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的外贸企业求破局
2020-05-06刘馨蔚
刘馨蔚
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外贸出口企业在2020年伊始,就深受全球范围的各大展会延期、国内工厂停工以及出口限制等连锁因素的影响。受上下游及供应链等相关环节的波及,企业无法按照合同约定期限完成交货,使得合同履约不确定性增大,出口企业面临的合同被取消、交纳罚金、货物被拒、贷款拖欠等一系列风险急剧上升。
3月12日,中国贸促会贸易投资促进部与中国服务贸易协会联合各地政府及有关机构举办“全球化,在线起航——助力外贸企业出海论坛/讲座”(下称论坛)。论坛邀请到国内从事国际贸易领域一线企业家、外贸专家共同探讨疫情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外贸企业在特殊形势下的发展模式创新、寻求危机中的新思路。
助力外贸企业“抗疫”
中国商务主管部门、贸易促进机构、行业协会高度重视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冲击,针对外贸企业经营的困境,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补贴政策。
例如,中国贸促会及时出具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以政府背书,为相关企业争取权益并减少损失,切实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竭力促进经济在疫情期间平稳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快速集结会员企业,筹备开设外贸公益系列课程,旨在帮助更多的外贸企业在特殊时期里提升内力、共渡难关,助推外贸企业全力“抗疫”。
进入3月,新冠肺炎疫情迎来拐点,全国疫情正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八零学社创始人、太极圈联合创始人尤志达在论坛上指出,外贸企业也随之迎来三大拐点。
一是行业拐点。疫情催生了外贸热门行业,如医疗健康、智能硬件、机械配件等。
二是营销拐点。采购者在疫情期间对于市场认知、调查渠道、沟通渠道、采购渠道均发生了变化。此时,线上营销成为热点。
三是供应链拐点。传统供应链“逆向生长”,生成扁平化渠道。当前,个性化定制、扁平化生产正在成为新兴市场。
跨境电商已经发展20余年,早已不是新兴行业,而成为了传统行业,未来的贸易局面将向C2B2B2C+S模式演变。尤志达建议,企业要做到“深挖洞、广积粮、高筑墙”,在效率与产品、资金与人才、销售与品牌上都要做到两手抓。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首席专家、中国贸促会原副会长张伟建议优化减税、降费方式。从当前主要针对增值税的减免税转为降低社保费率和企业所得税税率,完善个税制度,降低边际税率,增加对中低收入群体的抵扣。在出口退税方面,应提倡快出快退,把出口退税直接办理到出口区域的企业,提升企业获得感,让企业和老百姓得到实惠。
在金融服务方面,激发支付机构的活力,更好的服务跨境电商产业,加快跨境支付机构境内申领支付牌照进程。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快审牌审批进程,解决主流支付机构的境内合规支付资质的身份问题,鼓励跨境支付机构开展业务创新。市场部分主流境外机构通过模式创新,探索出通过与境内银行合作的方式来开展跨境收款业务。监管机构应在把握政策底线的基础上,对机构业务创新保持必要的监管容忍度,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跨境收款市场稳步发展。
此外,张伟表示,进一步开放有利于提高竞争力水平。中国行业的开放程度比较高,像许多制造业和旅游业;限制类行业正在逐渐放开,电力、金融、电信和医疗在加快开放力度;禁止类行业主要涉及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互联网信息业、新闻广播业和军民工业,也应有步骤放开。
实现“流量”突破,加强数字供应链建设
据有关数据显示,84%的B2B采购相关职位人士会通过社交媒体搜索供应商信息,92%的买家乐于利用社交媒体渠道与销售行业的专家进行互动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外贸企业线下开发客户渠道受阻,但线上拓展客户渠道出现新机遇。”深圳拓扑创始人、浙江大学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大讲堂专家卢聪在论坛上指出。
在海外社交媒体中,卢聪以Facebook为例称,Facebook无论是活跃用户数还是流量,均排名世界第一,具备相当的营销价值。同时,Facebook拥有全球超过22亿月活跃用户,制造业可利用这巨大的流量池拓展全球客户。
卢聪认为:“疫情之下,外贸公司应在获取客户及运营方式上找准方向,寻求新模式。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的情况下,企业要注重区域拓展,适时调整出口对象,挖掘新的蓝海市场。”
此次疫情的延迟复工复产对于供应链端产生不小的影响。对此,张伟认为可运用新技术构建大数据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采购全程化,采购商与供应商在线协同,采购需求、用户与采购在线协同,从寻源、订单、收货、结算、付款、全面数字化。无接觸式配送模式兴起,对于区域选址、设备选型、消毒、防控、货物安全、恒温、冷藏、包装、垃圾的处理都有更高的要求,这些新的服务类商机将面临业态变化,商家应去重点关注。
数字经济时代下,物流业与互联网结合,改变了物流行业原有的市场环境与业务流程,出现了一批新的物流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如车货匹配、众包运力、多式联运等新的物流模式正在形成。
绝大多数的餐饮企业是此次疫情影响中最先波及的行业之一。对此,张伟指出,像京东、顺丰这些有直销直营能力的企业,在全程供应链上有布局的企业,抓住了商流和物流两端,也必定是最有前景的一个趋势。
此外,张伟认为,还应加快国际物流直营基础设施建设。海外仓的建设也迎来了发展时机。以出口为主的物流企业,直营基建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危机催生新的数字化应用
随着复工的时间越来越近,员工却因为隔离等情况无法到岗,在线办公、在线医疗、在线采购的新型经济需求井喷式爆发,催生了供应链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解决外贸企业疫情期间复工正常运转,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师认证服务特聘专家、清华大学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特聘专家刘晓玲在论坛上分享了特殊时期的工作管理方法。
刘晓玲指出,对企业而言,应制作excel表格收集员工到岗、工作情况,保证工作环境安全;对员工而言,需加强自我管理,制作to do list,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虽然现在接单困难,但不代表无事可做。手上现有订单的跟进、库存整理等,都是当下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做事不能无规则无章法,一定要根据紧急工作重要性质排序,才能保证高效井然。”刘晓玲强调。
刘晓玲建议,在非常时期,各企业都需要对供应商、物流、展会、新的产品线、线上平台宣传等多个方面具备风险防控意识。在整合供应链与物流资源的同时,员工也要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专业技能,共同抓住市场新机遇。
张伟认为,要加快对于以下三个行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5G网络。国家统筹规划5G网络的建设,并将其列为新型国家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构建全程全网融合,应用方面将在交通、制造、能源、家居、医疗、教育等众多行业融合渗透,催生众多新的应用场景。
二是构建一体化公共卫生网络应急响应平台。在实现信息报告、预警预测、应急处理、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评价功能上全方位实施网络建设。
三是新的人工智能建设。重点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大数据中心以及民生领域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尤其是在医疗、教育、健康、交通、物流等服务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