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绘本在影像叙事中的应用研究

2020-05-06孙苏钰

青年文学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叙事方式视觉语言影像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于儿童行为心理发展的绘本图像叙事方式研究”(课题编号2020-ZDJH-475)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绘本是由文字和图画不同的叙事元素组成的特殊艺术形式,作为绘本中的两大叙事元素,文字与图画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性和叙事方式,但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讲述故事。而影像是人对视觉感知的物质再现,它是运动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过程,通过数字化的视觉语言叙事方式来了解世界中二维与三维的艺术。绘本与影像叙事之间的关系是既有相似想通的地方,更是相互区别又相互服务的存在。

关键词:绘本;影像;视觉语言;叙事方式

作者简介:孙苏钰(1989.8-),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研究生,郑州轻工业大学易斯顿美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数字媒体。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8--02

儿童绘本是凝固的音乐,是静止的电影,是视觉的史诗,是孩子们认识大千世界的钥匙,优秀的儿童绘本借助完整的系统组成要素传递着故事、道理、事实和情感,它们就像魔术师,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让每一个徜徉在故事里的孩子都能找到一条心灵的归宿。揭开儿童绘本表面的或可爱或新奇或夸张的面纱的背后,隐藏的是那些伟大创作者们为了表达这些精神实质而使用的创作技巧,当下社会对于绘本的研究随着市场中绘本的不断增多也变得异常蓬勃。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绘本中的信息往往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不仅仅表现在绘本的设计上,还包括它的叙事方式和独特的规则,绘本是由文字和图画不同的叙事元素组成的特殊艺术形式,作为绘本中的两大叙事元素,文字与图画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性和叙事方式,但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讲述故事,而叙事,就是文字和图画这两种不同要素最根本的结合点。

而当下,影视和自媒体等媒介平台也在不断发展,现代人们的看、读、写、听等感官行为都发生一定改变,影像逐渐地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这一文化形态改变了人们认知、看待世界的方式,对传统艺术的看法,包括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期待视野,因而对于属于文学叙事的内容,人们也苛求它们以影像化的方式出现。为了给文学寻找更佳的接受方式,适应新的感知和思维方式的需要,就不得不呼应影像话语的特征,作家的创作活动和文本的叙事策略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影像趣味与影像审美规范已经深入到作家的主体思维以及文学文本的肌体之中。我们已经从阅读时代进入新媒体时代,原来的文字读者不停地被瓦解,有很多人不看小说,但很难说有人不看电视、手机、电影等影像作品,他们的阅读习惯被影像媒体的特点改造了,文字给视觉补充什么,用什么样的语言讲故事必须适应这种欣赏习惯的变化。在这个时代下的儿童绘本创作,必须在图画与文本之间的叙事表现上做出相应的符合时代审美的调整,来适应这种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和欣赏习惯,这并不是在取悦读者,而是因为时代不同绘本的图文叙事特点和风格也必然不同。

一、儿童绘本的图像叙事

绘本主要是用图像与文字来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让这两种媒介在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是以图文配置为基础,通过叙事的情节节奏、情绪节奏和空间节奏相互整合配置强化叙事主题而达到一种可读性的艺术效果。说得抽象一点,它是通过图像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诉说故事的一门艺术。图画以其独特的视觉艺术特征,与文字一起构建绘本的文本意义。绘本的节奏是以图文配置为基础,通过叙事的情节节奏、情绪节奏和空间节奏相互整合配置而达到一种可读性的艺术效果。儿童需要通过图画中的多元情节构图版式设计,用画面分割情节节奏去感受画面的动感,通过视觉符号传达一定的语义信息,从而产生内在的情绪节奏,情节节奏和情绪节奏共同引导儿童趋向身体及心灵双重愉悦,而空间节奏的运用则强化了绘本叙事的主题。

在儿童绘本插画艺术中,视觉叙事处于核心位置,它涉及对所提供的文本进行阐释和扩充,由于视觉是儿童插画艺术最具特色的功能,不仅通过视觉编辑技巧对叙事顺序、基调、氛围、性格描述和节奏等元素进行提升,而且插画师还会很巧妙地从不同的视角来看事物,利用发人深省的意象来引人关注、思考,提升插画的内在含义,绘本中情绪节奏是绘本的情感基调,它贯穿绘本的始终,在绘本的图文静止状态中,儿童阅读中心理情感上具有带入感,从而形成情绪的强度和速度。儿童绘本通常又有有字绘本和无字绘本之分,无论是是否有文字的配合,绘本自身图文连贯的叙事方式都让阅读充满了主动性和想象力,通过图像造型、构图方式、色彩氛围、开本大小以及图与图之间的连贯性等具体体现表达故事的主题与内容。色彩是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它经常被当成一种象征来使用,仿佛具有了生命力一般,这都是因为颜色能够引發人们的联想所造成的。而黑白色彩无论是在电影还是绘画中的运用都是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就好比音乐中刻意的停顿、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都会给人一种意味深长的感觉。在安东尼·布朗的作品中,他对黑白色彩的运用极为巧妙,他经常运用彩色与黑白的颜色来进行空间和时间的转换,使读者不断穿梭于不同时空之中,实现无界限的互动感。在绘本《走进森林》中讲述的是妈妈让小男孩给奶奶送蛋糕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冒险事的故事。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小红帽的故事,在小男孩到达奶奶家前,也同样经历了一片森林,他充满好奇和紧张,故事到此为止,都是彩色的,但当男孩走进森林的那一瞬间,颜色骤然一变,彩色变成了黑白。小男孩内心的抽象情感通过具象的森林和无色彩的颜色清楚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森林已经变成了一个想象的世界了,这里充满了恐怖、威胁和陌生的事物,形状无比狰狞可怕的树木、悬挂着的斧头、从树后面探出的狼头,又荒诞又恐怖,而小男孩身上的颜色却一直是彩色的,并没有变成黑白,这说明只有男孩是现实世界的人物,而其他则是幻想世界的不真实的存在,最后,小男孩推开森林尽头的房门,跑去和奶奶拥抱,画面才恢复了原来的彩色,小男孩一路幻想的内在情感波动也就到此为止了。

二、儿童绘本的影像叙事

影像叙事是视听语言的基础,主要是以分镜头分析的习惯,也是树立视听语言意识的基本素质之一,是以快速转动的画面与声音的组合给人以真实的、运动的感觉,其艺术语言符号可以直接诉诸观众的视听器官。影像的诞生是科学发明的成果,是当代叙事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领域。影像的基本构成单位是镜头,相当于绘本中图像画面,影像与图像的表现最突出的特点是运动,所以将从镜头开始,逐个镜头地分析影像叙事的视听元素,这些视听元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镜头、景别、角度、画框与构图、镜头的运动、光线、色彩等,视听元素的形成与摄影相关,所以摄影形成影像的基础。影像叙事是通过运动镜头成像的形式进行有效地传达情節发展,它通常会有一种“真实经历再现 ”仿真式的人生体验感受。

影像叙事就其表现形态看,首先是一种时间艺术,因为影像的本质首先是运动,而运动就意味着时间过程。影像制作流程以前期(故事剧本和故事分镜头)、中期(拍摄或者动画)、后期(剪辑和合成)三个环节组成,刚开始的前期创作就是以中期和后期运动画面进行文字与画面的书写,中期制作以前期为根据,逐个完成每一个运动镜头的内容,后期制作是把中期制作的运动镜头,按照前期创作的叙事时间进行再组接,配合背景音乐与音效,来达到故事视听的完整性。尼古拉·米尔佐夫说:“新的视觉文化的最显著特点之是把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真实性不是符合我们世界的真实,而是符合影像世界的真实。我称之为真,善,美,在层次上它们是递进的,在表现上它们是一体的。比如阿达的《三个和尚》所做的所有的技术上的革新和创造,真实的故事塑造呈现寓教于乐即是真;把分镜头、动画、运动镜头、配音、背景音乐等生动的元素组成影像的方式就是叙事的结构即善,最终影像所传达的思想是否有魅力能不能打动你,就是美的体现。

每一本图画书的创作者都相当于一位电影导演,必须在有限的篇幅内把一个故事讲的既清楚又好看,这就要求他不但善于运用分镜头语言,还要有一种把握视觉节奏的能力。绘本的叙事节奏的产生主要与叙事架构和叙事技巧有关,叙事架构在绘本中占主体地位,从组织关系和表达方式上来看,叙事架构是绘本生命的骨骼和躯干,是故事面貌和风格特征的最重要方面,叙事架构建立强烈的节奏感;通过叙事技巧,故事一般将事件关系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扣住一条线索,通过惟妙惟肖的绘本画面推进情节展开,直观情景,拓展儿童视野,丰富儿童想象力,从而产生跌宕起伏、情景交融的艺术化效果,在绘本中,图文组合的画面大小会呈现出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些影像化的设计许多都是创作者的匠心独运,象征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状态,暗示着故事的内在走向。多数的绘本会通过这种方式让静止的画面呈现出动态的影视感受,连贯的画面会形成一个动态节奏,如果把绘本中的画面按顺序依次排列开来,就会发现其中隐藏的秘密。如安东尼·布朗《我爸爸》《我妈妈》等系列绘本,在描述主角时有着明显的叙事节奏,从图画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绘本中的图画是相互照应的,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文字信息中得出,绘本中诸如“他可以从月亮上跳过去,还会走高空绳索”、“我爸爸吃的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快”、“他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河马一样快乐”等这样排比并列的文字,给人一种排比句式的规律感和递进感,一句话照应一幅对应的图画,仿佛有一种“1˙2˙1˙2”的音乐性。除此之外,正文的第二页和倒数的第二页都是做了一个跨页的设计,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也都是右单页图的设计,又形成了整体节奏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让整个故事一下子变的跳跃、活泼起来,具备了影像叙事的动态感。

三、结束语

随着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电子设备的不断升级与更新换代,图像作品转向影像的呈现方式也越来越凸显,看、读、听、写、画等人机交互的媒介设备越来越多,绘本的呈现方式也不仅仅再局限于纸质的书本,在多媒体时代下也变得更丰富更多元化,与受众有了更方便更直接的互动,这也就越来越要求绘本的图文叙事方式要不断变革,不能只是被动的接受和被输入的体验,如今受众更倾向于选择融入情感融入体验沉浸式的方式,电影在此方面无论是技术发展还是内容表现都走在绘本的前面,影像的视听语言和叙事技巧乃至技术层面的推陈出新都是值得绘本学习和引用的,知识无边界,更多吸取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不断推动绘本市场的优化与升级,适应当代人的审美标准和情感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宁,唐培林.《视听语言》[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设,2018(3):073-126.

[2]冯凯.《影视广告视听语言》[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003-004.

猜你喜欢

叙事方式视觉语言影像
浅议民国月份牌广告中的视觉语言之美
剧情片叙事方式解析
谈安瑟伦基弗作品中的材料应用
电影《千万别丢下我》的叙事学分析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现实主义影像剖析
影视作品中数字化影像的审美形态研究
融合与分离:作为一种再现的巫术、文字与影像世界的构成
《奔跑吧兄弟》影像的娱乐美学分析
从《夏洛特烦恼》看青春片叙事方式的走向
浅谈界面视觉语言的可识别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