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美的留声机

2020-05-06王慧妮

青年文学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诗意情怀文学

摘  要:文学越来越被认成是一种严肃反映时代声音的绘本,越来越偏离其最本质的意蕴,本文力图从文学最基本的性质入手,论述文学的审美与时代价值、情怀。

关键词:文学;诗意;时代;情怀

作者简介:王慧妮(1996-),女,汉族,辽宁省铁岭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8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作家作品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8-0-01

文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由此,我一直将其认为是一种“文艺”,在这里,有诗,有科学,有电影,是一场活生生的思想盛宴。文学不止拘泥于一种形式,它是多样的,多元的,而它首先带给人们的感受即是那映入眼帘的诗意与美好,它的审美内涵。一部被完成的文学作品,如果没有给读者带来一点欢愉,是严肃而又枯燥的,它定不会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但文学不是只有感性,它是理性与感性结合的产物,是思辨性与艺术性共存的结果,是理性根基上开出的激起人类内心灵魂,触碰心灵深处最柔软部分的花。文艺的目的是扩大自我和解脱,从多方面激发人性中的最基本力量,激发人内心的创造力,使人的心智保持清明,使感性保持活泼的警觉。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是许巍嘴里唱出的生活:世界辽阔,人生倏忽,美之永恒。而文学,即是离诗最近的地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学的黄金屋里,身体与灵魂皆在路上。经济高速行进的断裂时代,人们在万般的压力下已然忘记岁月如歌,遗忘了生活中诗与美的存在,更忘记了停下来欣赏沿路错过不再的美丽,但忽视不代表它没有存在,作家的功能即是用那最擅长抒情的笔,写出那最真实的静好以唤起沉睡在一代人头脑中被企盼并蠢蠢欲动的诗意。

探其本意,文学终究是以审美著称,它以审美的蕴藉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它以语言的精美与所构思出的意境留给读者以无限遐想与发挥,这是属于文字特有的力量,欲言又止,情理之中。文学的审美属性是审美活动中人的情感缺憾的满足,文学想象的广阔空间将人们从思索生命意义的困顿中解放出来,使人获得自由的生命体验。人类需要文学,因为它是人性自由的展开,是人的精神乐园。文学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论如何变化,它都将是给人类彻底松绑的朋友。呵护人的心灵,愉悦人的情感,文学对这种情感的积极影响与共鸣,就是文学的审美价值。汪曾祺散文化的写作风格,最明了的呈现了文学的审美意蕴。他以散文化的风格带给文界一阵清新和缓的春风,他流畅疏朗的文字让人眼前一亮,为封尘已久的心灵带来美的慰藉。

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一定时期内人类对于现实的反映。现实,即是我们所处的生存的时代,每一代人所生存的时期不同,也就形成了每一代所不同的文学,一代人有一代人所属的标志性的文学风貌。文学,是时代的标签。我们将文学简单地进行分期,分出了三个阶段: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时期,多以咏叹为基調,抒发写作人内心之愤懑,亦或是内心无法排解之忧愁。而进入近代以来,国家局势动荡,内忧外患,文学开始承担起社会责任,它的政治功利性更加突出,起着启蒙国民思想与唤起觉醒的作用。而从进入当代至今,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于所属于的时代,我们正生存在一个断裂的时代里,所以当代的文学,常常用最普通的生活者的角度,用思辨的思维在最常识性的话语里发现漏洞并填补他们,记录下我们不以为意的精彩与现实,记录我们遗忘的美好,文学即是时代的见证者、时代留声的记录机。

文学需要自由,是内心情感的最直接表达,因此而不需攀附于任何,文学是为人而创作的,文学的中心必须是人,人是个体的,文学必然也成个性。用独具个性的表述引起共鸣情感的慨叹才是文学应该具备的特点。成功的文学作品超越历史,超越时代背景,只凭一纸表述,无论置于哪个年代都可勾起深思,引发对于所处时代,所存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契合。

沈从文在《主妇》中写:“一个人心头上的微风,吹到另一个人生活里去时,是偶然还是必然?人生的理想,是情感节制的恰到好处,还是情感的放肆无边无涯?生命的取与,是昨天的好,当前的好,还是明天的好”,其中对理想与生命的收放和取与在如今仍然有深思意义,毕竟人生理想和生命意义是每个时代人不可回避的问题。北岛在《波兰来客》中写的:“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放在现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也仍然能代表奋斗中的青年人从满腔热血到梦想被现实击碎的心理感受,被现实挫伤的无奈是属于每个时代年轻人的必经之路。超越年代,跨越历史的只有存于人类内心深处的共鸣情感,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类总会在某一时间点对于一件相似的经历产生共同的思索,如此写下便成了情怀,穿云越海,跨越时空置下契合。

文学是美的,诗意的,是时代的留声亦是共鸣的情怀,我并不赞同将文学视之严肃黑暗,上纲上线仪式感十足;文学是自由的,人的感情是自由的,它不该被束缚于某种定位;文学是无限的,情感与认识也是无止境的,文字的力量就在于开采可能性与新角度,而这种开采首先触及到的定是主观与感性。黑暗只是文学一阶段的表现方式,人类体会文学定会经历一番由光明至黑暗再重见光明的心理过程,它是刺痛后的破茧而生,未经历严肃刺痛与黑暗,如何谈得涅槃重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2(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9.

[2]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236-245.

猜你喜欢

诗意情怀文学
诗意地栖居
我们需要文学
冬日浪漫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被耽搁的诗意
春日诗意
我与文学三十年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