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的孔子,光辉的思想

2020-05-06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礼记子路庭院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早年丧父,年轻时曾做过管仓库、管畜牧的小官。后来孔子不断被提拔,升任大司寇,但最终不为统治者所容,周游列国,历经14年。68岁时,孔子返回鲁国。他专心执教,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晚年修订“六经”。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病逝,享年72岁。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一、并不神秘的“仁”

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仁”,“仁”究竟是什么呢?请看下面一则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孔子:“老师,您经常说到仁,那什么是仁呢?”孔子微微一笑,说:“能够处处践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不解,继续问:“请问是哪五种品德?”孔子解释道:“谦恭、宽厚、诚信、勤敏、慈惠。谦恭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人服从。”子张听后,连忙作揖说:“老师,我懂了。”

可见,谦恭、宽厚、诚信、勤敏、慈惠这五种美德都是实际生活中待人处事的原则,如能认真践行,就能使自己既成为造福社会的有用之材,又能获得大家的充分尊重。

二、十分重要的“礼”

“礼”,既是典章、制度、仪节、习俗以及人们以相关制度为准绳的行为规范,又是对于“仁”的体现与实施。

有一次,孔子独自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快步从庭院走过。孔子问他:“学了《诗经》吗?”孔鲤说:“没有。”孔子说:“不学《诗经》,就不懂得怎么说话。”孔鲤听了,回去就学《诗经》。又有一天,孔子又独自站在庭院里,碰到孔鲤从庭院走过。孔子问:“学了《礼记》吗?”孔鲤说:“没有。”孔子说:“不学《礼记》,就不懂得怎样立身做人。”于是,孔鲤又回去学《礼记》。“礼”以恭敬辞让为本,学习并践行它,对于人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有些人往往“不拘小节”,如给同学取带侮辱性的外号,借同学东西却不归还,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踩踏草坪,随便插队,踩到别人也不道歉……这样,你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吗?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了“礼”。

三、孔子永不过时的教育思想

1.德育为先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就是说:年轻的学生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的家便敬爱兄长;为人谨慎,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贤德的人。这样亲身实践后,有剩余的时间精力,再去学习文献。

子路问孔子:“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回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孔子作为教师,时刻要求学生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做学问。

2.终身学习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不只是终身学习的倡导者,还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他自小跟着母亲学文化,学礼仪。后来,他创立了儒家私学,一边教学,一边学习。他向社会学,也向身边的所有人学。他到处走访,周游列国,所到之处就是他学习之处。在贤人众多的卫国,他与几十个贤人交谈,学习他们的长处。50岁的时候,孔子开始学《易经》,把编连竹简的皮绳都翻断了许多次。晚年,他的学习劲头更足,《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乐经》等经典都是在他晚年整理出来的。

3.因材施教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过了一会,另一个学生冉有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吗?”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考虑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4.有教无类

孔子招收学生,有一些特点:一是不分贵贱,二是不分贫富,三是不分智愚,四是不分勤懒,五是不分恩怨,六是不分年龄,七是不分国籍,八是不分美丑……

这说明孔子对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是兼容并蓄、一视同仁的。

5.学贵有恒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对待学习要有恒心,坚持到底,才能成功,不可半途而廢。

四、孔子“六结合”的学习方法

1.“学”与“习”的结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重复是记忆之母,学习过的知识只有经常复习,多加练习,才能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2.“学”与“思”的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说明既要认真学习知识,又要积极进行思考。

3.“学”与“问”的结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学习中,不但要有刻苦钻研、不怕困难的精神,而且要有诚实谦逊、虚心求教的态度。

4.“学”与“记”的结合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要能静下心来学,学习中应善于记忆,要努力而不知满足。

5.“学”与“用”的结合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熟读《诗经》三百篇,让他处理政务,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外国,又不能独立应对;即使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这说明只有通过学以致用才能检验出学习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

6.“一”与“三”的结合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这告诉我们:学习要灵活思考,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编后语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充分认识儒学的深刻含义,将儒学的有益思想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对于构筑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自觉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感悟伟大的民族精神,使其成为促进自身健康成长的精神养分。

猜你喜欢

礼记子路庭院
孔子“教训”子路
《礼记》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变迁及其当代价值
半途而废
过年
庭院中的童年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
唐艺萍作品——别墅庭院设计
Yard Work庭院杂事
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