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模式研究热点、演化与阶段特征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
2020-05-07李静文
谭 珅, 李静文, 齐 林,2
(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北京世界城市循环经济体系(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 100192)
次贷危机以来,世界从全球化步入大分化,国内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以及国内各行业分配的制度体系和生产关系基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成为企业经营新的技术环境和生产力基础;市场环境更加突显出复杂和动态变化、产业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企业跨界融合不断涌现。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结构、质量、效益等发生改变,多重要素和关系共同作用下的商业经济发展形态产生了趋势性变化,多元增长机制给商业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维度、空间和机遇。商业竞争是适者生存的竞争,主动认识、适应和引领这些变化,这就要求企业的商业模式应当与技术与制度环境发展协同适应。
商业模式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逐渐成为独立的学术领域被学者关注[1]。现今,商业模式已然成为学术研究和商业实践对于企业管理和研究关注的重点,作为商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命题,商业模式是影响商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客观上对商业模式研究的广度、深度以及结构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商业模式研究现状、主题与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呈现出研究的发展趋势,对学术研究和商业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也是准确把握商业模式概念内涵、清晰界定商业模式边界、合理构建商业模式分类标准、有效的开展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
文献计量研究方法是对学科领域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定量分析和综述的重要方法,也多次在商业模式领域研究中出现,如盛亚和徐璇[2]基于WOS核心数据库对商业模式发展脉络进行分类,梳理出商业模式研究的阶段特征和知识架构;庞长伟和李垣[3]分析中国知网数据库“经济与管理科学”领域检索CSSCI论文,描绘了该学科内商业模式研究成果现状;任小勋等[4]通过研究了银行业商业模式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李雪蓉等[5]基于WOS数据库对研究文献进行共引分析,认为商业模式最新研究热点为分析诊断和创新设计;李靖宇等[6]选取WOS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对国内外电视传媒行业商业模式研究情况梳理,并对文献中的研究及研究方法进行评述;杨怡欣等[7]分析了WOS数据库,并将系统工程方法应用在了服务业商业模式研究分析中;刘月宁和王凤彬[8]基于WOS数据库揭示了国外商业模式研究的总体情况和阶段性演进过程,并对研究主题和演进过程分阶段聚类。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文献计量方法在商业模式研究方面已被学者们关注,但研究角度是从国外理论研究和具体某个行业视角,少有学者从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角度对商业模式领域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更缺乏对国内商业模式研究情况和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全面剖析式的研究。同时,受技术、制度、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商业模式在不同国家地区存在着差异,例如网购在国内的普及,团购模式的商业模式就在国内成为一个研究热点[5]。因此,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考虑到经济发展态势对国内企业商业模式发展带来的影响,对商业模式研究的内容演化和演进趋势进行量化、系统的回顾很有必要。
鉴于此,本文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简述商业模式的研究现状,在分析现有的概念定义基础上给出本文持有观点,阐述商业模式研究的视角变化路径。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商业模式研究的发展阶段和研究内容的变化,本文选取1999—2019年间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内发表的相关文献数据,使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梳理商业模式的研究内容和阶段特征。
1 商业模式相关研究
1.1 商业模式概念定义
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商业模式的研究被学术界高度关注,商业模式被认为是一种陈述、一个描述、一种表示、一个体系结构、一种概念工具或模型、一个结构模板、一种方法、一个框架和一种范式等[9],企业商业模式研究也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研究的热门话题。在商业实践中,商业模式也被企业家们高度重视,商业模式被视为关乎企业成功的结构化管理工具[10],以满足客户价值主张为起点,强调为客户创造价值,作为一种价值创造的逻辑和方法,在解释企业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有越发重要的作用[11-13]。
商业模式的核心逻辑是价值逻辑,价值创造是核心议题[14],Petrovic等认为这种核心逻辑是商业系统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15],Fielt将其描述成由关联客户、价值主张、组织架构和经济维度要素去体现企业创造和获取顾客价值逻辑[16],Dasilva等则从企业资源角度出发,认为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为通过交易为公司及其客户创造价值的资源组合[17]。从商业模式的结构角度来看,商业模式决定公司与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开展业务”的方式的一个互通互联的系统[9],从更高的层次来看,可以说是企业为了进行价值创造和营销所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合作关系网络[18],超越了企业边界和相互依存的活动系统[19],构成了企业实现长期盈利业务的良好基础[20]。魏炜等[21]结合新制度学派的企业理论、管理学派的资源能力理论、公司治理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商业模式能够对交易主体、交易内容、交易方式和交易定价描述的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罗珉等[22]认为其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和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战略创新意图以及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这就决定了商业模式应该是一个结构或者体系,它应该包括组织内部结构和组织与外界发生关联的结构。
Timmers是商业模式研究早期较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强调商业模式是对企业的收入来源的描述[23],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说,这种描述就是企业如何从某项业务中获取收入的经济逻辑[10],是一个企业的实现策略[24]。在动态变化的市场条件驱动下,企业之间的合作形式趋于网络式的合作,形成相互交叉无所不在的价值网络结构,网络结构成为企业以客户为核心的价值创造体系[25],价值创造源于网络中的企业间价值共创[21,26-27],获取收入源于网络价值的捕获,因此部分学者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在价值网中创造和捕获价值的核心逻辑和战略选择的表现[28],是企业与顾客、关联顾客和合作伙伴在价值网络中共同创造和交易价值达到共赢的网络价值逻辑和交易结构[29]。
在总结归纳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如何配置其价值创造能力的过程,满足顾客的价值主张,如何有效将创造的价值传递给顾客,以及企业所在价值网络以怎样的方式合理有效的获取价值和分配价值、维护网络稳定的全面呈现。因此,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资源能力理论、价值网络理论等相关研究,本文定义商业模式是企业为实现价值主张,根据自身可以控制和利用的资源和能力构建出企业内部业务结构,并通过业务互补整合与伙伴企业联合形成企业外部价值网络,创造网络价值、捕获网络价值、分配网络价值,实现价值网络整体共赢发展的商业逻辑或框架。
1.2 商业模式研究视角
商业模式在学术研究和商业实践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遗憾的是研究至今商业模式的概念本质和构成要素等方面依旧没有达成共识[22,30-33],对商业模式研究的视角众多是原因之一。从商业模式的研究视角来看,从关注于企业“盈利模式”到利益相关者合作共赢,从聚焦自身的获利方式再到利益相关者划分收支来源与相应的收支方式,从企业自身业务系统到企业价值网络再到商业生态系统,这些不同研究视角得出的商业模式理论是各有侧重的。
在分析国内外众多商业模式理论基础上,本文认为商业模式研究视角是从企业经营管理视角、价值链视角、价值网络视角、商业生态系统视角依次放大递进的,这些不同视角对企业商业模式作用机理、概念形成和经济解释是不尽相同的,这导致了学者们对商业模式概念的各执己见(图1所示)。在商业模式研究初期,众多理论成果是从企业层面对企业商业模式进行解释,这是因为商业模式定义被描述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利润获取的逻辑。企业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创造价值的价值链,价值链的价值创造解释出商业模式的意义所在[34]。价值链理论在商业模式研究中被较多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在对商业模式的概念要素、分类、创新等研究中被经常性涉及。客户需求多元化和动态性使市场分层,企业需要满足更高的柔性要求,单个或数个企业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动态变化,企业间形成越发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促使了价值链的各环节打破、断裂和重构形成了企业价值网络。价值网络是企业为满足顾客价值主张,通过资源互补整合和业务模块衔接形成的价值创造、捕获、分配、转移和实现的关系与结构,强调价值共赢性而不是经济选择权,是比价值链更高层次的价值创造、传递和获取的表现形式[35]。企业间在加强合作创新和共生共赢,共同创造网络价值,相比价值链结构更稳定,企业商业模式的竞争表现为企业所处价值网络整体的竞争。商业模式研究视角从价值链转向企业价值网络,是对基于价值链视角进行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的视角开放。商业生态系统的产生是源于企业间形成了共生关系价值链,价值链间断裂重组形成了价值网络,链网式集成奠定了系统存在的基础[36]。在系统中,企业的发展不仅依靠自身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能力而且依赖系统内其他企业以及环境的发展,企业间互补的资源连接使得“单赢”的竞争状态打破,系统内企业共生共存和价值共赢。
图1 1999年—2019年发文量统计图
2 研究设计与数据获取
2.1 研究方法选择
2.1.1 共词分析
共词分析是依据关键词在文献集中同时出现的频次确定某研究领域中主题之间的关系[37],是一种基于关键词共现频率对研究主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方法[38]。与其他同类方法相比,共词分析特点是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形成的共现网络得到研究特点和关键词间关系[39],使用可信度较高的数据展现学科研究的现状[40]。本文通过构建出共现矩阵,计算共现系数比较关键词间关系,借鉴文献[41-43]使用的Ochiia系数研究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公式为:
(1)
其中,Imn代表关键词m和n间的Ochiia系数,Cmn代表关键词m和n的共现次数,关键词m出现总次数为Cm,关键词n出现总次数为Cn。
2.1.2 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主要针对网络成员间的社会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的一种综合图论和数学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本文以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后构建的共现矩阵为输入,分析矩阵数据并绘制出关键词间的关系网络图,然后根据关系网络图网络特性,对商业模式研究的主题演化过程和发展趋势规律进行分析。接近度中心、特征向量中心性、介数中心性、度中心性等都是中心性的计算途径,本文更关注节点与中心的距离程度,因此选择接近度中心性作为衡量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2)
Cc(vm)代表节点vm接近度中心性,N代表节点数,节点vm到vn的最短距离用dmn表示。
网络密度展现的是网络中节点联系的程度,如公式(3)所示:
(3)
其中,d(v)代表网络密度,M代表网络中边数,N代表网络中节点数。
集聚系数体现节点内部一致性,描述不同节点连接到同一节点的可能性大小,是所有节点集聚度系数求加权平均。如公式(4)所示对具有一个相邻节点的聚集度系数计算过程:
(4)
CC1代表仅有一个相邻节点的聚集度系数,与节点v直接相连的仅有一个相邻节点的节点为|E(G1(v)|,节点v的度为deg(v)。
节点平均度表示整体网络节点间亲密程度,计算公式为:
(5)
2.2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本文研究数据源于知网数据库,高级检索条件设定以“商业模式”分别为主题、篇名、关键词及摘要,四个检索条件为“或者”的关系,同时将搜索词频设定为“精确”模式,时间跨度为1999—2019年,并将来源类别设定为“CSSCI”,共检索在此期间发表关于商业模式研究的4 471篇文献。通过阅读文章的题目、摘要、关键词及部分文献的主要内容运用人工判读法进行初步的内容相关性判定,删除征稿启事、书讯、会议通知、期刊目录、专题序言、选题指引、短讯报道等非学术文献,以及无法获取的部分文献,最终筛选得到中国商业模式研究领域的3 812篇学术文献。为更直观的看出商业模式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及其变化趋势,笔者根据年度发文量数据绘制出1999年—2019年发文量统计图。发文趋势线的回归公式为y=1.9997x2-14.229x+29.499,其中R2=0.9858,表明回归方程拟合性较好,趋势线可信性较高。
对各年度发文量进一步分析发现:1999年—2011年间年发文量都小于200,在文献总量的占比为18.15%;2012—2014年发文量处于(200,400]之间,占比为21.38%;2015年—2019年发文量都大于400,占比为60.47%。借鉴文献[44]、[45]运用的方法,根据年发文量情况将国内商业模式研究划分为1999—2011年、2012—2014年、2015—2019年三个阶段。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关键词情况分析
关键词是对研究内容核心的归纳和总结,通过关键词频次分析能够了解到每个阶段的研究热点,同时词频分布情况又能反映出研究内容的集散情况。为了有效避免因样本量不同给各阶段带来的误差,本文将数据样本选定为每个阶段被引用量默认最高的前500篇文献,借助BICOMB对三阶段共计1 500篇文献文本挖掘,关键词进行提取和词频统计,得到如表1所示三个阶段出现频次前十的关键词和表2所示关键词分布及占比统计情况。
表1 三阶段词频统计
资料来源:作者利用BICOMB计算。
表2 三阶段词频分布和占比统计
资料来源:作者利用BICOMB计算。
从词数占比分布来看,三个阶段词频为1的关键词占比过半,词数占比高达0.82以上;词频为2的词数占比约为0.10左右;词频分布在(2,10]间的词数占比相对稳定约为0.06;词频大于11的关键词仅占总词数的0.01左右。从词频占比分布来看,第一阶段得到关键词1 303个,词频≥2的关键词有230个,词频占比为48.95%;第二阶段得到关键词1 258个,词频≥2的有199个,占比为47.73%;第三阶段得到关键词1 421个,词频≥2的关键词有238个,词频占总数的45.68%。
从关键词的词数占比和词频占比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在商业模式研究共用关键词很少但共用频率较高,绝大多数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非常低,这反映出商业模式研究关注的内容较为广泛,许多研究内容没有进行重复研究。从整体来看,三个阶段关键词数不断增多,但词数占比和词频占比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研究内容主次清晰,这也使得对更具说服力。
3.2 基于Ochiia系数的三个阶段比较
根据关键词的统计结果,计算各阶段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与部分高频关键词Ochiia系数。
表3 三个阶段高频关键词Ochiia系数统计
资料来源:作者利用BICOMB计算。
第一阶段:侧重从企业经营管理层面进行商业模式研究(1999—2011年)。在本阶段,各高频关键词与商业模式的Ochiia系数明显高于商业模式创新,关键词与商业模式之间的共现系数基本上不为0,而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共现系数全部小于0.1,并且四分之三的共现系数为0。进一步分析发现,创新、数字出版、电子商务、企业、企业管理等关键词与商业模式之间的共现较高,反映出本阶段商业模式研究立足于行业从企业自身管理角度探索商业模式的基本特征。总体上看,各高频关键词与商业模式之间的共现系数共计为2.04,但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共现系数合计仅为0.13,这说明在本阶段商业模式研究主要围绕着企业商业模式本身进行理论探索,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尚未被关注。
第二阶段:关注创新方式与商业模式的关系研究(2012—2014年)。本阶段各高频关键词与商业模式的Ochiia系数明显低于第一阶段,创新和数字出版与商业模式间的共现系数相对经营管理研究阶段有所下降明显但仍相对较高。从内容来看,创新、技术创新、破坏性创新、开放性创新等创新类关键词词频上升,共现系数累计为0.32,说明学者们开始关注不同创新方式与商业模式之间的关系;MOOC、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电子书、电动汽车、互联网金融等具有行业属性类标签词汇与商业模式间的共现系数升高,反映出商业模式研究倾向于立足具体某个行业展开研究。各高频关键词与商业模式创新的Ochiia系数总体上有所升高,这不仅体现在累积共现系数上,在技术创新、创新和大数据三个方面尤其突出,说明了商业模式创新逐步获得关注。
第三阶段:平台经济的商业模式研究大量涌现(2015—2019年)。本阶段的各高频关键词与商业模式的Ochiia系数较前一阶段有所升高,尤其在价值创造、创新、共享经济和文化产业与商业模式间共现系数升高明显;案例研究、扎根理论等关键词与商业模式共现较高,表明了在本阶段研究上更具有方法性。与前两个阶段相比,各关键词与商业模式创新的Ochiia系数最高,扎根理论、企业绩效与商业模式创新间共现系数高达0.18和0.20,反映出学者们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较多使用了扎根理论,以及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存在着较强关联性。
总体上看,通过对三个阶段高频关键词和Ochiia系数的分析,发现各关键词与商业模式的共现系数一直高于商业模式创新,但商业模式创新经历三个阶段研究的研究演进与关键词间累计共现系数不断升高,商业模式与关键词间累计共现系数不断降低。创新、技术创新、破坏性创新、开放式创新等创新类关键词与二者共现系数不断升高,关于创新研究越来越获得学者们关注。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商业模式的研究关注到了更多内容,如第三阶段出现的共享经济、分享经济、O2O等。通过上述分析发现三个阶段研究情况各具特色,第一阶段侧重于对企业经营管理研究、第二阶段较多的涉及创新研究方面、第三阶段对平台经济的研究居多,因此本文在对现有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将商业模式研究的三个阶段依次概括为经营管理研究阶段、创新管理研究阶段、平台经济研究阶段。
3.3 基于网络中心的三个阶段比较
根据公式(2)计算词频≥4的关键词的中心性,借鉴文献[44,46-47]使用的方法将中心性划分为三个层次:Cc(vm)≥0.60的节点为核心节点;Cc(vm)≥0.50并且Cc(vm)<0.60的节点为中间节点;Cc(vm)<0.50的节点为边缘节点,并借助Pajek绘制关键词网络,绘制如图2、图3、图4所示关键词中心性分布网络,●表示核心节点,表示中间节点,○表示边缘节点。
经营管理研究阶段(1999—2011年):经统计分析,词频≥4的关键词共计67个,其中核心节点为商业模式,中心性为0.81;处于中间层节点有8个,依次为创新、数字出版、电子商务、企业、企业管理、美国、商业、案例研究,占总数的11.9%;边缘节点有58个占比86.57%,边缘节点占据绝对多数。进一步分析网络节点,体现行业或地理区域属性的节点具有较高的关注度,且与其他节点连接较为密切,如数字出版、电子商务、美国、北美洲等;价值链、创业、商业模式创新、盈利模式等虽然为边缘节点但有较高的度,与其他关键词间联系较紧密,因此也是本阶段的高关注点。
图2 经营管理研究阶段关键词中心性层次分布网络
创新管理研究阶段(2012—2014年):经统计本阶段词频≥4的关键词54个,较上一阶段减少13个,核心层节点仍只是商业模式,中心性为0.80;处于中间层节点6个,依次为商业模式创新、创新、大数据、数字出版、云计算、互联网金融,占总数的11.11%;边缘层的节点为47个,占总数的87.04%。与上一阶段阶段相比,关键词数量虽有下降,但各层节点数占比几乎没有变化。结合节点的关系连接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云计算在本阶段中心性升高明显,说明在本阶段这些研究点关注度较高。边缘节点层上小微企业、新媒体、产业链、移动互联网等具有较高的关注度,与其他关键词连接也较为密切,表明这些研究点在本阶段获得关注度也较高。此外,著作权、法定许可、集体管理组织三个关键词构成了较为子网络,说明这三个研究点作为相对较独立的研究内容且联系密切。
图3 创新管理研究阶段关键词中心性层次分布网络
图4 平台经济研究阶段关键词中心性层次分布网络
平台经济研究阶段(2015—2019年):经统计分析,本阶段词频≥4的关键词56个,核心节点为商业模式和互联网+,中心性分别为0.75和0.62,表明较前两阶段商业模式在网络中重要程度下降,而互联网+的重要性明显提高。处于中间层的节点8个,占比为14.28%,其中商业模式创新重要程度较高为0.55;处于边缘层的节点为49个,在总数中占比为82.14%,其中共享经济、案例研究、文化产业、零售企业中心性较高。一般条款和数字经济两个关键词中心性都为0,处于被孤立状态,说明这两个关键词虽频次较高,但与其他高频关键词关联性较差。总体而言,商业模式的主要研究内容商业模式创新、创新、电子商务、价值创造等的关注度一直比较高,同时有一些新的研究热点在不断产生,例如在本阶段共享经济、移动互联网、O2O、分享经济等节点中心性较高,体现出对平台经济商业模式研究的关注。
3.4 基于网络特性的三个阶段比较
按照公式(3)—(5)对三个阶段关键词网络密度、网络集聚系数和网络平均度指标计算,如表4所示。网络集聚系数不断升高,表明关键词节点联系程度不断升高;网络平均密度从经营管理研究阶段到平台经济研究阶段依次升高,反映出研究内容整体上有集中趋势。
表4 三个阶段关键词网络特性指标统计
资料来源:作者利用BICOMB计算。
经过对三个阶段关键词、共现系数、中心性、网络结构和网络特性比较,主要得到以下结论:①商业模式的中心性逐步减弱,商业模式创新中心性呈现升高趋势,商业模式创新逐渐研究核心靠拢;②关系网络图涉及到的内容较广泛,研究内容呈现出多样性、多领域性特点;③网络集聚系数、网络平均密度不断升高,表明随着时间推移关键词节点联系程度不断升高,关键词直接连接数量在不断升高,研究内容整体上有集中趋势;④三个阶段各自具有的特征差别明显,能够代表不同时期研究热点的关键词变化显著,比如创新管理研究阶段MOOC、物联网等和平台经济研究阶段的互联网+、共享经济、O2O等;⑤部分研究点关注度保持稳定,如数字出版、零售业、电子商务等。
4 结论与展望
商业模式研究历经了经营管理研究阶段、创新管理研究阶段和平台经济研究阶段三个阶段的发展,各阶段有稳定核心研究内容。国内学者对于商业模式研究起步较晚,但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研究主题上体现出多样性和多领域的特点并逐步涌现集中趋势。这一方面体现在随着技术形态的发展,每个阶段热点不同,如经营管理研究阶段的传统出版、盈利模式,创新管理研究阶段的物联网、开放式创新,平台经济研究阶段的共享经济、O2O、移动互联网等;另一方面部分研究内容始终是热点,如电子商务、数字出版等。目前,中国商业模式研究正逐步形成以商业模式、“互联网+”为核心主题,同时商业模式创新主题逐渐演化为核心的趋势。
“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由此导致社会技术、制度环境快速变革,使得无论是对于现存企业还是新创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都将是必不可少的。伴随大数据、数据挖掘等工具的成熟,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的形式和内容将不断丰富和深入,随着质性研究和案例研究方法在企业管理研究领域逐渐成熟,实证和案例研究类方法使用将会逐渐增多,方法论体系也将进一步呈现系统性、结构性和科学性,得出更多系统、量化的研究结论。互联网和知识服务的快速发展,使得未来商业模式的研究将会更加关注智力成果或知识产权商品化过程的商业模式,现有行业也将聚焦于网络化过程的创新、变革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