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大卫》的“后果”
2020-05-06杨彩金
杨彩金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高级中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不知不觉自己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已快十个年头了。由实习老师到新老师,再由新老师到现在也能称得上经验丰富教师,无论多有经验的教师,同样会遇到课堂状况的出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尽管每一节课都有集体备课,但每一节课都有所不同。这次是高一(3)的课,按预设的教学环节,课进行的很顺利。师生配合恰到好处,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高涨。不知不觉到了本课的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三位雕塑家创作的三个《大卫》为例。
教师展示:思考与讨论:以下三幅《大卫》,你更喜欢哪一幅?作者分别是从哪一个角度去表现的?
学生开始讨论,正当我站在讲台默默思考找哪些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时,发现下面讨论的学生有些异常:
(1)一部分男同学边讲边笑。
(2)一部分女同学低头不语既不看书也不看电子屏幕。
(3)还有几个更离谱的既然把课本这一页的内容涂鸦了。
我看到这种情况一头雾水,这到底是什么回事?于是迫不及待提问学生。
学生A:不知道
学生B:不明白
学生C:没有看
听到学生们的回答我火冒三丈:你们到底怎么回事?叫你们看,你们不看,叫你们回答又一问三不知!学生们看到我发火,个个低下头一声不吭。我看到这种形势更觉得学生不对,理亏接着继续大骂。突然一个声音清晰传来:“老师,你为什么一定要我们看裸体”这句话好像一颗炸弹,整个班的同学沸腾起来。同时这句话也把我炸呆了!我呆了30秒才回过神了,发现讲这句话的学生是李某某。李某某平时是一位积极发言、善于思考的学生。一个念头在脑子里飞快地转着:按李某某平时的表现应该不是“找茬”,那他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呢?我深深吸口气,缓缓神故作镇定说“李某某你刚才说什么我没有听清楚”。
李某某站了起来说“我没有说什么,只是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我们看裸体,我们这么大,而且全班同学一起看多不好意思啊?”
我带着心中的一根刺走出教室。回到办公室上课时的那种场面不断在我脑海里旋转,我决定找出问题的所在。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教学设计,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本课要说明的是,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只是我们理解美术作品的一方面,而不是唯一的,或者说它可以为我们理解美术作品提供参考,美术作品还需要我们观众给予我们自己的解释。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三位雕塑家创作的三个《大卫》为例,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这里还提出了艺术创新的问题。纵观整个课堂毫无问题,当再看回《大卫》的三幅作品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忽视了高中生心理和生理的发育特征。当我们学生在毫无心理准备之下我展示是《大卫》来,我们学生的表现真实体现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不知所措,既有好奇的,也有搞作的,还有的就是选择逃避课堂。回想起来自己以美术专业人士的角度来鉴赏《大卫》,是万万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后果”。
我决定花一节课的时间来拔除心中的这根刺。
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美术中谁是美术女神?”
学生们:《维纳斯》
教师问:你觉得她美?美在哪里?
学生思考回答
接下来教师又问:“美术中的男神又是谁?”
学生回答:《大卫》
教师问:《维纳斯》与《大卫》的相同点在哪里?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补充:
米开朗基罗创作《大卫》这尊雕像时,还不到30岁,但他的艺术风格已趋于成熟。在雕刻家的行会中,他已被公认为艺术大师之一。他的雕像大部分表现健美人体。赞美人体的美,是对古代希腊艺术的一种“复兴”,不仅如此,它的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反对宗教的虚伪,重视人及,其现实的力量,是一种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的反映。
当讲完背景后我话题一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的男神《大卫》好吗”
学生们:大声地说好。
当听到学生“好”的回答时我知道前面背景的导入已经成功深入到学生内心,学生们已知道要看什么作品了,已经有做好心理准备了。我把课前准备好的作品展示出来。看到学生们认真地欣赏与讨论着,我总算松了一口气。
有了背景的了解才能把鉴赏更好的进行到底。
经验是积累而来的,能力是在反思中提升出来的。成功的教学不单单做好教学设计就行,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育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