称为“反转课堂”,是一种借助信息化教学环境建构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指运用课堂外的时间,将传统课堂的知识环节由教师讲授转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前布置小组作业,针对特定的观点或者课题,小组共同商讨分工,并在课堂上对学生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挑选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这样在课题的问题意识中,促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使学生知识内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及思维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具体在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探究部分,可以参照下列流程。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重难点、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见的问题进行探讨。其次,采用小组讨论和小组展示等方式,制作PPT,上台讲解。教师可以适当地對学生发言和表现进行点评,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对知识层面进行深化和拓展,引导学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真正的能力和思想。再次,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相对深入的问题,比如常见的案例中出现的两难问题,选择问题、价值观和人生观问题、人性问题等,每个小组给出观点和看法,其他小组思考并进行诘难和评价,在小组就一个观点进行反复诘难和质问的过程中,完善学生相关的知识系统,同时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在思辨过程中可以逐渐形成自主思考,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关键作用。

在翻转课堂过程中,主要是针对传统课堂中学生和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反转。在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主体,在反转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这种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增加知识储备,增长跨学科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翻转课堂对于教师的要求,首先要对教学计划进行精心的设置,形成从知识传授到问题意识及与现实和三观结合的教学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一个教学单位中保证三五个的问题梯度、维度和难度,最好由易到难再到开放式问题,同时所设置的问题需要符合所教授学生的学情,根据“大学语文”学科特点,更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使学生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利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时,需要教师对现有的教材资源进行丰富与拓展,这也符合新课程中开发型课程观的理念。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对教学材料进行重组、整合及完善”[1](113-120)。其次,教学实施过程需要新媒体资源的支撑,学校方面要保证新媒体资源正常运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与学生有良好的互动。最后,教师需要相对客观公正地参考学生自我展示、小组探究情况、观点建议、作业完成情况及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进行多个方面进行多元化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存,知识与能力兼顾。

3.新媒体视域下教师为主导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新媒体带来教学方式的转变及教学模式的创新,传统单一的以学生期末成绩作为考核方式的评价体系,已经不完全适用新的教学模式,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首先,学生运用新媒体自主学习部分,包括课前基于问题意识的收集资料,线上学习,以个人自主化学习为主,教师进行相应引导和监督。此阶段根据资料收集程度和线上活跃度,课前作业完成程度给予相应分值,占总成绩的40%,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其次,课堂中以合作探究为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部分,包括翻转课堂及讨论式小组活动为重点,根据项目完成程度,小组内团队协作程度,对话题或者项目探讨的深入程度,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其他小组探讨情况的提问及反馈等,根据课堂具体情况打分。此部分可以占总分值的40%。其他个人平时表现,出勤率,基础知识背诵及掌握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等可以占到最终成绩的20%,形成更加客观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评价结果,增加过程性考核比重,从而更好地调整课程进度,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完善课程内容,弥补传统考核方式和评价方式单一的不足。

四、新媒体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批判式思维的促进作用

“大学语文”教育的基础目标是教会学生规范化使用母语,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同时,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大学语文”课程应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和应对当下现实问题和个人未来所面对的精神困境。“没有语言,也就没有人类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工具”[2](87)。

“大学语文”课程需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式思维,思维能力决定了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和未来的行为方式。新媒体教学混合式课堂本身包含对问题的反复追问,对既成事实多维度反思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大学语文”课程中运用新媒体+混合式课堂的教学方式,融入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强化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和启发性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综上所述,在多元媒体化时代,“大学语文”课程应该与时俱进,以新媒体等多元化学习资源为媒介和载体,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运用多种教学工具,如MOOC、SPOC等,从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课堂教学部分,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教学。形成以混合式课堂、翻转课堂、小组探究、课题探究为主的多元化课堂形式,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尽量选择具有审美性、人文性的作品进行教学,为学生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学氛围和学习境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探寻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生命意识,拥有更深刻的生命体验,最终实现“大学语文”美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现民,余胜泉.论我国数字化教育的转型升级[J].教育研究,2014(5).

[2]雷友梧.语言理论纲要[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PBL教学大学语文问题意识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东盟留学生应用PBL教学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探讨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
PBL教学法在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