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姥姥
2020-05-06林子茜
林子茜
我的姥姥,出生于1945年,祖籍山东,生长于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现已年逾古稀。她的故事始于20世纪60年代。
姥姥的父亲是一位学究,平日里写几篇文章刊发到报纸上,赚些微薄的稿费养着一儿三女的一家人。这样一来,姥姥与同龄人一样,什么都缺,但她不缺一样东西,那就是书。
据二姥姥回忆,姥姥从八岁起便表现出对书籍异于常人的痴迷。她极少和其他女孩子一起玩耍,每天干完农活儿,便来到父亲的书房,或读书,或在书上批注,或自己写几篇随笔。总有人问她为何不出去玩耍,每逢此时,姥姥便认真地表明志向:走出这个小村子,到大都市里打拼。
后来的十年里,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一家之主———太姥爷(姥姥的父亲)十分支持姥姥,但太姥姥(姥姥的母亲)并不理解。她总劝说姥姥,希望她不要重蹈太姥爷的覆辙,只是个空有志向的穷书生,因而每次都给姥姥加倍安排农活儿。
太姥姥的阻挠并未动摇姥姥的决心,她比别人更快速地完成手头的活计,之后不愿停歇一分一秒便冲进书房,为的就是实现那看似遥不可及的愿望。
但这一切都在姥姥十七岁那年的夏天改变了。那几天,姥姥通过太姥爷的关系报名,进城参加考试。在路上,一个面庞黝黑的孩童在同伴的怂恿下走到她身边,紧盯着她怀里的书,拿出几个小孩儿的全部家当,请求用这一元钱买走姥姥所有的书。大字不识几个的孩子为何要买书?原因不言自明:埋藏在每个孩子心底的求知欲。这种欲望深深触动了姥姥,刹那间,自己为之努力近十年的目标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一个崭新的人生方向出现在她面前。
一个月后,姥姥金榜题名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家里。正在全家皆大欢喜时,姥姥却表明了自己想當乡村教师的意愿,显而易见,她遭到了全家人的劝阻。但姥姥不顾家人的反对,硬是在村子里成立了学堂。
她极少收学费,仅仅收取能维持她勉强吃穿的费用。残破漏雨的房屋、粗茶淡饭、顽皮的学生……艰苦的条件并未动摇她的决心,她一个人撑起了一座学堂。五年内,将村里近二十名目不识丁的农家子弟送进了中学,其中不乏如今已功成名就者与身居高位者。但她从来不接受学生们为表达感激之情的馈赠,她不希望让庸俗玷污她心中最神圣的殿堂,在她无私的事业中,不允许夹杂任何利益!
一晃五十年,她嫁人、生儿育女,也有了孙子孙女。我第一次见她时,她早已退休,但仍经常同我谈起她的学生们。提到他们时,她那平静的面庞上浮起一丝慈祥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彩。
我的姥姥,说平凡,一生真是平淡无奇;说伟大,又是那么令人肃然起敬。我的姥姥,是我心中最耀眼的一道光彩,是我人生的指路灯。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随堂作文,文笔流畅,详略得当,人物形象生动。从为自己读书到为了村里的孩子们重新确立人生目标,从父母关爱的女孩到为了学生们省吃俭用的女教师……这是艰苦的人生,也是幸福的人生,更是美丽的人生。“她那平静的面庞上浮起一丝慈祥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彩。”祝愿这位姥姥快乐健康!希望幸福的小作者永远把姥姥当作“人生的指路灯”。
(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