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强国建设下幼儿家庭体育的现象学研究

2020-05-07白翠瑾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家庭体育幼儿

白翠瑾,李 哲,杨 光

(1.东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2.中国运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4)

2019年9月,为进一步明确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及措施,充分发挥体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1],用3个阶段的总目标和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对外交往等6个维度的具体目标,全面刻画了体育强国的建设轮廓。在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重大工程专栏中有一项分解任务备受瞩目:推进幼儿体育发展,完善各项体系建设。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幼儿体魄强健、人格健全与整个国家健康发展、民族伟大复兴息息相联,这正是幼儿体育被置为体育强国建设重大工程的重要原因之一。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在园幼儿数4 656.42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人口数量,适龄儿童毛入园率81.7%,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如此庞大的幼儿群体不禁让人审思仅仅依靠幼儿园良莠陈杂的体育土壤孕育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完善是否捉襟见肘。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指出:“儿童体质健康受益于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三方影响,而我国学校体育的完成率(份额)居于70%~80%,家庭体育不到50%,社会体育仅达到30%。”[3]可见,面对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严峻形势并不能仅研讨学校体育如何落实,还应剖析社会体育、家庭体育怎么实施。鉴于此,研究采用由胡塞尔创立的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现象学研究范式,基于“朝向实事本身”的精神精髓,从父母观念的角度挖掘与诠释幼儿家庭体育的实现羁绊和肇因,并努力构建出化解路径,以期对体育强国建设幼儿体育工程有所裨益。

1 研究理论基础

从父母内心感受和态度观念角度诠释和剖析当下幼儿家庭体育现象与成因之前,对幼儿家庭体育的基本概念和孩童教养的实质特征展开厘定颇为必要。只有站在内涵实质的理论平台上,把握时代要求,结合现实境况,才能科学构建出针对性的适恰路径,促进体育强国建设幼儿体育图景的实现。

1.1 幼儿家庭体育的概念阐释

家庭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4]。在人类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家庭作为整个社会结构极普遍的制度形式和最基本的生活单位,发挥着特殊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至于被形象地称作社会的细胞和透视窗口。基于家庭重要性和其承载的教育、娱乐、消费与情感交流等功能,以及与体育间的紧密关联,20世纪80年代我国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视阈聚焦至此,家庭体育应运而生[5]。

自家庭体育进入专家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对其概念展开了积极性探讨。刘江南等认为: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主体,为满足成员自身体育需求,以两人或两人以上成员为单位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体育活动[6]。张永保等分析单人或多人在家庭生活中安排的或自愿以家庭名义参与的,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强身健体、增强技能、满足兴趣、丰富生活以及促进家庭稳定为目的教育过程和文化活动[7]。综合多位学者的概念理解,总结以下家庭体育的主要特征:包含家庭成员、活动空间、活动目的和活动功能等几方面,是家庭成员以家庭为归属开展的,为满足自身需求的各类体育活动,对促进家庭乃至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借鉴上述观点,结合本研究实际,认为幼儿家庭体育如下理解较为适恰:以家庭为参与单位,以身体练习或体育游戏为主要内容,以增情、悦心、健体、育人等为主要目的父母与孩子间自发组织参与的各项体育活动。

1.2 孩童养教的实质特征阐明

现代生物学认为,生物基因编码分为特化、封闭与未特化、开放两种类型。特化的编码可以遗传,成为本能,而开放编码则需要后天学习和环境相互作用完成。研究表明,开放性基因份额随生物的高低级程度增减,在成为独立个体之前,越高级的生物在生命初期越需要时间习得某些行为[8]。人类几乎完全开放的基因编码证实若只依靠先天赋予的本能行为将无法生活,甚至不能成其为人[9]。诠释出孩童期对双亲的依赖性,教育对孩童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孩童阶段养教的特殊性。幼儿家庭体育属于孩童养育和教育的范畴,其行动无论宏观设计亦或微观操作都不能脱离其实质理念,都要以此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本位。捷克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种子说”,认为孩童是实现自己成长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帮助者[10]。意指幼儿并非被长期定义的能力匮乏者、自主无力者,而是自身事务的专家,生机勃勃的主体。一味“让成人作为幼儿的代言人和抉择者”这一贯常做法缺乏足够的理性,幼儿的兴趣、动机、愿望和诉求理当被充分关切、聆听和尊重,孩童本位、幸福童年的价值立场应当时时树立。

遵从自然。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在《爱弥儿》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年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造就的只是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11]不难发现幼儿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存在”,恪守自然本性,遵循成长规律,遵从适恰原则、内容与方法是幼儿养教不可逾越的内在规定。

回归生活。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在《Self-Realization as the Moral Ideal》中写到:“不要再认为教育只是后来生活的一种准备,而要使教育具备当下生活的全部意义。”[12]凸显出生活不再局限于个人的成长经历或背景,更是教育手段、方式、内容以及实现过程。况且,幼儿的身心发育特征决定了其阶段比任何年龄节点更加迫切养教与生活的交互融合[13]。这正与陶行知结合我国国情、民情所倡议的富有实践智慧的“生活即教育”相通相融。

2 研究对象

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依托2019年6月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幼儿体质测试,随机选取15位幼儿父母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父母是幼儿家庭中的主要看护人和教育者;(2)能用语言正确、清晰与明确地表述其持有的育儿观和体育观;(3)完整地参与整个研究过程,中途未退出;(4)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活动。研究样本量以资料重复出现、信息饱和且资料分析不再呈现新的主题为止。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幼儿父母的基本情况Table 1 Basic situation of parents of young children

3 研究过程

3.1 信息收集

采用质性研究范式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在不被外界干扰的空间区域内对幼儿家长进行持续时间长为20~30 min的一对一的半结构式深度访谈。

研究方法选择因由:人类情感观念所具有的内隐性、复杂性和波动性特征使得透彻厘定父母的育儿观和体育观困难重重,用量化研究“实证-分析”的立场缜密把握容易呈现缺少温度、掩盖实质和过于理性等桎梏。在人文社科领域尤其教育研究范畴,质性研究范式被日益关切[14],相关论证虽角度迥异,但现象学方法被屡屡提及。其秉持的“朝向事实本身”“生活世界”的精神理念[15],恰恰契合了本研究所追求的于个别中窥察普遍,在现象中把握本质的实现诉求。

实施步骤:1)解释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告知访谈方式、内容以及保密原则;3)签署知情同意书;4)访谈开始,做好记录。访谈过程中研究者力求规避主观因素诱导,鼓励父母对其持有的幼儿体育态度和感受真实、客观地表达。整个过程采用录音工具实时记录,并观察访谈对象的表情、动作和反应。录音资料于访谈结束后24h内转录成为文字。

访谈内容:1)您怎么看待体育?您了解体育的程度?您参加体育的频次?2)您是否了解幼儿家庭体育?您怎么看待幼儿参与体育?您认为幼儿参与体育能够产生什么样的价值?3)您认为幼儿体育在学前教育中现处于什么地位?您认为幼儿体育在学前教育中应该处于什么地位?4)您在指导幼儿体育的过程中遭遇了什么困难?您有什么感受?您以什么方法应对?等。

3.2 资料处理

为保证研究过程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可信性,资料收集与分析的过程将保持同步进行。研究者首先结合访谈笔记将录音记录逐句、逐词、逐字转录整理成为文字资料,其次采用Colaizzi现象学资料分析7项步骤对研究结果展开厘清与剖析[16](图1)。

图1 Colaizzi分析步骤及描述Figure 1 Colaizzi analysis steps and description

4 研究结果

幼儿家庭体育诸多现象的产生和问题的形成经由众多因素决定,阻碍目标实现的原因并非单一取向和朝夕之事。借鉴程文广教授在《我国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实现障碍的破解机制及路径研究》中运用的路径依赖(惯性)分析视角[17]121,可一定程度说明本研究所要诠释的问题,即幼儿家庭体育一直以惯性的思维、意识或行为沿着某一路径发展,在缺少外力介入或外力作用不足的条件下产生了“锁定”效应,进而阻碍了父母重新选择适应幼儿家庭体育的有效路径。

4.1 主题一:主观因素

理念束缚。改革开放之初,教育领域表现出重智轻体、重智轻德、重一技之长轻全面发展等特点[18]。时至今日,这种“怪象”依然风行,以至于学前教育层面“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极具煽动性的教育招牌仍然强烈刺激着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集体意识[19]。母亲L:“当前社会竞争这么残酷,孩子不打好文化知识的基础,长大后会被社会淘汰的。”父亲C:“女儿除了学习幼儿园的课程外,还有书法课、钢琴课、创意启蒙课、智力开发课等,哪还有多余的时间再去参加体育课程呀。”父亲F:“作为父母虽然也能意识到体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是为了孩子幼升小、小升初、高考,以及未来有一个更好的前程迫不得已对孩子加强智力教育啊。”母亲K:“在我的传统印象里,学体育的人通常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安全焦虑。社会的变迁、生育政策的变革、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高以及双职工家庭的上升致使家庭结构中独生子女日趋增多[20]。当4位老人、两位青年围着一位小朋友施予最朴素最真挚的爱时,难免扣上“小皇帝”“小公主”的溺爱之帽,丧失了回归自然、回归健康、回归教育的育儿本位。母亲A:“孩子这么小,参加体育运动风险很大,碰到、磕到、受伤了咋办。”父亲E:“前段日子我儿子踢足球把脚崴了,从那以后再也不敢让他参加剧烈运动了,怕长大后留下伤病。”父亲O:“一个家庭就这么一个希望,几个大人(成人)围着他团团转,现在汽车越来越多,城建越来越密集,哪能放心她乱跑乱跳。”母亲M:“孩子寄托了父母太多的未来期待,虽然也明白多运动对孩子成长发育好,但出于种种(安全)顾虑还是让他们少做些运动吧。”

指导孱弱。长大成“人”并非幼儿简单自然生长的生物过程,而是在成人有意识、有规划地创造条件下走向完整、完善和完全的历程[21]。表明幼儿教育尊重规律、回归本真和成人善诱、擅教的交融共生。反观现实,父母普遍不懂、不学、不了解成为了幼儿家庭体育指导乏力的“始作俑者”。母亲N:“由于自身的工作原因,平时很少关注体育运动和体育比赛,更难得去(参加)一次,不了解幼儿体育该怎么做,不会指导。”母亲B:“健身房的会员卡办完后就去过一次,自身都没做好自律,怎么给孩子树立好榜样。”父亲E:“个人来讲我非常喜欢体育运动,平时在单位也经常打篮球、打网球,但是小孩子怎样运动和成人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在具体指导和教育上还真不知道如何(做)才科学合理。”

精力局限。时下中国已步入伟大复兴的新阶段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期,面对纷杂的社会环境、工作掣肘、个人成就以及家庭纷扰,不同年龄、阶段及职业的人们倍感压力。中青年一代的奋斗者和实干家既是社会发展的翘楚,也是家庭的中流砥柱。当其饱受各面压力时,难有余力分配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幼儿家庭体育上。父亲J:“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每天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回到家已经非常疲惫,哪有精力和体力陪孩子运动。”父亲G:“单位的行政职责和科研任务常常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严重不平衡,每天陪女儿的时间十分有限,心生太多亏欠。”母亲I:“平时工作太忙,很多情况下儿子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节奏了。”

4.2 主题二:客观因素

经济无力。随着城市化推进和家庭收入提高,教育消费连年攀升,正式成为家庭支出结构的重要成员。据统计,2017年全国家庭教育支出占总收入的20.83%,占总支出的50%,占子女总开支的76.1%[22]。扩张的教育消费规模让更多区域、更多家庭加入到教育竞赛行列,使其演化成必需品,乃至奢侈品。母亲D:“孩子的教育是一大笔花费,现在儿童学习班、体育班价格越来越高,已经成为重要开支。”母亲H:“别家孩子有的作为家长也都想尽量满足(孩子),但是仅有的那点微薄薪资严重入不敷出,承担的(经济)压力很大。”父亲C:“现在社会儿童体育公益性培训太少,仅存的那两家(儿童体育培训)很难抢到报名资格,主要依靠自费参加,然而社会盈利性机构的资质令人担忧,定价也普遍偏高。”

规划无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当生理需要(食物、水、睡眠等)得到基本解放后人类会转向下一层次的安全需要(人身安全、健康保障等)继续寻觅[23]。于是,运动路径、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等满足人们健康、精神需求的全民健身举措遍地开花。“全民”二字意味着全体人民、全国人民,细思之下却发觉真正惠及少年儿童群体的基础建设凤毛麟角。母亲M:“小区的健身设施都是为大人(成人)运动锻炼准备的,并不适合小孩子运动玩耍。”父亲F:“真正令小朋友喜欢的器材基本存在于幼儿园、儿童游乐园中,幼儿园对外开放有时间限制,儿童游乐场玩耍被机会限制,真正迎合、符合、适合的设施场所太少了。”母亲D:“找不到适合孩子运动锻炼的地方,无奈之举就是给孩子买运动玩具陪她在家中玩耍。”母亲N:“国家对于幼儿家庭体育的战略规划较少,在落实方面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目前缺场所、缺设施、缺器材的现象很是普遍。”

保障无依。一项体育事业、征程、举措能否落地生根由众多因素决定,无论上升至国家战略、国家布局和国家规划,还是细化到体育课程、师资培养或项目编制,均需要各个层面通过多种机制通力支持,平衡于供需之间的失衡与失调。而幼儿家庭体育因其认知引领局限和功利本位影响在保障体系上仍待进一步完善。母亲D:“不知道怎么运动和不知道运动什么(项目)是我们父母带领孩子进行家庭体育的阻碍,这种问题需要建立有效的指导机制进行解决。”父亲F:“为了照顾(养育和教育)好孩子,曾认真研读过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该文件虽然在健康部分对孩子的身心和动作发展有所提及,但并不直观详细,对于我们这种非业内人士来说所提供的支持不够透彻。”母亲M:“目前为止,幼儿体育所需要的器材设施并未形成统一的严格标准,国家也未拟定对应的政策,没有做到统一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5 路径讨论

近年来,我国体育改革全面深化,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不可否认,目前我国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24]。例如地域间、城乡间、人群间体育发展不平衡,体育促进全民健康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强基固本之需。幼儿家庭体育是幼儿体育的短板,幼儿体育是整个体育事业的弱项,健全完善幼儿体育体系自然成为新时代体育建设的应有之义和必然之需。

幼儿家庭体育的真正意义:助推学前教育完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实现家庭和谐幸福。由于幼儿家庭体育的推进产生了路径依赖问题,进而造成了上述主客观因素的7种障碍。因此,遵循“方向决定成败,策略决定出路”的逻辑理路,为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和幼儿家庭体育发展,构建以下障碍化解路径。

5.1 通过革新理念调解传统意识的偏颇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引用中国古代思想家王夫之语并指出:“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如今,在国家全面领导、部门实效建设、机构积极作为的情况下功利性风气虽有改善,但“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教育思维定势依然成为世人公认的思想认识,导致出现“重文轻武”的现象[17]122。幼儿阶段优胜劣汰、丛林法则般的考试压力相对较小,以违背幼儿发展规律和认知特征为代价,强化知识训练、捆绑智力教育显然极不理性。所得结果不仅有饽于孩童养教中坚持本位和遵从自然的精神实质,更是剥夺了幼儿童年本应拥有的快乐,挫伤了兴趣的培养和身心的健康。

然而,欲要从理念上破除藩篱、构建机制,并非一日之功,绝非朝夕之事,是长时间、潜移默化以及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所以,宏观层面关于幼儿家庭体育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思想引领与统筹协调不可偏废,具体细化至每一个家庭、每一位父母、每一位孩子在幼儿家庭体育过程和结果中受益、受惠和受利程度更是重中之重。此外,幼儿家庭体育绝非固化观念下需要专业跑道、专业器材、专业教师,睡前在柔软的床上翻滚一会,安全前提下步行往返幼儿园,跟随父母回忆小时候的运动,家庭中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等不失为回归生活理念下的有效策略。

5.2 通过制定指南消解育教于体的困惑

“指南”一词的书面释义:为人们提供指导性资料或情况的东西(如旅游指南、操作手册);比喻辩别方向的依据[25]。运动指南则是指导某一类群体为何运动以及如何运动的操作性手册。国际上涉及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现有指南30余部[26]。我国在2018年3月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牵头多个团队,在梳理、评价与整合的基础上印发《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且同年6月,北京体育大学联合首都儿科研究所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公布共同研制了《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但是在后续的跟进更新上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停滞。

所以,当面对体育强国建设把幼儿体育发展置为国家重大工程之一时,当幼儿体育开展指引性、操作性细则空无一物时,当父母因专业局限教导幼儿运动有心无力时,幼儿运动指导性手册亟待制定与推广。从目标人群到应用领域,从价值分析到基础介绍,从时间推荐到指导原则,从项目类型到注意事项,从量度监测到强度评估等多视野、多维度为幼儿体育不同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行性指导方案。

5.3 通过家园共育缓解精力、经济的压力

《家长教育行为规范》既规定了合格家长应承担的角色和责任,还涉及适宜家庭环境的创造,学校与家长保持教育一致性的协同。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上并非非此即彼的二元独立,而是相互渗透、相互扶持、相互促进的共融互通。幼儿园是实施幼儿体育的主阵地、主平台和主渠道。若幼儿园体育推进效果最大化,体育内容实施有序化,家园共育协同多元化,家庭体育的开展自然得到指引和辅助,父母的精力和经济压力也能获得缓解和减轻。但通过上述对父母观念字里行间的捕捉,发现幼儿体育在家园共育上仍然流于浅表。

幼儿体育家园共育具有不同的理解维度,保障二者之间的基本沟通与合作只是基础,基于幼儿健康发展建立积极的协同体育模式才是建设。两支重要力量通过沟通、协作拉近彼此距离,分享幼儿体育知识、经验、方式和方法,在减轻父母精力和经济压力的同时共同绘制完整体育的实现图景。具体措施涵盖以下方面:策划幼儿体育家园联系栏、交流信、沟通卡;请家长担任体育助教,共享园内体育资源;筹办亲子体育活动,形成幼儿本位、共同参与格局;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强化自然、绿色和生活等养教理念。

5.4 通过社会支持纾解供需之间的失衡

当人们欣喜于全民参与、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取得一定成效时,殊不知对幼儿群体的轻视将会导致更加急迫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当幼儿家庭体育面临服务弱化、设施虚化、保障边缘化等外在羁绊,迫使父母选择忽视、退却和规避时,实不知社会层面的有效支持亦可协助纾解。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指出:深化社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激发教育、体育等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着力增加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优化质量水平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27]。结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基调,面对幼儿家庭体育需求倒逼扩大有效供给新形势,提出以下建议:公益性幼儿体育培训加大扶持力度,逐步形成政府构建、高校提供、家庭享受、幼儿受益的创新模式;幼儿家庭体育指导员机制依需建立,形成职业培养、行业规范、专业指导的服务新体系;幼儿园利用周末和假期敞开园门对外开放,共享幼儿园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专门化和专业化资源;大众健身路径合理调和,有限区域内合理规划建设符合幼儿运动的自由天地;幼儿家庭体育项目多元开发,传承民族民间民俗特色,构建易教易学易做属类,达成适时适地适需要求等。

6 结语

随着《纲要》的颁布,我国的体育事业即将踏上全新的征程,也将处于历史的起点。毋庸置疑,新起点、新阶段意味将要面临更复杂、更关键、更富挑战性的形势与任务。无可否认,幼儿体育一直朝着更科学、更合理、更健康的方向衍化前行,但也尚存或多或少的时代局限性。幼儿家庭体育是学前教育的薄弱环节,父母的体育引导是家庭体育的重中之重。基于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背景,对15名幼儿父母进行深入访谈,从而以小见大诠释幼儿家庭体育现象并努力厘定障碍缘由与构建化解路径,将有助于我国幼儿体育事业的健康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家庭体育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家庭“煮”夫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恋练有词
我们的“体育梦”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幼儿画刊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