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无损检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20-05-05崔贤
崔 贤
(延边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吉林 延吉 133002)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结构越来越趋向于超高层、大跨度、海底隧道等结构发展,为了实时监测与提高工程质量,有必要对建设中、已建成的结构进行检测。无损检测是不损伤或不破坏原结构、材料等被检对象的前提下,检测结构或材料的力学性能、缺陷大小、损伤程度、微结构的变化和耐久性等参数,进而对结构的质量和性能做出定性和定量评定的综合性应用技术[1]。
随着无损检测技术的推广,传统的课程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土木工程专业人员对于新的工程技术和工程能力的需求,我们应该围绕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开展,结合无损检测课程教学内容,讨论教学模式,加强教学改革,解决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1 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
无损检测课程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实践课程。土木工程所包含的无损检测教学内容很多,专业对学生的要求、社会对学生的需求不同相应的教学内容也随之改变。土木结构无损检测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含着材料性能检测、结构裂缝和探伤检测、地下防护检测、施工质量检测等几大项内容。
但是有的院校没有把《无损检测》课程单独列出来,融入到各实验课程当中,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前8周集中学习理论知识,后8周完成结构试验与检测。学习效果,大多数是利用检测报告来评定成绩[2]。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利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
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体系不健全,学生认识不高。
无损检测是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但是对这门课的学时量、装备不够,实践起来有所困难。况且大部分学生对无损检测认识不深,对课堂知识不感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欠缺。
2)教学模式落后。
无损检测技术应用性强,仅凭课堂内容很难满足学生需求,应该以实践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缺乏教学团队。
根据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建立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学团队。
3 教学改革方案
无损检测作为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覆盖面广、操作性强、涉及到的交叉学科多、综合实践性强的特点,对培养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体系不健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团队薄弱等问题。为了迎合培养目标本文重点在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改革,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3.1 教学体系改革
第一,建立适合专业的课程与教学资源,逐步完成一套“应用性理论”教学和“面向工程对象”实践教学联合的课程体系(见图1)。
第二,将“人工智能检测及监测技术”等相关知识融入到土木工程当中,开展新工科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构建土木类多学科交融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适应新型产业发展。
第三,完成各教学环节与教学管理的全面优化。本着规范化、科学化、可操作化的原则,通过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改革,完成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全面优化。
第四,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本科人才在知识体系上具有“知识面较宽,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理论教学强调知识和方法如何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把应用性放在首要位置,注意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注意基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无损检测课程开设时,主要以4层次5模块形式开设,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课程、室内课程—室外课程—创新课程、实践课程—科研课程—人工智能课程形式逐步实现,注重理论和实际统一。
3.2 教学模式改革
充实和优化教学内容,以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以课程建设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以科研平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见图2)[3]。
土木工程专业以无损检测教学为契机,更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实现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明白怎样进行检验,为什么要进行检验,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探究适合土木工程检测技术课程体系。
3.3 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
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为培养无损检测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有限资源情况下,建议重点突出专业特色的师资队伍建设,倾力打造一支改革意识强、专业水平高、结构层次合理、教学质量高、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除了校内教师团队组建以外,还需要注重人才引进、校企合作共同构建教学队伍,满足培养目标[4]。
3.4 实践教学改革
本科教学中实验主要体现在实习、实践、实训。把无损检测教学内容融入到实习、实践、实训当中。在新时期、新要求的前提下,应该把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去掉不必要的、重复性的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3.5 校企合作
推进完成以高校为主的校企联合、注重实践性教学与面向工程对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更注重现场教学、操作、分析、理解、应用。具体模式可选择:1)参与工地现场检测活动;2)参与检测公司项目。
4 结语
无损检测课程在本科教学中开展的院校有限,因为一是,教师对无损检测课程的重视不够;二是,学生对无损检测的了解不深。在新工科背景下我们应该深刻剖析无损检测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培养出高素质、能独立完成设计、施工、检测等高难工作、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综合型应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