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的形音义研究

2020-05-06陈丽年

青年文学家 2020年9期
关键词:字义读音字形

摘  要:黑,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字形演变,字义也随之变化。本文主要从黑的字形、读音以及字义演变进行研究。

关键词:黑;字形;读音;字义

作者简介:陈丽年(1995.9-),女,汉族,吉林省人,辽宁大学(崇山校区)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9--01

黑,读音是hei,念一声。古代会意字,从囱从炎。“囱”即烟囱,“炎”即表示焚烧出烟之盛。《说文》中提到:“黑,火所熏之色也。”表示烟火熏黑之意,本意表示黑色。随着时代的发展,黑的形音义都发生了改变。

一、黑的字形演变

黑是会意字,在甲骨文中,黑字字形像一个人的脸,表示人脸上有烟灰的污点。金文中又在人脸上加两点作为指示符号。下边是二火,即“炎”字,上边是烟囱形,会意为火燃烧的烟气从烟囱出去,烟囱内被烟火熏成之色。后由于“囱”形变异,隶书楷书笔画化,“炎”字上边 的“火”变为“土”,下边的“火”写成四点,便出现了如今的黑字字形。

二、黑的读音

黑字的读音是hei,读一声。正如《史记,龟笑传》中说:“天出五色,以辨白黑,地生五谷,以知善恶。”根据音韵学研究,这里的“黑”要同“色、恶”同韵,也可大致判断出黑的读音。黑还有一种读音,是在作姓氏时读he,念四声。

三、黑的字义演变

黑字在甲骨刻辞中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天色昏暗、黑暗,二是表示物体黑色。《汉字文化解读》中说:“黑,字从大,表示人;在大字上部表示人头之处加一特定框型,表示用物蒙住人的双目,什么都看不见。”由此可见,黑的本义是物体黑色,如“黑咕隆咚”。白居易《卖炭翁》诗中有一句:“满面尖灰烟灰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黑便可解释为黑色。幽的本义是物体黑色,而黑在甲骨刻辞中也有表示物体黑色的意思,便取代了幽的本义,如“黑板”、“黑牛”、“黑羊”。《墨子.非攻上》中:“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少见黑曰白。”便可见此义。物体呈黑色时就会表现得昏暗、幽暗,因此,黑由物体黑色的本义引申为昏暗,通常用来形容黯淡无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中“黑”与“昏”构成同义,表示昏暗、黯淡无光。由于黑表示物体黑色,同夜晚相似,据此黑也引申为隐秘的、非法的,如“黑市”、“黑话”、“黑户”。黑还引申为形容词的意思,具体有坏、狠毒,如“黑心肠”、“这种人心太黑。”由此可见,黑作为形容词的引申义大多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象征坏的、不道德的。同理,这种贬义的感情色彩是附着在黑字本身的。当黑活用为其他词性时也同样带有贬义色彩,如“黑白颠倒”,这个成语的表面义是黑色和白色混淆不清,实际上,“黑”与“白”各带有贬义和褒义的象征色彩,表示歪曲事实,与实际不符。作动词用也同样带有这种贬义色彩,如“被骗子黑了两万块钱。”中,黑引申为暗中坑害,欺骗或攻击,意为被骗子骗了两万块钱。如今时常用黑表示一种骗人的动作或手段,活用为动词。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发展,黑的贬义色彩还引申为通过互联网非法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查看、更改、窃取保密数据或干扰计算机程序,如“他们的网站被人黑了。”与黑表示欺骗、攻击的意义具有某种相似点,而区别在于这里的黑主要用于互联网中,指运用某种高科技手段进行攻击,是一种特定用语。以上便是黑字的本义和引申义。由此可见,黑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往往密切相关,引申义大多是黑字本义的延伸,既可以活用为名词,也可以活用为动词,相同的是,它们都带有某种贬义的感情色彩。这种引申义的延伸,既源于黑的本义,又同时代发展不断创造和更新,进而延伸出新的字义。总体来说,黑的字义演变是不断发展扩大的。

除了以上几种字义以外,黑还作为一种姓氏存在。作姓氏时,读he,念四声。起源于汉族、突厥、色目人等,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关于黑姓的起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潜伏论》云:“宋微子后有黑氏。”传说,宋微子是黄帝的后裔,所以宋微子之后的黑姓,应当是黄帝后裔。黑还作为部首而存在,如墨、黔、默等。黑也是黑龙江省的简称,作为行政区划的名称。

综上所述,黑有三种词性,可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读音相同,并且词义之间存在某种共同的联系,是典型的一词多义现象。同时,黑也作为姓氏、部首、行政区划名称而存在。

四、总结

黑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经过金文、小篆、隶书等演变,逐渐发展成如今的字形。黑的读音始终没有什么变化,都读hei,念一声,只有当姓氏时才读he, 念四声。黑有物体黑色和黑暗两个本义,并一直存在和发展,慢慢衍生出几个引申义,如昏暗、隱秘的、非法的等等,这些引申义都和基本义密切相关,适应于时代的发展。但这些引申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带有某种贬义的感情色彩。由此可见,对一个字的字形、读音以及字义的研究要结合它的起源、发展历史、演变规律。通常字的字义都是紧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一方面丰富了它的字义,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创造新词,用来形容新事物,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字的形音义的变化,丰富和发展中国文字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何金松.汉字文化解读[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2]潘峰.释“黑”(上)[J].汉字文化,2013(2);21-25.

[3]宋金兰.“黑”名源考[J].汉字文化,2004(1):24-26.

猜你喜欢

字义读音字形
“那”与“哪”的读音
字词篇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啸”的历史与字义变迁
查字典如何选择字义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添一笔变个字
我是小字典
“箪食”之“食”读音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