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贴敷对慢性胃炎患者Hp转阴率的影响
2020-05-06杨茂敬
杨茂敬
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中疾病的一种,其主要是由于胃黏膜炎性病变,常见的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以及慢性浅表性胃炎[1,2]。导致慢性胃炎发生的有药物的作用、刺激性食物、病毒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诸多因素,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西医通常以保护胃黏膜为目的服用奥美拉唑、抗菌消炎类等药物及调整饮食规律等方法,但病情只可得到暂时缓解,极易导致复发,如接受治疗后不按时进行治疗,也易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3]。而中医治疗对于慢性胃炎具有一定的安全,但口服中药周期较长,多数患者无法做到从一而终。因此,本研究就针对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贴敷对其Hp转阴率进行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2018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20例慢性胃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0~40岁,平均年龄(34.23±4.15)岁;病程1~2年,平均病程(1.46±0.26)年。对照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8~42岁,平均年龄(35.21±5.72)岁;病程1~2年,平均病程(1.66±0.33)年。统计学比较,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符合《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4]脾胃虚寒型,①主症:喜按喜暖,胃脘隐痛;②次症:大便稀溏,纳呆少食,神疲乏力,食后胀满,舌质淡有齿痕,脉沉细,苔薄白。排除标准:①患有功能性障碍者;②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③患有重大精神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治疗法,口服药物有:奥美拉唑胶囊(四川德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168,20 mg/粒)2次/d,1粒/次,1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阿莫西林胶囊(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396,0.25 g/粒),2次/d,4粒/次,胶体果胶铋胶囊(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392,50 mg/粒),3次/d,3粒/次,1周为一个疗程,皆连续治疗1疗程。观察组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汤药包含:黄芪、大枣、桂枝、生姜各9 g,炙甘草6 g,白芍18 g,饴糖30 g,混合后取200 ml温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日常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督促患者适当运动,1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敷贴中使用的药物包括干姜、附片、花椒、肉桂各20 g,充分搅拌至粉状后加以蜂蜜再次搅合,直至成为均匀的糊状,平均分为60块,每次敷贴时取一块药块放于胶布中心,贴于足三里、胃俞、中脘及脾俞穴位,1次/d,2 h/次,每5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但每2个疗程中间要间隔2 d。
1.4 观察指标①观察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并对其进行总积分评估,包括上腹不适、饥不欲食、恶心呕吐、胃脘疼痛四方面,将程度分为0~3分,0分为无,1分为轻度,2分为中度,3分为重度。②观察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1周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以及葡萄糖溶液(GS)指标水平。③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乏力、头晕、恶心,总发生率=(乏力+头晕+恶心)/总例数×100%。Hp转阴率=Hp转阴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例,
2.2 血清中PGⅠ、PGⅡ以及GS指标水平2组患者治疗后的PGⅠ、PGⅡ、GS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1周血清中PGⅠ、PGⅡ以及GS指标水平对比 (例,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
2.3 不良反应及Hp转阴率对照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Hp转阴率较观察组而言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及转阴率对比 (例,%)
3 讨论
从中医角度出发,导致慢性胃炎发生的最直接原因在于脾胃虚寒,主要由于肾虚、过度疲劳及不规律饮食所导致,大量损伤胃中阳气,使之无法使脏腑保持适当的温度,从而导致消化功能受到严重损伤,因脾主运化的平衡遭到破坏后其脾胃功能也随之发生障碍,因此才造成脾胃虚寒[5]。如未及时发现并治疗,长时间的消耗即会发展成为慢性胃炎。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较低,血清PGⅠ、PGⅡ、GS水平较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且Hp转阴率较高,可见给予慢性胃炎患者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原因在于黄芪建中汤主要作用在于温阳健脾,且有显著的效果。药方中黄芪益气生血、补益脾胃;大枣甘温益气、补益脾胃;桂枝主要起温阳化气的效果;生姜则可以温养脾胃;白芍可养血补血;怡糖可缓急止痛、生化气血、补益脾胃;将上述诸类药物进行中和后对于和胃止痛、温中健脾具有可观的疗效[6]。此外,黄芪建中汤可以有效降低胃蛋白的活性,从而对血清胃泌素分泌进行调节,胃酸分泌也得以有效抑制,从而改善了胃脘痛情况。故临床中视黄芪建中汤为治疗慢性胃炎最具安全性的药方之一。而长期服用药物,对于患者的肝脏难免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加以中药穴位贴敷,其中的附片、干姜的使用,辅以桂枝、吴茱萸以及肉桂可以有效温中祛寒;花椒可温中止痛[7,8]。由此可见,中药穴位贴敷的作用在于化湿和中、调胃补气。在上述药方中加入生姜汁进行搅拌中和,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因此,中药的服用及穴位的敷贴不仅促进了患者病情的缓解,也可通过改善患者血清相关激素的表达,从而提高其Hp转阴率。
综上所述,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利用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贴敷的治疗方式于临床具有可观的效果,在提高血清中PGⅠ、PGⅡ以及GS水平的同时,可缓解中医证候,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Hp转阴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