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庸小说在日本的翻译与传播*①

2020-05-06李光贞

关键词:冈崎金庸小说

李光贞

(山东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在华语世界深受欢迎,在日语世界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极大的影响力。1996年10月,第一本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在日本出版后,该书很快风靡日本,迅速赢得一大批爱好者,日本研究者将其称为“汉语版的吉川英治”(1)[日本]三潴正道:《吉川英治与金庸》,水野治太郎、樱井良树编:《宮本武蔵は生きつづけるか》,东京:文真堂,2001年,第28页。笔者译。本稿未注明译者的日译汉均为笔者译,不再一一注明。。金庸小说在日本的翻译出版情况如何?呈现何种研究现状?在日本读者眼中,金庸文学的魅力与在中国读者眼中的魅力是否相同?现代传播学理论认为:“受众不是传者随意施加影响的消极客体,而是积极挑选传播内容以适应自己需要的个体。”(2)张国良主编:《传播学原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83页。本文拟在对金庸文学在日本的翻译出版、学术研究及读者数据评价进行客观梳理的基础上,在传播学理论、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展开探讨,以期廓清金庸小学在日本的传播现状,进一步完善和丰富金庸小学在世界各地的传播版图。

一、金庸小说在日本的翻译与出版

与其他中国作家作品进入日本读书市场相比,金庸小说在日本的翻译与出版颇有特点。虽然在华语世界金庸小说有超高的读者群,但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金庸小说并无日译本,1996年才由日本德间书店出版第一本金庸小说。德间书店是日本在出版动漫方面颇有特点的综合出版社,它在90年代中期作过一个中国小说销售量市场调查,发现金庸是世界上汉语小说销售量最高的作家,于是决定买下其全部小说的日语翻译版权。1996年4月,金庸亲赴日本,与德间书店出版社签订翻译版权协议,日译版权全部交由德间书店处理。(3)按照出版社当时的计划,5年内翻译出版《金庸全集》中的36本小说,但因为该翻译工作量过于庞大,最终没有按计划完成。德间书店取得版权后,迅速组织翻译者实施计划,决定由早稻田大学教授冈崎由美(4)冈崎由美:1958年出生在日本香川县。1988年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专业毕业后,进入早稻田大学任教,现为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教授。担任金庸小说日译本的总负责。冈崎由美的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学,主要是研究中国明清戏曲和小说,同时她也是古龙小说日译本的翻译负责人,翻译中国武侠小说经验极为丰富,由她担纲负责,对金庸小说的日译本质量应该说很有保障。从后来金庸小说出版后的畅销情况来看,德间书店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

1996年4月,冈崎由美正式接手该项工作,首先翻译的是《书剑恩仇录》。当年10月,《书剑恩仇录》(1)最先翻译完毕,共322页,翻译者为冈崎由美本人。该书在发行时的推介语这样介绍:“由一群剑术与侠义而聚在一起的好汉上演的、能撼动黄尘大地的大活剧。”(5)金庸:《书剑恩仇录》,冈崎由美译,东京:德间书店,1996年。该书出版后很快销售一空,好评如潮,这给了德间书店很大的鼓舞,增强了德间书店的信心。11月,《书剑恩仇录》(2)翻译完成,共314页;12月,推出《书剑恩仇录》(3),共331页;1997年1月,《书剑恩仇录》(4)翻译完成出版,共350页。这样,从1996年4月开始着手,至1997年1月,短短的8个月间,共完成四册1317页书的翻译并正式出版,翻译速度应该说是相当快的。(6)2001年4月该系列出版文库本,全套共4本。为何选择《书剑恩仇录》作为金庸的第一部日译作品?因为1955发表在香港《新晚报》上的《书剑恩仇录》,是金庸后来风靡世界的武侠小说的第一部作品。将作家本人的处女作当作日译本的首版发行,也可以看出买下金庸小说全部版权后的德间书店很强的计划性。

1999年7月,《射雕英雄传》(1)翻译完成出版,共321页,此书的翻译仍然由冈崎由美为总负责人,实际执笔翻译者为金海南(7)日译本上写的是:冈崎由美监修、金海南译。监修是日语表达,意即总负责人、总主编之意。;8月,《射雕英雄传》(2)翻译完成出版,共326页;9月,《射雕英雄传》(3)出版,共321页;10月,《射雕英雄传》(4)完成,共301页;12月,《射雕英雄传》(5)完成,共293页。这个翻译速度也相当快,6个月内完成1562页的翻译,甚至远超冈崎由美《书剑恩仇录》翻译时的工作量。这期间,德间书店不仅注重加快翻译速度,在宣传方面也很重视。《射雕英雄传》(1)发行时的推介语这样写道:“一个雪夜改变了两个结拜兄弟的命运。一人成为蒙古大草原战场上的勇者,一人在金国的王室长大……描写的是宋末元初动乱时期的大河罗曼!武侠小说的金字塔。闪耀登场!”而《射雕英雄传》(2)的出版宣传语则进一步改进,分为两部分,推介语也写得颇为有趣,首先介绍的是杨康:“父亲——成为自己的仇敌。对突然的真相震惊不已的金国王子,卷入欲望的漩涡。武侠小说的最高峰、激动人心的历史大河罗曼史。”郭靖则在第二部分出现:“在蒙古长大的具有强烈正义感的憨厚的郭靖,与富有才气的美女黄蓉。水与油一样命运的两人的邂逅,在江南的各种冒险中,互相吸引,最后相爱。”(8)引自日本「BOOK」数据库,https://search.yahoo.co.jp/search?p=BOOK&x.

随后,德间书店按照所定出版计划,继续进行其他作品的翻译出版。先后翻译出版的有:《碧血剑》《侠客行》《笑傲江湖》《雪山飞狐》《连城诀》《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越女剑》(9)由《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三部中篇小说组成。《天龙八部》《鹿鼎记》。除总负责人冈崎由美担任部分作品的翻译外,其他实际执笔翻译者由下列人员组成:土屋文子、小岛早依、小岛瑞纪、林久之、金海南、阿部敦子、松田京子、伊藤未央。这些译者的翻译速度很快,出版也很迅速,后来方便携带的文库本也相继出版,更进一步推动了金庸小说在日本的传播乃至普及。德间书店对金庸小说的出版,不仅注重推介,在版本制作方面也颇下了一番功夫。在书的开始部分,对主要登场人物和基本用语加以说明,并配以大量精美插图,对日本读者理解原作精神很有帮助。同时,日文版金庸小说的印刷质量非常好,被认为是“在金庸小说的各国语言版本中,日语版是印刷最为精美、设计最为凝练”(10)[日本]吴伟明:《日本金庸武侠小说的受容》,《日中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3期。的版本;价格方面,虽然日译本卷数较多,但一册图书大约定价在一千六七百日元,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价格适中,也在另一个方面推动了金庸小说的传播。以下以《笑傲江湖》全7本日译本的封面为例,就可以看出日译本设计的精美和用心。7卷本的图书,封面颜色各不相同,分别有7种颜色组成,摆放在一起,会对读者形成一种视觉冲击。(见图1)日本是漫画大国,漫画水平高,德间书店在封面设计方面,充分显示出日本漫画大国的特点,在部分保留武侠小说特征的同时,加上了日本文化元素,很吸引人。

图1 《笑傲江湖》日译本封面

德间书店不仅封面设计充满日本文化元素,以此来吸引日本读者,而且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对金庸作品中一些难懂的地名、人名,也直接按照日本读者的习惯进行翻译。例如,香香公主翻译为“ウイグル族の美少女”,掌门人翻译为“总帅”,而‘狗杂种”则采取直译加注的方法:文中直接用“狗杂种”、注释中用“のらいぬ”(野狗)来加以说明。为了让日本读者仅看书名就能产生阅读兴趣,各册的出版也没有按照中文版的卷数来划分,而是按照他们自己的理解,将其划分为几卷,每卷都取一个日本式名字,而且几乎每卷小说都加了副标题,各章节的题目也与中文版不同。例如,《笑傲江湖》日译本共有7卷,每卷都加了副标题。(见表1)这样,日本读者读起来更加容易理解原文。而像《鹿鼎记》等日译本小说的处理亦是如此。有趣的是,《鹿鼎记》虽然也加了副标题说明,然而仅《鹿鼎记》这个小说名本身,就有很多日本读者表示并不理解其意,读完也不知所以然,但该小说有趣耐读,仍然广受欢迎。

表1 《笑傲江湖》的日文名(文库本)

金庸小说还在日本出版了漫画版《射雕英雄传》日译本19卷,漫画由香港李志清所画,翻译由冈崎由美、土屋文子担任。2009年2月出版第1卷,到2010年2月,19卷本全部出齐。(11)金庸、李志清:《射雕英雄传》(漫画版),[日本]冈崎由美、土屋文子译,东京:德间书店,2009年。漫画版《射雕英雄传》虽然文字数量少于小说,但1年之内19卷全部翻译出版完毕。这种速度令人叹为观止。李志清出生于1963年,是香港颇为有名的漫画家,创作早期主要领域在历史漫画。2007年,在日本外交部主办的旨在面向国际普及漫画的《第一次国际漫画奖》大赛中,李志清的《孙子兵法》在来自全世界的146幅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最优秀奖。1993年,李志清创作的漫画《三国志》在日本出版,其纤细的表达风格,使得其漫画作品在日本拥有广泛的读者。1996年后,金庸小说日译本的插图均由李志清担纲。因为李志清在日本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加之金庸小说的生动有趣性,很多读者看过漫画后再回头购买小说,以漫画带动了小说的销售,《射雕英雄传》19卷本漫画很快风靡日本。后来,德间书店又出版漫画版《笑傲江湖》以及由李志清所画的百余张金庸小说日译本中武侠人物的漫画插图——《李志清侠士图》。日本读者喜欢李志清所画金庸小说漫画的原因,日本亚马逊书城读者评价留言区的留言,颇能说明问题:

时间:2013年5月8日,对《射雕英雄传》漫画版的评价,好评,5星

题目:《读小说有不明之处,看漫画通俗易懂》

通过看电视剧进入金庸的世界,因为电视版有的故事情节交待不清,所以有不明白的地方。小说版当然比较忠于原作,但仍然是看漫画容易让人理解。从画作来看,在封皮装帧方面确实下了番功夫,时常出现“哎?”令人非常惊奇的画面(并非插科打诨的画面)。希望接着出版《神雕侠侣》。(12)引自日本亚马逊书城读者留言,https://www.amazon.co.jp/.

这位读者对《射雕英雄传》评价很高,给予5星级评价。但也有读者对漫画版《射雕英雄传》充满批评,只给2星评价:

时间:2014年10月4日

题目:《现在就是有一个地方不能让人理解》

该书是香港畅销漫画的翻译作品,作者获得过日本外交部的漫画大奖,但说实在的……,最大的问题是画力(画画的水平)。画得的确中规中矩,但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生硬。因为生硬所以人物的表情、动作过于僵硬。本应充满魅力的武术场面,身体的动作表现,不是好看不好看的问题,而是非常荒谬,且人物的表情也很僵硬,这点比较突出。

在电影中,随着“那样的傻瓜啊”这样场景的展开,在演员逼真的演技中令人沉浸在故事中,所以漫画中的画作也需要这样的说服力。这种说服力,不仅指画作能力,还包括构图及构图间的组成与搭配等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来说,也可以称之为漫画的奥妙深厚之处,这点也可以解释即便是画力很高的插画作家,也未必能创作出优秀漫画的理由。

这个作品的画风,虽然也可以说是无插科打诨的元素,但感到有的地方十分荒唐无稽从而不忍卒读,这仍然是单元分割、构图、单元进展等综合力不足之原因所致。不仅是作者,责任编辑在画作过程中也要加入进去,水准高的漫画,也需要编辑的力量。不仅是画力不足,场面设定方面也存在说明不足的问题。(13)引自日本亚马逊书城读者留言,https://www.amazon.co.jp/.

从其评论留言来看,这位读者很有见解,可能是从事该领域的专业人士。他指出的问题十分尖锐,当然这种尖锐是相比日本动漫的特点而言。

在日本,大学本科生选定金庸小说为研究对象的也不少,例如富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化专业的本科论文中,自2003年至2012年10年间,共7篇有关金庸小说研究的本科论文:《金庸笔下各种各样的爱情》(2003年)、《金庸〈书剑恩仇录〉中的格斗描写》《金庸〈天龙八部〉研究——以两个姊妹为出发点》(2004年)、《金庸〈雪山飞狐〉研究》(2005年)、《金庸小说中的“江山”与“美人”》(2006年)、《金庸武侠小说与日本动漫》(2000年)、《金庸小说的魅力——不可译的文学性》(2012年)(14)引自富山大学人文学部中国语言文化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http://www.hmt.u-toyama.ac.jp/index.html.;金泽大学在2016年有《金庸〈射雕英雄传〉》、2017年有《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的招式来源》(15)引自金泽大学文学部文学科中国语学(中国文学研究室本科毕业论文题目),https://jinbun.w3.kanazawa-u.ac.jp/japanchina.html.本科论文题目。由此可见金庸文学在日本的传播度高。

另外,金庸小说在日本传播还与香港电影的带动有关。20世纪70年代,香港电影在日本非常流行,特别是一些武侠片,在日本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那时候,“东方不败”“东邪”“西毒”“少林”“武当”“丐帮”“内功”“气功”“轻功”等武侠世界的名词已经在日本广为流传。还有电视剧、漫画DVD的畅销,也培养出一批喜欢武侠世界的日本读者。这样,在出版社、译者等各方共同努力下,现代传播学理论强调大众传播所需要的“时间上要‘快’,空间上要‘远’,数量上要‘多’,质量上要‘精’”(16)张国良主编:《传播学原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11页。等条件,基本上全部满足,所以,金庸小说在日本很快传播开来。

二、日本对金庸小说的学术研究

金庸从1955年发表《书剑恩仇录》,到1972年完成《鹿鼎记》,共有15部长篇小说。宏大的历史背景、以真名登场的历史名人、精巧的布局、有趣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构成金庸小说的基本内容和创作特点,使得金庸小说在华语世界享有盛誉。金庸小说不仅在读者中声誉高,学术界对金庸文学的研究也很活跃,已经逐渐形成一门学问——“金学”,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产生。日本对金庸作品的接受虽然开始得较晚,但在其1996年传入日本后,随即掀起一股“金庸小说热”,学术界对金庸文学的研究也成果不断。有趣的是,日本对金庸小说的学术研究,要早于小说的翻译出版。翻译出版与学术研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也是金庸小说在日本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追溯日本对金庸小说的研究历史,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早期的介绍阶段

1990年,北九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叶言材发表《武侠与武侠小说》(17)叶言材:《“武侠”与武侠小说》,[日本]桐岛薰子译,《北九州大学外国语学部纪要》1990年第12期。论文,向日本读者介绍金庸的武侠小说。该论文用中文写成,由桐岛薰子翻译成日语,刊登在《北九州大学外国语学报纪要》上。经过笔者文献资料调查,这应该是日本最早研究金庸小说的文章。1996年3月,京都产业大学编著的《外国语与外国文学系列》论集中,发表陈平原的《武侠小说中的‘剑’》(18)陈平原:《武侠小说的“剑”》,《京都产业大学论丛·外国语与外国文学系列》1996年第3期。论文。陈平原为我国著名学者,对武侠小说的整体性研究颇有特点,“通过对武侠作品的研究,深入探讨蕴含其中的武学、佛道、江湖、女性观、国民性等中国文化、文体的整体性”(19)李明:《陈平原武侠小说研究的整体性》,《郑州师范教育》2014年第6期。,该论文对金庸小说中的武侠世界有深刻论述。这6年间只有以上两篇论文发表,其中包括一篇来自中国学者的论文。

1996年,德间书店引进金庸小说版权并相继出版其作品后,有关研究论文的发表多了起来。4月正式引进《金庸武侠小说集》版权,日本方面开始组织人员动手翻译,到了8月,日译本翻译的总负责人冈崎由美就出版了《武侠小说巨人金庸的世界》(20)[日本]冈崎由美:《武侠小说巨人金庸的世界》,东京:德间书店,1996年。一书,10月则出版了由冈崎由美翻译的《书剑恩仇录》。从时间节点来看,冈崎由美的这本专著应该是她接手翻译工作前后的学术研究成果。如此快速地出版一本研究专著,一是冈崎由美原本就长期从事武侠小说研究,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二是可以推测,她开始着手翻译金庸小说后,对金庸的武侠世界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能较快完成研究;三是为了配合金庸小说的出版工作,需要一本书来引导帮助读者。冈崎由美在这本著作中,对金庸世界的武侠情义、故事情节构成等作了介绍和研究。另一方面,学术研究与翻译实践相结合,使得译者更能理解原著精神,相互促进,翻译过程也更加顺利。同年11月,译者之一的土屋文子与田中芳树的《对谈——武侠小说入门》发表在《新刊展望》(21)[日本]田中芳樹、土屋文子:《对谈——武侠小说入门》,《新刊展望》1996年第11期。。12月,土屋文子发表《(香港)武侠小说的现在》(22)[日本]土屋文子:《(香港)武侠小说的现在》,《亚洲之风33、月刊Sinica》1996年第12期。论文,此对谈及论文配合德间书店金庸小说的出版,对如何阅读中国武侠小说给予有益的引导。1997年3月,冈崎由美再次发表《金庸=查良庸所具有的“三面性”》(23)[日本]冈崎由美:《金庸=查良庸所具有的“三面性”》,《潮》1997年第3期。论文,对金庸文学思想的形成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这些译者的研究,不仅对他们本身的金庸小说翻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对金庸小说的学术探讨上也独树一帜。这一时期,其他研究者的论文也不断面世,例如,田中芳树发表《欢迎来到金庸的世界》(24)[日本]田中芳树:《欢迎来到金庸的世界》,[日本]冈崎由美主编:《武侠小说指南》,东京:德同书店,1998年。论文,多方面、多角度地对金庸小说进行解读,京都大学教授金文京也发表《香港文化与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25)[日本]金文京:《香港文化与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激情亚洲》1996年第10期。论文。同时,1996年7月开始,日本当时最为有名的电影评论杂志《电影旬报》连续刊登“功夫电影与武侠小说”专栏文章,对金庸及中国的武侠小说给予介绍,具体有以下文章:《功夫人物列传》(26)[日本]蒲川留:《功夫人物列传》,《电影旬报》1996年第7期。《体验性功夫电影论》(27)[日本]笠尾恭二:《体验性功夫电影论》,《电影旬报》1996年第7期。《武侠小说是什么?》(28)[日本]冈崎由美:《武侠小说是什么》,《电影旬报》1996年第7期。《功夫拳脚无双传》(29)[日本]知野二郎:《功夫拳脚无双传》,《电影旬报》1996年第7期。等。学术界掀起一股“金庸研究热”。

1996年,日本创价学会授予金庸“维持世界和平贡献奖”,创价大学授予金庸名誉博士称号。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30)池田大作(1928-),日本著名宗教家、作家。任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日本创价大学创始人,曾多次获得国际荣誉。在我国获得的荣誉称号有:中国艺术贡献奖(1959),中日友好和平使者(1990),人民友好使者(1992),中国文化交流贡献奖(1997)。本人就是金庸迷,喜欢阅读金庸小说,对金庸小说有很深刻的理解。从1997年2月开始,池田大作与金庸就其创作风格、人物精神、人类文明、国家关系等诸问题展开对谈。其对谈内容连续刊登在《潮》杂志上,1个月一篇直至1998年1月结束,共12期12篇对谈文章。(31)这些文章分别为:《寻求旭日的世纪——香港的明天 回归之前》《日本和香港——从“环太平洋文明”的视点》《人生几春秋——年少时的磨练》《邓小平与香港回归——“二十一世纪人”的条件》《寻求旭日的世纪——精神与人格的崇高 永久和平的根源》《寻求旭日的世纪——青春的书——〈普鲁塔克英雄传〉》《新“文学的复兴”——〈基督山伯爵〉的魅力》《寻求旭日的世纪 民众之魂的觉醒——革命的人道主义·鲁迅》《寻求旭日的世纪 从〈立正安国论〉到“巴金”——文人大讨论》《寻求旭日的世纪 叙述“生的希望”之文学——复眼思考与价值创造》《寻求旭日的世纪 人性之光照亮的雨果文学》《寻求旭日的世纪——开拓新世纪的“必经之路”——在〈水浒传〉〈三国志〉中学到的》。1998年4月1日,金庸和池田大作的这12期对谈以《寻求旭日的世纪——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32)金庸、[日本]池田大作:《寻求旭日的世纪——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东京:潮出版社,1998年。为题结集出版。池田大作与很多著名人士有过接触和谈话,提问题的角度十分巧妙,该对谈通过池田大作提问、金庸回答的形式,将金庸的成长过程、思想精神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对日本读者进一步了解金庸及其文学具有极大的参考作用。1997年7月,该杂志在连续刊登金庸与池田大作的对谈间隙,还单独刊登金庸撰写的《我所见到的邓小平先生》(33)金庸:《我所见到的邓小平先生》,东京:潮出版社,1997年。一文,对他与邓小平见面的情形进行回忆;在这一时间,冈崎由美等人撰写的《没有鲁迅的中国文学史〈武侠小说〉》(34)[日本]冈崎由美:《没有鲁迅的中国文学史〈武侠小说〉》,《东方》1997年第7期。论文发表在《东方》杂志上,该论文则从另一个角度对中国武侠小说进行了探讨。2000年,《第三文明》杂志刊登孙立川的论文《中国文学的世纪对话中——池田名誉会长与鲁迅·巴金·金庸》(35)[日本]孙立川:《中国文学的世纪对话中——池田名誉会长与鲁迅·巴金·金庸》,《第三文明》2000年第7期。。

总体看来,这一时期的研究多以介绍为主,很大原因是为了配合出版社出版金庸小说所作的宣传。此后,日本对金庸小说进行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研究的文章增多,研究走向深入。

(二)金庸研究走向多元化

2001年后,日本的金庸研究向多元化发展,研究者不断增多,研究内容也不断深入。这一时期可以视为日本金庸文学研究的第二阶段。2001年6月开始,《金庸小说的格斗描写》(36)[日本]冈崎由美:《金庸小说的格斗描写》,《中国:社会与文化》2001年第6期。《解读中国的英雄豪杰:从〈三国志演义〉到武侠小说》(37)[日本]铃木阳一主编:《解读中国的英雄豪杰:从〈三国志演义〉到武侠小说》,《亚洲书47》,东京:大修馆书店,2002年。《批评的空间:武侠小说与时代小说》(38)[日本]秋山骏:《批评的空隙:武侠小说与时代小说》,《季刊文科》2002年秋。等论文相继问世。同时,日本的大学也开始举办专题研讨会,对金庸小学相关问题进行学术探讨。2001年11月5日,神奈川大学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第十一次日中交流——探讨金庸小说的魅力”学术研讨会,时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的金庸应邀出席会议。(39)金庸原本2次约定出席在日本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一次是神奈川大学,成行;另一次是 2007年9月30日,他原本约定出席立命馆大学在京都太秦电影村召开的“媒体整合国际学术研讨会”,但开会时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前往,由香港天地图书副总编辑孙中川代读了他写给大会的致辞。当时对金庸的采访,后来以《金庸一席谈:中国武侠小说的魅力》为题,收录到此次会议的论文集中,2003年由御茶水书房出版社出版。(40)[日本]铃木阳一编著:《金庸一席谈:中国武侠小说的魅力》,《神奈川大学评论集24》,东京:御茶水书房,2003年。2002年9月,神奈川大学主编的《金庸的世界与中国纪念特刊》发行;2003年5月,该大学文学研究所编著的《历史与文学的境界:金庸的武侠小说》(41)[日本]神奈川大学人文学研究所主编:《历史与文学的境界:金庸的武侠小说》,《人文研究丛书19》,东京:劲草书房,2003年。论文集由劲草书房出版,这本论文集中有关金庸研究的论文,全部以在该大学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所提交的论文为基础编辑而成。从该论文集内容可以看出,与会代表主要对金庸小说中的“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作为切入口,对金庸作品进行分析,展开探讨。加藤浩志则在中国出版的《世界文学》上刊登了《金庸:香港的武侠小说和电影》(42)[日本]加藤浩志:《金庸:香港的武侠小说和电影》,《世界文学》2001年第8期。论文。

2003年6月,陈菁发表论文《金庸小说中所描写的道士人物形象》(43)[日本]陈箐:《金庸小说中所描写的道士人物形象》,《香椎泻》2003年第6期。,对金庸小说中的道士形象进行分析,很有意义;其他还有原田真理子的《金庸人物书志》(44)[日本]原田真理子:《金庸人物书志》,《文献探索·2006卷》,2006年。论文,主要对金庸小说中的人物进行概括介绍。同年6月,《从〈笑傲江湖〉看金庸作品的魅力》(45)[日本]平川真弓:《从〈笑傲江湖〉看金庸作品的魅力》,《筑紫国文》2003年第6期。发表,作者平川真弓为筑紫女学园大学短期大学部国文科的研究者,这说明金庸文学的研究者已延伸到日本的地方大学;《金庸武侠小说与民族主义》(46)[日本]张文菁:《金庸武侠小说与民族主义》,《中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12期。《一种特殊文化形态下的小说类型——我看中国武侠小说》(47)[日本]宁宗一:《一种特殊文化形态下的小说类型——我看中国武侠小说》,《北九州市立大学外国语学部纪要》(108),2003年。也发表在这一年。这样算来,2003年共有5篇相关论文、一部专著出版。不仅如此,日本学者的研究视角开阔到中国,对中国研究金庸的学术热点十分感兴趣,如《中国大陆金庸研究诸观点的分析》(48)[日本]西村伸宏:《中国大陆金庸研究诸观点的分析》,横滨市立大学国际文化研究纪要编委会主编:《国际文化研究纪要》(10),2004年12月。论文,便对中国研究金庸的各种观点进行梳理、介绍和分析,把中国学术界研究金庸文学的前沿动态介绍到日本。

在日本的中国学者,则对日本的金庸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例如,吴伟明于2005年3月发表《日本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受容》(49)[日本]吴伟明:《日本金庸武侠小说的受容》,《日中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3期。论文,在掌握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金庸文学在日本的接受及研究现状进行客观梳理和分析;2005年12月,张文菁再次发表《离散的主人公——从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看文化的越境》(50)[日本]张文菁:《离散的主人公——从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看文化的越境》,《中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12期。论文。一桥大学博士生花尻奈绪子则在《在金庸研究中探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框架范围——以严家炎和李陀的观点为例》的论文中,以严家炎和李陀的“金庸研究”为分析样本,对同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流学者的严家炎、李陀有关金庸的研究历史及研究内容、结论进行梳理和分析,指出与严家炎的金庸研究结论为“金庸文学作品属于五四新文学”不同,李陀的金庸研究结论为“新的中国现代文学”,并指出,李陀在研究中认为,金庸文学营养一方面来自旧式的白话小说,另一方面吸取西方文学影响,其语言用欧化白话表达出来,自有一番魅力。(51)[日本]花尻奈绪子:《在金庸研究中探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框架范围——以严家炎和李陀的观点为例》,一桥大学大学院语言社会研究科纪要编集委员会主编:《语言社会:Gensha》(5),2011年,第325-339页。花尻奈绪子当时在三重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就读,她从硕士阶段就开始对金庸进行研究,其硕士论文题目为《中国大陆的金庸研究》(52)[日本]花尻奈绪子:《中国大陆的金庸研究》,《三重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硕士论文》,平成18年。,有了很好的学术积淀。同时这一阶段,有关研究金庸的汉语文章也不断被翻译成日语出版,例如《历史创作·武侠·人心》(53)金庸:《历史创作·武侠·人心》,[日本]中村彰宪译,立命馆大学映像学会主编(1):《立命馆映像学》,2008年,第79-81页。,该文的译者为中村彰宪。中村彰宪擅长研究游戏中的金庸武侠世界,在2006年曾出版《中国游戏商业完全研究》(54)[日本]中村彰宪:《中国游戏商业完全研究》,东京:Enterbrain出版社,2005年。专著,对金庸作品的魅力、日本金庸作品的发展动向、金庸作品的游戏产品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日本的研究者还通过研究金庸作品来了解中国社会和历史,例如《中国社会中的“雅-谴责”/“俗-发散”构造的终焉——1990年代知识分子围绕“金庸”的争论》(55)[日本]西村伸宏:《中国社会中的“雅-谴责”/“俗-发散”构造的终焉——1990年代知识分子围绕“金庸”的争论》,横滨市立大学国际文化研究纪要编委会主编:《国际文化研究纪要》(13),2006年,第93-117页。论文,以1990年起我国学术界对金庸文学作品定位为“大众小说”还是“通俗小说”等问题的争论为切入口,虽然争论的是金庸文学作品归属问题,实则是对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下“文化”“知识”等概念进行再定位的探讨。而另一本题目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研究》(56)[日本]石川祯浩:《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主编:《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附属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报告》,2010年。的论文集,则收录多篇有关金庸研究的论文,例如金文京的《金庸武侠小说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等论文均属此大类。裴峰学为中国留学生,在千叶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金庸小说。2013年,他以“想象中的中华共同体——以金庸小说为例”(57)裴峰学:《想象中的中华共同体——以金庸小说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千叶大学,2013年。作为博士论文题目,顺利获得博士学位,这是日本首篇以金庸小说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其实早在2010年,裴峰学就发表过关于金庸研究的《对中国武侠小说中“江湖”的再认识》(58)裴峰学:《对中国武侠小说中‘江湖’的再认识》,千叶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主编:《千叶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1),2010年,第337-349页。论文,2011年发表《从金庸的“武侠”中看“中国人”》(59)裴峰学:《从金庸的“武侠”中看“中国人”》,千叶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三宅晶子主编:《印象·政治·媒体2008-201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研究项目报告书第219集)》,2011年。论文。其他还有《金庸小说中的动物》(60)[日本]郑振伟:《金庸小说中的动物》,《亚洲学科年报》(4),2011年,第1-29页。论文,对金庸小说中出现的动物及动物寓意进行了深入研究。

最近几年,“金庸热”在日本似乎有些退潮。2014年后有关金庸研究论文数量减少,2015年只有在中国引进的中国学者的研究专著:《侠坛巨擘:金庸与新武侠小说研究史料辑(20世纪中国文学主流·历史档案书系)》(61)陈夫龙编:《侠坛巨擘:金庸与新武侠小说研究史料辑(20世纪中国文学主流.历史档案书系)》,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而查阅日本国家图书馆,2015年至2017年间未见有关于金庸小说研究的论文发表。在金庸去世后的2018年12月,日本《出版信息》杂志刊登《中国:新派武侠小说的先驱者、金庸94岁离世》(62)[日本]岛崎英威:《中国:新派武侠小说的先驱者、金庸94岁离世》,《出版信息》2018年第12期。一文,报道了金庸去世的消息,并对金庸作品在日本的传播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2019年2月,在朝日新闻社出版的《三潴正道先生古稀纪念》一书中,收录有《吉川英治与金庸》(三潴正道著)一文。这说明日本的金庸研究一直是持续不断的。

(三)冈崎由美对金庸的学术研究

冈崎由美在日本的金庸文学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不仅是整个金庸小说日语翻译的总负责人,还不断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在学术研讨会上发言,积极开展有关金庸小说的各种活动。她是金庸小说在日本传播的积极推动者和日本读者了解金庸文学世界的重要向导。

1996年,冈崎由美担任金庸作品日译的总负责人后,首先亲自动手翻译第一部日译本《书剑恩仇录》。8月,冈崎由美担纲主编的《武侠小说的巨人金庸的世界》一书由德间书店出版,该书的出版推介语这样写道:

小说、电影、电视、动漫游戏……,全媒体都有他的作品,令世界12亿人狂热追捧的中国历史上传奇浪漫的巨星——金庸。本书是解读其文学世界全貌的全指南。

宏大且充满浪漫的故事,香港的武侠小说之雄——金庸世界的完全导读。同时收录有金庸作品目录、改编的电视、电影介绍,也收录了梁家辉等香港电影人的文稿。(63)引自日本「BOOK」数据库,https://search.yahoo.co.jp/search?p=BOOK&x.

从其内容来看,该书对金庸作品、特别是电影例如《大英雄》等作了详细的解说。该书的发行配合金庸小说在日本的登陆,相得益彰,对传播金庸小说起到了十分有力的推动作用。

1998年,冈崎由美在美国召开的“金庸小说与20世纪的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上,宣读了题的《武侠与20世纪初期的日本惊险小说》的论文;同年9月,冈崎由美赴台湾参加学术会议,其参会论文被收录到此次研讨会的论文集《“剑客”与“侠客”——中日两国武侠小说比较》(64)[日本]冈崎由美:《“剑客”与“侠客”——中日两国武侠小说比较,纵横武林——中国武侠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8年。中;2001年11月,在神奈川大学召开的“探讨金庸作品魅力”学术研讨会上,冈崎由美则发表了《从文章看金庸作品的魅力》论文。2000年,北京召开“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冈崎由美在会上作了题为《金庸作品与日本武侠小说》的发言。这一时期,日本方面的金庸研究成果很少,连续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只有冈崎由美一人,但总算发出了日本“金庸研究”的声音。就此意义上来说,冈崎由美在早期金庸学术研究方面所作贡献很大。

1998年4月,由冈崎由美担纲主编的《武侠小说指南——解读金庸世界》单行本由德间书店出版,该书同1996年出版的《武侠小说的巨人金庸的世界》一样,均被视为了解金庸世界的入门书。其推介语这样写道:

受到中华世界12亿人的追捧,日本已经出版《书剑恩仇录》等作品。中国历史传奇罗曼的巨星——金庸。那种令人热血沸腾的冒险活剧的魅力。导读由田中芳树等豪华阵容组成。

2000年,冈崎由美的论文《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初叶的日本惊险小说》(65)[日本]冈崎由美:《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初叶的日本惊险小说》,《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香港:明河社,2000年。被收录到《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由香港明河社出版。2001年6月,冈崎由美发表《金庸小说的格斗描写》(66)[日本]冈崎由美:《金庸小说的格斗描写》,《中国:社会与文化》(16),2001年,第56-69页。论文,对金庸小说中的格斗特点、场景等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认为金庸小说中的格斗场面中虽无人物对话,但无论是心理描写、动作描写都非常绵密、细致,很有新意,令读者兴趣盎然。2002年12月,她出版《漂泊的英雄:通往中国武侠小说之路》专著,该书在出版导读中写道:“行走江湖的侠客,空中飞舞的剑客,恩仇情怨的上演,爽快的武侠高手,……中华武侠世界是怎样的世界,从唐代传奇到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一幅中华武侠英雄的发展系谱。……武侠英雄的文学史。”(67)[日本]冈崎由美:《漂泊的英雄:中国武侠小说之路》,《亚洲书46》,东京:大修书馆,2002年,第201页。对中国古典文学《三国志》《水浒传》等非常熟悉的日本读者来说,将金庸小说纳入到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谱系来解说,对日本读者理解金庸小说中的武侠世界无疑是极为有益的。冈崎由美的这本专著虽有学术研究性质,但在封面设计上却颇具武侠风范,对中国通俗文学在日本的普及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2003年,她还发表了《武侠小说——中国的刀剑》(68)[日本]冈崎由美:《武侠小说——中国的刀剑》,《特集中国幻想绮丽谈·发现》2003年第1期。论文;2006年,出版专著《武侠电影的快乐:从唐朝到好莱坞剑客们的超级剑术揭秘》(69)[日本]冈崎由美、浦川留:《武侠电影的快乐》,东京:三修社,2006年。;2008年,携论文《金庸小说翻译、武侠文化翻译》再次来我国参加在浙江海宁召开的学术研讨会。(70)[日本]冈崎由美:《翻译金庸小说、翻译武侠文化》,《金庸小说2008年浙江海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第225-236页。

综上所述,无论是翻译还是学术研究,冈崎由美都应该称得上是日本金庸研究第一人,对金庸小说在日本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日本读者为何喜欢金庸小说

从文学历史的发展来看,文学家们常借作品表现自己的理想和志趣。如鲁迅在其文学作品中以凌厉的笔触,以唤醒国民精神和人性觉醒为目标,对社会的黑暗、国民性的弱点进行无情的鞭挞。而读金庸的小说,则能通过其虚构的世界,促使读者联系社会现实从而激发人们的思考,通过多元方式的传达、前所未有的广泛传播,从而推动社会思想的进步,这不仅是金庸小说的魅力,更是文学的魅力。金庸小说不仅具有娱乐性,而且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故事的有趣性、人物的正义感、正直精神以及人物间的人情味都吸引着读者。早稻田大学法国文学研究者秋山骏曾经对《笑傲江湖》这样评价:“金庸因其武侠小说,被称为汉字圈第一畅销作家。我读完他的第一部作品,就非常佩服。作为大众文学,几乎堪称完美。”(71)[日本]秋山骏:《批评的空隙(11):武侠小说与时代小说》,《季刊文科》(22卷),2002年秋。日本的SF作家田中芳树也对金庸小说赞不绝口:“金庸的作品,并非是为了学习‘历史’而读,然而读下去的话,就会自然地接触到中国的历史和人物,被其作品的魅力甚至可以称之为魔力的东西所吸引。”(72)[日本]田中芳树:《欢迎来到金庸的世界》,冈崎由美主编:《武侠小说指南》,东京:德间书店,1998年,第25页。

“任何个人或组织所发出的讯息,只有最终到达受众的头脑之中,才能说真正完成了一个传播过程。”(73)张国良主编:《传播学原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80页。以此理论来看,“受众”在现代传播学理论中,其地位十分重要。这里所讲的受众,指的就是金庸小说的一般日本读者。那么,日本读者为何喜欢金庸小说?他们对金庸小说持何种评价?金庸作品中哪部小说最受日本读者欢迎?日本亚马逊书城对图书的评价分为5个星,从5星到1星,文本质量、书城服务等依次降低,当然这里的服务部分还包括书籍的运输、外包装等,但总体看来,日本读者写的读后感或者说读书评价留言,客观、真实,通过他们的反馈,判断了解金庸文学在日本的传播效果,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见表2)

表2 亚马逊书城对金庸小说的1—5星评价统计(74)表2内的小说名:日译本在翻译时重新对小说进行组合,分为几个分卷,并重新给每卷起了新的名字,本表将日译本中各分卷的小说名重新翻译回中文。本表统计所写的出版时间为文库本出版时间。数据来自日本亚马逊书城图书评分,截止日期到2019年3月。笔者对评价为1星的留言进行翻译,以期探明读者为何给予1星的评价。

②2015年4月15日留言(1星),给予1星理由:运费问题。共买了4册。确实写了不包运费,我选用的是运费便宜的快递公司。书籍本身虽然很漂亮,但还是有点后悔,书破了。

③2011年9月15日留言(1星),给予1星理由:翻译很差。译者无基本的文章写作能力,德间书店就这样出版了,令人吃惊。金庸真可怜。冈崎由美、松田京子(翻译)。

④2012年2月12日留言(1星),给予1星理由:行文不行。怀着希望而来,对其彻底幻灭。我看过根据原作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后就一直在想:“原作该是多么的精彩啊!”但看过该书后,觉得无论是人物、格斗场面描写都令人失望,好像是个草稿般。是小说的文章表现力乏力、还是翻译有问题不好说,十有八九是原文的问题。要是原作如此低劣,那改编的电影怎么那么好看,很佩服。这本书使我认识到金钱有时候确实不是万能的,仅这点我就很感谢。2008年3月4日留言(1星),给予1星理由:看过电视剧后再看原作,觉得原作不如电视剧精彩。大团圆的结局好是好……。虽然我喜欢这个故事,但这种故事的展开方式觉得很勉强!!!!! 不能理解的地方很多,因为电视剧有意思所以来读原著,本来觉得电视剧中的破绽是剧本的原因,没想到是原著的原因……。杨过是个大英雄,但小龙女的做法……。2010年1月28日留言(1星),给予1星理由:错别字太多。错误太多,一直期待的硬皮文库本终于出版了,结果发现错字、漏字太多。在这五卷汇总最宏伟的场面,九阴真经一直错写为九阳真经,一直到最后都是错的。那意思就全跑偏了,要不是这个原因,就给5星了。

序号小说名出版时间5星4星3星2星1星5倚天屠龙记(1)被咒的宝刀 2008/1/567%33%000倚天屠龙记(2)黑色刻印2008/1/500000倚天屠龙记(3)盟主条件 2008/2/1100%0000倚天屠龙记(4)魔女与魔剑2008/3/7100%0000倚天屠龙记(5)被选者2008/4/480%00120%6雪山飞狐2008/7/460%20%20%007飞狐外传(1)风雨追迹行 2008/8/1100%0000飞狐外传(2)爱憎分明的父女2008/9/500000飞狐外传(3)散落风中的花2008/10/3100%00008连城诀(上)菊花飘落的窗户2007/40100%000连城诀(下)雪花飞舞的山谷2007/4020%20%60%09鹿鼎记(1)少年康煕帝2008/12/571%29%000鹿鼎记(2)天地会的风云儿2009/1/6100%0000鹿鼎记(3)五台山的邂逅 2009/2100%0000鹿鼎记(4)二人的皇太后 2009/3/6100%0000鹿鼎记(5)经典争夺 2009/4/300000鹿鼎记(6)克里姆林的女帝2009/5/1100%0000鹿鼎记(7)再回故乡2009/6/5100%0000鹿鼎记(8)荣耀的他们2009/7/3100%000010碧血剑(1)复仇之金蛇剑 2001/783%17%000碧血剑(2)刺杀皇太极2001/8100%0000碧血剑(3)北京落城 2001/9100%000011侠客行(1)流浪犬 2001/1180%20%000侠客行(2)来自黑暗的使者 2001/1267%33%000侠客行(3)侠客岛的秘密2002/167%33%00012天龙八部(1)剑仙传说2002/360%20%20%00天龙八部(2)王子受难2010/2/5100%0000天龙八部(3)命运的激流 2010/3/1100%0000天龙八部(4)行路茫茫2010/4/2100%0000天龙八部(5)草原王国 2010/5/700000天龙八部(6)天山奇遇 2010/6/4100%0000天龙八部(7)激战少林寺 2002/9100%0000天龙八部(8)雁门悲歌 2002/10100%000013越女剑———杰作武侠中篇集2001/6050%50%00

根据表2对星级评价得分进行统计,得分越高,代表这部作品受到的评价和关注度越高。当然,这个分值不是绝对的,例如,有的给予星级低的评价为邮寄不理想等外部原因(本稿计算时未将1星级评价计算在内),有的小说分卷无评价也会导致分数有差异。但总体看来,得出的数据较为客观,基本上能反映真实情况。(见表3)

表3 日本读者评价星级分排序

根据以上统计,在日本最受欢迎或者说关注度高的金庸小说前三名为:《飞狐外传》《鹿鼎记》《碧血剑》;四至六名为:《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而排名最后的为《神雕侠侣》。这个排名结果还是颇为有趣的。

日本读者所喜爱的金庸小说为何是这个排序?来自日本读者的评论、出版社的推介语,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解答(75)读者留言仍然引自日本亚马逊书城,https://www.amazon.co.jp/。但《飞狐外传》读者只给了评分,留言极少。:

(一)对《鹿鼎記(1)少年康煕帝》(德间文库2008/12/5)的评价留言:

时间:2009年6月27日,5星:5.0分

题目:《最高的娱乐杰作》

故事的大体框架与丰臣秀吉比较相似。主人公因为一个机缘巧合,成为清朝皇帝的朋友兼臣下,他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成功。不希望大家误解这本小说,这本小说应该是最最具有娱乐精神的大作,非难以阅读之文学,高中生以上男女老幼都可以愉快地阅读。直至阅读结束,虽然几无哈哈大笑、兴奋不已、强烈冲击或激动人心的时空画面,反正就是非常有趣。金庸是中国武侠小说第一人,在我的印象中,创造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人物者,非金庸莫属。主人公韦小宝是中学生般的一个男子,即便是卷入重大事件,基本上考虑的只是如何逃走和女孩子的事情。在日本人的角度看来,出现很多充满魅力的女子,常常想的是我自己怎样才能娶走其中的一位?即便是懵懂无知的年龄,不明白其中的男女之事,但确实令人愉悦,令人羡慕。

强烈推荐。

该评价将韦小宝比作丰臣秀吉这点,颇为有趣。

对于《碧血剑》,“BOOK”上的推介语这样介绍道:

明末,名将袁崇焕对满族的多次入侵,虽然屡立战功,但昏君崇祯皇帝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处死。其旧部下拥其遗孤袁承志秘密结社,发誓要暗杀皇太极和崇祯皇帝。后来长成翩翩少年的剑客袁承志,一直在华山派掌门穆人清门下学习武术。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传说中的剑客金蛇郎君的遗骸,随之,得到一份谜一样的地图……。酣畅淋漓的大冒险故事。(76)引自日本「BOOK」数据库,https://search.yahoo.co.jp/search?p=BOOK&x.

“MARC”上《碧血剑》的推介语则这样写道:

外有满族,内有李自成,这些都直指明朝的咽喉。复仇之刃——为了还父亲以清白,一直在外修行的少年侠客得到秘笈。风靡香港、台湾、具有超级人气的武侠小说第一人——金庸的杰作冒险潭。第一卷(77)引自日本「MARC」数据库,https://search.yahoo.co.jp/search?p=MARC&x.。

而日本读者也认为《碧血剑》写得颇为有趣,给予很高的评价。

(二)对《碧血剑(1)复仇之金蛇剑》(德间文库2001/7)的读者留言:

时间:2009年5月23日,5星:5.0分

题目:《武侠小说非常有趣》

我本人是个时代小说(78)日本的时代小说多指以江户时代为主要背景的通俗小说,包括剑豪小说。此处的“时代”是旧朝代之意。日本的“时代小说”与“历史小说”有很大不同,历史小说多以历史为根据,较少虚构,而“时代小说”则虚构较多。、剑豪小说爱好者。在读这部作品前,对中国武侠小说一无所知。读后才知道,还有这么有趣的小说……,拿下起来舍不得放下。读完后决定把金庸的作品全部找来看看。故事情节很好,登场人物也很有魅力。我喜欢接地气的英雄形象,所以主人公金蛇郎君、青青、何铁手等都是我喜欢的人物。特别是青青,嫉妒心强且任性,但正是这点让人感到可爱。调查了一下,金庸是世界上作品最为畅销的作家之一。在日本也会成为最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喜欢时代剧和时代小说、喜欢北斗拳等漫画、喜欢功夫电影的人,都会喜欢金庸作品。潜在的金庸小说读者太多了。

金庸的武侠世界,有趣,有真正的娱乐。

《碧血剑(1)复仇之金蛇剑》(德间文库2001/7)的读者留言:

时间:2006年3月11日,5星:4.0分

题目:《非常有趣》

主人公高强的武功令人倾倒。不仅武功高强,而且在任何争斗中都不会伤害对手的那种同情怜悯之心令人感动。平日绝不显示自己高强,非常低调。这正是我理想中的英雄。

虽然该读者对《碧血剑》中的英雄如此崇拜,但不知为何给五星却只给4分。还有的读者认为,《碧血剑》是阅读金庸武侠小说的入门书:

时间:2003年11月27日,5星:5.0分

题目:无

金庸小说都十分有趣,这部作品更是十分符合金庸小说风格的标准之作,全三卷我都已经入手。这是阅读金庸小说最好的入门书。

虽然金庸小说的读者不分男女老幼,但这部作品更适合男性阅读。

(三)节选两个《射雕英雄传》(德间书店2005/9/1)的读者留言:

时间:2015年10月9日,5星:5.0分

题目:无

“射雕”就是能将鹫射下的男子冒险小说。金庸的作品,多为悲剧小说。但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诚实阳光,可以成为焦虑的现代人的疗伤剂。黄蓉是主人公的恋人,才貌兼备,武艺高超,虽然有残忍的一面,但精灵可爱。特别是这两个人的对话,颇似相声,非常有趣。

时间:2007年5月3日,5星:5.0分

题目:《永远的伴侣——郭靖与黄蓉》

不仅金庸小说,即便在所有的武侠小说中,《射雕英雄传》也应该属于最上乘之作。武功(技法)的充实与多彩、摄入历史题材的宏大构成、人物的生动描写、感情的充分发展……,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流的。最值得称道的是郭靖和黄蓉,写得极有魅力。

该作品称为《射雕三部曲》,与《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一起的三部曲。《神雕侠侣》中的杨过与小龙女,男的聪颖顽皮、女的规矩木讷,而郭靖与黄蓉这对情侣却恰恰相反,请读一读吧,读读你就知道了。读金庸小说拿起来就不忍放下,不再赘言。

(四)对《笑傲江湖》(1)的读者留言:

时间:2005年10月10日,5星:5.0分

题目:《金庸的长篇杰作——魔教与武林之战》

喜欢喝酒的充满阳光的主人公,游走于对立的魔教与武林之间。金庸作品的特征,是你认为是坏人的却是好人,信任的人却背叛你,人心并非单线发展,这种描写十分精彩。女主人公任盈盈,据说是金庸小说中最具人气的女性,但她也不是单纯的女性。

对《笑傲江湖(1)杀戮的序曲》(德间文库2007/6/1)的读者留言:

时间:2009年3月25日,5星:5.0分

题目:无

金庸小说的文库本中,这是最长的一部小说,但真的有“一口气”读完的感觉。特别是充满个性的人物相继登场,一个个的小故事非常有趣,对话也非常快速简洁,刚认为“哎……,噢,那样啊……”,故事却一下子翻转,非常非常有趣……。我是看完电视剧后再读的小说,电视剧与原作有点距离。原作中连微小的细节也处理得很好,这是最有趣之处。在最终卷的对谈中,田中芳树评价道:“金庸是中国的立川文库。”这样一来就更好明白了。虽然在历史方面并非是真正的历史,但读起来很有意思,像在梦中一样。果然是颇具奉献精神的“武侠乐趣小说”。

对《笑傲江湖(1)杀戮的序曲》(德间文库2007/6/1)的读者留言:

时间:2012年3月22日,5星:5.0分

题目:无

最喜欢这本小说。在有长长故事的金庸小说中,这本是我读过的最“清爽、简洁”的小说,很喜欢。

在《笑傲江湖》的读者评价留言中,还有一个无分数的读者留言。如下:

时间:2015年1月8日,3星:无分数

题目:无

因为有人评论说该小说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最为有趣的一部作品,所以是怀着期待之心开始读的。但是,令人扫兴的是频繁出现的用片假名来表示的拟声词和拟态词,读了一半就实在读不下去了。……两三页均连着出现这种连小学生水平都不如的词汇表达,真服了。刚看完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金海南译),那里面就全无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原作者也没有想到会成这样的风格吧。说到底是翻译的错。

确实多重型的汉语的拟态、拟声词难以翻译,但作为日本译者,日语不应该更好吗?原作非常有趣,给个3星是为了对金庸先生表示敬意。

由此看来,这位读者不满意的是对作品的翻译,特别是“给个3星是为了对金庸先生表示敬意”,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金庸在日本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综合以上读者留言,我们将分散在大众传播中的各种间接、延时的讯息进行归纳总结即可看出,日本读者喜欢金庸小说最根本的理由是娱乐性与文学性兼备,且故事情节清晰简练,场面宏大,充满人情义理,宏大的历史背景、广袤的土地,虽然很多历史场面和人物为虚构,但巧妙的故事安排,阅读时颇吸引人。这样的武侠世界,是吸引日本读者的根本原因所在。而评价给出分数较低的则多是对翻译等其他外部因素的不满导致,绝大多数日本读者对金庸小说持高度评价态度。

2001年11月,金庸在东京神田的三省堂书店举办读者见面会,很多读者前往神田参加,与他们心目中的“偶像”见面。2002年1月至3月,日本放送协会(NHK)开办“中国语讲座”节目,邀请冈崎由美作为主讲教师,采用《射雕英雄传》汉语版为教材,金庸也在该节目开播之初,应邀出镜,在电视台接受采访。2005年起,日本商业电视台NECO开始播出张纪中制片的《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三部电视剧,广受欢迎。目前,金庸小说在日本很多大学的中国文学等课程中被选为教材,研究者也在不断增多,至今在德间书店的网页上有一个专栏,标题为“中国武侠小说的时间”,以问答的形式,对金庸其人其小说特点进行介绍,对金庸作品进行导读。2018年10月30日,94岁的金庸在香港去世的消息传到日本后,各大媒体均作报道,日本的“金庸迷”们也对一代文学大师的逝世表达了深切的哀悼之意。

结语

金庸小说自1996年登陆日本以来,翻译版权的唯一性,使得日译本工作有条不紊,非常系统。同时为了配合金庸小说日译本的出版,德间书店在学术研究方面先后出版多部研究性介绍文章,与其他作家在日本的传播相比,这点颇有特色。因为出版社的有序翻译出版,使得金庸小说在日本传播很快,但金庸小说在日本畅销,最根本的原因是得益于其小说本身深厚的文学性和作品本身极高的阅读性。冈崎由美曾经说过:“日本自古以来也有一种讲剑豪故事的小说类型,一直很受大众欢迎,这个传统可以帮助日本读者比较容易地接受中国武侠小说。”(79)[日本]冈崎由美:《“剑客”与“侠客”——中日两国武侠小说比较》,《纵横武林——中国武侠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8年,第123页。然而,将金庸小说与日本的剑豪小说作对比就会发现,金庸小说中具有日本剑豪小说中没有的宏大叙事、快乐趣味、刚柔并济等特质;与金庸的武侠小说不同,日本的剑豪小说中,更多的是腥风血雨的场面、刚硬的人物。金庸小说则刚柔并济,故事情节严密,脉络清晰,逻辑性较强;在人物描写上,十分生动,就像是我们身边的某一个人,这也是日本剑豪小说所不具备的。日本的剑豪小说不重视英雄,更不重视英雄的儿女情长,所以,日本读者对金庸小说充满新鲜感,认为他的作品充满浪漫气息。具有现代意识的金庸小说特点十分突出:“有故事、有恋爱、有阴谋。在渐入佳境的大传奇世界,能充分回味金庸世界的魅力。”(80)[日本]小岛瑞纪:《〈笑傲江湖〉出版导读》,金庸:《笑傲江湖》,东京:德间书店,1998年,第451页。虽然从日本读者的评价留言来看,“日本的金庸”和“中国的金庸”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但这仍然不能阻挡金庸小说在日本的热传。

猜你喜欢

冈崎金庸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为金庸因一错字查证道歉叫好
谁是金庸小说第一情圣
金庸的财富江湖
漫画无极
通往天堂的路
通往天堂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