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记忆①
2020-05-06孙琳博
孙琳博
我出生于西安,但这里并不是我的故乡。在我的记忆中,我的老家东北沈阳给了我快乐的童年。②
老家有一个后院,里面种了各种蔬菜:土豆、西红柿、黄瓜、茄子……每年夏天回去的时候,正是西红柿和黄瓜成熟的季节。我肚子空的时候,便去后院揪个西红柿,或挑一根黄瓜,用冰凉的井水冲一冲,吃起来贼爽。后院里还有几棵果树,一棵苹果树,一棵杏树,一棵桃树。苹果的脆、杏儿的酸、桃子的甜,刺激着我的味蕾,至今让我回味无穷。③
秋天的时候,前院的景色蔚为壮观。金黄的玉米迫不及待地想要脱下绿色的外套。冬瓜、南瓜的瓜蔓爬满了田垄,顶着黄花的瓜儿们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躲在叶子下和我捉迷藏。伴着落日的余晖,东街上的人们扭起了丰收的秧歌。一只黑色的大狗伏在门前,守护着这些将要收获的累累硕果。几只母鸡在院子里优哉游哉地散步、啄食。我呢,则坐在门前的石阶上,怀里卧着两只熟睡的奶猫,静静地欣赏着这乡间美好的景象,沉醉在这世外桃源的日子里。④。
冬天的沈阳,更是别有一番滋味。鹅毛般的雪花尽情飘落,常常一夜过后,雪已经积到了小腿处。推开门,外面俨然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零下十几度的温度是再寻常不过的,然而,土生土长的家乡人却是不怕冷的。我们穿着最厚的棉衣,戴上手套、帽子,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该撒欢儿的撒欢儿。看,大黑狗在雪地上尽情地奔跑。黑与白的极致对比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我喜欢静静地看雪,常常幻想
着这是一个童话般的美妙世界。有时,也会在雪地上信手涂鸦,想象着偌大的天地都是我的画板,心中便莫名地涌上了一股不可言说的幸福感。虽然手已冻得通红,但内心依然感到阵阵满足。⑤。
时间轴不断地向前延伸,我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夜深人静时分,总是会怀念故乡秋天的阳光与湛蓝的天空,还有夜晚那密集、明亮、触手可及的繁星
此时此刻,四季的美景化作故乡图卷中永恒的背景,和那些童年的快乐时光,一起封存在我的记忆中,令我久久不能忘怀。⑥。
①题目简洁明确,“故乡”点明了写作对象,“记忆”则表明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②以朴实明快的语言入题,通过出生地“西安”衬托出自己对故乡沈阳念念不忘的情感。“快乐的童年”既引出了下文对故乡的具体回忆,也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③小作者从老家后院的瓜果写起,如话家常,将读者带回田园生活的美好情境中,令人回味。
④小作者详细地描摹秋天的丰收图景,“迫不及待”“捉迷藏”“守护”“散步”等词语,赋予了家乡事物以人的情态、动作,鲜活生动,充满情趣。
⑤粗笔勾勒和细节描写相结合,将东北壮观的雪景呈现在读者面前,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小作者的喜悦之情。
⑥现实与回忆相交织,再次点题,并通过一幅幅定格的画面,将故乡景与思乡情有机结合,令人回味无穷。
总 评
习作以回忆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了东北沈阳的农家院落,重温童年的快乐,唤起我们对故乡、对童年的追忆。
习作有以下亮点值得同学们借鉴:
1.结构严谨,主题明确。本文开篇就进入主题,从“快乐的童年”展开对故乡的追忆。接着,为读者展现了三幅故乡图景:后院瓜果图、秋日丰收图、冬天大雪图,具体表现出故乡的特点。最后,照应开头,收束全文,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与热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2.选材典型,凸显特色。沈阳可写的东西实在太多,小作者巧妙地选择了自己熟悉的事物,如瓜果、奶猫、黑狗、大雪等,既体现了农家小院的温馨,也体现了东北独特的地域风光。
3.语言朴素,真实动人。本文没有刻意使用大量修辞手法来描摹事物,却于朴素的语言中倾注真情。写蔬菜,一一列举,可見记忆之真切;写水果,极言滋味的不同,可见内心之欢喜……平白的叙述,再加上恰到好处的直抒胸臆,使故乡之情汩汩流出,令人动容。
(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