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城县农村水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5-05陈立河曹腾飞

广东水利水电 2020年4期
关键词:石城县水系河湖

陈立河,曹腾飞

(1.万年县水利局,江西 上饶 335500;2.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29)

1 概述

农村水系是由农田或农民居住区域内的河流、湖泊、水库、塘坝、湿地等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1],承担着行洪排涝、灌溉供水、生态维护、养殖及景观等功能,是农村发展和人居环境的重要要素,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环节。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曾提出用生态的方法来对待世界[2];Michael Hough阐述了自然和人文作用对生态平衡影响[3];而实行“多自然型河川建设法”的瑞士苏黎世州河流则以尽量恢复河流自然形态为准则[4];陈威提出了乡村水域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模式——河流、池塘、沟渠[5]。

农村河流除了要满足基本的防洪要求外,还要满足农村水环境和保护建设的要求[6]。石城县多年的河道建设规划中更侧重功利价值,仅考虑防洪、灌溉、通航等功能,治理措施多为护岸建设及清淤疏浚[7],部分河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防洪能力,但过去的岸坡治理措施以硬化防护为主,忽略了河流与岸上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8],忽略了弯曲自然的河流具有为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9]。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向往农村的自然风光、乡野情趣,越来越希望保留心中的乡愁与记忆。农村水系是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产业兴旺的强大驱动、是改善农村生态宜居的关键前提,是农村水安全建设的基本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意义重大。

2 石城县水系概况

石城县位于江西东南部赣闽两省交界处,东与福建省宁化、长汀两县为邻,南连瑞金市,西接宁都县,北接广昌县。地理位置为东经116°05′~116°38′、北纬25°57′~26°37′之间。全县总面积为1 581.53 km2,其中耕地面积为128.67 km2,水面面积为38.53 km2。县域内水系发达,河流密布,大小河溪有140条,总长1 099 km,平均河网密度为0.6 km/km2,大小河溪均在县境汇入琴江,流域独立性强(见图1所示)。琴江是赣江的二级支流,发源于江西与福建两省交界的武夷山脉,流域面积为2 110 km2,主河道长143 km;其中石城境内全长90.4 km,控制流域面积为1 469.1 km2,多年平均流量为51.4 m3/s,平均比降为1.62%。

图1 石城县水系示意

3 石城县农村水系现状评估

1) 河湖地貌

石城县境内河流多属山区性河流,地势高峻,地形复杂。琴江流域上游森林植被良好,河道落差大,水流湍急,河道较为狭小,河床多砾石,河宽一般在50 m以下;中下游两岸多为低山与冲积台地,河道曲折,甚多急弯,河谷宽浅,泥沙淤积。流域内中下游植被较差,表土剥蚀甚烈,部分河道存在一定淤积。

2) 水文水资源

石城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降水主要受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量大多在1 200~1 600 mm之间,部分河流代表站降水量:大琴河木兰站1 338.5 mm,石田河小松站1 265.5 mm,琴江石城站 1 233.5 mm,秋溪河洋地站1 505.5 mm,年最大降水量为高田镇岩岭站 1 631.0 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各代表站降水主要集中在3—6月,连续4个月降水量超过年降水量的60%。

3) 水环境质量

县境主要江河设有4个水质监测站,其中2个为保留区,1个为饮用水源区,1个为工业用水区,按月对其水质水量进行同步监测,评价河长90.6 km,评价河段4个。按各水质站所代表河长水质类别计算,达标河段长90.6 km,达标率100%;其中,Ⅱ类水占比79.4%,Ⅲ类水占比20.6%。琴江石城饮用水源区水质合格率为100%;水质优良率为91.7%。

4) 水生态系统

琴江流域水功能满足全流域赣州市水利局批复的《赣州市地表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要求,实现了流域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良性循环,满足了鱼类及水生生物生存要求。

5) 水土流失

石城县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形式为面蚀、沟蚀和崩岗侵蚀,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区。石城县琴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17.53 km2,占流域面积的24.53%;其中轻度流失面积13 973.31 hm2,中度流失面积12 990 hm2,强度流失面积12 864.76 hm2。

4 存在的问题

农村河道与城市河道相比具有功能多样性、结构多样性、污染源复杂等特点[10]。石城县农村水系现状评估结果表明,石城县水资源总体丰富、水生态总体健康、河流运行总体受控、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良好。但由于石城县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9%,河道纵坡降大,洪水流速大,河岸边坡陡立、坍塌严重,琴江中下游部分河道局部淤塞萎缩;部分河道居民区距离水面较近,存在岸线侵占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局部水体受到村镇生活污水污染,水质较差,局部河道生态现状存在退化问题[11];河道两岸基本未设堤防,普遍存在防洪能力标准偏低问题;大部分河道排涝标准不足5年一遇,有的甚至不足3年一遇;局部河湖管理不到位,群众参与度不高。

4.1 河道淤塞萎缩

琴江流域各水系连通较为顺畅,但水体流动性稍差、水力联系减弱,有的农村河道成了“排污通道”,造成严重的河道淤积问题。河道淤积削减了河道行洪断面,导致行洪能力降低,由于淤泥中重金属和氮、磷含量高,长期将引起河道水质变差,使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恶化。

根据现场调研情况,目前琴江(屏山镇段)、大琴河(木兰乡段、丰山乡段)、木兰河(木兰乡段)、高田河(高田镇段)、石田河(石田村段)、横江河(屏山镇段、横江镇段)、珠坑河(珠坑乡段)、大由河(大由乡段)、秋溪河(赣江源镇段)、下迳河(龙岗乡段)均存在河道淤积问题。大部分河道两岸边坡未护衬,为土质及砂卵石岸坡,受水流冲刷容易导致岸坡坍塌,加剧水土流失,致使河床淤积严重,洲滩丛生,河道行洪断面减小,降低河道的行洪能力,另外支流灌溉堰较多,堰上游河道淤积严重。部分涉河建筑物已废弃或功能丧失,阻水严重且存在安全隐患。

4.2 水域岸线侵占

琴江流域河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经过县领导小组积极开展“清四乱”等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河湖水域生态空间较好。但部分河道内尚存在阻水的砂石、垃圾等,主要在秋溪河(赣江源镇段)、横江河(横江镇段)等,需对河道进行疏浚,恢复河道功能,提高行洪排涝能力,增强水体流动性,改善水质。后续应采取环保清淤方式,注重解决污染底泥的无害化处理,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尤其要加强河流源头、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力度,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和特有性,逐步实现“河湖空间整洁化、河湖岸线生态化、河湖生物多样化”。

4.3 防污控污

石城县农村污染源主要有农村工业污染、农村养殖业污染、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点源污染的达标排放及面源污染的分散性、交互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给治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一直是治理重点,也是治理难点。近年来,石城县以坚决打赢污染防治“三大保卫战”为支撑点,全面推进城乡生态振兴,目前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仍有排污管道的水未经处理直接排至河道,如珠坑河(珠坑乡段)的排污管道,排放家庭日常生活产生的杂排水,造成局部地表水及地下水轻度污染。

4.4 防洪排涝

4.4.1河道防洪能力不足

琴江流域,水系发达,水网复杂,分布广泛,部分河道岸坡低矮,防洪能力偏低,不能满足河道治理标准的要求;部分河流汛期排水不畅导致内涝严重,问题突出。有的河道水环境和周边环境较差,河道多功能的发挥受限,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困难,制约了周边的发展。根据调研发现:琴江(屏山镇段)、大琴河(木兰乡段及其支流、丰山乡段)、木兰河(木兰乡段)、高田河(高田镇段)、石田河(石田村段)、石田河(桐江村段及支流)、横江河(屏山镇段、横江镇段及其支流)、珠坑河(珠坑乡段)、大由河(大由乡段)、秋溪河(赣江源镇段)、下迳河(龙岗乡段)等河道两岸低矮,防洪能力低。大部分防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有的甚至不足3年一遇,集中强降雨期间河道水位迅速上升,1 d之内,水位陡涨数米,河水漫过河岸,导致两岸房屋和农田受灾严重。

4.4.2岸坡坍塌

石城县农村水系岸坡低矮,防洪标准低,防洪能力不足,岸坡大部分土质为粉质壤土、砂卵石,河道弯道多,河势变化剧烈,凹岸等迎流项冲段受水流作用,逐步形成主流近岸,多处形成岸坡崩塌等险工段,危及两岸农田及民房。汛期易造成农田受淹、交通受阻,防洪安全得不到保障。

4.4.3水土流失

严重的水土流失,会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人地矛盾突出,也极易阻塞河道。石城县大琴河(丰山乡段)河道堤岸的土质构造以细砂为主,有用的耕植土覆盖厚度最薄的地方只有20 cm左右,此段河道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岸坡受水流冲击极易崩岸,严重危及两岸的农田及民房。

4.5 河湖管理

随着“河长制”、“湖长制”政策的全面落实,河湖的监管机制已有系统性布局。为了实现河湖的有效管理,全县设立了各级河长,使河湖的管理职责落实得更为具体。但目前河湖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相关专项管理经费紧张,管理人员数量不够,社会参与度还不够高,部分监管系统、监测方式原始,问题发现不够及时,沟通效率低,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不通畅,统筹管理方面薄弱等问题。

5 对策

结合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石城县应尽快通过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或山水林田湖等综合治理项目,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河道供水、输水、防洪等基本功能,让河道具有更大的环境自净能力和特色自然景观[12]。通过清淤疏浚、生态护岸护坡,修复河道空间形态;通过水系连通,恢复和保持河湖沟塘水力联系,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通过改革创新,建立农村河湖管护长效机制;将石城县琴江流域打造成“安全的河、生态的河、美丽的河”,形成依山临水、山水相映的水美乡村。

5.1 恢复河道基本功能

通过实施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等措施,恢复河道的基本功能,包括优化水系布局、恢复农村河湖生态功能、防洪功能、灌溉供水功能等方面:

1) 清淤疏浚

对琴江、大琴河、木兰河、高田河、石田河、横江河、珠坑河、大由河、秋溪河、下迳河及其支流中底泥污染严重或底泥堆积影响行洪滞洪空间的部分河段,实施清淤疏浚,一方面清除由污染性底泥引起的河流污染源,恢复河流生态健康,另一方面,增大河道行洪滞洪空间,提升河道防洪能力及防洪标准。

2) 岸坡整治

针对琴江、大琴河、木兰河、高田河、石田河、横江河、珠坑河、大由河、秋溪河、下迳河及其支流的部分河段防洪不达标、滨岸带破坏严重、硬化比例较高的河段,在保障防洪安全前提下,对其岸坡进行整治,尽量采用具有透水性和多孔性特征的生态型岸坡防护,如采用大块鹅卵石或干砌块石等护岸形式,河岸内侧采用草坪护坡等植物形式,使河岸趋于自然形态[13]。一方面恢复或增强河岸带与河道之间的水土交换,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另一方面提升原河道的防洪能力。

3) 水系连通

对县域内水库、山塘、门塘等需重点治理的、存在河湖水系割裂、水体流动性差的水体进行清淤、改造和加固,库内、塘内种植水生植物、设置人工浮岛、修复自然湿地,渠道改造或新建、排水沟清理、小型引排水配套设施建设与改造等,恢复水系内水体流通,改善水体水质,提升库、塘、河的生态功能,并恢复或增强其灌溉供水功能。

5.2 修复河道空间形态

通过河道清障,集中解决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修复农村河道空间形态及其水域岸线。根据整个河道的走势,清除河道上的阻水建筑物,确保河流畅通,恢复农村河道自然、和谐的河流形态,打造生态、优美、绿色的水域岸线。

5.3 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

通过实施水源涵养与水土流失治理、陆域控污等措施,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维持水环境丰富性、物种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的平衡,并逐渐恢复其自然状况。

1) 水源涵养与水土流失治理

以预防保护为主、治理为辅的思路,对项目区内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及水库、重要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进行预防保护,主要采取封育保护、林分改造、植物过滤带等措施;工程治理主要采取矿山生态修复、发展水保林及修建截排灌沟渠等。

2) 防污控污

通过对直排入河湖但水质不达标的工业、生活排污口采取截污整治;对农村生活污染严重的人口聚集区铺设污水管网和设置污水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对农业种植污染严重地区开展面源污染治理;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置等,有效减少各类污染源对河湖水环境的影响,恢复河湖生态健康。

6 结语

健康的农村河湖水系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标志,通过水陆共治、综合整治、系统治理,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本文以石城县农村水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导向,提出了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三方面的对策,通过“涵水源、管好盆、护好水、显内涵”等措施,加大水源涵养力度,加强农村河湖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农村河湖内在品质,提高河道防洪除涝能力,保持河道通畅,保障农村水安全,促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石城县水系河湖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长制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石城进入采莲季
石城县烟叶采烤分一体化与传统模式对比分析
清代赣南农村的地权流转——以石城县契约文书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