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驾马车”打造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

2020-05-07

化工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融合

於 芳

(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浙江 绍兴312000)

1 背景与起因

产教融合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产业深度转型对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2月,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施路径。

虽然党和国家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在校企双方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却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产教分离的体制问题尚待解决,企业主体参与职教内驱力不够,行业指导专业能力不足,学校自身内功不强等。面对这些问题,近年来,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架构校企机制融合、资源融合、育人方式融合、平台融合、利益融合等“五驾马车”(图1),打造产教融合的全链条体系,形成“互融共生”校企发展共同体,努力实现学校发展与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

图1 “五驾马车”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

2 措施与做法

2.1 打造校企机制融合共同体

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改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健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共同打造校企机制融合共同体。

(1)启动“1+1+N”计划

以构建1个专业群,对接1个产业或行业,联合N 家企业为框架构建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以“学生-徒工-准员工-员工”的角色递进为培养主线,以“教学做一体化”为教学组织形式,开发“专业核心技能+岗位适用技能”的模块化课程,实现校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岗位工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诊断与评价。

(2)建立“双入双选”机制

引进合作企业准入标准和学徒岗位准入标准的“双入”标准,确保合作企业质量,规范学徒岗位标准,满足了校企双方人才培养的共同需求。实施合作企业遴选和实践岗位遴选的“双选”机制,组建行业、企业、学校三方遴选小组,进行企业和学徒岗位的双遴选,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互惠多赢、共同发展。

(3)推进“12345”学徒制试点管理

图2 “12345”学徒制试点管理机制

如图2 所示,围绕“一个核心”,即培养出企业欢迎、岗位胜任力强的学徒。实施“两个对接”,即对接“强技”的操作实践课程与“育人”的核心素养课程,对接企业车间与学校课堂,打造“车间课堂”和“技师讲堂”。落实“三全”管理,即构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全员跟教、学生全员参加的“全员”管理体系;“教师+师傅”从早到晚全天“带教+管理”的“全天候”管理体系;家长告知、风险评估、吃住安排、课程落实、心理疏导等学生权益保障的“全方位”管理体系。推出“四个一”成果,即每班一个方案,每生一本手册,每师一本笔记,每系一个案例。施行“五方联合”监管,即建立由校长室、教务处、学生处、安监处、专业系组成的联合监管体系,定期、不定期赴实践教学点进行走访、管理。该试点工作成果突出,2018年9月,学校被教育部列为第三批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2 打造校企资源融合共同体

通过教师下企、企业进校等深度交流方式,将前沿技术、行业信息和专业建设需求进行有效对接,达到“人、材、物”三方资源高效整合,共建共享共赢。

(1)“人”,即“专业教师+企业专家”

校企“双通道”助力师资队伍建设,如建筑专业聘请8 位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17 位教师为企业导师;安排所有专业教师每年下企业实践,了解行业动态、提升专业技能。

(2)“材”,即“技术+课程”

校企合作着力进行技术与课程共建共享。一方面,学校根据企业岗位技术要求共建专业核心课程16门,专业限定选修课程7 门,并配套相关教学设计、课件、视频等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学校教师为企业开展课程培训、提供技术支持,2018年以来共有20 余次。

(3)“物”,即“基地+设备”

学校通过基地带动,把企业工程项目或产品制作车间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实训设备互通,打造“产教融合、虚实结合”的智慧化、开放型的示范性实训基地。2019年共升级改造校内实训基地13个,投入资金434.91 万元。通过“人、材、物”全方位整合,实现教师、学生、专业、企业共发展(图3)。

图3 “人、材、物”资源融合共同体

2.3 打造校企育人融合共同体

构建现代学徒制“四岗”模式,以培养受企业欢迎、岗位胜任力强的“员工”为核心,开展“四岗四导四学”工学交替活动(图4),以有效解决企业生产、学校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关系,实现学生从“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转变,促进校企“双精准”育人。

(1)开展“四导”

探索工学交替实践阶段教师的指导模式,以学生专业成长发展为“先导”,设置“四岗”路径;以岗位项目实训为“主导”,推行“三真”教学,在真实的环境中用真实的方法做真实的产品;以企业文化渗透为“向导”,既学技术又学管理,达到“双提升”;以评价方式创新为“引导”,采用“一线贯穿式”全过程评价。

图4 “四岗四导四学”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2)推进“四学”

注重岗位技能操作,设置实训项目课程,让学生在“职业岗位境中学”;注重工作过程积累,设置自主学习课程,以工作日志、工作周记、总结报告等形式让学生在“过程积累悟中学”;注重文化知识与素养,设置素养提升课程,学生通过完成语文、数学、英语等网络题库试题做到“素养提升网中学”;注重教学资源开发,师生共建专业网络课程,让学生“资源开发建中学”,即一边建设一边学习,扩大专业知识面。

(3)量身定制输送人才

学校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校企共育人才的点对点精准培养。机电专业与万丰奥特开展智能制造应用人才“蜂巢”式合作培养,对人才培养内容进行结构细化设置和专业能力布点,使之像蜂巢一样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与绍兴金道齿轮、雅克汽配共建产学研平台,进行学生到学徒再到员工的“圆融”式培养,即在校企人才培养上实现从“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贯通,在产品研发上实现从“作品-产品-商品-精品”的畅通,进而达到技艺圆通的培养目标。与绍兴轨道交通集团公司开展“蓄水池”式合作培养,即通过“定向+贯通+全托”的方式,将地铁人才像蓄水一样储备起来,为绍兴城轨产业发展储备人才,并逐步向杭甬等大城市输送优秀人才。

2.4 打造校企产学研融合共同体

(1)集团式融合,做好引领

2013年,牵头建立绍兴市建筑业职业教育集团,共同致力于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和实习岗位。2019年1月成立绍兴市新兴交通产业人才共育联盟体,2019年6月又成立绍兴市化工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作为理事长单位,充分发挥牵头学校的引领作用和纽带作用,与各成员单位紧密合作,促进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互惠多赢、共同发展。

(2)科研式融合,做好联动

学校搭建工作室平台,做好产教联动。成立朱金林大师工作室,利用浙江医药的现有平台,参与了《食品添加剂叶黄素》和《复配食品添加剂叶黄素微粒》两个“浙江制造”标准的制定及欧洲药典和美国药典5 项标准的修订,为师生搭建了更广阔的行业实践平台。

(3)培训式融合,做好服务

创新构建社会培训的“两全、四联、三度”新型服务模式。以“全心全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理念,联合大连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合绍兴市应急管理局、人社局、妇联、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政府部门,联合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绍兴市电力协会、绍兴市电梯协会、绍兴市机械工程学会等行业组织,联合绍兴地方各企业为路径;积极打造“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社会服务。

2.5 打造校企利益融合共同体

(1)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学校先后与浙江鼎测建立现代学徒制“工程测量”试点,与杭州恒润测量共建“测量仪器检测站”,与浙江绿筑集成科技共建“装配式学习基地”。在北京城建勘测设计技术支持下培养高精密测绘人员,为绍兴地铁建设助力。与绍兴原色数码共建“数码印花工作站”,与雅克汽配共建“校企一体化课堂”。依托万丰集团的智慧工厂与机器人研发中心,新建智控工作室与机器人工作室,为绍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2)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创办13个创客工作室,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为目标,积极搭建创新创业的大舞台,为学生提供“大胆筑梦、积极触梦、勇敢逐梦、成功圆梦”的成长之路。成立手工花雕及彩泥堆塑师生创业团队,与中粮集团绍兴酒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培养,线上线下销售彩泥堆塑作品。药剂创业团队与越东元有限公司合作积极开发药类新品种,新增养生花茶、中药泡脚包等新产品。染整专业创业团队为绍兴印染企业提供数码印花打样、面料检测、技术培训等技术服务50 余次。蚂蚁制木创新团队与绍兴市捌零玖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装饰公司提供木制品的设计、打样和装饰等指导。光影部落摄影创业团队为在校师生开展摄影服务、视频剪辑,做到媒体资源共享服务。

3 成效与影响

3.1 产教育人形成特色

机械电气系立足于“中雅产学研工作室”,校企共同研讨产品工艺,解决了滚轮轴在校的批量生产问题,打通了四岗能力进阶的学徒成长通道,形成了“产品研发式”带徒模式。一年来,师生研发制作滚轮轴116 174个,生产效益近11 万元。建筑工程系开展“滚轮式”教学,校企合作设计21个教学项目,形成了以四岗能力进阶为主线,项目实操训练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实操式”带徒模式。生物化工系黄酒专业校企合作实施“品·酿·创”三段递进式黄酒技艺传承教学模式,实现技艺与文化“双传承”。

3.2 专业建设成果显著

2017年以来,建筑施工专业成为省级名专业,并带动了市级建筑类名牌专业群建设;积极开展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学校成为建筑信息模型(BIM)首批1+X 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染整技术专业成为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并带动了生物化工类市级名牌专业群、药剂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机电类专业打造省市级先进校企合作共同体,并正在筹建“大湾区”城市轨道交通产教融合育人共同体;新增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15个,其中两家企业分别获得2017年、2018年“绍兴市校外示范实训基地”称号。黄酒专业借助黄酒业高技能人才研修交流平台,构建以黄酒酿造技术方向为主,花雕工艺、酒器陶艺方向为辅的“核心+拓展”黄酒专业选择性课程体系,优化学校黄酒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路径。

3.3 师生能力素养不断增强

在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培养下,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明显,学生参加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4 金2 银1 铜,累计获36 金25 银10 铜,列全国前茅;年仅16 岁的高一学生孙炜枫在第45 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拔赛油漆和装饰项目中获第四名,入选国家集训队;陶雯雯参加第45 届世界技能大赛水处理技术项目浙江省选拔赛获第一名;学生高考上线率近100%,本科上线达31人,一名学生成为全省“探花”;在2019年省“面向人人”抽测中获总成绩全省第三;实习生供不应求,岗位对口率达100%,现代学徒收获企业表彰信30 余封。教师发展成绩突出,青年教师郑科参加第44 届世界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项目获中国首个优胜奖,受到国家和省市领导接见;新增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2人、省中职名师1人、浙派名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技能拔尖人才1人。

3.4 社会服务成效明显

2018年度,学校完成社会培训量14 177人次,达到在校学生数的4.4 倍,较2017年增长1 760 多人;实现经济效益达180 多万元。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社会服务成效明显。工程测量专业校企技术共享、共建课程资源,团队教师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支持10 余次。黄酒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支撑黄酒技艺传承与创新实践。染整技术专业利用现有纺织品检测设备,为纺织印染企业免费提供纺织品成分分析、织物物理性能检测、色牢度检测等服务,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商讨科研合作项目,助力印染新技术研究开发。

4 经验与讨论

经过学校一系列实践与探索,有以下三方面的经验值得讨论与思考。

4.1 要下好顶层设计的先手棋

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紧盯国家经济和产业的新形势,紧密围绕职业教育的国家战略和省市方案,依据地区和学校优势,注重对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抓住课程设计、培养流程、激励机制、质量监控等关键环节,推动学校发展模式和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要坚持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坚持开放办学,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拓展与企业的合作路径,提高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要建立完善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构建产教融合项目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确保产教融合的质量。

4.2 要找准合作平台的突破口

要积极打造多主体合作、多团队协作、多模式运作的教育、科研、服务一体化协同创新大平台。以职业教育集团、产学研工作室等合作平台为突破口,不断吸引大型企业、知名高校加盟共建人才共育联盟体,不断优化联盟内部各学校、行业、企业的合作交流机制,实现师资、设备、资源等全方位的共融共享。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从根本上推动产教融合。

4.3 要打好项目建设的主动仗

打造产教融合发展命运共同体,要以“名校、名专业、名师和大师”建设项目为引领,积极主动寻求政府、企业和高校的支持、参与,努力做到校、地、企同频共振。要加强学校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设置紧密对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紧密结合,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深度融合,科技服务与企业急需紧密配套。要以学校内涵建设项目为推动,借助学校人才、智力和学科优势,组建专家团队,开放实验平台,从而有效推动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对于各级项目参与人员,其绩效要采取“多贡献多得、多担当多得”的原则进行分配。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