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2020-05-06钱霞
钱霞??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语用教学理念越来越得到教师的认可,教师也更多地以随文练笔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笔者从自身经验出发,认为随文练笔应该围绕课文情境展开,这样才能在阅读课上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较好发展。
一、基于文本补白,引导随文练笔
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作者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往往会在写作时留出一些故事情节、人物细节和情感等方面的空白,使读者能根据文章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随笔练习中,教师要运用好这些留白,促使学生有效开展写话训练。
例如,《诚实与信任》一文描述的是作者在对方有错的前提下,把对方小红车的后视镜给撞坏了,对此作者没有责备他人,而是主动写了一张纸条表达了自己的歉意,还愿意出相应的维修费。
这个故事里,以一张小纸条为线索贯穿全文,这张小纸条同样也证明了作者和小红车的主人都是誠实的,也是相互信任的。教师首先带领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并根据前文交代的事件背景和后文作者与小红车主人的对话,对小纸条上的内容进行推测,并把推测的结果以作者的角度写下来。写作开始前,教师指导学生要在纸条的内容里包含撞坏后视镜后的相关事情,同时从课文对他们电话交流的描写中想象纸条上的内容。
以上教学片段中,学生学会了如何细致描述一件事的全过程,也学会了对重要信息的有效表达,还能让学生以作者角度设身处地去考虑课文中的事件,从而更好地领悟作者和小红车车主的崇高精神。
二、基于文本描写,引导随文练笔
同构式练笔实际上是把练笔活动融入到课文的理解中,从而实现相互贯通,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的行文步骤指导课堂练笔的方向,真正使练笔和阅读相互渗透,进而实现读写共生、共同进步的学习目的。
例如,在《爱如茉莉》一课中,作者对母亲生病住院后,父亲对母亲的细心呵护和父母的相互体谅进行了细致描写,以自然的触笔展现出父母之间那种纯真的亲情。虽然课文的语言比较朴实,但作者的感情却渗透到了字里行间,通过对茉莉的多次描写进行传达。对此,教师以课文中写到茉莉的地方为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随笔练习。
课文中首先写到茉莉的句子是:“那是一个飘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母亲在一旁修剪茉莉花枝。”教师以此为基础设计填空训练:作者在欣赏中感受到( ),这茉莉( ),这茉莉( ),这茉莉( )!
第二处写到茉莉的句子为:“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妈妈在这花香中欣欣然睁开双眼,该多有诗意呀!”同样以填空训练的方式进行练笔:作者在欣赏中感受到( ),这茉莉( ),这茉莉( ),这茉莉( )!
最后还有一句话:“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完成填空练笔:作者在欣赏中感受到( ),这茉莉( ),这茉莉( ),这茉莉( )!
以这种反复咏叹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深度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开展课堂练笔,不仅能对文中茉莉的特殊意义掌握牢固,还能让学生以语言实践的方式深化对课文情感的感悟。
三、基于文本评论,引导随文练笔
在高年级的阅读课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点评开展随文练笔,让学生在充分把握课文故事、人物形象以及相关细节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简要概括,并在评价中融入个人的情感体会。
例如,课文《大江保卫战》为了把洪水的凶猛表现得更形象,作者以点面结合的方式,通过拟人和比喻等手法的应用,对人民子弟兵艰苦卓绝,投身于抗洪抢险中的伟大形象进行了烘托。为了让学生能为之震撼,教师可在品味课文语言的基础上,以直观的视频方式让学生走进课文情境。在不断的感情烘托中,教师把“感动中国”里学生熟知的一些感动人物谭千秋、姚明等人的颁奖词引入课堂,吸引学生对其简洁凝练、深邃的情感进行品悟,并以模仿的方式开展随笔练习,完成对课文主要对象的颁奖词的写作。
以上案例中,教师所采取的练笔方式不仅要学生充分地理解和感悟文中人物的内心,还训练了学生提炼概括关键信息的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学生语用实践能力的提高,使他们的语言生命得到了升华。
综上所述,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随文练笔对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要对课文的语言表达和构思进行深度开发,通过引领学生深入课文情境践行有效的随文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