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里阳秋”原来是褒义词

2020-05-06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礼节史书含蓄

“皮里阳秋”这個成语本来写作“皮里春秋”。到了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母亲郑太后名叫阿春,为了避她的讳,遂改为“皮里阳秋”。皮指外表,里指内心,春秋即孔子所修的史书《春秋》。“皮里阳秋”的意思就是表面上不作评论,内心却有所褒贬。《春秋》为什么会有褒贬之意呢?

《春秋》是鲁国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后来成为儒家经典之一。经学家们认为《春秋》一书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因此把行文曲折但暗含褒贬的文字称作“春秋笔法”。《左传》的作者左丘明曾经概括过这种“春秋笔法”:“《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称颂“春秋笔法”是用词细密而含义显豁,如实记载而含蓄深远,婉转而有条理,穷尽而无所歪曲,惩恶而劝善。

孔子修《春秋》一书,讲究的是微言大义,深刻的道理要包含在含蓄微妙的言语之中,因此行文中不直接阐述对人物或者事件的看法,而是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褒贬之意。这是古人修史的独特之处。但也正因为如此,孔子去世后,《春秋》中的微言大义再也没有人懂得了,后世才涌现出许许多多阐述孔子微言大义的著作。

后人常常把“皮里阳秋”用作贬义词,比喻人虚伪,当面不愿做评论,以免得罪人。比如《红楼梦》中薛宝钗咏螃蟹的诗作:“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就是对那些无法无天、诡计多端的世人的刻毒讽刺。不过,“皮里阳秋”更早的时候却用作褒义词,古人讲究礼节,当面指摘别人的缺点当然不符合礼节。《世说新语·赏誉》记载,东晋官员桓彝称赞名士褚季野“皮里阳秋”,谢安也称赞他“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都是形容褚季野虽然不任意褒贬,但是心里却非常明白是非。

猜你喜欢

礼节史书含蓄
含蓄和夸张、“隐秀”和“夸饰”
含蓄三义
A well-respecte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汗青”原来是史书
王士禛 汉诗에 나타난'含蓄'의 미학
为小人物喝彩
探病礼节
憧憬含蓄是一种收藏
“善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