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创新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2020-05-05王俊翔

山西建筑 2020年9期
关键词:双师专业建设

王俊翔 邹 宁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湖南 湘潭 411101)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升级转型以及“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提出,建筑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装配式建筑技术、海绵城市、BIM技术及物联网等创新技术被广泛运用。“技术创新”已是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技术创新需要创新人才,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事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室内设计、动画制作等复合型技术建设技能人才的集合,其基于产业转型和岗位群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如何实施教师团队是关键,投入更多精力研究教师培养及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是推动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

1 教学团队建设相关研究

在国外,教师的团队工作是推进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式。吕改玲指出,国外教师团队合作模式目前被广泛地采用有两种。一是整体团队模式。具体模式是“组成团队—合作设计—目标、任务呈现—集体指导—过程呈现—反馈与补救—合作指导—评价”[1]。二是团队核心互补模式。该模式是根据目标或问题导向,确定一个核心小组,制定合作计划,人数控制在3名~5名。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根据需要,随时吸收新的教师成员进入,而某些教师因为完成任务后会离开这个团队。另外据相关资料,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后,将团队教学应用于高等教育,以项目计划、论坛、午后茶、学术沙龙、首倡行动计划组等形式组建教学团队。此外,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在师资结构、激励机制、学历要求等方面做了相关研究。

国内一些科研机构就教学团队建设也投入了大量研究,吴升刚、郭庆志指出,应该消除群专业之间的壁垒,改变传统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式,面向不同职业岗位方向,根据课程组织不同模块,优化教师结构,使研究方向一致、模块相同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2]。匡薇介绍某国家示范高职院教学团队,其专业带头人在其专业领域是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该团队专任教师分别来自不同专业,双师比例达100%[3]。王莹等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路径探索》中介绍教师采用分层培训、突出重点的模式尤其注重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对专业教师和基础课教师实施分类评价。该校制定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12个激励制度,对教学质量、专业和课程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实施职称评聘、晋级晋职等优先政策[4]。其他国内学者在团队的组建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问题也投入了较多的研究。

综合来看,目前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主要关注点是“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和模块化教学,团队实行分类培养和分类评价。团队成员强调专业背景多样性、团队管理灵活机动,重视激励机制,强调校企资源共享,深度融合。但在产业转型升级、1+X证书制度下,如何建设创新教学团队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岗位群建设教学团队缺乏研究,而这些研究对于建筑业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创新教学团队建设基本要求

创新教学团队相比传统教学团队,应具有以下不同的建设基本要求。

2.1 强调团队师德师风

2019年12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指出:师德已是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的基本条件,确保教学团队带头人及专业教师、兼职教师等无违反师德师风现象存在,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实施一票否决制。

2.2 团队结构建设合理

创新教学团队相比传统教研室,团队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团队成员不是单纯的同专业的组合,而是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要求,包括思政、基础课、专业课、核心课、共享课、企业兼职教师等。另外团队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50%以上,任教的兼职教师需是在企业工作五年以上的行业企业技术能手,形成“双师型”结构教师团队。团队成员职称方面也要达到高、中、低的梯队建设。

2.3 重视团队带头人作用

团队专业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力量,对团队发展和建设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其在专业相关领域应该具有较高学术成就和丰富社会实践,在业界具有较大行业影响力和号召力,组织管理经验较强、团队协调能力丰富。作为教学团队带头人,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并能带领团队成员实施。

2.4 注重教学信息化建设

创新教学团队应及时掌握产业相关前沿动态,及时将最新技术融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并利用如MOOC等现代化信息平台,整合课程模块团队力量建设专业课程资源库和在线开放课程,提高教学信息化手段和效果。

2.5 完善的保障评价机制

卓有成效的保障机制是促进教师教学团队发展的动力,需从学院层面高地重视,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组织建设相关保障机制的制定和实施。评价机制同样重要,在教学改革、教学成果、质量评价、社会服务等方面制定评价指标。

3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教学团队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看,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掌握新技术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培养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流于形式;建筑业装配式建筑技术、海绵城市、BIM技术及物联网等创新技术未能很好的与课程建设相融合,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多流于形式或者挂名,实质性合作机制缺乏。专业教学团队绩效评价体系的滞后致使“双师素质”教师的价值难以得到有效实现[3]。综上所述,诸多原因造成专业教学团队不能支撑专业群人才培养要求,随着1+X证书制度的实施,相关矛盾更加突显。

4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创新教学团队建设思路

基于岗位群和不同专业职业岗位面向,按照“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专业群课程模块体系,专业团队教师分工协作建设模块化教学模式,以专业团队教师为核心,相关专业教师配合,企业专家参与,形成协同发展的创新教学团队。课程模块团队是专业团队的细胞,专业团队是课程模块团队的组合(见图1)。

5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创新教学团队建设方法

从团队内部动力和外部推力两个方面来组织建设,外部对接产业链或岗位群需求,内部促进教学改革、专业融合、资源共享。

5.1 内部动力建设

5.1.1加强团队师德师风建设

开展团队内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4],确立准入底线思维。加强师德监察监督,强化师德考评,制定学生网上评价机制,形成评价激励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的首要依据[5],在教学团队中树立正确价值导向。

5.1.2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

教师个人能力是团队教学质量的保证,应加强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培养,建立教师培训体系,分类培养(专业课+基础课)、分层培养(带头人、骨干教师、新入职教师)。

5.1.3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

发挥专业群优势整合资源,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课程负责人和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优化团队结构(专业、年龄、企业教师、学历和职称等)加强梯队建设,共同发展,形成相互协作、取长补短的合作团体。

5.1.4构建书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运用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将装配式建筑技术、海绵城市、BIM技术等创新技术纳入教学标准和课程内容,服务1+X证书制度,使课堂教学与企业需求及新技术无缝对接。

5.2 外部推力营造

5.2.1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成果

加强与企业产业合作关系,选派教师或教学团队整体参与企业科研实践,促进科研经验成果转换,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调动教师参加科研的积极性,形成外部推力。

5.2.2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平台

积极开展“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兄弟院校、国内外高水平职业教育的联系和交流。建立专业名师工作室和大师工作室等校企联合创新平台,将行业企业专家带入课堂,促进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6 相关研究价值

6.1 学术价值

针对专业群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与现有教学团队师资结构不合理之间的矛盾,本文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团队理论、教师专业化理论等有关团队建设基础理论,打破传统教学团队建设模式,组建随职业岗位面向和产业变化灵活机动的团队组成创新理论。另外,提出团队建设影响因子概念,分析团队建设内外影响因子,互动建设形成内生动力,由传统的被动建设转变为主动发展。该研究成果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丰富了团队建设理论。

6.2 应用价值

在理论探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岗位群及专业岗位面向,分析教学团队在师资结构、双师素质、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差距,提出优化教学团队结构策略,构建跨专业、跨单位,管理灵活、“复合型”创新教学团队建设创新思想,为相关高职教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对教育管理部门制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也为向社会输送复合型技术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双师专业建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共同体探索研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