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区域灌注桩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
2020-05-05方涛张牡峰刘栋李朝辉杨成
方涛 张牡峰 刘栋 李朝辉 杨成
(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1 工程概况
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四川省自贡市,为提高出水水质要求,拟采用A2O工艺,新建纤维转盘滤池、高效沉淀池等污水处理系统。其中,纤维转盘滤池基坑尺寸为23.875 m×17.75 m,围护面积约为424 m2,开挖深度为5.85 m,纤维转盘滤池基坑土石方总体积约为2 481 m3;高效沉淀池基坑尺寸为24.95 m×23.5 m,围护面积约为587 m2,开挖深度为7.65 m,高效沉淀池基坑土石方总体积约为4 490 m3。因为在原厂址改造,施工受周围环境限制,故基坑开挖均采用悬臂支护桩(旋挖成孔灌注桩)结构形式,支护桩总根数83根,纤维转盘滤池桩长均为14.35 m,嵌入基底8.5 m;高效沉淀池桩长均为14.15 m,嵌入基底6.5 m。同时,由于临河,再在其上部采用桩锚,外部采用挂网喷混凝土组合支护体系。基坑支护示意见图1。
2 基坑支护方案
1)基坑支护为悬臂支护—旋挖成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径1 200 mm,桩间距2 000 mm,分2类支护桩型号:主筋配筋分别为16C28,18C28,沿圆周均匀布置;螺旋箍筋均为Φ10@150 mm;加劲箍筋均为C20@2 000 mm;混凝土强度为C25;定位钢筋均为Φ10@1 500 mm,具体结构设计详见图2。
2)桩顶设置700 mm×1 400 mm(高×宽)C25钢筋混凝土冠梁。具体结构设计详见图3。
3)桩面挂双向钢筋网φ6.5@200×200 m,其中设置加强筋,采用C16@1 600×1 600;再喷射100厚C20细石混凝土。具体结构设计详见图4。
3 施工技术措施
3.1 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
1)测量放样及定桩位[1]:依据设计图纸,复核施工区域轴线控制网和高程基准点;经建设、监理、设计等单位确认无误后,按施工图纸要求,放出桩位中心,并以此为圆心、以大于桩身为半径确定施工区域,对其四周设立护桩,做好标记并固定,以便后续施工。
2)设置泥浆池、沉淀池,配制泥浆:在高效沉淀池基坑、纤维转盘滤池基坑周边分别设置1个泥浆池、1个沉淀池。泥浆池、沉淀池尺寸均为5 m×5 m×2 m,泥浆池、沉淀池与钻孔设备之间采用φ150的软管连接。
3)施工准备工作完毕后,埋设护筒,开始钻机钻进作业,采用泥浆护壁工艺,泥浆相对密度控制在1.05~1.10之间,含沙量不大于2%;施工完毕后进行成孔检查,孔深、孔径不小于设计规定,钻孔倾斜度误差不大于1/150,沉渣厚度不大于200 mm,桩位偏差不大于100 mm;随后进行二次清孔。
4)钢筋笼制作及安装[2]:依据图纸进行钢筋笼制作与加工;钢筋笼在运输过程中,挂钩放于焊有加劲箍的主筋上;钢筋笼运至现场报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起吊;钢筋笼入孔后,检查是否居中,位置是否正确,桩顶标高允许偏差±50 mm。
5)水下混凝土灌注:先行安装导管,导管采用内径250 mm的钢导管,使用前必须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压试验,使导管底口与孔底的距离能保持在0.3 m~0.5 m左右,若孔底沉淀厚度超过规范要求,必须进行第二次清孔(或下水枪搅动孔底,同时注水换浆,以达到清孔的目的);最后浇筑水下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输送泵灌注,C30水下专用混凝土,坍落度为180 mm~220 mm,且浇灌高度比设计超灌0.8 m。
3.2 冠梁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
土方开挖→定位桩头→测量复核→破除桩头→桩顶平整→清洗桩头→钢筋绑扎→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
2)施工注意事项。
a.因现场施工差异性,每根桩超灌深度均有不同,破除前,进行测量复核,确保破除高度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不得对有效桩长进行破坏,特别是注意留足钢筋保护层厚度。
b.桩头破除施工采用人工风镐施工,破除前,需对桩身进行强度试验,保证桩身牢靠,强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同时,为保证后续浇筑施工质量,破除后桩顶高程略高于四周,便于桩间梁混凝土支设模板。
c.桩头破除后,对破除位置进行清理,为保证结构的连贯性,对交界面进行处理:高压水枪进行凿毛、冲洗;浇筑混凝土前采用同配比砂浆铺设一层,约5 cm厚。
d.若在土方开挖中发现,桩头顶端由于某种原因低于设计高程50 cm以内,则对该段进行扩大桩径处理,支设模板与冠梁混凝土一同浇筑;若在破除过程中,对桩头钢筋的保护层混凝土进行破坏,则需将整个桩头往下破,直至外边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为止,严禁对破坏处用砂浆补平。
3.3 土石方施工
基坑开挖线测量放样→每2 m进行分层开挖土体(预留20 cm坡体)→人工清除坡面预留20 cm的坡体→挂网喷射混凝土(循环往复)→土石方弃运→基坑开挖至5 m深处设置一个5 m×5 m堆土平台(挖深5 m以下到基坑底部标高以上20 cm之间的土石方,先运至堆土平台再用挖机从堆土平台处进行勾除、弃运)→开挖至构筑物基础底标高以上20 cm→人工清除基坑底部预留20 cm土石方→小挖机+人工+吊盆将堆土平台和基坑底部预留20 cm土石方进行弃运→基坑验槽。
3.4 挂网喷射混凝土施工
3.4.1挂钢筋网施工
1)对已形成的土方工作面进行测量复核,对多余土方及坡面不稳定的残土进行清理。
2)对所挂设的钢筋网进行测量放线,首先对冠梁进行植筋处理,再由上而下分步挂设钢筋网;由于基坑面积较大,为避免产生通缝,钢筋网铺设每步高2 m,且相邻两步搭接30 cm。另外所铺设的钢筋网为单层双向,Φ6.5@200×200,采用HPB300一级钢筋。
3.4.2喷射混凝土施工
1)土石方采用机械开挖时,应预留20 cm厚土做设计边坡的保护层,然后用人工修整至设计边坡面。
2)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3],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初喷30 mm后,挂网喷射第二层。
3)挂网完成后喷射混凝土,喷头与受喷面距离为0.6 m~1.0 m,自下而上垂直坡面喷射,厚度不小于60 mm;喷射混凝土面布置泄水孔,垂直间距2.4 m,水平间距2.4 m;喷射混凝土终凝2 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环境等条件,一般为7 d。喷射混凝土24 h抗压强度应不小于8 MPa。
4 基坑支护监测方案[4]
1)基坑顶部水平位移、沉降监测点沿冠梁周边、阳角处设置,间距为20 m,每边监测点数目为3个;利用水准仪、经纬仪进行监测,监测精度为水平1.5 mm、竖向0.3 mm,报警值:绝对值50 mm、变化速率2 mm/d~3 mm/d。
2)基坑周边建筑物及道路沉降监测点在基坑深度2倍范围进行布置,且整个监测剖面设在坑边中部,并与此方向的基坑边垂直,每面上监测点数目为5个;利用水准仪进行监测,报警值:绝对值35 mm、变化速率2 mm/d~3 mm/d。
3)由于位于老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地下管线较为复杂,根据管线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等情况新增管线位移监测。监测点设置在每条管线的节点、转角等较易破坏处,监测点平面间距为20 m,并直延伸至基坑以外20 m;利用水准仪、经纬仪进行监测,监测精度为水平1.5 mm、竖向0.3 mm,报警值分2类:a.刚性:绝对值20 mm、变化速率2 mm/d~3 mm/d;b.柔性:绝对值40 mm、变化速率3 mm/d~5 mm/d。
4)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在基坑周边围护桩的中心处;利用测斜仪、测斜管进行监测,监测精度为0.1 mm/m,报警值:绝对值50 mm、变化速率2 mm/d~3 mm/d。
5)围护桩内力监测点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处,每边设1处监测点,竖直方向监测点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测点间距为4 m;利用应力计、应变计进行监测,监测精度为0.5% F.S,报警值为设计内力。
6)建(构)筑物沉降监测点在建(构)筑物四角、沿外墙每10 m处布设3个监测点;利用水准仪、经纬仪进行监测,监测精度为0.1 mm,报警值:绝对值35 mm、变化速率2 mm/d~3 mm/d。
7)建(构)筑物倾斜监测点布置在建(构)筑物角点、变形缝或抗震缝两侧的承重柱或墙上,竖直方向监测点沿主体顶部、底部对应各布设1个;利用激光铅直仪进行监测,报警值:绝对值2/1 000 mm、变化速率0.1/1 000 mm/d。
8)建(构)筑物裂缝监测点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若在施工期间发现新裂缝或原有裂缝有增大趋势时,及时增设监测点,且每一条裂缝的测点至少设2组,即在裂缝的最宽处及末端各至少设置1个测点;利用游标卡尺、裂缝计进行监测,监测精度为宽度0.1 mm、长和深各1 mm。
9)监测频率:对于开挖深度,不大于5 m时,1次/2 d;5 m~10 m时,1次/d;不小于10 m时,2次/d。对于底板浇筑后时间,不大于7 d,2次/d;7 d~28 d,1次/d;不小于28 d,1次/3 d。
5 结语
本工程以四川自贡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为例,对临河区域灌注桩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并结合工程监测过程,表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满足深基坑支护要求,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