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央邦议会大厦为例谈C.柯里亚的本土建筑创作

2020-05-05肖晓月

山西建筑 2020年9期
关键词:气候印度空间

肖晓月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查尔斯·柯里亚是印度著名建筑师,他虽然受到西方的建筑学教育,却立足印度,致力于探索本土经济文化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创造出自己的建筑语言。柯里亚并不只潜心于建筑学领域的研究,他更像是一名社会学家,热情关注社会中和城市中各个方面的问题,这点从他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格外重视印度本土的文化传统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

1 扎根印度的本土建筑创作思想

1.1 文化传统层面

印度由于长期封建分裂、外族入侵的历史,致使其各邦之间的文化民俗、宗教特点都存在极大差异,正如著名学者高善必所说:“这种无穷无尽的多样性令人吃惊”,这种多样性即是印度文化最显著的特性。柯里亚以多样化的印度传统文化作为设计背景,将宗教文化所具有的特殊精神感染力通过其建筑设计理念进行传达,作为一种历史延续和文脉传承的方式。

柯里亚常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来表达传统文化思想,比如他经常在作品中运用鲜艳绚丽的色彩,而各种颜色中,他对于红色显示出格外的偏好,这一设计习惯与红色是生活在热带的印度人最喜爱的传统颜色密切相关,他擅长通过对多种颜色进行搭配从而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产生不同的建筑空间效果。除了色彩选择外,还有许多民间艺术在其设计语言中有迹可循,如不规则的矩形窗洞、跌落式墙角以及具有印度风情的大幅壁画。

柯里亚作为印度建筑师,其作品最大的魅力在于能驻足于本土,从建筑的本质出发,通过挖掘当地的文化传统资源,寻找设计的突破口。他既能从乡土建筑中得到启发,同时又能运用现代的科技加以创新,并用自己的设计语言对作品加以润色。

1.2 环境和经济技术层面

印度作为世界最热国家之一,对设计产生制约的气候条件可以概括为“干热”和“湿热”两类。“干热”环境的应对措施是尽量降低温度,增加湿度,而“湿热”环境则须要催动空气流通,形成穿堂风,带走室内热量。严峻的环境因素为柯里亚本土建筑中气候问题的处理指明了研究方向。

另一方面,建筑技术的革新在印度远不如世界上其他地区那样先进,因此柯里亚不能够像西方建筑师一样去依赖机械手段来控制建筑的采光通风。只有将“技术功能主义的内涵加以扩展”,联系欠发达的经济技术条件、炎热的气候以及本土独特审美等多个因素综合考虑,才最有可能取得成功。

严酷的气候地理条件和落后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促使柯里亚倡导以建筑设计的视角为切入点,从本土建筑文化中吸取灵感,通过在平面和剖面上的组织排布等设计手段来调控室内微气候,提出了影响颇大的“形式追随气候的建筑”理念。

2 中央邦议会大厦中的传统文化意象

2.1 曼荼罗平面

根据《吠陀经》中叙述曼荼罗产生的神话,古代印度人们通过被称为“Vastu Purusha Mandala”的曼荼罗图形,来展现一种有序的现象世界,即曼荼罗宇宙观。曼荼罗图形在空间形态上,突出表达中心与边界,这同样是曼荼罗的本质所在:以中心为主导向外辐射,以边界为约束向心凝聚,由此构成内聚外屏的神圣场所。古人根据曼荼罗图形进行单体设计、建筑群规划以及城镇规划,来阐述对宇宙的理解,曼荼罗图形的中心寓意着“空无”,建筑中最普遍的表达方式就是庭院,而在宗教建筑中,则大都呈现为中央圣殿。

中央邦国民议会大厦是柯里亚建筑设计中第一个采用完整曼荼罗平面的建筑,作为政府机构的重要建筑物,用建筑的具体形态去表达印度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成为了设计重点。如何处理山顶上巨大建筑体量及建筑内多种功能的容纳与分隔;如何既保持印度历史文化传统又摒弃模仿传统形式,赋予这幢建筑以现代建筑的语言,以上两点促使柯里亚选择曼荼罗图形作为设计的原型。

建筑平面采用了圆形曼荼罗的形式,可以简单将其理解为圆形九宫格的形式,而中间呈十字形的五部分空间由不同内容的大厅和中庭组成,利用绿化与水景塑造于此处创造出舒适的微气候;而不同的功能体块则分别布置在圆形四周边角上:上议院、下议院、多功能会堂和图书馆。

2.2 曼荼罗变形

柯里亚并不是刻板地依附于曼荼罗的形式,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自由发挥。建筑剖面根据其必要功能的空间尺寸来塑造,这样它们就打破了固有的均等结构,在内层房间甚至穿透了外层圆环外墙的情况下,方案的刚性被打破,严格的几何结构被打破,不对称的构图使结构活跃起来。

柯里亚设计了三个为不同用户群体服务的入口,在划分功能流线的同时也起到安全防范作用,主要的公共入口设置在东南侧,VIP入口在北侧,议员入口在西北侧。庭院空间也并未严格遵从曼荼罗图形的形式均分,而是在其基础上根据需求进行调整,空间尺度和风格也各不相同,柯里亚利用这些庭院空间达到了提示每一部分的功能变化的目的,但它们最终又通过位于九宫格正中心的中庭联结在一起,整个建筑又因此高度统一了。

2.3 传统壁画

柯里亚的建筑作品中常有起到锦上添花作用的大幅壁画或者大型雕塑,参与他设计作品的大都是印度本土艺术家,他们合作完成了那些饱含民俗风情的建筑作品和壁画雕塑成果。

中央邦国民议会大厦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印度传统动物绘画(见图1)。作为一座维护民主主义的政府机构建筑,其在造型上隐喻了古老的印度桑吉佛塔的雄厚肃穆气派,体量宏伟,却不笨重,贴合泥土的色调端庄自然,功能分布恰当实用不一味求索铺张,高明地将现代议会多种功能包含其中,壁画、雕塑、油画在建筑中随处可见,中央邦的传统民间绘画内容是人民生活的表达,与本土的社会文明环境存在内在的关联。这些艺术品不仅仅是起到装饰作用,还和宗教仪式礼节息息相关。

3 中央邦议会大厦中的形式追随气候

3.1 气候缓冲区

气候缓冲空间是指在建筑物中起到转变气候作用的半遮蔽空间,常见的有中庭、走廊、阳台等,而这种空间在位于建筑顶层时则表现为开放式的屋顶花园平台。

在中央邦议会大厦中,中庭和走廊作为主要气候缓冲区,除了起到功能过渡的作用以外,更是起到连接室内外空气交换的作用,有效改善建筑自然通风条件。多个内部庭院的设计将生态景观引入到建筑的内部,而结合中庭设计的气候缓冲区则将其优势进一步体现,利用内庭院的空气吹拔作用,气候缓冲区加强自然通风效果,明显改善了建筑的空气流通及采光效果,进一步降低了建筑在使用中的能耗。除此之外,由于顶部的遮蔽作用避免日晒雨淋,气候缓冲区还为使用者提供了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

3.2 遮阳棚架

中央邦议会大厦建筑由多个体量组合而成,各个体量之间必然存在交接空间。空间交接处采用了排列有序的遮阳板组合成的棚架进行遮挡,既能满足各功能区之间自然承接的需要,又可以使行走其中的使用者避免遭受暴晒或雨淋。与常见的遮阳板、百叶这一类小体量部件进行比较,遮阳棚架的运用也更有利于丰富建筑整体造型的表达,其形成斑斓的光影效果可为建筑立面增添层次感,同时可达到良好的遮阳效果(见图2)。

柯里亚的作品中常常将遮阳棚架设置在建筑入口、屋顶平台、过渡空间等部位。其作品中,遮阳棚架在延续了传统的同时,也对功能分区以及形体丰富起到积极作用。引用屋顶遮阳棚架来进行遮蔽的设计思路也从生活受到启发:在印度小城镇的低层私家住宅屋顶上,往往支起棚架,栽培藤蔓作物,不但可以运用植物降低屋面温度,而且为开展庭院经济提供了场地。

3.3 露天空间

柯里亚擅长在他的建筑平面中设计内向露天空间,中央邦议会大厦也运用了这一建筑形式,通过空气热动力学原理进行蒸发制冷,以达到调节建筑微气候环境的目的:利用热压差促进空气流动,经由内部庭院水景和植被过滤,空气得到有效的降温加温和净化,使室内环境凉爽适宜。露天空间是他众多建筑设计手法中最常使用的之一,仅从空间角度来看,建筑内的各个露台、阳台为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空间的连通创造了可能性,在空间序列中同样有着良好的承接转折效果。

东方宗教仪节中经常会用长途跋涉来体现信徒的虔敬。柯里亚在设计中央邦议会大厦时也着重关注对空间序列的组合,使人们连续地穿越露天空间,着重突出此类东方宗教心灵体验的“行进之变”。交通功能安排在露天空间的周边,使用者在行进时,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享受舒适日光。

4 结语

查尔斯·柯里亚通过他的作品向外界展现出印度所独有的色彩、气息和节奏。正是因为柯里亚对印度人民生活细致地体察以及对传统文化深入地挖掘,才能够充足且高明地传达本土文化特色。在认知基础上,柯里亚更进一步探索并创造性地吸纳传统建筑语言,结合传统方式和现代技法灵活配合当地材料,主动地了解并处理印度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通过其作品可以找到传统的精神与现代设计理念是如何共存和同生的答案,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完善而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柯里亚从建筑本体出发,着眼于本土问题,综合考虑了文化、气候、经济、实用性等各方面因素,将本土建筑的地域特性与现代性进行巧妙地融合,使其建筑创作展现出具有本土气息的独特魅力。其设计理念对于我国本土建筑创作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气候印度空间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山哈·印度摄影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QQ空间那点事