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发展的可行性探析

2020-05-06王笑菲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4期
关键词:综艺节目全媒体

【摘要】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之下,文化类节目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在受众的面前。满足了受众以精神上的享受,可是在文化类节目不断发展的今天,同时也暴露出来了诸多问题,如更多的文化类节目的泛娱乐化严重、同质化现象普遍等等问题,本文结合当下的文化类节目,对于文化类型节目的发展背景、今后的发展方向、创新方式进行探析。

【关键词】全媒体 ;文化类 ;综艺节目

随着時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综艺节目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自本世纪初至今,综艺节目的发展呈现出(1990年左右)稳定发展态势,如央视平台的舞台现场的录播综艺;到快速的发展阶段(2000年前后)如各大卫视平台推出的“选秀热”“造星热”;再到后期引进外国媒体资源,由明星流量带动节目高收视率如浙江卫视《奔跑吧》系列、东方卫视《极限挑战》可谓是万人空巷;但从2019年起此类型综艺“以外遇冷”无论是收视率,还是受众、口碑均差强人意,然而逐步走进受众视野的,更偏重于文化类型综艺,纵观近两年的综艺节目,如传统媒体上的《朗读者》、《国家宝藏》、《故事里的中国》网络综艺的《一本好书》无论是从数据评分还是话题口碑,都让我们叹为观止。

文化类型的综艺顺应了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彰显文化自信。

1. 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现状

1.1 中华文化复兴坚持文化自信

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也有了明显的突破。

从浙江卫视引进的荷兰综艺《The Voice of Holland》改名《中国好声音》收到意外好评之后,便开启了,花费高价购买版权进行“翻拍”模式。制片方通过结合本国意识形态,契合广大受众的收视习惯、主动迎合其受众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把我过优秀的文化同国外成功的综艺模式相结合,由此推动我国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如《奔跑吧》自2014年推出了第一季,每一期中明星MC都会去到我们国家的一个城市,以其自身独有的方式方法将本地特色美食、历史故事中蕴含的优秀传统向我们一一呈现。

1.2 新时代流量明星的加入

现如今无论是《国家宝藏》还是《上新了故宫》文化类型综艺节目异军突起,除了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之外,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便是,新生代流行明星也加入到越来越多的参与其中。易烊千玺穿着古装讲述“大国重器”大克鼎的前世今生,在节目中也同样讲到礼仪,中华民族作为传统的礼仪之邦,运用其千玺自身的明星效应去更好的树立文化自信,彰显民族精神。

1.3 深度挖掘本土文化

随着全媒体时代步伐的加进,2019年此种类型的综艺模式“惨遭滑铁卢”无论是东方卫视的《极限天战》还是浙江卫视的《奔跑吧》收视率和网友评论都是反响平平,但偏向于文化性更强类型的综艺却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喜爱。如央视2017年推出的《国家宝藏》《朗读者》,地方卫视相继推出的《见字如面》湖南卫视2017年8月推出的《儿行千里》好评如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化类型综艺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受众面前,受众由“快综艺”转向“慢综艺”的原因我想正是文化提升的外在显现。所以如何进一步去表现本国的文化自信,笔者认为合理有效的运用大众传媒平台,将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加以呈现,方能得到更加有效地传播,让广大受众更加快速的接受。例如腾讯视频2018年首次推出的文化类综艺《一本好书》连续两年引人入胜;同样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有《上新了故宫》,此部综艺打破了广大受众对于故宫的刻板影响,在每一期的节目过程中我们都可以跟延“故宫”每一个文化单品的脚步,去探寻它的历史文化,破解它前世今生的秘密,从而更好树立文化自信,体现出中国人如何更好的讲好中国故事。

2. 文化类综艺节目面临的挑战

2.1 题材的同质化

文化类型综艺节目发展的事态兴旺,在此时机之下文化类型的综艺弊病也就就此显现出来,“趋利化”“同质化”问题暴露无疑。在文化类型综艺如火如荼进行的当前,更多的制片方看中此类“市场”前景十分可观,便舍本逐末全全加入到此类型的节目制作当中。自2016年央视推出了《中国成语大会》之后,一系类的《中国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相继涌现。纵使此类型的文化类节目方可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可是在短时间内同样模式的节目接二连三的出现在荧幕之上,受众审美很容易在短时间内疲劳,导致就此选择不愿意去看此类型的综艺。

董卿在《朗读者》事后采访时说:“这档节目从策划到录制,用了两年的时间”。笔者认为《朗读者》可谓是“破茧成蝶”的典型,它的成功是不可复制性的,不骄不躁用心呈现出的节目和之前“以快制胜”的节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此看来中国文化类型综艺的发展更重要的还是要审时度势,有其好的方案、好点子在便要精心“打磨”“放慢脚步”方可制作出品质精良、发人深思的好节目。

2.2 “娱乐性”与“文化性”的关系

近平总书记到中央电视台视察调研时曾讲到:“多设计一些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好栏目,多办一些脍炙人口、寓教于乐的好节目”。“寓教于乐”一直以来都是综艺节目秉承的观念,在文化类节目盛行之下,如何将“文化”与“综艺”更好的融合,是现如今我们迫切思考的问题。

在某档节目中,其主题词是暨建国70周年之际“致敬春晚”。作为春晚的主持届的鼻祖倪萍老师和赵忠祥老师也莅临节目现场和当今的流量小生同台竞技。可是两位老师和新生代“化学反应”的效果与整个环节显得“格格不入”。

自此这样类似的节目形式也不再少数,当形式主义彰显的淋漓尽致之时更多的是“为了文化而综艺”。当然还有一些纯文化类型的综艺节目,但在节目过程当中,却缺少了综艺中的娱乐性。文化性所占的比重远远高于娱乐性,至此所造成的将会是受众面窄化。此种综艺便仅仅会吸引文化水平、知识涵养更高的的受众群体。譬如当今的纯文化类综艺模式,更多的是每期谈话内容立足以当下的人文价值理念,一期一个引发思考的话题设置,交流价值观点、碰撞思想火花,分享智慧。由于其表现形式单一,谈话内容过于理性,其受众范围也就不言而喻。

3. 文化类综艺节目中的创新与传承

文化类综艺节目我们发展至今我们不得不去权衡其中的创新点,如若一味地任由其“野蛮生长”那么文化类型综艺也终究还是逃不过“遇冷”的结局。

3.1 热度与深度兼备 娱乐与理性结合

单不说文化类型综艺的“仪式感”,纵观现如今的综艺整体,无论是网络综艺还是传统媒体所推出的综艺都是受众所喜爱的,关注的热点方向,唯有受众喜欢,愿意去接受此综艺的主要表现形式,再由此顺势进行深度的拓展传递,也可谓是如鱼得水,譬如传统媒体平台的《声入人心》,和网络综艺《中国新说唱》。

《声入人心》是湖南卫视2018年底推出的一档音乐类型的综艺目,其大方向为音乐类型,其大的节目框架也是其表演竞技类型的综艺,但是其创新点是将音乐的表演形式将以往的通俗唱法改成小众化的美声唱法,其中不仅避免了同种音乐类型节目的同质化,还从新颖、创新、小众化的方面去传承不同种方面的文化内容;同样身为音乐类型的综艺如《中国新说唱》是由爱奇艺独家打造的一档音乐节目,此档节目不同于其它类型的音乐节目,同样选择了音乐领域中的一个小众化端口切入。

3.2 多元化的节目形态

所谓“多样性元素”就是不同的表现方式去共同服务于同一个主题,由此表现出来的综艺形式才会不单调。2019年底中央電视台再次推出了大型文化类综艺《故事里的中国》,此档综艺用节目用艺术的多元表现手法挖掘故事、诠释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故事里的中国》把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故事,通过情景、讲述、戏剧、采访等多重方式进行着排列组合、再呈现,就此运用了多种元素去表现同一个主题。

在此篇所讲述的每一则故事,无一不是在向世人显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每一则故事都彰显其深厚的文化自信,运用影视化的方式呈现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场演绎,更能让受众身临奇境,更加近距离的感受到前辈所留下的民族精神,《故事里的中国》第一期中所讲述的《永不消失的电波》在节目里重现了电影中老一辈革命者身处最黑暗的时期,抛头颅洒热血,为信仰、为国家、为人民带来光明的历史故事。节目最后苏采青老师用电报发出的那句话“李白前辈,您所期盼的黎明,到了。”不仅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更是让整个华夏儿女为之骄傲。由此不难看出,此种文化类型综艺才是我们国家所需要的。

4. 结语

在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的综艺发展也已经告别了高速发展的阶段,逐步的趋于理性思考的时期,中国文化类型的综艺,在面对趋利化、同质化、如何更好的平衡“娱乐”与“文化”等挑战之时,更应理性对待,找到更好的创新方式,彰显文化自信,同样要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更加易于受众接受的方式呈现,努力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王梓懿.新形势下我国综艺节目垂直化创新发展研究[M].

[2]黄群.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的传承与创新[M].

[3]刘书宏.中国原创电视综艺节目“走出去”探析[M].

作者简介:王笑菲,河北唐山,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

猜你喜欢

综艺节目全媒体
主持人在当下综艺节目中的角色功能转变分析
电视综艺节目与新媒体互动的创新
新时期电视综艺节目发展问题及未来趋势
从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传媒看综艺节目的流行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探析韩国综艺节目大势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如何赢得市场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