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蹭课”制度化应不限于北大清华

2020-05-06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北大清华跨校辅修

事件回放<<<<

2020年1月13日,有记者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获悉,两校教务部门达成共识,决定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且互认学分。其中北京大学开放27门课,以人文社科類课程为主;清华大学开放12门课,以理工科课程为主。

时事鲜评

如果对高校某门课感兴趣,可以去旁听、蹭课,但校际互相开放课程且互认学分,让这种“蹭课”制度化,是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探索。

北大清华互相开放优质课程,可谓强强联合。两校是中国高校的“双子星”,学科设置各具特色,清华的理工科优势突出,而北大文科具有传统优势,互相开放课程实现了优势互补,给予两校学生更多课程选择的空间,既有利于完善知识体系、开阔视野,也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国内不同高校间也有过类似人才培养合作尝试。1999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七所在武汉的部属高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允许七所高校的学生从大二开始跨校辅修专业,修满五十个学分并完成毕业论文,可获双学位证书。这一“七校合作办学”模式被形象地称为“一张录取通知书,可上七所名校”。这一模式远比跨校选课力度大,前者最多做到了互认学分,而后者则可以获得辅修高校的学位。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持续了二十年的“七校联合辅修”模式已经暂停。

再来看北大清华的互相开放课程,实际上两所高校都只是开放了一小部分优质课程,名额也较少,具有探索试验的性质。不过,即便这一“小动作”,网上也还是有那么多人“酸了”“膨胀了”。“酸了”“膨胀了”的背后,是对高校敞开大门、共享优质资源的期待。

如今,有些大学城集聚了几所甚至十多所高校,虽然只有一墙之隔,但是课程互不开放,形成了一道道无形的壁垒。加强区域内高校之间的合作,打破高校间的无形壁垒,有序合理开放部分课程、互认学分,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开放共享,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既是大学生之福,也是构建良好高等教育生态的必要之举。

选自《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北大清华跨校辅修
辅修:不一定是最优解,但何妨一试
高校辅修专业教学现状与思考
——以天津理工大学英语辅修专业为例
论《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跨校修读模式
北大清华开放课程学分互认
放弃北大清华是在回归教育
基于项目学习共同体的跨校美术教师协同发展实践
基于产品化的概念运维跨校认证服务
陕西省高等教育数据中心在西安交通大学揭牌高校学生有望跨校选修精品课程实现学分互认
京津冀地区外语辅修专业及辅修二学位现状研究和发展建议
对艺术院校辅修专业教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