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出新 务实求进
——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伟斌同志荣获第十三届韬奋出版奖

2020-05-07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

化工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选题化工

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

2019年12月27日,第十三届韬奋出版奖获奖名单揭晓,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化工社”)董事长、总经理周伟斌获此殊荣。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宣传部文件批复,由中国出版协会主办、韬奋基金会协办第十三届韬奋出版奖。评委会秉承科学、严谨、公平、公正、质量第一的原则,经过初评、复评、终评,30 位优秀出版工作者获奖。韬奋出版奖的评选旨在表彰和奖励长期勤奋工作在出版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出版工作者。韬奋出版奖是我国出版界个人荣誉最高奖,每3年评选一次。

三十多年来,周伟斌同志全身心地投入到编辑出版事业中。他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多出好书。自2012年周伟斌同志担任社长兼党委副书记以来,在他的领导下,化工社有62个项目入选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有21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有58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有17个数字出版项目获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有240 多个项目获得国家丝路书香工程等“走出去”国家级资助或奖励,国家级重点项目数量在全国单体出版社中名列前茅。2012年以来,化工社有9个图书品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和中华优秀出版物等国家级奖励;出版社也在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于2013年和2018年再获“先进出版单位”称号,成为连续四届全部获得此奖项的三家出版单位之一。

周伟斌同志坚持将中央精神与出版规律相结合,立足可持续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出版高质量运营,带领出版社不断走上新台阶。在他的领导下,到2018年底,化工社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分别是2012年的2.1 倍和2.3 倍,年增长率分别达到13.0%和14.6%,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一直保持比较高的态势;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是2012年的1.5 倍和1.8 倍,年增长率分别达到6.9%和10.1%,资产的运营效率与安全状况良好,出版社社会影响力在不断提高,职工的收入逐步上升,大家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他2012年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第三批领军人才和第二届北京市新闻出版领军人才;2013年被评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机关先进工作者;受聘担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出版协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以及《化工学报》副主编等多个职务。

1 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长期以来,尤其是担任出版社主要领导以来,周伟斌同志把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出版方针政策、坚持正确出版导向作为做好出版工作的前提。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努力学习并模范贯彻执行中央精神和出版法律法规,带领出版社实现了优异的社会效益。

1.1 抓制度改革,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落到实处

2015年9月,中央发布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周伟斌同志认真学习之后,立即组织出版社主要业务领导和总编室、人力资源部、运营管理部等部门负责人,对标中央要求,深入调查研究,紧紧抓住编辑工作这个关乎社会效益的牛鼻子,对已有的编辑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制定了《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方案》。

在新的考核方案中,周伟斌同志按照中央精神,前所未有地加大了社会效益考核所占的权重,图书质量、核心业务、重大项目完成情况等都作为社会效益考核的关键指标,对全社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充分承担起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016年新方案正式实行,2018年又进行了适度修订。新的考核方案出台和实施,有效地调动了出版社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出版社的发展活力。2019年初,按照中宣部印发的《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对标自评,化工社以99 分的好成绩,在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备案。

1.2 抓出版质量,构建保障图书质量的长效机制

周伟斌同志把政治导向和产品质量看作出版工作的生命线,积极构建其长效保障机制。近年,他提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社内机构改革过程中,严格核定各编辑部门的业务范围,使编辑专业对口、定位明确,确保选题方向正确,图书质量可靠。他紧抓出版源头和过程管理,在选题规划和选题审批中,坚持出版社的专业定位;出台专门规定,严格控制涉及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选题;严格执行三审三校等制度,在流程上保证正确导向和质量。

近年来,他积极致力于完善社内质量管理体系。针对书稿质量管理过程的新情况和新要求,他2018年主持修订了《图书编校质量管理办法》,2019年指导制定出台了《图书印制质量管理办法》,连同已经发布的初审、复审和终审等工作规范,构建了覆盖图书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和印制质量的全面的管理体系。2017年底,他主持将原总编室的质量管理等职能划出,设立出版质量部,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制度的全面执行。

近十多年来,化工社的图书未出现政治导向错误或其他导向错误,未出现图书内容粗制滥造,或因编校设计印装质量差错被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认定为不合格产品的情况。根据北京市质量协会印刷分会公布的检查情况,化工社图书印制质量在监测的三百多家出版社中,多年位居前八名。

1.3 抓“走出去”,传播中国现代科技文化

2009年初,周伟斌同志响应中央关于中国文化和出版“走出去”的战略部署,提议成立了国际图书编辑部。这使出版社“走出去”工作在原有基础上跨上新的台阶,直接促成了化工社与Wiley 出版集团的双品牌战略合作,此举被国内外多家媒体竞相报道。

近年来,在他的指导下,化工社“走出去”工作不断开拓创新,与欧美国家Wiley、Taylor&Francis 等出版社共同开发选题,合作出版中国原创英文科技图书。截至2019年4月,合作出版英文图书已达131种。一些合作项目被国外高校选做教材,获得国外公司评选的年度优秀图书奖等。

周伟斌同志积极推动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研究员的作品“走出去”。2016年前后,屠呦呦研究员的专著《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及其故事《呦呦寻蒿记》成为了国际知名出版社竞价购买版权的热点,Elsevier公司等国外出版社获得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德语、日语、阿拉伯语、印地语、越南语、印尼语、马来语等十多个语种版权授权。目前,化工社每年输出各语种作品近百种,最大限度、最有成效地传播了中国现代科技文化。

近五年来,化工社有240 多个“走出去”的作品获得国家丝路书香工程等各种奖励或资助,化工社成为了国家重点“走出去”资助企业;《先进功能材料丛书》等多种优秀图书荣获中国版协等单位颁发的“输出版优秀图书奖”。2018年化工社入选首批“首都新闻出版广电‘走出去’示范企业”。

1.4 抓数字出版,推进出版融合发展

2014年前后,国家连续发布了《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虽然此前化工社在数字出版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有一定成效,但周伟斌同志提出,与中央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单位相比,化工社还有不小的差距,务必抓住机会,突出重点,克服困难,迎头赶上。

他一方面组织力量加强调查研究,深入挖掘化工社的资源和市场优势,找到新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在他的主持下,抽调各部门的精兵强将,组建了数字出版中心、数字内容研发中心等专司数字出版的部门;另外,他指导设立化工社创新专项基金,鼓励各编辑部门开展数字出版工作。

近年来,在周伟斌同志的领导下,化工社上线了化工安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CIDP 制造业数字资源平台、指尖探索科学平台、电子图书馆平台、易测在线评测教学平台等针对不同领域提供专业知识服务和在线教育的运营级平台。初步实现了化工社专业特色资源的融合出版。

化工社先后获得中央转型升级示范单位、全国数字出版转型升级示范单位、国家复合出版工程试点单位、全国专业内容知识服务试点单位、CNONIX 应用示范单位、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企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和专业领域知识服务标准化示范基地等资质与荣誉。

2 坚持开发重大选题,不断推出精品力作

周伟斌同志长期在编辑部门工作,对出版精品力作有着尤为强烈的使命感。作为图书编辑,他工于策划,佳作频出;担任化工社领导时,他科学规划,全面布局,多管齐下,使化工社近年重点图书项目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全面的提升,为科技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2.1 身体力行,策划出版双效图书

在任编辑期间,周伟斌同志策划出版了近百种深受读者欢迎的专业图书。他负责的橡胶专业图书,在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多年保持80%以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大型行业工具书——《橡胶工业手册》(修订版,12 卷)和《合成橡胶工业手册》,这两套图书代表了我国橡胶工业发展水平,1989年陆续出版后实现了200 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分别获得化工科技进步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他任主要策划人及责任编辑的《高新技术科普丛书》,填补了我国高端科普出版物的空白,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做好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普知识三类重点图书选题”,2005年荣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多个分册被台湾地区的出版社购买版权,在台湾出版发行繁体字版,荣获输出版优秀图书奖。

周伟斌同志指导组织的《中国材料工程大典》(26卷)荣获2007年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近年,周伟斌同志组织策划了《化工百科全书》《化学工程手册》等化工社骨干品种的修订工作,其中,《化学工程手册》(第三版)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规划项目,并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的支持。

2.2 多管齐下,积极培育重点项目

一是设立社级出版基金,支持优秀著作出版和产品服务创新。2013年,他主持设立“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基金”,专门资助社会效益显著的高水平学术著作。2015年,他指导对基金升级,除了著作出版专项之外,还设立了重大项目专项和出版创新专项,进一步促进精品选题的开发。近几年,化工社出版基金每年划拨数百万元,支持化工新技术、新材料、环境保护等专业图书的出版,支持数字化资源建设和数字出版项目的开发,在专业领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二是重视选题规划,布局选题重点。周伟斌同志组织制定了化工社“十三五”选题规划。他多次带队到高校、科研院所、工矿企业调研,指导编辑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项目,在生态文明建设、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等领域积极布局,发掘选题。他主持每年选题规划的滚动修订,不断充实重点选题。化工社有35个选题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数量居全国单体出版社前列;《食品加工过程安全控制丛书》等重大选题还得到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

三是强化激励措施,激发编辑开发重大选题的热情。周伟斌同志指导修订化工社《奖惩管理办法》,对国家级重点项目的责任编辑,获批即奖励,顺利完成再次奖励;在《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方案》中,对取得重大社会效益的图书项目,加大得分系数。这些措施强化了编辑人员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意识,激发了大家积极开发优质选题、坚持不懈抓质量、扎实推进内容创新的工作热情;各编辑部门积极利用这些政策,在建设重点项目专业编辑团队、培养年轻骨干专业编辑、组织开发并完成各层次重点项目上狠下功夫。近几年来,在征集国家出版基金等申报项目时,各个编辑部门都能提出一批潜力大、质量高的选题。

2.3 建章立制,提高重点项目申报和执行质量

2015年,周伟斌同志主持制定《重点项目管理办法》,狠抓国家级重点项目的申报质量。他安排总编室设置专岗,负责在选题计划的基础上,开展重点项目的征集和申报;建立具有化工社特色的重点选题审定、论证和申报流程。化工社2014年和2015年申报国家出版基金的项目中获批的仅分别为2 项和1 项;而2016年和2017年申报的项目,均有5 项获批,在单体出版社中名列前茅。

周伟斌同志提出,对重点项目,执行重于申报,他对国家出版基金等重点项目的图书质量和出版进度都非常重视。化工社《材料延寿与可持续发展》《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等项目执行情况良好,在年检和结项中绩效突出,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得到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通报表扬。周伟斌同志2018年指导制定了《重点图书生产管理办法》,对这些国家级重点项目执行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流程化、制度化,为化工社进一步提高重点项目的完成质量,提供了保障。

3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出版运营质量

在出版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出版规模、效率、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如何平衡图书生产、库存和销售之间的关系?针对化工社发展中曾出现的一些问题,周伟斌同志多次组织编辑、销售和部分管理部门,对历年的编、印、发及图书成本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考察这些因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及失衡规律,结合企业发展目标,面向市场需求,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提高了出版运营质量。

3.1 创新图书效益核算方法

2014年,周伟斌同志结合化工社专业图书销售特点和成本结构,指导技术部门搭建图书效益核算平台,实现编印发财务数据互通,提高了数据质量和利用效率,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依据和支持。

3.2 推行出版运营全程质量监管机制

周伟斌同志不断强化选题管理、书号管理、计划管理、版权管理、销售管理,尤其重视优化生产销售决策机制、控制生产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合理控制图书库存,力图杜绝运营中的跑冒滴漏。周伟斌同志推行并不断完善的出版运营全程质量监管机制,为近几年来化工社净资产和年度利润稳步上升、国有资产较好地实现保值增值,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3 改革绩效考核制度

继2015年组织制定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方案之后,周伟斌同志组织运营管理部等部门,以质量和效率等因素为关键考核点,逐步调整和完善印务部门、销售部门的绩效考核办法,全方位提升出版企业的管理水平。

3.4 优化编辑部门设置

为更好地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有效调整出版结构,2016年,在周伟斌同志主持下,将原有二十多个出版中心,整合为十多个出版分社,取消原出版中心之上的出版公司层级。2019年初,他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对个别出版分社力量进行了整体性调节。机构调整减少了管理层级,有效聚合了专业编辑力量,强化了专业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为出版运营提质增效提供了组织保障。

另外,在周伟斌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化工社进一步优化了财务预决算报告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细化规范了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工作范围和职责,定期监督出版社整体运营和发展状况;逐步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对资产进行有效调控,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率,较好地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化工社2011年顺利转企后,在周伟斌等同志的领导下,不断深化计划决策、经营管理、绩效考核、责任审计、资本运作和人才建设等方面的机制创新,形成了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2018年5月,化工社全面启动公司制改制工作;2018年12月,正式登记为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周伟斌同志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将带领化工社全体员工,继续阔步前进。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选题化工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