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口服液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应用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2020-05-07高利华
高利华,朱 丽
(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儿科,安徽 合肥 23400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症状,特别是早期新生儿、据记载[1],50%~80%早期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但该阶段存在溶血、感染等诸多病理因素,增加发生病理性黄疸的风险。针对本病,临床主要使用综合疗法治疗,比如病因治疗、光疗、白蛋白甚至是换血治疗,相比之下药物疗法应用更为广泛。近些年我科联合采用茵栀黄口服液与妈咪爱治疗本病,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现抽取部分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均于2018.8~2020.8前来我院治疗,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018.8~2020.8,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患儿参与其中,排除合并肝炎、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者,对本试验所用药物不耐受者。分为如下两组:
甲组(n=63):男39例,女24例;胎龄(37.3±0.8)周;体重(3.0±0.5)㎏。
乙组(n=63):男37例,女26例;胎龄(38.1±0.6)周;体重(3.2±0.4)㎏。
比较以上两组患儿基本资料信息,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甲组:口服苯巴比妥片,15㎎/次,qd。
(2)乙组:在新生儿出生后第1d口服茵栀黄口服液,3ml/次,tid;妈咪爱,0.5g温水冲服,bid。各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检测各组患儿总胆红素(TBIL)水平。拟定如下标准评价疗效:
①显效:患儿症状整体消失,早产儿、足月儿TBIL分别降至119μmol/L、85μmol/L之下。
②好转:治疗后患儿疾病相关症状有很大改善,早产儿、足月儿TBIL分别降到119~258μmol/L、85~224μmol/L;
③无效:治疗前后患儿症状未见缓解甚至病情加重,早产儿、足月儿TBIL分别在258μmol/L、224μmol/L至上。
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6.0软件包处理数据, 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卡方(x²)计算。检验水准为=0.05。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在总有效率指标上,甲组vs乙组为76.2% vs 95.2%,乙组患儿治疗效果优于甲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2.2 治疗前后TBIL浓度检测情况
历经7 d 用药治疗后,两组患儿T B I L 浓度均低于治疗前,乙组更低于甲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BIL浓度检测情况比较( ±s,μmol/L)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BIL浓度检测情况比较( ±s,μmol/L)
组别(n) 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63) 268.1±63.4 118.9±27.5乙组(63) 269.3±62.7 78.8±15.2
3 讨 论
在临床上,病理性黄疸通常是指新生儿出生24h内出现黄疸,或者体内胆红素退而复现或进展性加重,其病因特殊且复杂,或不能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可能会引起贫血、体温异常、吐奶等并发症,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对新生儿神经系统系统造成损伤,对其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新生儿黄疸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尽早干预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在中医学中,新生儿黄疸属于“胎黄”、“胎疸”等范畴,湿热之邪内侵,脾胃亏损造成肝胆疏泄失调、湿热蕴阻,进而造成胆汁由脉中外溢是本病的主要病机,需采用保肝利湿、清热退黄医治[2]。茵陈、栀子、黄芩甙是茵栀黄口服液的主要成分,其提取物对肝酶系统能起到良性诱导作用、强化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能力,进而发挥利胆、保肝、降低胆红素浓度的药效,并且本品药物在抑制血型ABO抗体活性方面表现出良好效能。另外,新生儿出生以后其肠道中参与胆红素代谢的细菌不足,所以无尿胆形成也是病理性黄疸的主要病因之一。妈咪爱内有数以万计的屎肠球菌、枯草杆菌活菌,服用后屎肠球菌能快速在肠道中寄居与繁殖,演变成肠道中的优势菌群,对肠道功能成熟、胎粪或大便排出过程起到促进作用,进而减轻肝脏负担,还能在肠道中结合胆红素将其还原成无色尿胆原,伴随粪便排出至体外,减少了胆红素的肝肠循环量[3]。还能激发肝酶活性,进而降低胆红素水平。本次研究中,治疗后乙组患儿TBIL浓度更低于甲组,且乙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甲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证实了乙组用药方法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能显著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优化临床疗效,有更高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