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非遗课程资源凤翔泥塑的开发探究
2020-05-06韩宣
《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的体现,依托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将非遗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不仅促进了语文课程的发展,丰富了语文核心素养下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概念,又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传承,同时对关中地区特色民俗发展发挥重要作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凤翔彩塑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与其他非遗文化一样,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凤翔泥塑新时期的传承与保护面临巨大挑战,所以将凤翔泥塑作为初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来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一、凤翔泥塑的独特价值
凤翔县属于陕西省,地处关中平原,古称“雍”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华夏九州之一,凤翔泥塑是在凤翔这一特色地区中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凤翔泥塑的独特价值,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文化内涵方面:凤翔泥塑是先秦文化的一部分,距今已有两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民间传说中凤翔泥塑文化受到古军事文化的熏陶,明朝朱元璋军队的第六营,在此扎营故称“六营村”。这个村子也成为了凤翔泥塑最主要的出产基地。士兵晒干泥货后在各个庙会设摊,叫卖俗称“泥货”后逐渐在关中地区兴盛起来。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以及汉唐时期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凤翔泥塑工艺历史悠久。与历史的传承中纵向对比,这一独特的文化在历史中有着重要作用。
在艺术表现方面:凤翔泥塑作品结构凝炼,线条粗犷,带有生命的朝气,造型丰富多样,夸张而传神。有以西游记为主题的泥塑作品,有以老虎为代表的经典装饰。色彩种类丰富多样,既有原始的黑白,又有名利的,彩色艺术类别多样,有挂片类,坐虎类等。并形成特色工艺,程序制模,纸筋,入泥,脱胎,挂粉,勾线等,以黑墨勾线和简洁笔法土壤反映民间艺术的朴素与直爽。凤翔泥塑无论文化内涵还是艺术表现方面,都给人以美感的愉悦体验。而初中学生正处在审美意识培养的关键期。这一时间的审美培养以及人生价值观起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国西部关中地区的特色,凤翔泥塑具有文化独特审美的重要价值,值得传承与保护。
二、凤翔泥塑作为初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与意义
1.开发现状。鳳翔目前各初中小学以应试教育为主,缺乏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凤翔县竞存中学和乡村郭店中学为例。凤翔县竞存中学作为凤翔县内师资配比最优质,硬件设施较为完整的初中。凤翔泥塑这一文化特色仅在校园艺术展览中浅浅的展现。而作为乡村中学的郭店中学师资状况较差,师资多以民办代课老师或中专学历为主,语文校本课程自愿的开发更是困难。凤翔县竞存中学,尽管属于凤翔县内较好的中学,但整个学校的运转依旧受到西部偏远地区经济教育等因素的制约,对于校本课程在认知上还未高度重视,行动上更难以实施,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有实践指导的意义,认知建构的意义。
2.开发意义。校本课程是国家新课改三级管理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建设校本课程有利于拓展学校的教育空间,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具有个性的学校文化,把凤翔泥塑作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是由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性质决定的,在促进语文课程内涵发展,语文学科素养构建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1)拓宽语文课程内涵,促进语文学科发展。将凤翔泥塑作为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是把凤翔传统的民间供应与初中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有效结合,在学生对地域特色的深入了解中融入文化内涵。语文课程突破以往只强调国家课程的统一性,将学科作为中心的传统观点,体现语文教学活动与生活艺术的整合。语文的课程内涵很多时候仅仅停留在教师的观念层次上,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未能得到充分展示。通过开发凤翔泥塑校本课程促进初中语文课程的发展,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互结合,是核心素养下语文课程的重要体现。
(2)促进学生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语文课程在长久的发展中过度重视工具性价值培养,听说读写等能力培训。在地域偏远的西部,许多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还停留在校内课本上传统考试的观念之中,把独具凤翔特色的泥塑作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有利于对新时期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与语文学习相融合,理解丰富区域文化让学生拓展了文化视野,热爱中华文化。通过凤翔泥塑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学生不再把传统优秀文化定义为抽象的概念,认知为相去甚远的抽象符号。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近距离接触,拉进了学生与传统优秀文化的距离,让传统的民间艺术在新课程的倡导下,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3)保护与发扬民俗。利用凤翔泥塑的语文教育价值,让这一民间艺术走进语文课程之中。让学生深入家乡的民俗文化,对泥塑的艺术表现形式等有更深刻的理解。结合关中地区人民的质朴敦厚,把泥塑的特点融入到对关中地区,西部地区独特艺术文化的体系中。增进学生对于地方文化的高度自觉性。将人文与历史点面结合,引导学生关注民俗文化对地方及民族特色文化发展。思索在西方文化冲击下我国现存传统文化困境,并更好激发学生保护与发扬民俗的内部心理动机。
三、利用核心素养下凤翔泥塑作为初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施策略
1.课程目标。(1)激发学生对凤翔民俗的关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2)以凤翔泥塑为出发点,深入了解各地方不同文化,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热爱爱地方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课程的具体实施
(1)课程内容。凤翔泥塑是具有关中地区独特民俗特征的民间工艺,是将关中地区关于信仰、文化、劳动技艺、美学欣赏于一体的创作活动。本板块重点以凤翔泥塑的独特美和凤翔泥塑未来展望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我为凤翔泥塑献言献策”。
板块一:“凤翔泥塑文化历史”介绍凤翔泥塑从传说到历史演变的过程,并以六营村村群对于文化创造的巨大贡献,探析凤翔泥塑文化的历史成因。可从黄土土质分析,居民农闲习惯等方面分析。这一板块内容可以包括:传说中的泥塑;泥塑与西部文化;泥塑历史。
板块二:“凤翔泥塑的传承者”从作为具有强烈主观能动性的人在凤翔泥塑这一民间工艺发展传承中的重要贡献讲起。内容可包含:申请非遗之前重要贡献人物介绍和申请非遗之后创新人物发展简介两部分。在人物简介时不仅展示文字资料,还可配合视频,影像资料。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对手工艺人进行采访活动。加深对学生对于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印象,让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板块三:“凤翔泥塑与现代装饰”研究凤翔泥塑独特的手工艺价值后,对工厂中大批量生产的装饰提出疑问。在以工厂模式的生产为主要形式的今天,是否仍有必要坚持传统手工艺的原始性。讨论凤翔泥塑可否参照工厂模式用机器代替直接生产。让学生通过讨论对手工艺的原始独创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板块四:“凤翔泥塑未来展望”以前几个单元对凤翔泥塑的具体认知深入思考。凤翔泥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发展是一味迎合市场的需求扩大生产,还是依旧保持民间手工艺术的原始独创性都将面临着多种选择。
板块五:“我为泥塑发展献言献策”学生在深入思考后,为凤翔泥塑的进一步发展提出自己的独特建议。可将此活动分为小组探究,最后可形成以书面为主的小报告或以视频多媒体为载体的视频影像资料呈现。
(3)课程组织。作为校本课程以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引导来进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可通过小组个人集体的多种活动来体现,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导向,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方式,个人探究的专门场地,突破与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更大范圍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语文核心素养的体悟中,感受自我的价值发挥。
3.课程具体实施方法。分享凤翔泥塑校本课程具体实施的方法可有三种。
第一体验式教法。在凤翔泥塑的制作过程中带领学生参观去当地的泥塑人家体验泥塑制作的乐趣。让学生体验自主,每个人都可以制作一件自己的泥塑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通过体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蕴藏在泥塑创作的欢乐,并激发学生进一步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手工艺人的亲切互动,让凤翔泥塑与校本课程充满欢乐的气氛,让语文课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体验感得到强化。
第二探究式教法。突破以往填鸭式的方法,让学生在对分享民宿的自主创新中产生联想转变被动学习状态,如关于凤翔泥塑的色彩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一特定的问题进行观察,动手操作。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了自我主体的创新意识,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三故事法。在凤翔泥塑的历史传承中流传着许多的传说,手工艺人的故事,这些深入浅出化繁为简,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文化概念。教育者在选取故事的过程中,要让故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主题密切相关,故事可以展现丰富的情节,还可以通过揭示矛盾设置悬念等让学生去想象。学生也可提前准备故事进行交流,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4)实施评价。评价是检验课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方法。首先让学生自主评价,在校本课程中学生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创新想法并付诸于行动等;其次教师参与评价,在课程中对学生表现提出中肯意见,并与学生共同商议解决对策。避免一味批评式评价,要更多鼓励学生;最后可让学生互评,并邀请手工艺人对学生的泥塑作品进行打分。综和评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凤翔泥塑这一非遗文化的热情度。
语文核心素养下语文学科的内涵不断发展,语文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的任务。关注以凤翔泥塑为例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材料,教育主管部门及教育工作者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04-05
[2]李森,陈晓端.《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02-103
韩宣,陕西宝鸡文理学院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