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艺特色课程的实践与应用
2020-05-06卢少珊
卢少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其中体艺素养是综合素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羊额何显朝紀念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占比超过85%,学生及家长无论在见识、学识、生活习惯、教育理念、经济能力上,还是对体艺素养的重要性的认识及在体艺方面的投入上,都明显区别于城镇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开展体艺特色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从培养学生的体艺素养着眼,从提升学生对体育艺术的兴趣着手,通过课程开发,以课堂实践为主,课外实践为辅,达到提升体艺素养的目的。
体艺特色课程的开发原则
全员参与原则 学校综合考虑家长、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力争全员参与,同时注意尽量减少家长的负担,并给予教师一定的支持。
因人而异原则 灵活理解因人而异,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从可行性角度,学校的体艺课程主要以年级为单元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是共性的体验。不同年级,适用不同的课程或不同的课程目标,是个性的体现。对于少数体艺资优的学生,通过分层教学和加入兴趣班的方式使其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部分培优的原则 部分培优,是指对少数体艺素养资优且对体艺发展兴趣浓厚的学生提供额外的支持,适当树立榜样。通过强化个体来激励全体带动全体。这里要特别指出,部分培优只是战术需要,不能淡化全员提升的目标。
正向激励原则 这是贯穿整个体艺课程研发的最为重要的原则。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激发兴趣为先导,以挖掘潜能为宗旨,着眼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学习动力系统的完善,立足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而促进他们主动、活泼、生动地参与到体艺课程学习中来。
体艺特色课程体系的特性
在充分发挥综合学科教师专业特长及尊重学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开发“体艺特色课程”体系。
普及性 一是在课程对象上,课程面对的是整个年级,所以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到;二是在课时时间上,根据学科课程安排的不同,每学期开设6—12课时体艺特色课程,保证课程的实施;三是课题选材上,口风琴、跳绳、篮球、足球、书法用品都是便于携带,易于购买的,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实践及课外练习;四是在技术难度上,课程以基础为主,保证所有学生能够掌握。
实用性 课程开发充分考虑本校生源实际情况,尽量减少家长负担又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
延续性 课程学习注重延续性,通过对具体内容的学习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升。此外,在教师分工上尽量安排带班上或小学段循环,老师可以全程跟踪,迅速反应,及时更新,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切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立足课堂,正面强化? “立足课堂,正面强化”具体来说有四个原则。首先要坚持目标明确原则,二要遵循小步子原则,三是坚持激励原则,四是坚持及时反馈原则。
主题展示,活跃校园 课程实施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艺课程的兴趣,在于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建立阳光自信的人生态度。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学校为学生搭建了丰富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在舞台上自信地展示自我。
课外实践,丰富阅历 体艺特色课程实施的另外一个路径,就是课外实践,参加社区的文化艺术活动实践更能激起学生学习体艺特长的兴趣和锻炼提高体艺技能。学校经常性组织体艺社团参加社区公益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建立自信和强化社会责任感。
参加竞赛,见证实力? 参加体艺竞赛,能增强集体凝聚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人生观,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坚定继续学习体艺课程的信念;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增强自信心,培养他们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转化,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提供展示平台,实现教学相长? 为了让学生和老师都能有足够的资源进行练习和表演,学校给学生提供了艺术展示的舞台。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老师的教育教学热情,激励老师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教师的素质教育理念转变 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成果展示、群众评价,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更加透彻,认识到了素质教育要重视体音美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得到更新,教师的主体意识更加鲜明。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自始至终都参与其中,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教师的教学经验、知识技能、品质情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这种单元式课题研究模式改变了以前教师闭门造车的传统教学方式,打破了教师之间孤立与封闭的局面。老师们学会了合作,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在合作中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的同时,也让有经验的老师有机会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本文系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艺特色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编号SDJKZ2015016】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羊额何显朝纪念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