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作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05-06许思明
一、写作思维的意义
(一)写作主体是思维的能动者
写作主体即写作中的创造者。写作主体在写作活动的过程中思维在不断地运动,其中伴随对客观事物进行认知、审美的参与,并且通过审美感知与自身实践进行综合反映。写作活动不是机械、静止的状态,它是运动的,而在这个运动的过程中思维也在不断地运动。所以,在写作活动中对主体进行思维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在高中写作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思维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1]。
(二)写作过程的核心是思维
思维活动在写作过程中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的创造性认知活动。其与主观判断、情感因子、实践经验、审美能力、认知风格都有一定关系,是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语言化活动。对其本质来说,在写作活动中,最具有领导性、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因素即思维。思维活动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在各个领域都涉及到思维。在写作时,物化成文、文章构思、材料储备为其三个基本阶段。材料储备也就是写作活动中,最初的阶段材料是外在的、客观的,不具有思维和情感因素,但是,在写作活动中写作主体是能动的,材料被主体的大脑转换为主体内部深处的记忆与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思维的引导;在创作过程中主体对材料和内部信息进行孕育和整理的过程及文章构思阶段,这里的思维是包含着多种心理活动的复杂思维,并不是简单的理性思维;内部构思通过文字、语言等媒介物化即物化成文阶段,也是在创作活动中最后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主体要将情感、构思、观念进行语言化和文字化的转化,将构思内容和思维结构用语言形式物化的过程,也是主体化的过程。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思维的系统化与培养具有重要意义[2]。
二、写作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以读促写,均衡读写比例
在高中阅读梳理与鉴赏探究中写作练习在其中都有涉及。但是在教科书中阅读鉴赏占主要篇幅,读和写出现失衡的现象,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读促写的策略,平衡读写比例。写作是将阅读时吸收到的内容进行倾吐的动作,阅读与写作不可割裂,应将两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在阅读教学中,分析行文结构与语言、作者背景的时候,学生的意识中已经有了素材的知识,在进行行文时,可以对素材进行运用以及写作的发散思维得到了拓展。阅读鉴赏模块的文章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行文的结构、思想的内涵、修辞应用及语言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师可以对文章进行整理以及分析作者背景对学生加强素材的积累。比如,在学习《归去来兮辞》时,可以结合陶渊明的《饮酒》、《五柳先生》、《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作品,指引学生对正在学习的和已经学习的作品进行整理和归纳、结合人物性格特点以及诗人的背景,品味作者的风格,可以感知陶渊明除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风度。除此之外,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陶渊明的事迹,比如《人生的爱好者:陶渊明》。通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积累阅读课上的素材,还能够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宽。教师在教学调整上除了素材的积累,还可以对文章思路进行思维训练。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大多数老师对于文章的论证方法、修辞表达、行文结构都会有一定的讲述和说明,但是教师并不会教导学生如何架构文章;在阅读课教学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何运用分析论证方法;或者指导学生写作时如何更恰当的运用修辞表达。在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写、怎么写是重要的突破点。在解析文本的基础上,在自身写作时可以借鉴作者的思维展现与思维碰撞[3]。
(二)系统性思维训练
写作教学是系统的实践性教学,大多数教师把思维训练分散、融合在写作中,写作训练通过论证、素材应用、审题训练开展。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有思维训练的分布,但是却表现得缺乏层次感和整体规划、不系统化。在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系统化是关键的一环。高中学生的思维状态与心智根据不同的学年与学期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形式。所以思维训练的设定和调整需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规律进行,以便于思维教学效率的提高。钱学森先生将思维分为灵感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三部分。只有将触角指向思维训练写作教学才有预期的效果。初入校园的高一学生之前的写作多为记叙文,依据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可以转向议论文的学习,最初可以单项教学和训练思维方式,等学生在写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时,再综合性的练习与组织。在进入高二时,学生对议论文也有一定的掌握,且逻辑性思维较为成熟,所以学生的思维训练课程应该多加安排,向辩证逻辑性思维发展,可以通过文章推荐或是教授思维的方法,让思维课程贯穿学生的生活。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应同时进行创造性的训练,营造一个自主性、开放性的训练氛围,将学生训练成自我训练的过程,以便于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能够熟练的转换和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将自我的思维轨迹以及特征都体现在审题立意、布局、措辞中。另外,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还需将其灵活化。比如将思维训练穿插在阅读教学中,关注文本的分析和解读,学生在思考文本时可以促进思维的活跃性;学生思维能力的触发可以通过时评、演讲、辩论等多样化实现,以便于培养学生将思维养成生活习惯[4]。
(三)教师参与写作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通常情况下都是作为监督者和指导者,是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教师在评改作文時给出评语,写作之前帮助审题。但是叶圣陶先生提出“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写作其余的题或者是与学生做同样的题,可以使学生加快进步的脚步。”教师与学生写作相同题目时,有利于教师对学生遇到的困惑有真实感受并且对学生做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与教师共同去领悟、去思考才能将自我视野的广度与深度提升,以便于提高写作教学效率。另外,通过教师的文章学生可以得到启发,通过学生的文章所遇到的困难教师也可以进行调整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参与写作是与学生交流思维的过程。
(四)作文评语的巧妙运用
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若受不到鼓励或者是遇到困难就会对写作产生畏惧感。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评语上给予学生成就感。学生对写作的热情会因为老师强硬的批评语言以及冰冷的分数而热情大减。所以教师的评语应以表扬为主,以确保学生写作热情,比如学生的写作语言有出彩之处,但是素材空洞,教师在对作文进行评改时可以对出彩的语言进行肯定,再对素材的积累点出。大部分的老师评语都是感叹句或者是陈述句,这样学生感受不到温暖且较为强硬,所以可以通过疑问句的形式进行柔化的指导。另外,教师可以用幽默或者是网络用语的风格对学生作文进行评改,這样使学生容易接受老师的建议。
(五)写作交流平台的开展
常常是由学生独自完成整个写作过程,与其他学生交流较少,思维的碰撞火花就难以触发,学生思维也不利于发展。所以,可以开展写作交流平台:可创办校园刊物,可撰写有感而发的随笔、剧本、诗歌、散文、小说等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写作中;在博客和论坛或者是班级群发布美文或者是优秀作文提供学生互相学习,并且鼓励学生进行鉴赏与评论及交流心得体会;另外,为了使学生将写作作为乐趣、活跃学生思维,还可以成立编辑社团。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平台,学生不仅可以收获写作带来的成就感,还可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活写作思维、保持写作热情[5]。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思维训练的意义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点关于写作思维训练的策略:以读促写、系统性的思维训练、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写作中、巧妙运用评语、写作交流平台的开展等,给予教师在写作教学上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姬冬玲.高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
[2]候改改.高中生写作思维训练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3]丁岚.高中语文教学开展新思维写作的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4]夏红梅.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5]黄雪雯.高中写作教学中思维培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许思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